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大楹聯(成都文化底蘊有多深)
2023-06-29 18:05:41 2
一直以來
成都就是一座氤氳著古蜀文明的歷史名城
能作為佐證的
不僅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詩詞
還有一個個歷史文化景點
和老字號的餐館門外掛著的楹聯
這些楹聯
通常只有短短十餘字
或是朗朗上口妙趣橫生
或是蘊含著深刻的寓意
你留意過嗎?
歷史文化景點
成都歷史文化景點不一而足,僅是一個景點,楹聯也絕不止一副,但懸於大門外楹柱上的,多數都記載了後人對歷史的追憶和尊敬。
琴臺路
乘興上高臺看玉壘浮雲古今多變
閒來泛溪水接草堂遺蹟風雅長存
作為全國影響力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武侯祠承載了太多諸葛亮、劉備與其他蜀漢英雄的歷史。武侯祠裡對聯數不勝數,選擇掛於正門最顯眼處的這副對聯,是已故的董必武先生1965年遊武侯祠時所提,再現了三顧茅廬和隆中對這段千古佳話。
青城山
早歲文辭妨至道
中年憂患博虛名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就是不少名人騷客稱頌之地,尤其是隋唐時期,道教興盛,包括杜甫、陸遊等詩人都曾多次來此。而這幅楹聯就是摘自陸遊的詩《宿上清宮》,展現了青城山在我國道教歷史上無可替代的地位。
杜甫草堂
萬裡橋西,草堂佳句如新,宛見卜居之興
百花潭上,水檻滄波依舊,長留懷古之思
杜甫草堂外的這幅楹聯,隨著草堂幾度修葺,一直都在。「萬裡橋西」、「百花潭北」是杜甫對此處的形容,杜甫當年寫下的詩句仍然如新,透過詩句,仿佛能看到他築草堂而居的雅興。這幅楹聯其實是明朝萬曆年間夔州通判何宇度所著,表達了對杜甫的崇敬與追思。
老字號餐館
作為「吃貨」之都,成都人深知「民以食為天」這個道理,如今不少老字號的餐廳,仍然門庭若市。在這些餐館外懸掛的楹聯,各具特色,詼諧巧妙。
盤飱市
百菜還是白菜好
諸肉還是豬肉香
「盤飱市」取自杜甫的詩句「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門口的對聯語言平實卻貼近生活,仔細體會不難發現其中包含的烹飪哲學和文字運用的機巧。
韓包子
韓包子無人不喜,非一般餡美湯鮮,知他怎做
成都味有此方全,直覺得香回口暢,賺我頻來
這幅楹聯由全國著名書法家徐無聞先生生前撰寫,形象地描繪出韓包子的特色和它在成都名小吃中的地位,以及食客在品嘗時的歡悅心情。
龍抄手
西蜀名餚如集錦
老饕不厭百回嘗
龍抄手以皮薄餡嫩,爽滑鮮香,醇香可口而聞名。不過小編覺得,如今龍抄手的特點不僅是抄手,還是成都諸多小吃的匯集點,所謂「西蜀名餚如集錦」不外乎如此。
小譚豆花
四代調五味
一店香百年
兩行字描述了百年老店的歷史——小譚豆花的前身「譚豆花」誕生於1924年,老闆譚光玉從一副挑子賣豆花面開始,逐漸立起了成都八大名小吃「譚豆花」的招牌。
三塊磚
三磚可起灶
一鼎乃行炊
去年,李克強總理夜訪寬窄巷子時,對這個對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特地詢問了店主,並說「『三磚可起灶』沒錯,但講民生的話,老百姓誰家用『鼎』?用得都是『鍋』,所以應改為『一鍋亦生炊』更恰當。」
帶江草堂
烹魚斟滿延齡酒
共祝東風萬裡程
帶江草堂1936年開業,以杜甫「每日江頭盡醉歸」的詩意定名,以經營魚鮮風味菜為特色。郭沫若品嘗後,曾留詩讚曰:「三洞橋邊春水深,帶江草堂萬花明,烹魚斟滿廷齡酒,共視東風萬裡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