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杆箱用的簡易式腳輪更換機構及方法與流程
2023-06-02 20:00:11 1

本發明涉及箱包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拉杆箱用的簡易式腳輪更換機構及方法。
背景技術:
拉杆箱的腳輪在拉杆箱的使用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腳輪的功能一旦出現異常,用戶體驗會出現直線下滑,所以確保腳輪部件結構的穩定性以及維修帶動便利性就顯得至關重要。現有的拉杆箱中,腳輪的安裝一般分為以下兩種形式:
第一種安裝方式:如圖1~3所示,在箱殼1上預留一個切開的缺口1-1,將腳輪部件2從箱殼外側放置到缺口位置,如圖2所示,再用鉚釘3將腳輪固定在箱殼上。該安裝方式中,預留缺口的箱殼成型方式不受限制,同時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箱殼的重量。但在實際應用中,該結構方式存在的缺陷較多:(1)維修效率相當低,使用鉚釘固定腳輪部件,當需要對腳輪部件進行維修或更換時,需要破壞鉚釘的鉚接結構才能進行更換,更換效率較低,且同時容易損壞箱殼及腳輪部件;(2)拉杆箱結構穩定性差,由於切除的缺口使得腳輪少了很多來自箱殼的支撐力,在拉杆箱負重較大或腳輪部件受到衝擊時,箱殼容易發生變形,腳輪部件也容易受到損壞;(3)產品的外觀不夠整潔,使用鉚釘固定腳輪部件,鉚釘均外露,影響拉杆箱的整體美感。
第二種組裝方式:如圖4~7所示,在箱殼1上直接成型一個向內的凹陷位置1-2,將腳輪部件2從箱殼外側放置到凹陷位置,用螺釘4和塑膠墊5將腳輪固定在箱殼上。該安裝方式中,使用螺釘固定腳輪部件,安裝過程更簡單快捷;使用螺釘固定腳輪部件,維修和更換相比鉚釘也較為便利。但在實際應用中,由於箱殼帶凹陷的結構,製作金屬材質的箱殼時只能通過拉深成型工藝來實現該結構,而塑膠材質的箱殼只能通過吸塑成型工藝來實現該結構,由於拉深和吸塑的模具工藝本身的限制,該工藝製作的箱殼外形單一,無法滿足消費者不斷提高的審美觀;同時安裝方式要求腳輪部件與箱殼凹陷位置的結構匹配度較高,其工藝精度要求高,加工成本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拉杆箱用的簡易式腳輪更換機構,該機構在確保腳輪使用強度的同時,可實現拉杆箱上腳輪的快速更換,並能較好地控制低拉杆箱的加工成本。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通過上述機構實現的拉杆箱用的簡易式腳輪更換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拉杆箱用的簡易式腳輪更換機構,包括腳輪部件和壓板,拉杆箱的箱殼底部設有切口,且切口處帶有支撐固定結構,腳輪部件帶有內凹嵌入部,內凹嵌入部在切口處嵌入箱殼內後,位於箱殼內的表面上覆蓋壓板,壓板、箱殼和腳輪部件通過螺釘依次固定連接。
所述支撐固定結構為切口邊沿處向箱殼內側凹陷的波浪狀片體,或者為切口邊沿處向切口中心方向延伸平板狀片體。
所述腳輪部件包括相連接的腳輪和腳輪安裝部,腳輪位於箱殼外;
腳輪安裝部為一體式結構,包括外側邊沿固定板和內凹嵌入部,外側邊沿固定板位於內凹嵌入部的周圍,外側邊沿固定板位於箱殼外側,內凹嵌入部嵌入箱殼內;
壓板為一體式結構,包括內側邊沿固定板和內凹包覆部,內側邊沿固定板位於內凹包覆部的周圍,內側邊沿固定板位於箱殼內側,內凹包覆部對應包覆於內凹嵌入部上。
其中,腳輪部件與壓板之間的固定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所述外側邊沿固定板上設有第一安裝柱,箱殼上的切口邊沿設有第一安裝孔,內側邊沿固定板上設有第二安裝柱,第一安裝柱穿過第一安裝孔並嵌入第二安裝柱內,第一安裝柱和第二安裝柱之間通過螺釘鎖緊固定。
為了進一步提高安裝部位的穩定性,所述內凹嵌入部的頂部還設有第二安裝孔,內凹包覆部的頂部對應設有第三安裝孔,第二安裝孔與第三安裝孔之間也通過螺釘鎖緊固定。
所述箱殼上,切口邊沿處的支撐固定結構為波浪狀片體,該波浪狀片體的位置是切口位置上位於箱殼正面和側面之處,腳輪部件與壓板固定安裝後,波浪狀片體位於內凹嵌入部與內凹包覆部之間。由於實際安裝時,波浪狀片體填充了內凹嵌入部與內凹包覆部之間會存在的間隙,通過設置波浪狀片體,可使腳輪安裝部、箱殼、壓板在安裝螺絲後緊密的固定在一起,同時也可對腳輪部件起到進一步的支撐作用。
