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繼位之前都幹了什麼(繼位之初何等相似)
2023-06-29 15:55:39 1
說起雍正和嘉慶,他們繼位之初很相似,也都在立志改變,雍正可以力挽狂瀾,嘉慶卻失敗了,看了以下的分析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一、繼位之初雍正皇帝繼位可以說波折不斷,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牽扯了雍正大部分的精力,參與奪嫡的諸多阿哥能力影響都不遜於雍正,這次鬥爭也讓雍正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讓他在繼承帝位後城府和手腕更深一步,這一點上強於嘉慶。
嘉慶在皇帝繼位上沒能有太多的波瀾,平穩的過渡到皇帝,乾隆皇帝用在位不能超過爺爺康熙為名退位為太上皇,嘉慶明面是皇帝親政,實則如傀儡,家國大事依舊乾隆說了算,比雍正多了兩年頭上有老子的日子,這兩年讓他冷眼觀看朝臣百官,批閱奏章也讓他歷練不少,雖不如雍正在戰鬥中前行收穫多,也讓他看遍了大清帝國千瘡百孔的弊端,為真正親政積累了經驗,也提前做了許多的準備,這方面雍正和嘉慶不相上下。
雍正繼位的時候,吏治是個爛攤子,康熙晚年為了自己的聲譽,博得為政寬仁的名聲,事事以不擾民為施政措施,導致雍正即位後,官吏貪汙腐敗到極點,官員皇子紛紛從國庫借銀兩,最後戶部虧空達數百萬兩。雍正鐵腕追繳欠款,無論是皇子還是重臣,只要欠了國家的銀子都是追繳對象,一概清繳。
各省督撫將所屬錢糧嚴行稽查,凡有虧空,無論已經參出及未參出者,三年之內務期如數補足,毋得苛派民間,毋得借端遮掩,如限期不完,定行從重治罪。三年補完之後,若再有虧空,決不寬貸。
上述意思就是說:不管何種原因造成的虧空,提前報備的和不報備的都一樣,三年內必須補足,不可以虧空為由,增加苛捐雜稅攤到百姓身上,更不可以藉機掩飾虧空,三年限期內完不成的嚴加處罰,三年內完成的再虧空,也絕不寬待。
雍正治理虧空腐敗,手段可謂狠辣無情,包括康熙其他的兒子,只要涉及到人員,毫不留情,雍正十二弟允祹為補虧空,變賣家中珠玉器物等;雍正十弟允䄉補虧空不夠數,最後落地抄家罰沒。
皇家子弟況且如此,諸多大臣更是不計其數,抄家變賣房屋田地折現銀補虧空,使得很多當朝官吏賣大宅住小屋,甚至有逼迫到自殺謝罪,朝臣怨聲載道紛紛上摺子反對,雍正依然不為所動,人死債存,家中其他子女依舊會為其債務負責,這招一出,眾多臣子只得想辦法補虧空。
不僅如此,雍正更狠的是為了防止地方官上下包庇隱瞞,採用督撫連坐制度,至此官員上下膽戰心驚,任何人不敢欺瞞怠慢,也使得雍正時期的貪汙腐敗得到控制。
雍正反貪想的比較久遠,他怕一些官吏在任上清繳了虧空,會在以後的任職裡繼續盤剝百姓向下級部屬索賄,雍正規定,一旦在任上虧空,即使補繳完了虧空也不允許繼續留任,看虧空的金額多少,若可以繼續為官的,必須異地任職,杜絕了利用原有關係繼續盤剝百姓和向下屬索賄情景出現。
雍正知道涸澤而漁的危害,一味的嚴刑酷法治理貪汙腐敗是治標不治本,於是他又採取了火耗歸公和養廉銀制度,這樣把原來攤派在百姓身上的火耗銀根據各州府情況統一繳納稅款,並且留存在冊,按照一定標準給州府的官吏發放薪水,杜絕了因俸祿過少再次貪汙的出現,這在當時對治理貪汙腐敗起到積極作用,這是封建社會中第一個高薪養廉的措施,以此之後中央財政變得逐漸豐裕,這次反腐效果顯著。
