vr電影和3d電影什麼區別(視覺文化語境下VR電影與傳統電影比較分析)
2023-06-02 20:21:44 5
vr電影和3d電影什麼區別?來源:《視聽》2019年第1期摘要:隨著VR技術的逐漸成熟,VR行業也迎來了一股熱潮雖然VR電影的概念還不明確,但是VR電影的美學特徵以及VR電影與傳統電影的關係已經在學術界頻繁地被討論本文從視覺文化語境出發,分析VR電影作為一種視覺媒介在製作手段、審美體驗上是對傳統電影的一種革新和升級;其次在發展動力、美學傾向和心理依據上也存在本質的聯繫,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vr電影和3d電影什麼區別?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vr電影和3d電影什麼區別
來源:《視聽》2019年第1期
摘要:隨著VR技術的逐漸成熟,VR行業也迎來了一股熱潮。雖然VR電影的概念還不明確,但是VR電影的美學特徵以及VR電影與傳統電影的關係已經在學術界頻繁地被討論。本文從視覺文化語境出發,分析VR電影作為一種視覺媒介在製作手段、審美體驗上是對傳統電影的一種革新和升級;其次在發展動力、美學傾向和心理依據上也存在本質的聯繫。
一、VR浪潮中的電影產業
VR是virtual reality 的縮寫,意思是虛擬實境。如今我們所提及的 VR 是指由計算機模擬生成的三維虛擬場景,是依靠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仿真學、人機接口技術、傳感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技術綜合實現的。VR 技術可以通過硬體和軟體的配合讓觀者體驗多重感官的虛擬實境,產生全方位360°的「沉浸感」。2016年之所以被稱為「VR元年」,是因為Oculus、SONY PalyStation、HTC等廠商在這一年相繼推出了相對成熟的個人頭戴式VR顯示設備。此類設備投入市場後獲得可觀的銷量,大眾的使用需求促進了內容製作的發展。VR 技術由於具備實現交互性能的優勢,因此在早期較多運用在遊戲產業,一些知名遊戲廠商紛紛把經典大作搬上VR設備,在市場上實現用戶數量的快速增長。
作為一種最先進的視覺技術,VR技術與電影的結合更是理所當然。2015年,由林詣彬導演,Google Spotlight Stories出品的VR劇情短片《Help》可以稱得上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VR敘事影片。片中外星怪獸空降洛杉磯以後造成混亂,主要的場景都是展現女主角和一名警察被怪獸追趕。雖然該片長度不到5分鐘,卻耗費了5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可以說是一次昂貴的「冒險」。①該片使用 4K全景拍攝,後期渲染達1500萬幀,好萊塢大片式的情節設計和精緻的特效展現了目前VR電影的最高水準。
而在這一波VR浪潮中,中國並沒有落後,2015年蘭亭數字出品的12分鐘的 VR短片《活到最後》被看作是中國首部VR影片。2016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不僅推出了VR概念宣傳片,還展出30多部VR影片。與此同時,一些國際主流的電影節也為VR 影片敞開大門,從2014年到2016年在聖丹斯電影節新邊界單元上展出的VR影片總共有46部,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例如Oculus工作室拍攝的VR短片《Lost》、VR動畫短片《Henry》等。另一方面,在2016年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上誕生了第一部VR劇情長片《Jesus VR》,時長達90分鐘,這標誌著VR影片創作往前走了一大步。2017年的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則首次新增了「VR競賽單元」,全球共22部VR影片入圍,其中有4部是華語影片。
