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平臺支模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2023-06-29 05:30:41 1
一種平臺支模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築用的支撐結構及施工方法,尤指一種平臺支模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本發明一種平臺支模結構,包括架設於兩側牆體之間的平臺結構,以及形成於所述平臺結構之上的支撐結構;所述平臺結構固接於兩側牆體之上;所述支撐結構用於支撐上層模板施工。採用平臺結構和支撐結構相結合的方法,實現了超高支模,相比現有的超高滿堂腳手架,可以更加地節約成本、縮短工期、降低安全隱患。
【專利說明】一種平臺支模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築用的支撐結構及施工方法,尤指一種平臺支模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高層建築連體結構、公共建築的共享空間等高大廳堂樓蓋現澆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或者在單層高大空間的建築施工中,超高支模的整體坍塌造成多人傷亡的惡性事故時有發生,建設部也將高大支模工程的施工安全列為重點管理的內容,對於高大廳堂現澆混凝土樓蓋施工的支模或單層高大空間的施工中,常規的施工方法為採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由地面滿堂排架支模,稱為超高滿堂腳手架。但該方法當支模高度超過20米時,不僅腳手鋼管和扣件用量巨大,搭設人工費用高,且超高落地扣件鋼管支模架的傳力複雜,安全隱患多。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平臺支模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可以解決現有滿堂腳手架的安全隱患等問題。
[0004]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0005]本發明一種平臺支模結構,包括架設於兩側牆體之間的平臺結構,以及設於所述平臺結構之上的支撐結構,用於支撐上層模板施工。
[0006]本發明採用平臺結構作為基礎支撐,在平臺結構之上搭建支撐結構,省去了現有的超高滿堂腳手架,該支撐結構也可以為腳手架支撐,因為可以搭建在平臺結構之上,所以該支撐結構不需要採用超高的設計,這樣減少了超高支模的安全隱患。還能夠節省費用,相比超高滿堂腳手架,本方案的材料用量節省,而且搭設所需的人工成本也較少,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0007]本發明平臺支模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平臺結構包括鋼板、主鋼梁、次鋼梁、方木以及膠合板,所述鋼板相對應地預埋於兩側牆體內並露出端部,所述主鋼梁連接所述鋼板的端部,所述次鋼梁鋪設於所述主鋼梁之上,所述方木鋪設於所述次鋼梁之上,所述膠合板緊固於所述方木之上。
[0008]本發明平臺支模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主鋼梁焊接於所述鋼板的端部。
[0009]本發明平臺支模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次鋼梁等間距的鋪設於所述主鋼梁之上,並焊接於所述主鋼梁。
[0010]本發明平臺支模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方木用鋼絲綁紮於所述次鋼梁之上。
[0011]本發明平臺支模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膠合板用鐵釘緊固於所述方木之上。
[0012]本發明平臺支模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支撐結構為腳手架,所述腳手架中的立杆架設於所述次鋼梁之上。
[0013]本發明一種平臺支模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
[0014]於兩側牆體之間架設平臺結構;以及
[0015]於所述平臺結構之上架設支撐結構,用於支撐上層模板施工。
[0016]本發明平臺支模結構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平臺結構包括鋼板、主鋼梁、次鋼梁、方木以及膠合板;
[0017]於兩側牆體之間架設平臺結構,包括:牆體施工過程中,於設定位置相對應地預埋鋼板,並露出端部;
[0018]吊裝主鋼梁於所述鋼板位置,並焊接於所述鋼板的端部;
[0019]吊裝次鋼梁,所述次鋼梁鋪設於所述主鋼梁之上,採用點焊方式固定;
[0020]吊裝方木,所述方木鋪設於所述次鋼梁之上,採用鋼絲綁紮固定;
[0021]吊裝膠合板,所述膠合板固接於所述方木之上。
[0022]本發明平臺支模結構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支撐結構為腳手架;
[0023]於所述平臺結構之上架設支撐結構,包括:於所述膠合板之上搭設腳手架,所述腳手架中的立杆架設於所述次鋼梁之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本發明一種平臺支模結構中平臺結構的側視圖;