嘉慶整頓吏治乾隆晚期的時候,貪汙腐敗更加橫行,比起康熙後期更是嚴重,特別是以和珅為代表的一系列官員把辦事大小,買賣官職等級都明碼標價,導致這個大貪官和珅在乾隆時期得以坐擁高官,貪得富可敵國的財富。
嘉慶當上皇帝的時候,乾隆退位為太上皇,名為歸政於嘉慶,實則還在行使皇上的一切權利,乾隆活著的時候,嘉慶鋒芒收斂蟄伏待發,他立志要成為和雍正一樣的皇帝,於是他一邊恭敬的對待乾隆,一面冷眼收羅證據,準備在吏治上有所作為改變現狀。
和珅在朝多年,勢力盤根錯節,嘉慶選擇的時間很謹慎,在乾隆駕崩當日,就命和珅為總理乾隆皇帝的殯禮儀式,切斷了和珅和外界的全部聯繫,緊急做了人事調動,皇宮內外關鍵職位都換上嘉慶自己信任的人,暗中授意御史彈劾和珅,就這樣在深宮中一心治理喪事的和珅成了千古罪人,從乾隆死後到逼迫和珅自盡,僅用了半個月。
和珅死後抄家,嘉慶獲得了足以達八億兩的巨額財富,這點上比起雍正繼位後國庫空虛成了很鮮明的對比。
和珅死後,嘉慶有錢在身心不慌,他為人寬厚,無絕決之心,整頓吏制沒有祖父雍正的無情和狠辣,在官吏腐敗案例上處事不公,這也成了這次治理腐敗失敗告終的最大原因。
兩淮鹽政徵瑞賄賂和珅二十萬兩銀子,和珅嫌少沒收,徵瑞又把這筆錢給他兒子買了官,不僅如此徵瑞還強行百姓募捐,勒索商鋪,籌足5000兩銀子修廟給自己祈福,和珅案爆發後,這兩項罪狀足可以讓徵瑞抄家伏法,但因為徵瑞是滿臣,僅僅是革職發放東陵做監工。
再說湖北道員胡齊侖,胡齊侖是漢官,他在湖廣總督畢沅手下做事,畢沅各項雜事皆不管全由胡齊侖一人做主,胡齊侖不按規定發放兵餉,挪用兵餉三萬餘兩賄賂上級,嘉慶惱怒對胡齊侖從嚴判處,給予絞刑。
這兩案在同一年由嘉慶處理,此案件一出,和珅案件後的官吏戰戰兢兢又恢復如初,本意和珅殺雞儆猴的威懾力蕩然無存,以至於後面的官員在處理滿漢獲罪上都以嘉慶靠齊,也使得嘉慶轟轟烈烈反腐只殺了和珅,這次整頓吏制的以失敗告終。
三、啟用人才雍正繼位後根基不穩,九王奪位產生的後遺症逐漸顯示,其他參與角逐皇位的阿哥統一戰線,站在了雍正的對立面,他們把持朝政的關鍵部門紛紛怠政,出工不出力,想看雍正的笑話,雍正沉著冷靜應對。
在任用人才上錯開原有的官吏,任用自己在府時信任的人,在外用年羹堯平定西北戰亂,在朝用張廷玉整頓朝綱起草軍機處章程緊握軍權,加深了皇權的控制,消弱原來滿洲貴族把持軍務政要的局面。
啟用田文靜參奏朝官,用密折制度監控官員行徑,在地方用李衛稽查鹽政,清理海務弊端,巡視地方官員政務,撕開地方貪官大網治理腐敗,成效卓然。
一步步井然有序的布置,雍正把朝政、軍事牢牢控制在手中,僅用三年就把滿洲貴族統一戰線打垮,他的那些爭皇位的兄弟也一一遭到清算圈禁,這點上雍正可以說是大獲全勝。
在看看嘉慶,在清理和珅大案後,嘉慶在整頓朝綱上就任人唯親,儀郡王永璇、成親王永瑆、定親王錦恩,這些嘉慶的兄弟子侄統統得到重用,都被封為要職,但是他們的能力可以說配不上職位,這樣導致了本是一個大好局面變得越來越壞,這些身在要職的皇親國戚們拿著嘉慶給予的高俸祿卻不能為嘉慶解憂,導致嘉慶一心整頓朝綱政務,結果是愈來愈差,最後大清各地農民起義紛紛揭竿而起,盜賊橫行。
從以上三點就可以看出,在改革上雍正是堅決的,面對阻撓一往無前,而嘉慶魄力不足,面對困難顧慮太多,這也就是同樣的境地,結局不一樣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