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結構簡化的立交橋的製作方法
2023-06-29 19:17:41 1
專利名稱:一種結構簡化的立交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道路立交橋,具體是一種結構簡化的立交橋。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多,汽車的普及,交通擁擠、車流緩慢的現象日益嚴重,因此立 交橋成了解決該現象必不可少的項目,然而現有的十字路口立交橋,大多都有以下幾種缺 陷1、立交橋設計的層數過多;2、總的立交橋佔地面積過大;3、立交橋的平面設計太複雜; 4、建造價格高和周期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於2008年4月23日授權公告的一項專利號為 ZL200720109652.4、名稱為全方位定向互通雙層直、弧線混合編織立交橋,該項專利的特點 是包括四條去向引橋和四條來向引橋,以及可實現四個方位互通的右轉車道、直行車道、左 轉車道和左後轉車道,利用平面與空間混合編織的手法合理組織成雙層立交橋,其線型流 暢,布局緊湊、快捷簡練,全橋實現前、後、左、右四向全方位定向立體交叉,而且橋型造型美 觀。但由於採用混合編織成雙層立交橋的手法,使得該工程量相對比較大,而且為實現可全 方位互通及保證其造型美觀,該立交橋設計得較為龐大,超出了兩條道路的交叉範圍,建造 時需拓寬路面,故其周邊的建築會造成被迫拆遷的影響,而且也浪費了土地資源,不適合建 在高樓密集的城市鬧市區。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佔地面積小、不 影響周邊建築群的結構簡化的立交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包括位於 主幹線與副幹線相交的十字路口上方的連通副幹線的主橋,其特點是位於十字路口的轉角 處上方設有與所述主橋同高的的左轉引橋,通過所述主橋和左轉引橋可實現兩條幹線的車 輛直行和左轉。其中,上述左轉引橋環繞於上述主橋周邊且左轉引橋一端橫跨在副幹線與主橋的 斜坡道A的交匯處的上方,使所述左轉引橋與主橋的行駛方向之間留設有供副幹線車輛通 行的空間,所述左轉引橋至少可供主幹線或副幹線的其中一條幹線上的車輛實現左轉。上述左轉引橋的橋型可以設計成各種形狀,該實用新型的左轉引橋設計成一個環 繞於主橋周邊且四段引橋均橫架於兩幹線上的矩形橋體,所述主幹線和副幹線的在每段引 橋處均設有兩個斜坡道與該段引橋相連接,所述左轉引橋可實現兩條幹線上四個方向的車 輛左轉,還可以實現其他方向的轉向。由於矩形狀的左轉引橋存在車輛行駛交叉的現象,為 了進一步提高車輛的行駛速度和質量,上述左轉引橋設計成一個獨立的且一端橫跨主幹線 一端橫跨副幹線的曲折橋體,上述主橋的兩個對角處各設有一個左轉引橋,所述每個左轉 引橋可實現主幹線或副幹線的其中一條幹線上兩個方向的車輛左轉;另外還可設計成一個 包括外轉道和內轉道的且一端橫跨主幹線一端橫跨副幹線的曲折橋體,上述主橋的兩個對角各設有一個左轉引橋,所述外轉道可實現副幹線上兩個方向的車輛左轉,所述內轉道可 實現主幹線上兩個方向的車輛左轉。為了實現主幹線和/或副幹線的車輛可調頭行駛,本實用新型可在上述主幹線和 /或副幹線中間的分隔帶上均設有可供車輛調頭的調轉位,所述兩幹線上的車輛可通過所 述調轉位實現調頭;還可在上述主幹線和/或副幹線上設置獨立的調轉引橋,所述兩幹線 上的車輛可通過所述調轉引橋實現調頭。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在主幹線與副幹線相交的十字路口上方設置連通副幹線 的主橋及位於十字路口四個轉角處上方的與所述主橋同高的的左轉引橋的結構,通過所述 主橋和左轉引橋可實現兩條幹線的車輛直行和左轉,而車輛的調頭和右轉可直接通過十字 路口處實現,故只需設置一層橋體即可使該立交橋實現四個方位互通,與傳統的立交橋相 比結構更為簡單,橋體的層數相對減少了,從而可有效的節省工程造價和節約施工時間,而 且左轉車道與其他車道相互獨立,因此大大減少立交橋上左轉車輛與其他轉向車輛交匯而 