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部電影卻被網友們群批(這部密碼續集爛透了)
2023-06-02 10:30:54 5
《達·文西密碼》一別十年,朗·霍華德帶著湯叔,故人歸來——
(《但丁密碼》主創,從左到右伊爾凡·可汗、湯姆·漢克斯、朗·霍華德)
霍華德甚至在中國高考之前,早早就給給中國影迷錄了一段致辭。
說實話,番茄君當時看了這段,心理就有點涼。
啥意思,《但丁密碼》這麼燒腦的電影難道只是拍給學生看的?
那我能看不?
這個系列的前兩部雖然口碑一般,但票房都很說得過去。
尤其是第一部《達·文西密碼》。
作為06年第一部進口分帳大片,首周末票房4000萬,最終成功過億,在當時那是很霸氣的成績了。
本次歸來,《但丁密碼》海外票房不錯,首周末吸金超過5000萬美元。
國內票房首日2407 萬,比阿湯哥在內地市場撲街的《俠探傑克2》要強,但肯定算不上令人滿意。
口碑,豆瓣6.5分,談不上特別糟,也絕對不提氣。
套路套路,影評都在吐槽套路。
其實《但丁密碼》的原著《地獄》就很套路,丹·布朗的系列小說,都是如此。
(三部曲作者丹·布朗)
不斷在博物館之間逃命,爆破遊戲。
總是有愛聽講座的美女粉絲。
十年前是密碼,現在則是指紋。
可是這個大IP的原作並沒有因為套路而受詬病,反而是一個現象級。
《達·文西密碼》全球銷量8000萬冊,《地獄》(但丁密碼)全球銷量過千萬。
可見套路不是問題。
況且即便又老套、又疲態盡顯,不知怎麼著,還是把我看嗨了。
究竟怎麼回事,大家且往下看:
鑑於本片你一看自己就會猜到結果,所以劇透無害。
套路一:總有個科學壞人
壞人,佐布裡斯特,一個科學狂人,最大的夢想就是拯救地球,因為地球上人太多了,資源不夠用了。
按照人類的繁殖力,再過100年,地球人口將達到364億。
他覺得這是個災難,為此操碎了心。
他曾經苦勸世界衛生組織在飲水機中加避孕藥。
My god。大哥你真是生錯了時候,要是80年代到中國,計生委肯定給你留份工作。
最後他還是決定,直接殺光一半地球人不就可以了嗎?
妙啊。
同理,這世界窮人太多,把窮人殺了不就沒貧富差距了嗎?
真是大慈大悲,兼大腦容量啊,要不番茄君咋當不了科學家呢。
所以他必須釋放一種末日病毒。
因為太偉大了,所以被追殺跳樓死了。
在死之前把病毒藏在一系列很神秘的密碼裡。
遊戲開始。
套路二:不要信任美女
西恩娜·布魯克斯
科學家女友,人好看。她救了「蘭登」教授。
還加入他拯救世界的行動。很仗義很有愛心。
可她的真實身份是科學狂人的瘋狂粉絲。真愛。
她非常感動男朋友殺死一半人拯救地球的善舉。
所以要完成男朋友未竟的事業。
可但丁密碼她搞不定,這男朋友,生前咋不告訴我呢?
她只能騙蘭登教授跑遍歐洲幫他解謎,為什麼不馬上釋放病毒,還給蘭登拯救世界的機會呢?
關鍵是,她可以輕易讓你猜到身份。
當女主把湯姆扔在地下室,獨自離開,這個鏡頭看得我哇涼哇涼的。
直奔結尾了嗎?
套路三:十年之後的湯姆·漢克斯仍然在博物館之間跑來跑去
蘭登教授,被美女救醒後,從佛羅倫斯到威尼斯,再到到伊斯坦堡,一路跑。
世界衛生組織抓他,暗黑勢力也抓他。
一會兒在維奇奧宮開個暗門,上房梁。
一會在聖瑪可教堂走地道。
一會順便解個迷。
貌似狠酷,可還是讓我覺得這就是一部中年危機的電影。
湯姆·漢克斯不是老,是衰了。
那種《阿甘正傳》時暖暖的傻小子——
《綠裡奇蹟》中智慧的美國化身——
是被歲月凋零,還是被湯姆自己凋零?
話說湯姆自己當製片後狠賺,是否疏於自我管理了,演技荒疏了?
湯叔迷別罵我,我現在還是喜歡他的,深愛。
套路四:當有魅力的壞人幹好事時肯定死
哈裡·西姆斯
這是本片我唯一喜歡的角色。
神秘高端安保公司領導人。暗中設計各種陰謀。
帥的很高端。
殺人很酷。
一直派人追殺教授。
番茄君認為他是本片最有魅力的角色,一度對他能引起高潮抱以厚望。
遺憾的是,當他發現佐布裡斯特要滅全人類後。
壞人角色反轉,開始幹好事了。
拯救地球那一刻,被一捅,再捅。
好疼,好悲壯。
角色套路我一直覺得不是問題。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這些角色沒有能夠打動我的。
比起第一部中保羅·貝坦尼 的白化病殺手——
第二部伊萬·麥克格雷格飾演的充滿人性魅力的教堂野心家角色——
包括女主角在內的各路角色,無法令人產生好感,也懶得去恨。
原因是,沒人給他們靈魂。
引用一句名言——
不是演員不敬業,你無法在一個弱智的故事中找到鮮活的人物。
——番茄君語
以上毛病再嚴重都沒問,再套路也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是來看燒腦的。
你得給我燒碗豆腐腦。
《地獄》和每一部丹·布朗小說一樣,很多讀者讀的時候就說,這故事太懸念了,就是一部寫給電影商的小說。
回想起第一次看《達·文西密碼》時的震撼,人體肌肉圖插畫都被我翻爛了。
因為《達文西密碼》尊重故事,尊重懸念。
《但丁密碼》顯然不是。
用了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畫的畫,內容是還原但丁在《神曲》中的《地獄圖》。
更厲害的是,你們以為《地獄圖》是關鍵,愚蠢,地獄分層圖並沒有卵用,畫上的那句話——"La verità si trova solo negli occhi della morte."才是重點。
弱弱地問一句,那怎麼不用天堂圖呢?或者隨便那個小強畫的圖呢?