[0025]圖2至圖5本發明一種平臺支模結構及其施工方法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27]請參閱圖1所示,為本發明一種平臺支模結構中平臺結構的側視圖。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採用平臺結構和支模結構結合使用來替代現有技術中的超高滿堂腳手架的支模結構,該平臺結構臨空架設於兩側的牆體之間,有平臺結構作為平面基礎,在平臺結構上搭建支模結構,相比以地面為基礎搭建腳手架,大大減少了扣件和鋼管的用量,節約用材。另夕卜,相比超高的滿堂腳手架,平臺結構更加穩固,能夠降低安全隱患。下面對本發明一種平臺支模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0028]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平臺支模結構包括平臺結構20和支撐結構,平臺結構20臨空架設於兩側牆體10之間,並固接於牆體10,作為支撐結構的基礎。支撐結構搭建於平臺結構20之上,用於支撐上層模板施工。本發明採用平臺結構20以及支撐結構組合來實現超高支模的效果,且平臺結構20還可以作為後期裝修施工的操作平臺,可以合理利用資源。
[0029]平臺結構20包括鋼板101、主鋼梁201、次鋼梁202、方木203、以及膠合板204,其中:
[0030]鋼板101相對應地預埋在兩側的牆體10內,並且露出端部。作為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可選擇四塊鋼板101,分別兩兩相對地預埋於兩側的牆體10內,均露出一塊端部。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多對預埋的鋼板101,以供連接主鋼梁201。
[0031]主鋼梁201連接鋼板101的端部,並固定於鋼板101的端部,主鋼梁201作為平臺結構20的基石,起到支撐作用。主鋼梁201通過與鋼板101的端部連接,實現了平臺結構20的臨空設置,設置的高度可根據實際需要來選擇。作為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主鋼梁201採用焊接固定於鋼板101的端部,該焊接為角焊接方式。
[0032]次鋼梁202鋪設於主鋼梁201之上,並與主鋼梁201的貼合處連接固定。作為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次鋼梁202採用點焊的方式連接固定於主鋼梁201上。
[0033]方木203鋪設於次鋼梁202之上,並於次鋼梁202的貼合處連接固定。作為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方木203採用鋼絲綁紮固定於次鋼梁202上。
[0034]膠合板204鋪設於方木203之上,並且緊固於方木203。作為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膠合板203米用鐵釘緊固於方木203。
[0035]支撐結構,用於支撐上層樓板的施工,該支撐結構為普通腳手架,以平臺結構20為基礎,在平臺結構20上面搭設支撐用的腳手架。腳手架包括扣件和鋼管,設置水平杆、立杆、剪刀撐,在連接處採用扣件緊固,增強整體支撐系統的剛度。其中的腳手架立杆設置合適的間距,例如I米,該腳手架立杆必須設置於次鋼梁202的位置之上,因次鋼梁202的支撐力強,可滿足強大壓力,使得腳手架更加穩固。
[0036]作為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本發明平臺支模結構應用於單層超高大空間的施工中,其平面尺寸為12米*10.7米,最大梁截面尺寸為500毫米*1200毫米,上層樓板厚度為180毫米,底層的標高為43.15米。本發明平臺支模結構中的平臺結構設置於40米高空處,預埋於牆體內的鋼板選用700毫米*450毫米*30毫米,共四塊,錨固長度為500毫米,留出300毫米的端部,以供連接主鋼梁。鋼材選用Q235B型型鋼,主鋼梁焊接固定於預埋鋼板上,次鋼梁以間距I米的等間距鋪設於主鋼梁上,然後於連接處點焊連接。方木選用50毫米*100毫米,以間距30釐米的等間距鋪設於次鋼梁上,膠合板選用18毫米厚的膠合板,用鐵釘緊固於方木上。然後於平臺結構之上搭建3.6米的腳手架作為支撐結構。在單層超高大空間的施工中,應用平臺結構和腳手架的結合,實現了約43米高的支模結構,相比超高滿堂腳手架的結構,能夠節省大量的鋼管和扣件,還能增加安全係數,平臺結構相比超高的支撐鋼管更加穩固,有效地減少安全隱患。
[0037]結合圖2至圖5,對本發明一種平臺支模結構的施工方法進行說明。
[0038]首先,於兩側牆體之間架設平臺結構;包括如下步驟:
[0039]在牆體的施工過程中,根據設計的位置預埋鋼板,於兩側牆體中相對設置鋼板,並露出端部,以便後續連接主鋼梁。
[0040]如圖2所示,接著用塔吊吊裝主鋼梁201,運送至設定位置後,人工焊接於鋼板的端部,可以採用角焊接方式,這樣連接牢固性好。
[0041]如圖3所示,主鋼梁201安裝好後,再用塔吊吊裝次鋼梁202,將次鋼梁202等間距的鋪設於主鋼梁201之上,然後在連接處採用點焊的方式固定。
[0042]如圖4所示,鋪設好次鋼梁202之後,吊裝方木203,將方木203等間距的鋪設於次鋼梁202上,可以採用鋼絲綁紮固定好方木。
[0043]如圖5所不,再於方木203之上鋪設膠合板204,用鐵釘將膠合板204固定於方木203之上。
[0044]然後,於所述平臺結構之上架設支撐結構,用於支撐上層模板施工。步驟為:
