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邵氏電影值得一看(遠去的電影時代)
2023-06-28 21:25:04 3
邵氏電影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風暴般席捲電影市場,之後,1967年邵逸夫創建香港無線電視(TVB),並於1971年開設了被譽為「港星搖籃」的訓練班,香港演藝圈「黃金一代」如: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劉嘉玲等頂尖巨星,乃至大導演杜琪峯等都出自這個訓練班。今天和大家聊聊邵氏電影中四大類型片。
1、黃梅戲電影
代表導演:李翰祥
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邵逸夫於是重用導演李翰祥拍攝了多部古裝題材的黃梅調電影,如江山美人 (1959)和梁山伯與祝英臺 (1963),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2、武俠片
代表導演:胡金銓、張徹、楚原
胡金銓、張徹二人確立新派武俠片風格,被眾人推為「突破傳統,推陳出新」,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起用嶽華、鄭佩佩主演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元的影片。
楚原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他的《英雄無淚》《流星蝴蝶劍》等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楚原是第一武俠導演,在影壇掀起一股奇情武俠熱潮,楚原也因此被稱為:港臺第一導演、最古龍的武俠片導演。
3、風月片
代表導演:李翰祥
邵氏風月片潮流的起點,是1972年上映的風月喜劇《大軍閥》,這場合作起始於70年代初李翰祥和邵氏兩方的經濟困局。而這部試水的風月喜劇片《大軍閥》的成功,開啟了邵氏和香港電影的風月片浪潮,也讓邵氏堅定了風月片這條全新的生財之路。
當年邵氏風月題材多取材於民間曲藝、歷史宮廷、《金瓶梅》等傳統中國古典文學題材。基於老輩藝術家天生在國學上的存留的底蘊,他們的作品裡總會滿溢出濃厚的傳統風情。
現在看來,70年代邵氏「風月片」的興起,未嘗不是邵氏開始由巔峰走向落寞的轉折點。
4、恐怖片
代表導演:桂治洪
桂治洪是很特殊的一位導演,他被譽為「香港影壇最怪力亂神」的導演,桂治洪在多方面類型影片都有建樹,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多數離經叛道,劍走偏鋒。尤其是恐怖片類型,最經典的就是「邪」系列三部曲。
80年代,伴隨著李翰祥的辭別,邵氏時代也在走向謝幕。作為香港電影行業的黃埔軍校,巔峰時期邵氏發掘的眾多導演演員,後來也成了邵氏走向衰落的引子。
胡金銓出走臺灣,鄒文懷何冠昌成立嘉禾電影,培養出風光一時的李小龍、成龍、張曼玉、洪金寶、陳可辛等頂級巨星和名導,邵氏的光輝日漸暗淡。
分享趣聞,解讀經典,奇文共欣賞,大家互相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