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深圳建設成為全球標杆城市(深圳為什麼要自建一套全球標杆城市的評價框架和指標體系)
2023-06-28 12:13:26 3
如何只用一個詞來描述深圳未來的發展目標,那這個答案一定是全球標杆城市。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到2050年,深圳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最近幾年,深圳的風頭很盛。國家層面給與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期待,勉勵深圳要續寫「春天的故事」。同時,以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為代表的一系列加持政策密集襲來,一時間給人一種「數風流城市,就看深圳」的感覺。
盛名之下,其實帶來的除了榮譽感,也有使命感和緊迫感。除卻醫療、教育、房價高企等長期困擾深圳發展的問題,還這些新的重大命題橫亙在深圳面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球標杆城市」是何模樣?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球標杆城市」何以可能?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球標杆城市」何以可為?
日前,深圳市委黨校、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研究中心聯合召開「全球標杆城市:國家戰略與深圳使命」成果發布會,報告宣稱建立了一整套深圳建設全球標杆城市的評價框架和指標體系。
深圳眼中的全球標杆城市到底長什麼樣?深圳又為什麼要自建一套全球標杆城市的評價框架和指標體系?
踏入全球城市的基礎性「門檻」
「全球標杆城市」在近一兩年裡頻繁得出現在深圳黨政機關的報告文件裡,似已成為統攝這座城市城市未來發展的最高話語命題。
成為全球標杆城市,前提是要成為全球城市。而在全球城市裡,又分為一般的全球城市和全球頂級城市。
全球城市的「標配」主要來自於全球城市的主要功能,比如成為全球高端要素集聚配置中心、成為全球先進文化引領者、成為全球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等。
而成為全球頂級城市則對該城市的城市功能和輻射影響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球公認的頂級城市只有紐約、倫敦、東京、巴黎四個。而在一些苛刻的排名機構看來,甚至只有紐約與倫敦才夠格成為全球成頂級城市。這是因為這些城市具有其他一般全球城市不可複製、難以取代的全球資源配置的核心功能。
所以,從現有的對於全球城市的定義和社會認知出發,成為全球城市意味著深圳要踏過一些基礎性「門檻」。而形成一套關於全球標杆城市的評價框架和指標體系,可以讓深圳擁有一個較為清晰的參考坐標系,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優勢又在哪。
例如,按照既有的全球城市理論框架,深圳在某些方面有較為清晰的成長路徑:深圳日漸增多的跨國公司、全球金融投資機構、全球研發機構、全球學術機構等等。
而在某些方面,深圳則似乎不具備成為全球城市的先決條件。比如,深圳並不是首都,並不能像倫敦、東京那樣發揮其可以影響全球的政治決策影響力。
紐約的模式或許可以為深圳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鑑。
紐約也不是美國的政治中心,但它卻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擁有聯合國6個主要機構中的5個,享有「萬國之都」的美譽,其國際話語權無城可比。所以深圳可以效仿一些全球城市,通過眾多的國際機構總部和舉辦大量的國際會議,在國際舞臺上也可以佔據不可替代的位置。
超越現有的全球城市理論框架
全球標杆城市是《意見》中提出的一個嶄新概念,這是對現有的全球城市發展形態和依此形成的全球城市研究理論的突破,具有超越傳統全球城市理論和實踐的含義。
有學者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球標杆城市,是當代中國將要開闢出來的具有原創性的全球城市成長道路,是一條與西方道路起點不同、路程不同的獨特道路,具有超越傳統的全球頂級城市的理論與實踐的含義。
超越傳統的全球頂級城市的理論與實踐。一方面,有著深圳對於自身發展現狀的判斷和考量。如果沿著既有的關於全球城市理論框架,深圳將長期扮演一個追趕者的角色。因為規則和標準的制定權始終不在自己手裡,所以深圳很難在創造性和突破性上獲得新的自我確認。
另一方面,拆解全球標杆城市這個概念。細分之,其包含著成為全球城市和成為標杆城市這雙重含義。
成為全球城市很好理解,這意味著世界上的全球城市多了一個。而成為標杆城市則意味著更多:它不是簡單得增加了一個全球城市的數量,而是增加了一種類型、提供一種生動體現中國特色和中國智慧的新模式。
所以,擁有一套打造全球標杆城市的評價框架和指標體系,意味著深圳一定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道路、制度、文化偉力與全球城市發展的壯闊實踐緊密結合,具有創新引導世界維持城市財富遞增、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世界、彰顯公平正義以及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號召力地位。如果沒有這種號召力,深圳就不可能成為全球標杆城市。
同時,深圳打造全球標杆城市還要具有理念優勢、制度優勢、社會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的榜樣氣質。如果沒有這些優勢,也不可能成為全球標杆城市。
事實上,全球標杆城市的提出也包含著要在實際上超越現有的全球城市的隱藏邏輯。全球標杆城市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從「中國範」向「全球範」的轉變,需要符合新時代對全球標杆城市的新要求,全球標杆城市要比其他全球頂級城市做得更好、更卓越。
緊貼現實又面向未來的動態課題
打造全球標杆城市給深圳勾勒了宏偉的發展願景,但也給深圳帶來了巨大的緊迫感和壓力感。《意見》要求全球標杆城市要在2035年基本建成,到2050年,深圳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從2019年《意見》出臺到2050年,留給深圳約30年時間。這30年時間對深圳而言,有巨大的可為空間,也讓深圳可以按照現實情況,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得去實現全球標杆城市的建設目標。
從這個意義上說,形成一套全球標杆城市的評價框架和指標體系,意味著建設全球標杆城市這個總體性遠景目標被拆解分攤到深圳每年的年度工作和各個部門的日常工作裡。與此同時,以指標體系作為一個指揮棒,也可對現有的工作推進情況作出相應的績效評估和方向糾偏。
同時,全球標杆城市也是一個以我為主又面向未來的動態命題。
它源於深圳實踐,具備全球頂級城市的一般特徵,又在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等方面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適應未來城市發展需要、引領未來城市發展方向的全球城市典範。
它面向未來,也就表明深圳形成的這套全球標杆城市的評價框架和指標體系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它需要和時代的發展以及國際的方針政策緊密貼合,又需要在時代的風雲變幻中審時度勢,及時作出相應的糾偏和自我調適。
把大的目標分階段做細做實,在發展中不斷進行自我調整,這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形成的寶貴經驗。這種共識也同樣適用於建設全球標杆城市的新徵程。
參考資料:
1 《國窮國富》 戴維·S·蘭德斯
2 《世界城市》 霍爾
3 《全球城市的發展新東西》 俞文華
4 《全球標杆城市:國家戰略與深圳使命》 中共深圳市委黨校
【作者】 崔璨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