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7:28:36 2
專利名稱: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配套用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汽車在露天停放時遮擋陽光的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
背景技術:
汽車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越來越普及,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劇增的汽車數量遠遠超過地下車庫的停車量,大多汽車不得不停放在沒有遮陽條件下的露天場所,尤其是夏季,高溫的天氣導致車內的溫度急劇上升,給司乘人員帶來不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目前,各式各樣的汽車遮陽工具應運而生,有罩型和傘型等不同類型,市場上出現一種將遮陽罩卷繞在捲軸上,遮陽罩與伸縮杆的伸縮動作只能分布進行,伸展及收起的需要較長時間,而且收藏也十分不便,另外一種固定設置在車上的遮陽裝置,雖然帶來了時間上的節省,不用單獨收起放置在後備箱中,其操作比較簡單,但是其結構複雜、造價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可實現伸縮架和遮陽罩同步開合的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加以實現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包括支架、遮陽罩,所述支架包括兩端設置有擋板的長方形底座和鉸接設置在擋板兩側的四根可摺疊伸縮杆,遮陽罩的四個角配合設置在伸縮杆的末端,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上配合設置有收卷裝置和控制伸縮杆伸縮的伸縮裝置,所述底座的一端擋板上設置有控制收卷裝置和伸縮裝置的電機。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收卷裝置包括一根捲軸和兩根檔杆,所述捲軸轉接設置在兩擋板之間且位於擋板中間上部位置,所述檔杆的兩端固定設置在擋板上且分設在卷杆的兩側。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伸縮裝置包括螺杆、伸縮杆、連接支杆,所述螺杆由第一螺杆、第二螺杆配合連接而成,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上分別套接設置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兩側分別鉸接設置連接支杆。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伸縮杆由長杆和短杆轉接而成,長杆的一端轉接設置在擋板上,長杆和短杆的一側均設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內滑動設置
有一滑塊。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支杆由第一分支杆、第二分支杆、第三分支杆配合連接接而成,第一分支杆的一端鉸接設置在滑套上,另一端和第二分支杆鉸接設置,且第一分支杆通過螺釘螺接設置的對應長杆的下方,第二分支杆和第三分支杆的端部鉸接設置在長杆滑塊上,第三分支杆的末端鉸接配合設置在短杆滑塊上。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轉動方向相反。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同一擋板上的伸縮杆高度相同,位於擋板同側的兩伸縮杆的高度不同,其中一個伸縮杆的水平位置處於另外一個伸縮杆水平位置的下方。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遮陽罩四角處分別配合設置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與短杆的末端插接配合設置。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捲軸設置螺杆的上方。本實用新型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結構簡單、操作使用方便,通過設置在一側擋板上的電機,實現自動控制捲軸和螺杆,進而帶動伸縮杆,完成遮陽罩和伸縮杆同步開合,整個操作過程自動化,既節省時間又便於合攏後整個遮陽棚的收藏。
圖I為本實用新型支架半打開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底座結構不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滑槽和滑塊配合結構示意圖;圖中,I-擋板,2-第一螺杆,3-長杆,4-捲軸,5-短杆,6_第二螺杆,7_擋杆,8_滑套,9-滑槽,10-第三分支杆,11-第二分支杆,12-第一分支杆,13-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並給出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包括支架、遮陽罩,支架包括底座和設置在伸縮杆,底座為兩端設置有擋板I的長方形,在擋板I的兩側分別鉸接設置有伸縮杆,遮陽罩的四個角配合設置在伸縮杆的末端,底座上配合設置有收卷裝置和伸縮裝置,收卷裝置用於遮陽罩的收起,伸縮裝置控制伸縮杆的伸縮,收卷裝置和伸縮裝置均有電機控制,電機配合設置在其中一端的擋板I上,該擋板I上配合設置電機開關和磁性旋鈕開關,電機開關便於有效的控制電機進行工作,磁性旋鈕開關起到將遮陽棚牢牢固定到車頂上的作用;電機的供電可以利用太陽能蓄電池進行供電,也可以採用充電的形式,遮陽棚與車頂的配合形式,利用磁鐵的磁性吸力或者是選用PVC塑料吸盤。