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型MW級半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浸漆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21:05:3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浸漆工裝,更具體的地說,是涉及一種大型MW級半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浸漆工裝。
背景技術:
在風力發電機生產過程中,定子浸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它可以提高繞組的絕緣強度和防潮性能。在風力發電機製造行業,通常採用真空臥式浸漆法和臥式旋轉烘焙來保證電機的絕緣,以保證絕緣性能的穩定。
大型兆瓦級半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在烘潮、浸漆處理前,需安裝假軸,並將定子從立式狀態(即定子鐵心槽方向與地面垂直)翻身至臥式狀態(即定子鐵心槽方向與地面水平)。
大型半直驅風力發電機的定子布置在轉子的外部,其內側嵌滿了線圈。定子外徑大約為3米,重量約12噸以上,翻身時如何保證安全,並保證定子內側的線圈不會被碰傷,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型MW級半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浸漆工裝,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大型MW級半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浸漆工裝,其包括並頭端浸漆工裝組件及非並頭端浸漆工裝組件,其中:所述並頭端浸漆工裝組件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併頭端支撐板、第二並頭端支撐板及平行設置在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與所述第二並頭端支撐板之間的第三並頭端支撐板,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的邊緣處垂直連接有並頭端支撐欄,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上穿設有若干個用於連接所述風力發電機定子的並頭端的第一安裝孔;所述非並頭端浸漆工裝組件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第二非並頭端支撐板,所述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與所述第二非並頭端支撐板之間垂直連接有非並頭端支撐欄,所述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上穿設有若干個用於連接所述風力發電機定子的非並頭端的第二安裝孔。
其技術效果在於:順利實現定子從立式至臥式狀態的翻身操作,有效地保護了定子線圈,防止定子線圈在翻身過程中被碰傷。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二並頭端支撐板與所述第三並頭端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一併頭端加強筋,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欄與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二並頭端加強筋;所述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與所述非並頭端支撐欄之間連接有第一非並頭端加強筋,所述第二非並頭端支撐板與所述非並頭端支撐欄之間連接有第二非並頭端加強筋。
其技術效果在於:提升了工裝組件的連接牢固度及剛性支撐能力,防止工裝組件在定子翻身操作中受壓變形。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第二並頭端支撐板及第三並頭端支撐板均為中間開孔的環狀結構,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第二並頭端支撐板及第三並頭端支撐板同軸設置,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的外徑及內徑分別大於所述第二並頭端支撐板的外徑及內徑,所述第二並頭端支撐板的外徑及內徑分別大於所述第三並頭端支撐板的外徑及內徑;所述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及所述第二非並頭端支撐板均為中間開孔的環狀結構,所述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及所述第二非並頭端支撐板同軸設置,所述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的外徑及內徑分別大於所述第二非並頭端支撐板的外徑及內徑。
其技術效果在於:工裝組件整體為中間開孔的環形結構,定子翻身完成後,能夠實現定子浸漆、旋轉烘焙工藝合二為一,降低了材料和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大型MW級半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浸漆工裝的並頭端浸漆工裝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大型MW級半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浸漆工裝的非並頭端浸漆工裝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與所述大型MW級半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的裝配圖(定子為立式狀態);
圖6為本發明與所述大型MW級半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的裝配圖(定子為臥式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此處所稱的「一個實施例」或「實施例」是指可包含於本發明至少一個實現方式中的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在本說明書中不同地方出現的「在一個實施例中」並非均指同一個實施例,也不是單獨的或選擇性的與其他實施例互相排斥的實施例。
如圖1至圖4所示,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大型MW級半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浸漆工裝,包括並頭端浸漆工裝組件100及非並頭端浸漆工裝組件200,其中:
所述並頭端浸漆工裝組件100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併頭端支撐板102、第二並頭端支撐板103及平行設置在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102與所述第二並頭端支撐板103之間的第三並頭端支撐板105,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102的邊緣處連接有垂直於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102的並頭端支撐欄101,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102上穿設有若干個用於連接所述風力發電機定子的並頭端的第一安裝孔(未圖示),所述第二並頭端支撐板103與所述第三並頭端支撐板105之間連接有第一併頭端加強筋104,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欄101與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102之間連接有第二並頭端加強筋106。
所述非並頭端浸漆工裝組件200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201、第二非並頭端支撐板204,所述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201與所述第二非並頭端支撐板204之間垂直連接有非並頭端支撐欄202,所述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201上穿設有若干個用於連接所述風力發電機定子的非並頭端的第二安裝孔(未圖示),所述非並頭端支撐板201與所述非並頭端支撐欄202之間連接有第一非並頭端加強筋203,所述第二非並頭端支撐板204與所述非並頭端支撐欄202之間連接有第二非並頭端加強筋205。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102、第二並頭端支撐板103及第三並頭端支撐板105均為中間開孔的環狀結構,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102、第二並頭端支撐板103及第三並頭端支撐板105同軸設置,所述第一併頭端支撐板102的外徑及內徑分別大於所述第二並頭端支撐板103的外徑及內徑,所述第二並頭端支撐板103的外徑及內徑分別大於所述第三並頭端支撐板105的外徑及內徑,所述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201及所述第二非並頭端支撐板204均為中間開孔的環狀結構,所述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201及所述第二非並頭端支撐板204同軸設置,所述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201的外徑及內徑分別大於所述第二非並頭端支撐板204的外徑及內徑。
本實施例的大型MW級半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浸漆工裝的具體使用方法如下:
如圖5所示,在浸漆處理前,發電機定子300處於立式狀態。將並頭浸漆漆工裝組件100的第一併頭端支撐板102與發電機定子300的並頭端的安裝面貼合,並通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將所述並頭浸入漆工裝組件100固定連接至發電機定子300的並頭端,接著將假軸傳動端500穿過所述並頭浸漆漆工裝組件100中間的通孔並將假軸傳動端500固定至發電機定子300上;然後,將非並頭浸漆工裝組件200的第一非並頭端支撐板201與發電機定子300的非並頭端的安裝面貼合,並通過所述第二安裝孔將所述非並頭浸入漆工裝組件200固定連接至發電機定子300的非並頭端,接著將假軸非傳動端400穿過所述非並頭浸漆漆工裝組件200中間的通孔並將假軸非傳動端400固定至發電機定子300上。
完成上述浸漆工裝與發電機定子300的連接固定以後,將吊運翻身設備的吊帶固定至假軸傳動端500極假軸非傳動端400上,完成發電機定子300的翻身。如圖6所示,翻身完成後,發電機定子300變成臥式狀態。
可見,本實施例中的浸漆工裝能夠順利實現定子的翻身操作,並防止定子線圈在翻身過程中被碰傷。
完成發電機定子300的翻身操作後,即能實現對發電機定子300的浸漆,浸漆完成後,將發電機定子300吊出浸罐後,可通過浸漆工裝中間的通孔,將定子內的浸漬漆引流至外部,可保證浸漆時間滿足工藝要求。同時,浸漆工裝與發電機定子300連接後,可以方便地實現發電機定子300的旋轉烘焙。工裝組件整體為中間開孔的環形結構,定子翻身完成後,
可見,本實施例中的浸漆工裝能夠實現定子浸漆、旋轉烘焙工藝的合二為一,降低了材料和人工成本。
上述說明已經充分揭露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該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動均不脫離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的範圍。相應地,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的範圍也並不僅僅局限於前述具體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