造成堵塞的現象;又由於左轉引橋可以設計成矩形橋體,故該左轉引橋不僅可實現左轉,也 可供誤上了該左轉引橋的車輛實現換向行駛,該左轉引橋還可以設計成一個包括外轉道和 內轉道的且一端橫跨主幹線一端橫跨副幹線的曲折橋體,該左轉引橋同樣可實現各方向的 左轉,該左轉引橋實現了各個左轉的車輛獨立行駛,不與其他左轉車輛交匯,進一步減少的 車輛交匯堵塞的現象,而且整個橋體設計均在兩條幹線的範圍內,從而可保證整個立交橋 的施工均在幹線上進行,建造時基本不用拓寬路面,節省了土地資源,也不會對周邊的建築 設施造成拆遷等麻煩,故可建在高樓密集的城市鬧市區;又由於在主幹線或副幹線上設有 供車輛調頭的調轉位或調轉引橋,從而可大大減小十字路口處的車流量,保證兩條幹線上 的車輛在各個方位行駛都暢通。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具有功能 齊全、佔地面積小、建築工期短且造價低的特點,總體呈十字形,美觀大方,可有效解決十字 路口交通擁擠的現象,可廣泛應用於城市中的各種大小不同的十字路口處。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去除左轉引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去除左轉引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增加調轉引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增加調轉引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8所示,該實用新型描述的一種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包括位於主幹線1 與副幹線2相交的十字路口上方的連通副幹線2的主橋3,其中位於十字路口的轉角處上方 設有與主橋3同高的的左轉引橋4,通過主橋3和左轉引橋4可實現兩條幹線的車輛直行和左轉,該左轉引橋4環繞於主橋3周邊且左轉引橋4 一端橫跨在副幹線2與主橋3的斜坡 道A71的交匯處的上方,使左轉引橋4與主橋3的行駛方向之間留設有供副幹線2車輛通 行的空間90,左轉引橋4至少可供主幹線1或副幹線2的其中一條幹線上的車輛實現左轉, 而車輛的調頭和右轉可直接通過十字路口處實現,故只需設置一層橋體即可使該立交橋實 現四個方位互通,與傳統的立交橋相比結構更為簡單,橋體的層數相對減少了,從而可有效 的節省工程造價和節約施工時間,而且左轉車道與其他車道相互獨立,因此大大減少立交 橋上左轉車輛與其他轉向車輛交匯而造成堵塞的現象。實施例一如圖1或圖2所示,該實施例的左轉引橋4設計成一個環繞於主橋3周邊且四段引 橋均橫架於兩幹線上的矩形橋體,主幹線1和副幹線2的在每段引橋處均設有兩個斜坡道 與該段引橋相連接,故該左轉引橋4可實現兩條幹線上四個方向的車輛左轉,其中主幹線1 的車輛從斜坡道D74上到左轉引橋4上,然後繞著這矩形橋體逆時鐘行駛,最後從副幹線的 斜坡道E75下而實現主幹線1的車輛實現左轉;副幹線2的車輛從斜坡道B72上到左轉引 橋4上,然後繞著這矩形橋體逆時鐘行駛,最後從主幹線1的斜坡道C73下而實現副幹線2 的車輛實現左轉。該左轉引橋的車輛在左轉時會出現交匯的情況,但該左轉引橋還可以實 現其他方向的轉向,使得不小心誤上了左轉引橋的車輛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走回正確的方 向。實施例二 如圖3或圖4所示,該實施例的左轉引橋4可以為一個獨立的且一端橫跨主幹線 1 一端橫跨副幹線2的曲折橋體,主橋3的兩個對角處各設有一個左轉引橋4,每個左轉引 橋4可實現主幹線1或副幹線2的其中一條幹線上兩個方向的車輛左轉;該實施例的左轉 引橋4還可以為一個包括外轉道41和內轉道42的且一端橫跨主幹線1 一端橫跨副幹線2 的曲折橋體,該主橋3的兩個對角各設有一個左轉引橋4,其中外轉道41總長度較長,它的 兩端一端橫跨主幹線1 一端橫跨副幹線2,且在外轉道41的兩端部均連接有斜坡道,該外 轉道41用於副幹線2上的車輛左轉使用,其車輛可以從副幹線2上的斜坡道B72上至外轉 道41後從主幹線1的斜坡道C73下去而實現左轉;該實施例的內轉道42總長度較短,該內 轉道42呈「匚」字形且緊靠在外轉道41的內側邊,其中間段橫跨副幹線2,該內轉道42位 於主幹線1上的一端連接有斜坡道D74,另一端延伸至主橋3上與主橋3連接,該內轉道42 用於主幹線1上的車輛左轉使用,其車輛從主幹線1上的斜坡道D74上至內轉道42再至主 橋3後從主橋3—端的斜坡道A71下而實現左轉。