[0045]在膠合板204之上搭建腳手架,作為支撐結構,用於支撐上層樓板施工。[0046]在本發明平臺支模結構的施工方法的一較佳實施例中,平臺支模結構中的平臺結構設置於40米高空處,其中:鋼板選用700毫米*450毫米*30毫米,共四塊,錨固長度為500毫米,預留出300毫米的端部,以供連接主鋼梁。鋼材選用Q235B型型鋼,主鋼梁焊接固定於預埋鋼板上,次鋼梁以間距I米的等間距鋪設於主鋼梁上,然後於連接處點焊連接。方木選用50毫米*100毫米,以間距30釐米的等間距鋪設於次鋼梁上,膠合板選用18毫米厚的膠合板,用鐵釘緊固於方木上。支撐結構選用3.6米的腳手架。在單層超高大空間的施工中,應用平臺結構和腳手架的結合,實現了約43米高的支模結構,相比超高滿堂腳手架的結構,能夠節省大量的鋼管和扣件,還能增加安全係數,平臺結構相比超高的支撐鋼管更加穩固,有效地減少安全隱患。
[0047]搭設完平臺支模結構後,繼續上層模板支設,綁紮鋼筋,然後砼澆築,上層施工結束,待混凝土達到設計要求強度後,即可將平臺結構上面的腳手架以及模板拆除,平臺結構可保留至裝修完成後,組織拆除。在拆除平臺結構時,由於上層樓板和吊頂裝修已經完成,塔吊無法垂直起吊,可以採用塔吊和手動葫蘆結合的辦法完成拆除工作。依次將膠合板、方木次鋼梁、主鋼梁拆除後,預埋的鋼板可以不拆除,在表面塗抹砂漿裝飾即可。
[0048]本發明採用平臺結構和支撐結構相結合的方法,實現了超高支模,相比現有的超高滿堂腳手架,可以更加地節約成本、縮短工期、降低安全隱患。而且平臺結構還可以作為後期裝修用的操作平臺,可以合理利用資源,減少浪費。本方法還具有施工簡單、縮短工期,節約人工成本等優點。
[0049]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發明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本發明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範圍作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平臺支模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 架設於兩側牆體之間的平臺結構;以及 設於所述平臺結構之上的支撐結構,用於支撐上層模板施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臺支模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平臺結構包括鋼板、主鋼梁、次鋼梁、方木以及膠合板,所述鋼板相對應地預埋於兩側牆體內並露出端部,所述主鋼梁連接所述鋼板的端部,所述次鋼梁鋪設於所述主鋼梁之上,所述方木鋪設於所述次鋼梁之上,所述膠合板緊固於所述方木之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臺支模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主鋼梁焊接於所述鋼板的端部。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臺支模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次鋼梁等間距的鋪設於所述主鋼梁之上,並焊接於所述主鋼梁。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臺支模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木用鋼絲綁紮於所述次鋼梁之上。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臺支模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膠合板用鐵釘緊固於所述方木之上。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臺支模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結構為腳手架,所述腳手架中的立杆架設於所述次鋼梁之上。
8.一種平臺支模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於兩側牆體之間架設平臺結構;以及 於所述平臺結構之上架設支撐結構,用於支撐上層模板施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平臺支模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平臺結構包括鋼板、主鋼梁、次鋼梁、方木以及膠合板; 於兩側牆體之間架設平臺結構,包括: 牆體施工過程中,於設定位置相對應地預埋鋼板,並露出端部; 吊裝主鋼梁於所述鋼板位置,並焊接於所述鋼板的端部; 吊裝次鋼梁,所述次鋼梁鋪設於所述主鋼梁之上,採用點焊方式固定; 吊裝方木,所述方木鋪設於所述次鋼梁之上,採用鋼絲綁紮固定; 吊裝膠合板,所述膠合板固接於所述方木之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平臺支模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支撐結構為腳手架; 於所述平臺結構之上架設支撐結構,包括:於所述膠合板之上搭設腳手架,所述腳手架中的立杆架設於所述次鋼梁之上。
【文檔編號】E04G11/50GK103628674SQ201310597906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2日
【發明者】盧育坤, 吳洪章, 竇彥兵, 王春, 閔感, 董紅, 朱威 申請人: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