電影領域現在有越來越多優秀的創作者開始在VR領域進行實驗,他們在藝術上的探索對未來VR電影如何形成一套自己的藝術語言有關鍵性的作用。不可否認VR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形式對視覺影像的呈現方式具有革命性的意義。我們也有必要在當下這個視覺文化主導的社會中,深入了解和討論VR電影與傳統電影的關係。
二、視覺文化語境下的VR電影與傳統電影
(一)VR電影誕生的文化環境
電影是一種通過影像傳遞信息的視覺藝術,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它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看待世界的觀念,將我們所處的時代與過去的口語相傳、印刷文字的時代區分開來。如今人類處在一個迷戀視覺的時代,我們生活的環境裡充滿著各種圖像和影像,無時不刻都處在「看」與「被看」的過程中。這樣的社會就是居伊·德波所說的「景觀社會」。學者周憲在《視覺文化的轉向》一文中提出:「視覺性已成為文化的主導因素,廣泛的視覺化深刻地改變了許多文化活動的形態。」②我們的生活被視像媒體所包圍,我們的行為習慣正被它們所改變,正如尼古拉斯·米爾佐夫在《視覺文化導論》的緒論裡寫到的那句:「現代生活就發生在銀幕上。」③視覺文化已經應運而生,電影則是視覺文化的主要表徵。電影藝術成功地讓視覺文化繁榮興起,而VR電影誕生的客觀環境是視覺文化主導的後現代社會。
(二)VR電影對傳統電影的革新
1.鏡頭語言與敘事手法的顛覆
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中說過:「任何媒介的『內容』都是另一種媒介。」④且不論VR電影是否是藝術,首先VR作為一種媒介,當它將電影納入內容,那麼它就是全新的,不能簡單地與傳統電影等同,VR和電影的結合也不是簡單的新瓶裝舊酒的結果。
創作者需要藉助特定的手段去實現表達的目的,在呈現內容的過程中,傳統電影的鏡頭語言和敘事手法在VR電影中被顛覆。VR電影拍攝所用的攝影機是 360°全景攝影機,全視角多鏡頭無法像一般攝影機那樣產生焦距變化,因此就不存在傳統電影裡景深的變化。觀眾通過VR頭戴顯示器看到的是無邊框、全方位的景象,可以自由選擇觀看的視角,這也就消解了傳統電影裡的構圖、景別等有意味的形式。另外,具有敘事、啟發理性思考等功能的蒙太奇在VR電影中也不再成立。形式層面的改變必然帶來內容上的新表達。
2.擬像審美的升級
從審美體驗角度來說,觀眾從VR電影中獲取的視覺體驗上基本等同於現實生活中人眼的視覺體驗,沉浸感增加了影像的「擬真性」,讓觀眾產生自己身臨其境的感覺。VR技術無疑讓影像進一步升級,達到了更強烈的視覺效果。這種升級不只是簡單地把影像變得更立體,而是一種幻覺的構建。即使是在3D技術被廣泛接受的今天,觀眾身處黑暗的影院,戴上偏振光眼鏡,影像看似觸手可及,可是依然無法消除傳統銀幕的邊框,也就無法讓觀眾忽視自己與影像所展示的世界之間存在的距離。VR 技術本質上創造了比真實更真實的世界,這也是鮑德裡亞所說的「超現實」。不管觀眾如何轉動視線,影像無處不在,心理距離幾乎被消除,觀眾完全地屬於虛擬實境創造的仿真世界。
20世紀末,尼古拉斯·米爾佐夫就談及了虛擬實境的問題。雖然在那個時期虛擬實境技術尚處於起步階段,但是他預見性地看出了計算機技術創造的虛擬實境與其他形式的虛擬實境最大的不同,在於視點在使用過程中受控制,而不受制於媒介本身的影響。⑤這點在目前的VR技術上也得到印證。在技術支持下,觀眾與影像之間的交互成為可能,單就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不妨把VR電影看作是與傳統電影相區別的一種交互藝術。作為「眼睛」的進一步延伸,VR電影讓觀眾在自由選擇中完成了對擬像的審美,而觀眾在審美體驗過程中產生的反饋也成為影像作品的一部分。
(三)VR電影與傳統電影的本質聯繫
除了上述二者在製作和審美上的區別,VR電影和傳統電影在某些地方是一脈相承的。
首先是天然的技術性。從誕生之初,電影就離不開技術的支撐,特別是在視覺語言上,技術的革新不斷改變著這門藝術的外在呈現,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字,從寬銀幕到巨幕,從二維到三維,觀眾從電影中獲得的視覺體驗在不斷升級。VR電影的誕生也是如此,它以科技的進步為發展的前提,技術決定了 VR 的基本形態。技術作為動力推動二者的形式革新,而形式也反過來影響二者的美學。