因此,兩條幹線上的四個方向的車輛的 左轉均是各行駛一條左轉道,不會相互接觸也不會與其他轉向車道相交接,故車輛可以快 速順暢的實現左轉。而該實施例的左轉引橋4與主橋3是在同一高度,且兩者相互連接,因 此該左轉引橋4可與主橋3 —起築成或者獨立築成後通過連接結構連接成一體。如圖5或圖6所示,該實用新型的主橋3為寬度等於或小於副幹線2且橫跨主幹 線1的橋體,而其長度根據需要可沿副幹線2的方向延長,該實施例的主橋3寬度與副幹線 2的寬度相同,長度剛好與主幹線1的寬度相同,該主橋3設置於副幹線2的中間位置,在副 幹線2的兩端延伸有斜坡道A71而形成副幹線2的直行車道,該斜坡道A71的寬度小於副 幹線2的寬度,因此在斜坡道A71的兩側留有副幹線道,所留的副幹線道形成主幹線1和副 幹線2的右轉車道5,即主幹線1的車輛右轉入副幹線2時從斜坡道A71側邊的副幹線道而行駛入副幹線2,副幹線2的車輛則先進入斜坡道A71側邊的副幹線道後再右轉入主幹線 1。如圖7或圖8所示,該實用新型的調轉車道可以設置在十字路口的位置,但為了實 現各個調轉車道分離開來,儘量不交叉以減少堵塞,該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在主幹線1和/ 或副幹線2上設置獨立的調轉引橋6,每個調轉引橋6的兩側均通過斜坡道E75連接,每條 幹線上在十字路口的兩側各設一個調轉引橋6,且該調轉引橋6離十字路口較遠,從而保證 調頭車輛與其他車輛分流。通過這樣的設計,主幹線1上的車輛直行時是從主橋3下方的 主幹線道直接行走,左轉時是從主幹線1的斜坡道D74上至左轉引橋4的內轉道42後進入 主橋3並從主橋3 —側的斜坡道A71下進入左側副幹線,右轉時是從主幹線1靠右側行駛 至十字路口處直接轉入右側副幹線2,調頭是從主幹線1的斜坡道E75上調轉引橋6後從另 一側的斜坡道E75下至主幹線1的另一側;副幹線2上的車輛直行時是從主橋3 —端的斜 坡道A71上至主橋3後從另一端的斜坡道A71下至主幹線1另一端的副幹線2,左轉時是從 副幹線2的斜坡道B72上至左轉引橋4的外轉道41後從主幹線1的斜坡道C73下進入左 側主幹線1,右轉時是從副幹線2靠右側行駛至十字路口處直接轉入右側主幹線1,調頭是 從副幹線2的斜坡道E75上調轉引橋6後從另一側的斜坡道E75下至副幹線2的另一側。 四個方位的車輛各行己道,不會相互交叉,從而可保證車輛順暢行駛,可有效解決目前立交 橋容易出現堵塞的現象。雖然現有的可實現全方位互通的立交橋也有二層設計的,但該實用新型與傳統的 二層立交橋相比,佔地小,節約了土地資源,建造時基本不用拓寬路面,而且它獨特的十字 造型,對道路寬度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建在高樓密集的城市鬧市區,省去了 了房屋拆遷的 麻煩;而與傳統的三層、四層立交橋相比,它的結構簡單,所用的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少, 建造成本便宜,同時由於它結構比較簡單,建設工期會大大縮短。另外還可根據需要,在該 立交橋的主橋3上方或下方設置一個環島層,該環島層可供主幹線1和副幹線2上四個方 向的車輛實現直行、左轉、右轉和調頭。儘管本實用新型是參照具體實施例來描述,但這種描述並不意味著對本實用新型 構成限制。