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消音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16:15:16 1
專利名稱:用於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消音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用於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消音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消音裝置。
技術背景[0002]通常,發動機的進氣系統需要一個通道以使新鮮空氣可以進入發動機內,並且通過降低進氣噪音和阻力實現發動機的最優化。[0003]為了降低發動機進氣系統的噪音,現有的進氣系統通常設有消音器,消音器的直徑一般都比較大,通常在30cm以上。這樣消音器由於體積較大導致安裝不方便。另外,消音器的成本也較高。[0004]另外一種方式是在進氣系統的進氣管處做改進。參照圖1,進氣管1的進氣口處往往設有一向外彎折的進氣部2,以便降低噪音。現有的這種消音裝置存在高空氣流動阻力的問題。實用新型內容[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消音裝置,解決以上技術問題。[0006]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0007]用於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消音裝置,包括一進氣管,所述進氣管的一端設有進氣部, 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部上與所述進氣管連接的端部直徑小於所述進氣管的直徑,所述進氣管與所述進氣部的連接處向內凹進。[0008]本實用新型將傳統的消音裝置的進氣管與進氣部的連接處向內凹進,這樣製成的消音裝置具有低空氣流動阻力、高消音能力。[0009]所述進氣管呈一圓筒狀,所述進氣管的兩端分別為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進氣部連接所述進氣口。進氣管可以採用發動機進氣系統中正常規格的管道。[0010]所述進氣部設置在所述進氣管的右側,所述進氣部內壁直徑沿右側向左側逐漸平滑減小,所述進氣部形成一喇叭口。以便進一步實現消音功能。[0011]所述進氣部與所述進氣管通過一進氣頸部連接,所述進氣頸部的右側直徑與所述進氣部的左側直徑相同,所述進氣頸部的左側直徑與所述進氣管的右側直徑相同。採用上述設計後,本實用新型的進氣部分呈非等截面管道設計,可以實現較低空氣流動阻力,高消音能力。[0012]所述進氣頸部的直徑沿右側向左側逐漸平滑增大,所述進氣部、所述進氣頸部和所述進氣管形成一文丘裡消音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消音裝置先從右側往左側逐漸減小,然後再逐漸增大,這種設計在很有限度增加了進氣阻力的情況下,較大幅度減小發動機進氣口噪音。[0013]所述進氣管的進氣口處設有一預過濾網。以便過濾進入的空氣中的較大雜質。[0014]有益效果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傳統的消音裝置相比,其結構簡3單、製作方便、成本低廉、具有低空氣流動阻力,高消音能力。
[0015]圖1為傳統的消音裝置的剖視圖;[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剖視圖;[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0019]參照圖2、圖3,用於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消音裝置,包括一進氣管13,進氣管13的一端設有進氣部11,進氣部11上與進氣管13連接的端部直徑小於進氣管13的直徑,進氣管13與進氣部11的連接處向內凹進。本實用新型將傳統的消音裝置的進氣管13與進氣部11的連接處向內凹進,這樣製成的消音裝置具有低空氣流動阻力、高消音能力。[0020]進氣管13呈一圓筒狀,進氣管13的兩端分別為進氣口、和出氣口,進氣部11連接進氣口。進氣管13可以採用發動機進氣系統中正常規格的管道。進氣部11設置在進氣管 13的右側,進氣部11內壁直徑沿右側向左側逐漸平滑減小,形成一喇叭口。以便進一步實現消音功能。進氣部11與進氣管13通過一進氣頸部12連接,進氣頸部12的右側直徑與進氣部11的左側直徑相同,進氣頸部12的左側直徑與進氣管的右側直徑相同。採用上述設計後,本實用新型的進氣部分呈非等截面管道設計,可以實現較低空氣流動阻力,高消音能力。[0021]進氣頸部12的直徑沿右側向左側逐漸平滑增大,進氣部11、進氣頸部12和進氣管 13形成一文丘裡消音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消音裝置先從右側往左側逐漸減小,然後再逐漸增大,這種設計在很有限度增加了進氣阻力的情況下,較大幅度減小發動機進氣口噪音。[0022]參照圖1、圖2和圖3中,本實用新型的空氣流動如圖中的箭頭所示,從本實用新型的右側往左側流動。參照圖3,空氣從右側往左側流動時,經過進氣部11、進氣頸部12和進氣管13形成的文丘裡消音裝置,這樣有效減少了空氣流動形成的噪音。[0023]進氣管13的進氣口處設有預過濾網。以便過濾進入的空氣中的較大雜質。[0024]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用於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消音裝置,包括一進氣管,所述進氣管的一端設有進氣部,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部上與所述進氣管連接的端部直徑小於所述進氣管的直徑,所述進氣管與所述進氣部的連接處向內凹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消音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管呈一圓筒狀,所述進氣管的兩端分別為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進氣部連接所述進氣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消音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部設置在所述進氣管的右側,所述進氣部內壁直徑沿所述進氣管側向外逐漸平滑擴大,形成一喇叭口。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於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消音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部與所述進氣管通過一進氣頸部連接,所述進氣頸部的右側直徑與所述進氣部的左側直徑相同,所述進氣頸部的左側直徑與所述進氣管的右側直徑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消音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頸部的直徑沿右側向左側逐漸平滑增大,所述進氣部、所述進氣頸部和所述進氣管形成一文丘裡消音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消音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管的進氣口處設有一預過濾網。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消音裝置。用於發動機進氣系統的消音裝置,包括一進氣管,進氣管的一端設有進氣部、進氣部上與進氣管連接的端部直徑小於進氣管的直徑,進氣管與進氣部的連接處向內凹進。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傳統的消音裝置相比,其結構簡單、製作方便、成本低廉、具有低空氣流動阻力、高消音能力。
文檔編號F02M35/12GK202280549SQ201120352739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0日
發明者王豪, 紀銘, 謝榮, 趙鳳平 申請人:馬勒技術投資(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