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富硒茶的種植方法與流程
2023-06-30 03:04:46 3
本發明涉及茶葉的種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富硒茶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1988年中國營養協會把硒列入「中國人每日營養素需要量」表中,定為每日膳食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科學研究顯示,硒兼具營養、毒性和解毒3重生物學功能,被稱為生命的保護劑。缺硒會引發人體產生肌肉營養不良、肝壞死、心肌變性、胰臟萎縮纖維化、水腫貧血、溶血和繁殖機能衰退及克山病、大骨節病等40多種疾病。近些年來研究人員還發現心血管病、癌症等多種疾病也和硒有關。最新的研究證明硒還能提高動物機體的免疫機能;硒的代謝產物(如甲基化產物)具有抗癌作用,可抑制癌的發生。硒在地球上分布廣泛但又極不均勾,全世界有的地區缺硒,我國缺硒地區亦佔以上,其中為世界公認的嚴重缺硒區,缺硒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畜牧業的發展。因此適量補硒促進人體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安全、穩定、可靠的富硒農產品開發及其富硒機理研究便成為了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及發展趨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總面積中73%的土壤都屬於高硒區,富硒產品開發初期的實踐已證明要在高硒的自然土壤條件下開發富硒食品很難達到的。通過對恩施地區典型富硒植物的研究,發現茶葉中所含的硒普遍較低,有些樣品甚至無法檢出,這說明茶葉的富硒能力並不是很強,部分樣品沒有達到富硒茶葉的相關標準。目前,農業部「富硒茶行業標準」ny/t600-2002規定富硒茶含硒量的範圍為0.25mg/kg-4.00mg/kg。湖北省地方標準dbs42/002-2014對富有機硒食品」定義表述為:「食品中總硒含量達到本標準規定指標,且有機硒含量≥總硒80%的食品」「茶葉、代用茶、茶製品的總硒要求為20.0-500.0μg/100g」。研究表明,在自然條件下,植物在吸收硒的過程中主要以seo32-、seo42-的形式進行轉移,seo32-為被動運輸,因此往往聚集在根部,僅有一小部分轉化為seo42-和未知形態的硒化物後參與運輸,但運輸較慢,遠低於植物根的吸收過程;而seo42-的吸收為主動運輸,容易在莖葉等部位富集。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富硒區中的硒元素主要以四價硒存在於土壤中,因而富硒區茶樹主要通過被動運輸作用吸收四價硒元素並聚集在茶樹根部,而茶樹茶葉中的硒含量較低。因此,為解決在富硒區茶樹茶葉富硒效果差的問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於開發一種改變富硒土壤中硒的存在形式,提高茶樹茶葉的富集效果從而得到富硒茶的種植方法。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目前現有技術中茶葉在富硒區對硒的富集效果不良的情況,本發明經過大量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充分的創造性勞動後,提供一種富硒茶的種植方法。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富硒茶的種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在富硒區的土壤種植茶樹,三月下旬或者四月上旬茶樹萌發時,對茶樹根部土壤噴灑促進劑。