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未來城市化的兩個趨勢(我國未來城市化的兩個趨勢)
2023-06-28 10:59:53 2
我國未來城市化的兩個趨勢?姚洋:我國未來城市化的兩個趨勢,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我國未來城市化的兩個趨勢?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我國未來城市化的兩個趨勢
姚洋:我國未來城市化的兩個趨勢
趨勢一:人口再集中。這種發展趨勢對中國經濟的意義是非凡的:第一,進一步集聚會帶來更大的效益。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個新的增長極,深圳極有可能成為與矽谷並肩的高科技創新中心。第二,經濟地理會發生大調整。城市化區域的經濟比重會增加,非城市化區域的經濟比重會下降。第三,會對房地產業產生影響。雖然我國總體房價不會有大的增長,但是,新的城市化道路給城市化區域帶來人口的持續增加,將可能導致這些中心城市的房價得以維持,甚至有所上漲。
趨勢二:縣域經濟的發展。自2014年以來,開始了返鄉創業的潮流,鄉村隱性失業在增加。鄉村振興的核心不是發展農業,而是為農村居民提供較高質量的非農就業機會。有了產業,我們的扶貧成績才能有保證,鄉村振興才有基礎,才能實現城鄉一體化。
原文連結:我國未來城市化有兩個趨勢
李鳳亮 劉曉菲:文化消費的未來走向
一、文化創新與創造轉化日益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價值理念和民族精神,在現代社會語境下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再傳播與文化價值的再實現,就需要通過現代化的手段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二、優質供給與消費主導趨勢明顯。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更是將消費主義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消費文化大行其道,主導著人們的消費行為。伴隨著消費主導趨勢的深化,供需匹配問題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關鍵問題。
三、創新驅動與新興業態動力強勁。創新既是文化形態所需,又是文化本質所賦,構建創新驅動型文化產業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原文連結:新發展格局中的文化消費
張小鋒 牛海悅:為什麼說「淮海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
被歷代百家學者奉為「兵經」的《孫子兵法》指出,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五方面,居於首位的就是「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上下同欲者勝。」簡言之,君民一心、得道多助是戰爭勝敗的第一要素。古今中外的無數戰爭實例證明,民心的向背是戰爭勝負的風向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講,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只要得到人民的擁護就能打倒一切來犯之敵。以弱勝強的淮海戰役,正是在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下,用小推車推出了戰爭的勝利。
原文連結:為什麼說「淮海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
李蒼舒:加快國際發展知識文化的互鑑
發展知識的交流和互鑑要注重發展知識的實際應用。中國的發展成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世界各國都對中國的發展路徑抱有重大關切,希望破解中國發展的密碼。但一般而言,一國發展程度越高,知識分享水平就越高,一國發展程度越低,其分享知識、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就越差。這體現在難以把先進的發展知識同本國、本地區的自身發展情況和現狀相結合,導致南橘北枳,水土不服。因此,應創新國際交流合作方式,展示中國的發展成果,闡述發展目標的路徑選擇和實現過程,通過見人、見物、見事的案例研究講好中國發展故事,呈現中國發展理念,向國際社會有效傳遞中國聲音。
原文連結:加快國際發展知識文化的互鑑
熊文釗:如何在法治政府建設上率先突破
法治政府建設是推進政府治理體系乃至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動力。「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是黨中央立足於國家治理現代化全局,在全面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法治政府建設要進一步完善國家行政體制、優化政府職能體系、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和健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政府兩個積極性體制機制。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要求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保障政府職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完備,行政決策科學民主合法,憲法法律嚴格公正實施,行政權力規範透明運行,人民權益切實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
原文連結:如何在法治政府建設上率先突破
胡亞敏:高科技與文學創作的新變
關於文學與科技的關係,人們多看到高科技對文學的衝擊和造成的威脅,關於高科技對文學創作的革命性影響涉及較少。從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看,文學與科技的關係是一個「破壞和補償」同時進行的過程,一方面高科技使傳統文學的內容、結構和表達方式遭到瓦解,另一方面又為文學打開了新的窗口。高科技不僅刷新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而且為文學創作帶來了新的審美體驗和想像,催生了新的文學樣式和結構方式,並由此構成對文學觀念的重構。同時,當代文學創作又需要保持對科技的反思與超越,提醒人們警惕科技的負面作用,並通過發揮文學的特性和優勢,推進人類在高科技時代詩意地棲居。
原文連結:高科技與文學創作的新變
張宗偉、王兵兵:關於山西文物認養的探索與思考
儘管山西文物認養模式取得可喜成就,但在實際工作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認養主體不願在文物的「養」方面過多投入,甚至「認」而不「養」,有的認養主體在修復文物中未能做到「修舊如舊」;有的認養主體認養後開發遇阻,陷於停滯。政府工作初衷、文物保護需要與認養者回報需求三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
為此,2019年6月山西省出臺關於文物建築認養的政策中提出,允許認養者在文物建築周邊可利用的發展用地範圍內,依法合規適度開展相應的建設或經營活動。同時,山西省文保部門聯合財稅部門作出明確規定:認養文物建築的支出,符合公益性捐贈條件的,企業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可在計算應納所得額時扣除。明確了認養人可以享有不超過20年的使用權,打消了認養者的時間顧慮。
原文連結:關於文物認養的探索與思考
沈壯海,劉燦: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徵
中國式現代化體現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上。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雄厚的物質支撐。與此同時,還要切實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各項任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繼續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要進一步深化對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極端重要性的認識,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不斷增強新形勢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滿懷信心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原文連結: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徵
韓翌暘:走「兩個文明」都搞好的現代化之路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全面推進,要求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我們黨在領導人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但也要看到,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與我國文化資源大國和文明古國的地位還不相匹配,與我國的綜合國力還不相適應。古往今來,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過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過程。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在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的同時,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原文連結:走「兩個文明」都搞好的現代化之路
歐陽雪梅: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
在新發展階段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要充分認識二者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提高思想認識,既要看到物質文明高度發展是精神文明發展的基礎,能夠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也要看到更高水平精神文明建設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指引,還要看到二者互為因果、相得益彰的辯證關係。
重在建設、以立為本,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針,也指明了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實踐要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這尤其需要切實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的各項任務,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將精神文明建設推向更高水平。
原文連結: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