其次是奇觀化傾向。「所謂奇觀,就是非同一般的具有強烈視覺吸引力的影像和畫面,或是藉助各種高科技電影手段創造出來的奇幻影像和畫面。」⑥如今我們從虛擬實境中看到的怪獸撲面而來的場景,跟當年《火車進站》給人帶來的震撼效果可能並無本質差別,只是後者在人們看過無數次相同的場景後就變得習以為常。傳統電影在逐漸數位化的過程中已經體現出敘事性的降低,特別是CG技術和3D技術的運用,讓奇觀電影越發受到歡迎。雖然有人認為全景化的呈現適合記錄整個環境,但筆者認為紀錄片不會成為未來VR創作的主流。數位技術讓人類掌握了創造虛擬的能力,VR 技術則讓幻像變得更加真實,在展示奇觀上具有更強的優勢。因此奇觀在VR電影中必定會延續並且加劇。
最後是欲望的滿足。VR電影和傳統電影一樣都是人類好奇心理與窺視欲望的產物,能滿足觀看的快感。美國學者蘿拉·穆爾維曾在《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裡對傳統電影,特別是經典好萊塢電影帶來視覺快感的心理機制、快感類型以及性別化觀看等問題做出了深入的探究。她在文中指出傳統電影描繪的密封世界為觀眾創造了一種隔絕感,激發窺視的幻想。⑦現在觀眾在看VR電影時需要戴上頭戴式顯示器,除了影像中的內容,觀眾看不見其他,甚至看不見自己,無形中提升了這種窺視的私密性,個體的窺視欲會被極大地激發。同時,目前的VR技術被色情文化大肆利用,虛擬實境影像中的女性身體依然會是被展示的對象,成為男性慾望的投射。
三、美學反思
1911年,義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者喬託·卡努杜在《第六藝術的誕生》中信心滿滿地將電影歸為了與建築、雕塑、詩歌等相比肩的藝術形式。⑧儘管那時電影才剛剛誕生二十餘年,但是其帶來的衝擊無疑是革命性的。先驅藝術家們敏銳地察覺到,電影的出現真正改變了人類的視覺模式,從而影響了人們藝術創作的模式。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VR也能和電影一樣,給人類的藝術創作提供嶄新的思路。
全景視覺呈現不是VR電影的終點,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官上實現模擬與交互才是VR電影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很多賽博朋克風格的小說和電影為我們描繪了未來社會科技全面入侵的圖景,人類的感官與科技高度結合,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限逐漸被模糊。尤瓦爾·赫拉利曾經說過:「不是人類馴化小麥,是小麥馴化了人類。」同理,不是人類馴化了科技,是科技馴化了人類。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人類如何實現對社會與自我的控制,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注釋:
①時光網.VR技術會是電影的未來嗎?交互式體驗顛覆製作模式 產業年輕面臨技術缺陷[EB/OL].
http://news.mtime.com/2016/12/21/1564674-all.html.
②周憲.視覺文化的轉向[J].學術研究,2014(02).
③⑤[美]尼古拉斯·米爾佐夫.視覺文化導論[M].倪偉 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1,127.
④[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18.
⑥周憲.論奇觀電影與視覺文化[J].文藝研究,2005(03).
⑦[英]蘿拉·穆爾維.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凝視的快感[M].吳斌 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17.
⑧[意] Ricciotto Canudo. La Naissance d'un sixième art - Essai sur le cinématograp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