所述壓板一般為高分子或金屬材料成型而成。
(2)所述內凹嵌入部上設有多個第三安裝柱,內凹包覆部上對應設有多個第四安裝柱,第三安裝柱嵌入第四安裝柱中並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為了進一步提高安裝部位的穩定性,所述內凹嵌入部的頂部還設有第四安裝孔,內凹包覆部的頂部對應設有第五安裝孔,第四安裝孔與第五安裝孔之間也通過螺釘鎖緊固定。
所述箱殼上,切口邊沿處的支撐固定結構為平板狀片體,即切口邊沿向中心方向延伸有多個平板狀片體,腳輪部件與壓板固定安裝後,各平板狀片體位於內凹嵌入部與內凹包覆部之間。由於平板狀片體填充了內凹嵌入部與內凹包覆部之間會存在的間隙,通過設置多個平板狀片體,可使腳輪安裝部、箱殼、壓板在安裝螺絲後緊密的固定在一起,同時也可對腳輪部件起到進一步的支撐作用。
所述各平板狀片體中,位於內凹嵌入部頂部位置的平板狀片體上還設有通孔,通孔位置與第四安裝孔和第五安裝孔相對應,即第五安裝孔、通孔和第四安裝孔之間通過螺釘依次固定連接。
所述壓板一般為高分子或金屬材料成型而成。
通過上述機構實現的拉杆箱用的簡易式腳輪更換方法,具體為:先鬆開螺釘,在箱殼內側取下壓板,然後將腳輪部件從箱殼的切口處整體取出;將新的腳輪部件對應放入切口處,在箱殼內側覆蓋壓板後,再通過螺釘鎖緊固定。
上述拉杆箱用的簡易式腳輪更換機構及方法使用時,其原理是:在拉杆箱製作的過程中,拉杆箱的箱殼可使用高強度金屬材料或高分子材料,採用常用的衝壓、衝裁、折彎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在箱殼底部的腳輪安裝位置上預留一個切口,並在切口處成型一些支撐固定結構(如上述波浪狀片體或平板狀片體),然後將腳輪從箱殼外側放置到切口位置,再增加壓板,並通過螺釘將壓板、箱殼和腳輪部件三者鎖緊固定。其中,波浪狀片體或平板狀片體一方面用於固定腳輪部件,另一方面對箱殼的穩定性起到支撐作用,可有效防止箱殼和腳輪部件變形。
本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生產效率高,維修更換便利。使用螺釘固定腳輪部件,安裝過程更簡單快捷,生產效率高,同時維修和更換也更加便利;另外,箱殼成型可採用常用的衝壓折彎等工藝快速成型,其重量輕便、強度高,同時生產成本也相對較低。
2、腳輪部件結構穩定性高。通過在腳輪部件和箱殼的連接處增設波浪狀片體或平板狀片體,一方面用於固定腳輪部件,另一方面對箱殼的穩定性起到支撐作用,可有效防止箱殼和腳輪部件變形,保證拉杆箱的整體穩定性和使用壽命。
3、拉杆箱外形更加整潔美觀。使用螺釘固定腳輪部件後,有效避免了鉚釘外露的問題,外觀更加整潔美觀;同時,由於壓板及特定支撐固定結構的設置,箱殼可帶有切口,使得其成型工藝不受限制,因此箱體的外觀形狀可通過成型工藝的選擇變得更加豐富。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拉杆箱中,採用第一種安裝方式的腳輪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局部放大圖。
圖3為圖1中各部件的分解圖。
圖4為現有拉杆箱中,採用第二種安裝方式的腳輪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4的B局部放大圖。
圖7為圖4中各部件的分解圖。
圖8為本簡易式腳輪更換機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中去除壓板頂部及上部箱殼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8中C局部放大後的截面視圖。
圖11為圖8中各部件的分解圖。
圖12為本簡易式腳輪更換機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圖12的D局部放大圖。
圖14為圖13中各部件的分解圖。
圖15為本簡易式腳輪更換機構應用後拉杆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一種拉杆箱用的簡易式腳輪更換機構,如圖8~11所示,包括腳輪部件2和壓板6,拉杆箱的箱殼底部設有切口,且切口處帶有支撐固定結構,腳輪部件帶有內凹嵌入部,內凹嵌入部在切口處嵌入箱殼內後,位於箱殼內的表面上覆蓋壓板,壓板、箱殼和腳輪部件通過螺釘4依次固定連接。其中,根據實際需要,壓板可選用高分子或金屬材料成型而成。