收卷裝置包括一根捲軸4和兩根檔杆7,捲軸4轉接設置在兩擋板I之間且位於擋板I中間上部位置,檔杆7設置在捲軸4的兩側且檔杆7的兩端固定設置在擋板I上,捲軸4轉動實現對遮陽罩的收起和及放開,兩邊檔杆7的設置,可以有效的將遮陽罩固定在底座有限的空間內,使得遮陽棚收攏後體積較小,便於攜帶。伸縮裝置包括由第一螺杆2和第二螺杆6組成的螺杆、由長杆3和短杆5轉接而成的伸縮杆、由第一分支杆12、第二分支杆11及第三分支杆10連接而成的連接支杆,其中,螺杆平行設置在捲軸4的下方,便於在遮陽棚的收攏和伸開過程中實現同步進行及遮陽罩的收存,在第一螺杆2和第二螺杆6上分別套接設置有滑套8,滑套8的兩側分別鉸接設置有第一分支杆12,第一分支杆12的另一端與第二分支杆11鉸接設置且第一分支杆12螺接設置在對應長杆3的下方,長杆3的一端轉接設置在擋板I上,在長杆3和短杆5的一側均開設有滑槽9,滑槽9內分別設置有滑塊13,第一分支杆12的另一端部和第二分支杆11鉸接設置,同時第二分支杆11和第三分支杆10的端部鉸接設置在長杆3滑塊13上,第三分支杆10的末端鉸接設置在短杆5滑塊13上,完成伸縮杆和連接支杆的聯動;設置在捲軸4下方的第一螺杆2和第二螺杆6的旋轉方向相反,第一螺杆2和第二螺杆6同時反方向旋轉,進而帶動伸縮杆及連接支杆同步收攏及打開。設置在擋板I上的伸縮杆,同一擋板I上的兩個伸縮杆的高度相同,既設置在同一擋板I上的長杆3的高度相同,而設置在兩擋板I同側的長杆3的高度不同,其中一個長杆3的高度高於設置在另一擋板同側的長杆3的高度,避免在收攏及打開時,擋板I同側伸縮杆相互衝突,同時使整個遮陽棚的收攏及打開更加流暢;在遮陽棚的四角處設置有連接孔,便於短杆5末端的固定,將遮陽罩的四角固定設置在短杆5末端後,在遮陽罩對應捲軸4的位置上還可設置有連接孔,便於將遮陽罩固定在捲軸4上,使整個遮陽棚的收攏和打開過程更加流暢。使用時,取出遮陽棚放置在車頂中部位置,打開設置在擋板I上的磁性旋鈕開關,使遮陽棚與車頂磁性吸合,按下開關按鈕,啟動電機,捲軸4和螺杆同步運動,捲軸4轉動將 遮陽罩放開,第一螺杆2和第二螺杆6反方向轉動,使設置在其上的滑套8分別向各自的擋板I端移動,帶動各第一分支杆12運動,進而帶動與各分支杆12相連的長杆3相互分離,通過長杆3和短杆5,及第一分支杆12、第二分支杆11和第三分支杆10的聯動關係,使整個伸縮杆和設置在伸縮杆上的遮陽罩同步打開,整個打開過程時間較短且無需人工操作,需要收起遮陽罩時,按下電機開關按鈕,其收攏過程和打開過程相反,整個操作簡單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包括支架、遮陽罩,所述支架包括兩端設置有擋板的長方形底座和鉸接設置在擋板兩側的四根可摺疊伸縮杆,遮陽罩的四個角配合設置在伸縮杆的末端,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上配合設置有收卷裝置和控制伸縮杆伸縮的伸縮裝置,所述底座的一端擋板上設置有控制收卷裝置和伸縮裝置的電機。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收卷裝置包括一根捲軸和兩根檔杆,所述捲軸轉接設置在兩擋板之間且位於擋板中間上部位置,所述檔杆的兩端固定設置在擋板上且分設在卷杆的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伸縮裝置包括螺杆、伸縮杆、連接支杆,所述螺杆由第一螺杆、第二螺杆配合連接而成,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上分別套接設置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兩側分別鉸接設置連接支杆。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伸縮杆由長杆和短杆轉接而成,長杆的一端轉接設置在擋板上,長杆和短杆的一側均設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內滑動設置有一滑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支杆由第一分支杆、第二分支杆、第三分支杆配合連接接而成,第一分支杆的一端鉸接設置在滑套上,另一端和第二分支杆鉸接設置,且第一分支杆通過螺釘螺接設置的對應長杆的下方,第二分支杆和第三分支杆的端部鉸接設置在長杆滑塊上,第三分支杆的末端鉸接配合設置在短杆滑塊上。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轉動方向相反。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同一擋板上的伸縮杆高度相同,位於擋板同側的兩伸縮杆的高度不同,其中一個伸縮杆的水平位置處於另外一個伸縮杆水平位置的下方。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其特徵在於所述遮陽罩四角處分別配合設置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與短杆的末端插接配合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包括支架、遮陽罩,所述支架包括兩端設置有擋板的長方形底座和鉸接設置在擋板兩側的四根可摺疊伸縮杆,遮陽罩的四個角配合設置在伸縮杆的末端,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上配合設置有收卷裝置和控制伸縮杆伸縮的伸縮裝置,所述底座的一端擋板上設置有控制收卷裝置和伸縮裝置的電機。本實用新型一種可攜式自動汽車遮陽棚,結構簡單、操作使用方便,通過設置在一側擋板上的電機,實現自動控制捲軸和螺杆,進而帶動伸縮杆,完成遮陽罩和伸縮杆同步開合,整個操作過程自動化,既節省時間又便於合攏後整個遮陽棚的收藏。
文檔編號B60J11/02GK202685880SQ20122037326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趙年高 申請人:浙江臨亞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