一個燒腦的故事,被導演整得一點也不燒腦了。
在原作《地獄》中,拯救地球只是一個幌子,是一個把事情搞大的理由。
真正有趣的,是根據地獄圖解謎的過程。
但是到了電影裡,大概為了不把觀眾搞得太暈,地獄解謎部分被弱化成了湯姆·漢克斯的地獄幻覺,看起來跟五六十年代好萊塢老電影一樣,可是推理的樂趣沒了。
還是放了幾個敘詭,可都是小趣味,不是大懸念,如果觀眾衝著燒腦電影來的,肯定不滿足。
儘管電影這麼不提氣,番茄君還是從頭到尾嗨下來了。
我是神經病?
風光好看是一個原因。
湯叔帶你遊歐洲,比起跑男,我覺得湯叔在片中的表現更加類似於中老年科普版。
基本是一條路跑到黑,不用跑的時候基本在忙著做導遊。
因為要解謎,教授只能大段大段地講述歐洲各地的歷史典故,這種導遊我給100分。
從弗羅倫薩俯瞰聖母百花大教堂——這是文藝復興的起點嘛,也暗示是殺死一半人類人口的起點。
到威尼斯,聖馬可廣場——那兩匹馬是十字軍滅君士坦丁堡屠城後的戰利品,
再到伊斯坦堡。
還隨時有VIP遊,進個暗門,走個地道,上個房梁。
這可都是有千年歷史的建築化石啊。
中世紀種種宗教神秘故事在這裡發生。
這種深度體驗遊,番茄君是吃這套的。
動作場景,這也是湯叔最令人心疼的地方。
比起國內小鮮肉除了吻戲自己來,連個文戲都找替身,湯姆·漢克斯基本獨立完成了全部動作場面。
這個被邪惡女友關門,從窗臺摔到地上的場景,我看著都疼。
可連湯哥親自上陣的《俠探傑克2》的動作場面國內觀眾都不買帳,湯叔動作能賺幾分呢?
這部電影成了給觀眾挖的一個坑,觀眾是衝著《達·文西密碼》式燒腦來的,結果卻看到一部歐洲風光片,帶頭跑酷的,還是一個叫湯姆漢克斯的美國大叔。
這特麼就有點尷尬了。
是時候談一談朗·霍華德這位老夥計了
很多觀眾可能會問同一個問題:
為什麼朗·霍華德丟手藝了。
朗導演當年的成名作《美人魚》就非常出色,一部很有創意的好萊塢浪漫喜劇,很多人還記得,那也是湯姆·漢克斯的成名作。
《達·文西密碼》的全球成功同樣歸功於導演朗·霍華德,雖然影片口碑不佳。
但他明智地繞過宗教問題 ,把電影打造成一個懸念跌出、跌宕起伏的解密大片。
同時《最後的晚餐》、斐波那契數列、聖杯故事、錫安會、十字軍東徵、聖殿騎士團等等文化知識元素植入成功,影片在全球票房通吃,稱為一個非常成功的好萊塢系列電影。
朗·霍華德上一部撲街的《極速風流》,豆瓣8.8分,獲了很多獎。
影片高能的速度感,在當下的好萊塢賽車電影當中少見,可是票房卻一沉不起。
朗這回丟手藝了。
比起在中國市場的票房平平,《但丁密碼》在海外票房不錯的。
首周末吸金超過5000萬美元,如果美國本土票房爭氣,全球票房或許能逼近《天使與魔鬼》的4.8億美元。
那麼蘭登教授三部曲還是有可能變成蘭登教授四部曲,甚至五部曲。
算起來,番茄君算是看著蘭登教授變老的了。
十年前,那時的我和影片的男主角,都還能跑能跳,一頭濃密靚麗髮際線輕微後退的頭髮。
第二部的時候,我們都已經漸漸老去,硬凹著造型掩蓋著老態。
第三次就是這次。我和他,都跑不動了。
可是他依然要跑遍歐洲拯救世界。
能夠燃起平凡人生活詩意的電影,通常都是續集。可是能夠打敗這種詩意的,也是續集。
《但丁密碼》不是一部好的好續集,但是當我們每天見到了太多糟心的事情,各種生活中的險象環生,各種災難,讓人對這個世界,也對自己的世界灰心。
看著一個熟悉的老教授邊跑酷邊解謎邊帶著我們遊歐洲,依然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即使是那個俗套的結局,也依然在安撫著我們焦慮的內心。
電影中說到的,不是每個謎題都有答案。
所以我也弄搞不懂,為什麼所有人都說這部續集爛透了,可我不僅在電影院堅持到底,而且一齣電影院,我就又開始期待下一部續集了。
也許是因為:雖然這部續集又老套又疲憊,可就像我們的生活本身。
套路久了,也就成了一種熟悉的親切感。
而希望總是要有的,不是嗎?
需要電影的親可加番茄君gu985016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