優選的,所述的富硒區的土壤的全硒含量為:1.67~4.00mg/kg;優選的,所述促進劑的噴灑量為每2~3天噴灑一次,持續30~45天,每次每畝噴灑20~50l促進劑;優選的,所述促進劑的成分包括氧化劑、緩衝劑、胺基酸和水,其中氧化劑的含量為0.02~0.05mmol/l,胺基酸的濃度為0.1~0.2mmol/l;優選的,所述氧化劑為雙氧水或次氯酸鈉;優選的,所述緩衝劑主要由磷酸二氫鉀與磷酸氫二鉀組成;優選的,所述胺基酸為甲硫氨酸或胱氨酸中的一種或多種;進一步優選的,所述胺基酸為甲硫氨酸和胱氨酸摩爾比為3:1~1:3的混合物;優選的,所述促進劑中磷酸二氫鉀的含量為0.24g/l,磷酸氫二鉀的含量為1.8g/l;優選的,所述促進劑的ph為7.2~7.8,調節所需ph時可以使用濃度為1.9g/l的檸檬酸溶液進行調節。本發明所述的施入促進劑的時間一般控制在晴天,如噴灑促進劑的日子下雨,可在雨後追加施入促進劑一次。本發明在土壤中ph逐漸過渡到偏鹼性的土壤環境中時,施入促進劑將四價的亞硒酸鹽氧化成六價的硒酸鹽,經茶樹的主動吸收過程富集在茶樹的莖葉部分,從而提高了茶樹茶葉中硒的富集效果,得到了富含硒的茶葉。不僅如此,促進劑中添加的胺基酸在生物體內與硒元素結合形成硒蛋白,提高了茶樹茶葉中有機硒的含量。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是通過促進劑將土壤中不易吸收的亞硒酸鹽轉化為易於吸收的硒酸鹽,經過茶樹的主動吸收作用轉化為有機硒富集在茶樹的莖葉部分,由此得到富含硒的茶葉。本發明有四個明顯效果:一是本發明通過改善富硒土壤中硒的存在形式,改善了茶樹茶葉對硒元素的富集效果;二是本發明在茶樹生長的過程中施入的促進劑中加入了胺基酸,提高了茶樹茶葉中有機硒的含量,得到的是經天然轉化的富含有機硒的富硒茶;三是本發明在施入促進劑的同時改變了土壤環境的ph值,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呈難溶態,減少了茶樹茶葉對重金屬離子的吸收;四是本發明在原有富硒土壤中施入促進劑的方式對環境的汙染破壞較小,同時還提高了原土壤的利用效率。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富硒茶的種植方法,在茶樹種植期間施入促進劑,通過促進劑中氧化劑的氧化作用,在鹼性條件下將土壤中的四價硒被氧化為六價硒,經過茶樹的主動吸收過程富集在莖葉部分,從而生產出達到相關標準的富硒茶。不僅如此,本發明還通過在促進劑中加入茶樹茶葉合成有機態硒化合物需要的胺基酸來提高茶葉中有機硒的含量得到了富含有機硒的富硒茶葉。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富硒茶的種植方法,在湖北省恩施市白楊坪鎮洞下村親硒源茶葉基地設置試驗區(實施例)與對照區(對照例),土壤中全硒含量在1.67~4.00mg/kg之間,平均含量為:2.86mg/kg。土壤中全硒含量的檢測方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1104-2006)土壤中全硒的測定法》。試驗區與對照區土壤的土質相同,茶樹均採用如下方式種植:單行種植,行距1.5米,每畝共14行,每行101叢,叢距33釐米,每叢種植3株,每畝用苗4242株。實施例1:將30wt%雙氧水用水稀釋十倍製成3wt%雙氧水;分別取1.14g3wt%雙氧水、12g磷酸二氫鉀、90g磷酸氫二鉀、0.75g甲硫氨酸和1.20g胱氨酸溶於50l水中,溶解均勻後用濃度為1.9g/l的檸檬酸溶液調節ph至7.4;即得到雙氧水的濃度為0.02mmol/l、磷酸二氫鉀的含量為0.24g/l、磷酸氫二鉀的含量為1.8g/l、胺基酸的濃度為0.2mmol/l、ph=7.4的促進劑;三月下旬試驗區茶樹萌發時,每3天對茶樹根部土壤噴灑一次促進劑,每次每畝地噴灑50l上述促進劑,持續30天,採摘得到鮮葉。