如圖11所示,支撐固定結構為切口邊沿處向箱殼內側凹陷的波浪狀片體20。
如圖9所示,腳輪部件包括相連接的腳輪7和腳輪安裝部8,腳輪位於箱殼外;
如圖11所示,腳輪安裝部為一體式結構,包括外側邊沿固定板8-1和內凹嵌入部8-2,外側邊沿固定板位於內凹嵌入部的周圍,外側邊沿固定板位於箱殼外側,內凹嵌入部嵌入箱殼內;
如圖11所示,壓板為一體式結構,包括內側邊沿固定板6-1和內凹包覆部6-2,內側邊沿固定板位於內凹包覆部的周圍,內側邊沿固定板位於箱殼內側,內凹包覆部對應包覆於內凹嵌入部上。
外側邊沿固定板上設有第一安裝柱9,箱殼上的切口邊沿設有第一安裝孔10,內側邊沿固定板上設有第二安裝柱11,第一安裝柱穿過第一安裝孔並嵌入第二安裝柱內,第一安裝柱和第二安裝柱之間通過螺釘鎖緊固定。
為了進一步提高安裝部位的穩定性,內凹嵌入部的頂部還設有第二安裝孔12,內凹包覆部的頂部對應設有第三安裝孔13,第二安裝孔與第三安裝孔之間也通過螺釘鎖緊固定。
通過上述機構實現的拉杆箱用的簡易式腳輪更換方法,具體為:先鬆開螺釘,在箱殼內側取下壓板,然後將腳輪部件從箱殼的切口處整體取出;將新的腳輪部件對應放入切口處,在箱殼內側覆蓋壓板後,再通過螺釘鎖緊固定。
上述拉杆箱用的簡易式腳輪更換機構及方法使用時,其原理是:在拉杆箱製作的過程中,拉杆箱的箱殼可使用高強度的金屬材料或高分子,並採用常用的衝壓、衝裁、折彎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在箱殼底部的腳輪安裝位置上預留一個切口,在切口位置上位於箱殼正面和側面各設置了一個垂直箱殼外平面向內凹陷的波浪狀片材,腳輪部件與壓板固定安裝後,兩個波浪狀的片體位於內凹嵌入部與內凹包覆部之間。然後將腳輪從箱殼外側放置到切口位置,再增加壓板,並通過螺釘將壓板、箱殼和腳輪部件三者鎖緊固定(安裝完成後的拉杆箱整體結構如圖15所示)。其中,波浪狀片體一方面用於固定腳輪部件,另一方面對箱殼的穩定性起到支撐作用,可有效防止箱殼和腳輪部件變形。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一種拉杆箱用的簡易式腳輪更換機構,與實施例1相比較,其不同之處在於:如圖12~14所示,在腳輪部件及壓板中,內凹嵌入部上設有多個第三安裝柱14,內凹包覆部上對應設有多個第四安裝柱15,第三安裝柱嵌入第四安裝柱中並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為了進一步提高安裝部位的穩定性,內凹嵌入部的頂部還設有第四安裝孔16,內凹包覆部的頂部對應設有第五安裝孔17,第四安裝孔與第五安裝孔之間也通過螺釘鎖緊固定。
箱殼上,切口邊沿向中心方向延伸有多個平板狀的片體18,腳輪部件與壓板固定安裝後,各平板狀片體位於內凹嵌入部與內凹包覆部之間。由於平板狀的片體填充了內凹嵌入部與內凹包覆部之間會存在的間隙,通過設置多個平板狀片體,可使安裝後腳輪安裝部與箱殼緊密的固定在一起,同時也可對腳輪部件起到進一步的支撐作用。
各平板狀片體中,位於內凹嵌入部頂部位置的平板狀片體上還設有通孔19,通孔位置與第四安裝孔和第五安裝孔相對應,即第五安裝孔、通孔和第四安裝孔之間通過螺釘依次固定連接。
上述拉杆箱用的簡易式腳輪更換機構使用時,其原理是:在拉杆箱製作的過程中,拉杆箱的箱殼可使用高強度的金屬材料或高分子材料,採用常用的衝壓、衝裁、折彎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在箱殼底部的腳輪安裝位置上預留一個切口,並在切口處成型一些支撐固定結構(如上述平板狀片體),然後將腳輪從箱殼外側放置到切口位置,再增加壓板,並通過螺釘將壓板、箱殼和腳輪部件三者鎖緊固定。其中,平板狀片體一方面用於固定腳輪部件,另一方面對箱殼的穩定性起到支撐作用,可有效防止箱殼和腳輪部件變形。
如上所述,便可較好地實現本發明,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的實施範圍;即凡依本發明內容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都為本發明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範圍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