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的死與孫權有關嗎(孫策明明有兒子)
2023-06-02 09:45:09 3
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這句話可以表明,東吳歷經了三代的經營和發展。孫堅、孫策、孫權,但是其三人的承襲方式並不像中國古代的,父喪子承的關係。孫策與孫權本為兄弟,屬於不太正常的承接關係。
若孫策膝下無子,在中國古代是有弟承其兄位的,但重要的是孫策膝下有子名為——孫邵。那麼,為什麼孫策為何不傳位給孫邵,而是傳為給孫權呢?而孫策是兄弟五人依次為:孫權、孫翊、孫匡、孫朗,為何就是孫權呢?孫紹最終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但孫策的死亡實在是令人意外,用今天的話來說屬於突發事故。時任吳郡太守的許貢,秘密給信曹操說要曹操提防孫策,被孫策知道後孫策殺了許貢。然後,有次孫策在狩獵之時,被許貢的門客刺殺,最終是無法醫治而亡。孫策死時約二十五歲,根據一些史料的說法,其子僅僅只有四五歲,乳臭未乾啊!
了解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漢室皇權為什麼衰落,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朝的年紀太少,最終大權旁落,導致宦官集團與士人集團開始爭亂,漢室開始走向衰落。生活在東漢末年的孫策,是無比清晰這點的。自己生前手下一直的忠心耿耿,但離開之後呢?誰又說的清楚呢?又留下孤兒寡母。此為孫策不能傳給自己兒子的原因之一。
因為孫權是一個少年英才,在孫權小的時候,作為以後的重要對手的——曹操,曾評價曰;「生子當如孫仲謀」,「仲謀」是孫權的字。意思自己的兒子要有孫權這樣該多好,另一方面表面江東後繼有人、人才輩出。那麼,曹操為什麼會對孫權如此高的評價、孫策為何會選擇傳位給孫權呢?
有一件事可以充分說明孫權是一個少年英才。當時,各路諸侯討伐董卓,但是各懷心思。孫堅看在其中於是取得玉璽之後,準備回江東。但路過荊州之時,被荊州牧——劉表所殺害。孫堅被殺害之後,由孫策帶領殘餘將士,但是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情況。
一則:以孫策為代表的,要為父報仇,誓殺劉表。另一則:以孫權為主的,要取回孫堅的遺體,回東吳。在弟弟的勸說下孫策決定聽從弟弟的意見,那麼誰去荊州談判呢!孫策不能去,孫策若被殺江東將徹底群龍無首,其他人去好像分量有不太夠。最終,年僅九歲孫權毛遂自薦去荊州。
當然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三國志.吳書》寫道:
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這句話的意思是:爭奪天下、衝鋒陷陣孫權不如孫策,但是發掘人才固守江東孫策是不如孫權的。根據史料可知,按照當時的情況,東吳是無力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地盤的。孫策留下的遺命也是「守」,所以這也是孫策為什麼傳位給孫權的重要原因。
不過孫紹少年時代被孫權照顧的很好,他被封為「吳候」又改為「虞候」。有學者推測,因為「吳候」這個稱號自己的子孫要用。而關於孫紹的結局,有人推測封賞孫紹為上虞侯,並沒有賦予他太多的權利和兵馬,這是更有利於軟禁他。而孫紹本人,也在鬱郁不得志中,逐漸凋零去世。
另一個說法是,孫皓懷疑孫紹要自立為王,對孫紹也是極力打壓,最終的結局是沒得善終。其實眾多打壓的原因無非就是,怕孫邵惦記東吳的帝位,因為孫紹相對來說還算「正統」帝位繼承人選。孫紹死後,由其字孫奉繼承爵位,後來孫皓聽說孫奉有可能稱帝,便派人將其殺害了。只能說帝王家族最薄情了。孫策英勇一世,可能他也沒有想到,結局會是這樣。
綜上所述,孫策傳位給孫權,就是要孫權好好的守江東,保護好江東的子民。他不想自己與父親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就這樣丟失了。按照這樣來說,孫策選擇的繼承人做的還不錯,相對魏、蜀,吳國一直是相對安定的。孫策權也很好的按照孫策的遺命「以進為受、以攻為守」。
至於自己兒子的結局,孫策恐怕沒想到。只能說環境不一樣了,若孫權被刺殺、孫紹又出類拔萃,需要人出來一往狂瀾,可能孫權會傳位給孫邵,也不會在懷疑中被殺,會成為一方美談。
你是如何看待孫權傳位給孫權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