實施例2:分別取0.91g次氯酸鈉溶液(100ml溶液中活性氯含量為5.68g)、12g磷酸二氫鉀、90g磷酸氫二鉀、0.75g甲硫氨酸和1.20g胱氨酸溶於50l水中,溶解均勻後用濃度為1.9g/l的檸檬酸溶液調節ph至7.4;即得到次氯酸鈉的濃度為0.02mmol/l、磷酸二氫鉀的含量為0.24g/l、磷酸氫二鉀的含量為1.8g/l、胺基酸的濃度為0.2mmol/l、ph=7.4的促進劑;三月下旬試驗區茶樹萌發時,每3天對茶樹根部土壤噴灑一次促進劑,每次每畝地噴灑50l上述促進劑,持續30天,採摘得到鮮葉。實施例3:將30wt%雙氧水用水稀釋十倍製成3wt%雙氧水;分別取1.14g3wt%雙氧水、12g磷酸二氫鉀、90g磷酸氫二鉀、1.5g甲硫氨酸溶於50l水中,溶解均勻後用濃度為1.9g/l的檸檬酸溶液調節ph至7.4;即得到雙氧水的濃度為0.02mmol/l、磷酸二氫鉀的含量為0.24g/l、磷酸氫二鉀的含量為1.8g/l、胺基酸的濃度為0.2mmol/l、ph=7.4的促進劑;三月下旬試驗區茶樹萌發時,每3天對茶樹根部土壤噴灑一次促進劑,每次每畝地噴灑50l上述促進劑,持續30天,採摘得到鮮葉。實施例4:將30wt%雙氧水用水稀釋十倍製成3wt%雙氧水;分別取1.14g3wt%雙氧水、12g磷酸二氫鉀、90g磷酸氫二鉀、2.4g胱氨酸溶於50l水中,溶解均勻後用濃度為1.9g/l的檸檬酸溶液調節ph至7.4;即得到雙氧水的濃度為0.02mmol/l、磷酸二氫鉀的含量為0.24g/l、磷酸氫二鉀的含量為1.8g/l、胺基酸的濃度為0.2mmol/l、ph=7.4的促進劑;三月下旬試驗區茶樹萌發時,每3天對茶樹根部土壤噴灑一次促進劑,每次每畝地噴灑50l上述促進劑,持續30天,採摘得到鮮葉。實施例5:將30wt%雙氧水用水稀釋十倍製成3wt%雙氧水;分別取1.14g3wt%雙氧水、12g磷酸二氫鉀、90g磷酸氫二鉀溶於50l水中,溶解均勻後用濃度為1.9g/l的檸檬酸溶液調節ph至7.4;即得到雙氧水的濃度為0.02mmol/l、磷酸二氫鉀的含量為0.24g/l、磷酸氫二鉀的含量為1.8g/l、ph=7.4的促進劑;三月下旬試驗區茶樹萌發時,每3天對茶樹根部土壤噴灑一次促進劑,每次每畝地噴灑50l上述促進劑,持續30天,採摘得到鮮葉。實施例6:將30wt%雙氧水用水稀釋十倍製成3wt%雙氧水;分別取2.83g3wt%雙氧水、12g磷酸二氫鉀、90g磷酸氫二鉀溶於50l水中,溶解均勻後用濃度為1.9g/l的檸檬酸溶液調節ph至7.8;即得到雙氧水的濃度為0.05mmol/l、磷酸二氫鉀的含量為0.24g/l、磷酸氫二鉀的含量為1.8g/l、ph=7.8的促進劑;三月下旬試驗區茶樹萌發時,每3天對茶樹根部土壤噴灑一次促進劑,每次每畝地噴灑50l上述促進劑,持續30天,採摘得到鮮葉。實施例7:將30wt%雙氧水用水稀釋十倍製成3wt%雙氧水;分別取2.83g3wt%雙氧水、12g磷酸二氫鉀、90g磷酸氫二鉀、0.75g甲硫氨酸和1.20g胱氨酸溶於50l水中,溶解均勻後用濃度為1.9g/l的檸檬酸溶液調節ph至7.8;即得到雙氧水的濃度為0.02mmol/l、磷酸二氫鉀的含量為0.24g/l、磷酸氫二鉀的含量為1.8g/l、胺基酸的濃度為0.2mmol/l、ph=7.8的促進劑;三月下旬試驗區茶樹萌發時,每3天對茶樹根部土壤噴灑一次促進劑,每次每畝地噴灑50l上述促進劑,持續30天,採摘得到鮮葉。實施例8:分別取2.27g次氯酸鈉溶液(100ml溶液中活性氯含量為5.68g)、12g磷酸二氫鉀、90g磷酸氫二鉀和0.75g甲硫氨酸溶於50l水中,溶解均勻後用濃度為1.9g/l的檸檬酸溶液調節ph至7.2;即得到次氯酸鈉的濃度為0.05mmol/l、磷酸二氫鉀的含量為0.24g/l、磷酸氫二鉀的含量為1.8g/l、胺基酸的濃度為0.1mmol/l、ph=7.2的促進劑;三月下旬試驗區茶樹萌發時,每3天對茶樹根部土壤噴灑一次促進劑,每次每畝地噴灑50l上述促進劑,持續30天,採摘得到鮮葉。