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鐘看完日本神片(140分鐘全程啪啪打臉)
2023-06-02 16:00:27 3
在日本,有個名詞叫:痴漢。
名聲極大,頻繁出現在各種不可描述的動漫遊戲裡,甚至還形成了一個獨特的亞文化品類,成為愛情動作片裡的一種細分流派...
據說,「痴漢」一詞至今仍是很多成人網站的熱門搜索詞...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在2005年,居然而有一群律師,扛著輿論壓力,硬要幫這種撩女孩裙底的垃圾辯護:《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
2005年,日本。
早上8點,電車站被人潮擠爆...
車門邊站著電車推手,他們使出吃奶的勁兒,把半隻腳邁進車廂的人,硬是再往裡塞了半個身位。
車廂裡,人貼著人,沉肩、收腹...
有一個15歲的漂亮小妹,站在車門附近,她身後,是一個剛被推進來的男人。
男人緊緊貼著她,讓她非常尷尬,這時,她還感覺到,自己的短裙被撩了起來...
有一隻手,搭上她的臀部,上下揉捏...
小姑娘又羞又怒,忍了幾分鐘,終於鼓足勇氣,去抓色狼的手…
對方縮手很快,迅速抽走…
小姑娘只瞅見一個黑色袖口。
她回頭看見,一個穿黑色西裝,呆頭呆腦的哥們,驚訝的看著她...
小姑娘報了警。
被抓的色狼,名叫徹平,26歲,待業。
這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案件,日本地鐵裡每天都會發生,據說60%的日本女性都遭遇過。
用警官的話來說:跟汽車擦掛差不多,認罪,罰款,走人...
問題是:這個地鐵痴漢,堅決不認罪!
徹平說:為什麼我一定要承認自己沒做過的事?
這部《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2007年1月在日本上映,豆瓣8.3分,IMDb7.7分。
主角是富二代男神加瀨亮,曾多次獲得日本電影大獎,最近他還出演了一部新片《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劇照
導演周防正行也很有意思,幾十歲的人了,只拍了5部電影,但每部豆瓣評分都在8分左右...
導演:周防正行
徹平完全可以選擇一個不用承受那麼大壓力的解決方案:認罪私了,賠5萬日元(3000多人民幣),道歉,獲得原諒,運氣好的話,連案底都不用留...
但徹平死都不彎腰。
為此,他付出了巨大代價:關押半年,上了新聞,還搭上一大筆錢…
說實在的,在權衡利弊之後,做出一個損失最小的選擇,才是明智之舉。徹平的選擇,有點傻。
但在內心深處,他又讓我有點佩服。
在這個呆頭呆腦的中二青年看來:我不能因為自己沒有犯過的錯誤,受到懲罰,即使接受這個懲罰,付出的代價更小。
這部電影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片中90%的時間,都在描述一幫平民律師,怎麼幫徹平翻案的...
導演以嚴謹的態度死摳細節,為觀眾還原出一個真實的法庭...
比如,民事法庭並不大,旁聽席只有兩排座位,坐滿人的時候,顯得很侷促。
日本法庭會用圖畫記錄各種案件,但為了保護性犯罪的受害者,不僅不允許畫畫,受害者還會被簡易屏風圈起來,以免被媒體和旁聽者看到。
《勝者即是正義》中的法庭畫師
法庭上,律師不會大聲嚷嚷,不會突然站起來打斷對方的話,更不會出現很多法庭劇裡動不動就撕逼戲碼。
這一切,讓看慣了金碧輝煌的法庭裡,激昂辯論,熱烈撕逼,唇槍舌劍的觀眾頗有些返璞歸真之感...
而片中最讓人讚嘆的,還是法庭內外,控辯雙方律師團隊的專業嚴謹。
比如,控告書上,「犯罪」時間精確到了分鐘;
比如,他們會去詳細了解案發時,車內其他乘客都是誰,站位如何;他們甚至會注意到,徹平與女生的身高差,是否符合罪案發生的條件…
有一個推理細節,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受害者說:我盯著那隻手,沿著它抽回的方向看去,就看見一個穿著相同顏色衣服的人…
律師馬上發現漏洞:如果你確認是他,就會說「就是那隻手」,而不是說顏色相同。說明犯人的手在抽回的瞬間,從你的視野裡短暫消失過吧?
說實話,這麼嚴謹的設計,在商業電影裡已經很少再見到。
有網友說,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冷靜,卻也最激烈的法庭戲。十二場庭審,每場都張弛有度,不枯燥乏味,我被導演對「說好一件事」的認真和執著感動了。
電影中,有這麼一句話:寧可放過10人,不能錯判1個。因為這是一個無辜的人的一生。
這是著名的「疑罪從無原則」,也已經被納入我國刑事訴訟法。簡單說就是:不能確定犯罪行為,也不能排除犯罪嫌疑,在這樣的情況下,判無罪。
但是,在我們東方國家這種「寧可放過10人,不能錯判1個」的法律精神,並未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
因為「疑罪從無原則」只要證據不充分,嫌疑犯就被認定為無罪,很可能導致真兇逃脫法律制裁,正義不能被伸張...
但與此同時,「疑罪從無原則」也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冤假錯案的發生...
然而,錯判一個無辜者的後果,比錯放一個真兇的後果要嚴重,因此,全球大多數國家的法律都遵循「疑罪從無原則」...
沒有最好的法律,只有相對較好的法律,在可能造成「無辜者被定罪」和「真兇漏網」兩個不好的後果之中,後者的後果相對沒那麼嚴重,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兩害相較,取其輕。
《我是殺人犯》海報
在日本,像徹平這樣,被冤枉為「痴漢」的案件時有發生,甚至還造成了自殺事件...
因「痴漢」冤罪而自殺的日本青年
因為冤案太多,日本AppStore上還有教你如何避免被冤枉成「痴漢」的App...
有的保險公司還提供「痴漢冤罪」的保險服務:受保人被冤,保險公司負責全部訴訟費用。
痴漢冤罪證明系統流程
每月590日元(約36元人民幣)的「痴漢冤罪」保險套餐
要知道,即便在法製程度較高的美國,已知錯判率,也高達4%。
而在日本,刑事案件定罪率高達99.9%,其中有多少錯判不得而知...
導演還冷靜地陳述了一個事實:日本警方逼供誘供等行為...
比如,審問還沒開始,警方就認定徹平有罪,他們沒耐心聽徹平辯解,只是反覆的問:不是你幹的那是誰幹的?
警方甚至提前準備了「認罪模板」,只等籤字按手印...
這些問題,都不是專屬於日本社會的問題,在很多國家「疑罪從無原則」並未深入人心...
電影的結局,很有意思:在眾多證據顯示徹平無罪的前提下,法官還是執意判他有罪。
這時,你才會發現,電影取名為《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很有深意,原來片名中的「即使這樣」是「即使判我有罪」的意思...
是啊,即使判我有罪,也不能改變我不是罪犯的事實,但我卻承受了懲罰。這是一件很荒誕,很悲哀,又很無可奈何的事情...
這就是不追求「程序正義」,不堅持「疑罪從無」,公眾情緒影響司法判決,可能會導致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