實施例9:分別取2.27g次氯酸鈉溶液(100ml溶液中活性氯含量為5.68g)、12g磷酸二氫鉀、90g磷酸氫二鉀和2.40g胱氨酸溶於50l水中,溶解均勻後用濃度為1.9g/l的檸檬酸溶液調節ph至7.2;即得到次氯酸鈉的濃度為0.05mmol/l、磷酸二氫鉀的含量為0.24g/l、磷酸氫二鉀的含量為1.8g/l、胺基酸的濃度為0.1mmol/l、ph=7.2的促進劑;三月下旬試驗區茶樹萌發時,每3天對茶樹根部土壤噴灑一次促進劑,每次每畝地噴灑50l上述促進劑,持續30天,採摘得到鮮葉。對照例1:三月下旬對照區茶樹萌發時,每3天對茶樹根部土壤噴灑一次自來水,每次每畝地噴灑50l自來水,持續30天,採摘得到鮮葉。實施例1-9中促進劑及對照例1中自來水噴灑的起始日期均在同一天。測試例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5009.93-2010)食品中硒的測定》對實施例1-5及對照例1中鮮葉進行總硒含量的檢測。有機硒的檢測方法採用瞿進文等的研究《富硒生物樣品中硒的價態和形態分析》中的方法,通過前處理,把鮮葉中無機硒和有機硒分開,用氫化物發生-原子螢光光譜法檢測,再通過差減法(有機硒的量=總硒量-無機硒量)計算出有機硒的總量。具體結果見表1。表1實施例1-5及對照例1中鮮葉的總硒含量、有機硒含量及有機硒含量佔比總硒mg/kg有機硒mg/kg有機硒佔比對照例10.2350.18679.15%實施例10.5860.51087.03%實施例20.5320.45785.90%實施例30.4820.40884.65%實施例40.4460.37584.08%實施例50.4050.32880.99%通過實施例1-5與對照例1中鮮葉總硒含量的對比可以發現,在茶葉生長時期施入本發明所述的促進劑可以極大的提高鮮葉中總硒的含量。其原因在於促進劑中氧化劑的氧化作用,在鹼性條件下將土壤中的四價硒被氧化為六價硒,經過茶樹的主動吸收過程富集在莖葉部分,從而提高了茶樹茶葉中硒的富集效果,得到了富含硒的茶葉。通過對比實施例1與實施例2可知,當施入的促進劑中氧化劑為雙氧水時鮮葉中的總硒含量較氧化劑為次氯酸鈉時鮮葉中的總硒含量高。可能由於雙氧水在氧化四價硒的同時釋放了氧氣,促進了茶樹的呼吸作用,增強了植物的主動運輸過程,促使更多的硒元素富集在茶樹的茶葉中。通過對比實施例1、3、4、5中鮮葉的總硒含量可知,在促進劑中加入胺基酸能進一步提高茶樹茶葉中總硒的含量。不僅如此,在促進劑中加入胺基酸還能顯著提高茶樹茶葉有機硒的含量。其原因在於促進劑中添加的甲硫氨酸與胱氨酸容易在生物體內與硒元素結合形成硒蛋白,由此在茶樹的生產期施入本發明所述的促進劑能提高鮮葉中有機硒的含量。另外,實施例1與實施例3-4相比較,在胺基酸摩爾總量相同的情況下,同時加入甲硫氨酸與胱氨酸,比單獨加入其中一種胺基酸,效果更好。測試例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5009.15-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鎘的測定》對實施例1-5及對照例1中鮮葉的鎘含量進行檢測。有研究發現se與cd之間相近的地球化學性質使得它們在地球化學遷移中關係十分密切,se與cd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通常富硒區都有一定量的cd元素存在。由此高硒區的重金屬風險危害也存在較大的隱患,對富硒區的茶樹茶葉中cd含量的檢測十分必要。表2實施例1-5及對照例鮮葉中鎘含量鎘含量mg/kg對照例10.98實施例10.52實施例20.54實施例30.65實施例40.67實施例50.73通過對比實施例1-5及對照例1中鮮葉的鎘含量可知,實施例1-5中鮮葉的鎘含量相比對照例1中鮮葉的鎘含量小。由此可見,在茶樹生長過程中施入促進劑能降低茶樹茶葉中鎘的含量。其原因可能在於,茶樹生長的過程中施入促進劑改變了土壤的ph,在鹼性條件下,cd元素多呈難溶態的氫氧化物,也可能以碳酸鹽和磷酸鹽的形態存在,它們的溶解度都比較小,因此土壤溶液中cd離子濃度較低,植物吸收的cd離子較少。《ny659-2003茶葉中鉻、鎘、汞、砷及氟化物限量》中規定茶葉中鎘含量不得超過1mg/kg。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