參照本實用新型的描述,所公開的實施例的其他變化,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都是 可以預料的,這種的變化應屬於所屬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包括位於主幹線(1)與副幹線(2)相交的十字路口上方的通過兩斜坡道A(71)連通副幹線(2)的主橋(3),其特徵在於位於十字路口的轉角處上方設有與所述主橋(3)同高的的左轉引橋(4),通過所述主橋(3)和左轉引橋(4)可實現兩條幹線的車輛直行和左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其特徵在於上述左轉引橋(4)環繞於上 述主橋(3)周邊且左轉引橋(4) 一端橫跨在副幹線(2)與主橋(3)的斜坡道A (71)的交匯 處的上方,使所述左轉引橋(4)與主橋(3)的行駛方向之間留設有供副幹線(2)車輛通行的 空間(90),所述左轉引橋(4)至少可供主幹線(1)或副幹線(2)的其中一條幹線上的車輛實 現左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其特徵在於上述左轉引橋(4)為一個環 繞於主橋(3)周邊且四段引橋均橫架於兩幹線上的矩形橋體,所述主幹線(1)和副幹線(2) 的在每段引橋處均設有兩個斜坡道與該段引橋相連接,所述左轉引橋(4)可實現兩條幹線 上四個方向的車輛左轉。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其特徵在於上述左轉引橋(4)為一個獨 立的且一端橫跨主幹線(1) 一端橫跨副幹線(2)的曲折橋體,上述主橋(3)的兩個對角處各 設有一個左轉引橋(4),所述每個左轉引橋(4)可實現主幹線(1)或副幹線(2)的其中一條 幹線上兩個方向的車輛左轉。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其特徵在於上述左轉引橋(4)為一個包 括外轉道(41)和內轉道(42)的且一端橫跨主幹線(1) 一端橫跨副幹線(2)的曲折橋體,上 述主橋(3)的兩個對角各設有一個左轉引橋(4),所述外轉道(41)可實現副幹線(2)上兩個 方向的車輛左轉,所述內轉道(42 )可實現主幹線(1)上兩個方向的車輛左轉。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其特徵在於上述外轉道(41)的兩端均連 接有斜坡道,上述副幹線(2)上的車輛從副幹線(2)上的斜坡道B (72)上至外轉道(41)後 從主幹線(1)的斜坡道C (73 )下而實現左轉,所述內轉道(42 )位於主幹線(1)上的一端連 接有斜坡道D (74),另一端延伸接駁到上述主橋(3)上,上述主幹線(1)上的車輛從主幹線 (1)上的斜坡道D (74)上至內轉道(42)再至主橋(3)後從主橋(3)—端的斜坡道A (71) 下而實現左轉。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其特徵在於上述主橋(3)為寬度等於或 小於副幹線(2)且橫跨主幹線(1)的橋體,所述主橋(3)設置於副幹線(2)的中間位置且與 上述兩斜坡道A (71)而形成副幹線(2)的直行車道,所述斜坡道A (71)的寬度小於副幹 線(2)的寬度且其兩側的副幹線道形成上述主幹線(1)和副幹線(2)的右轉車道(5)。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其特徵在於上述主幹線(1)和/或副幹 線(2)中間的分隔帶上均設有可供車輛調頭的調轉位,所述兩幹線上的車輛可通過所述調 轉位實現調頭。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其特徵在於上述主幹線(1)和/或副幹 線(2)上設置獨立的調轉引橋(6),所述兩幹線上的車輛可通過所述調轉引橋(6)實現調 頭。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其特徵在於在上述主橋(3)的上方或下 方還可根據需要設置環島層,所述環島層可供主幹線(1)和副幹線(2)上四個方向的車輛實現直行、左轉、右轉和調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化的立交橋,包括位於主幹線與副幹線相交的十字路口上方的通過兩斜坡道A連通副幹線的主橋,其中位於十字路口的轉角處上方設有與主橋同高的左轉引橋,通過主橋和左轉引橋可實現兩條幹線的車輛直行和左轉,而車輛的調頭和右轉可直接通過十字路口處實現,故只需設置一層橋體即可使該立交橋實現四個方位互通,而且左轉車道與其他車道相互獨立,因此不會出現車輛在現有立交橋上左轉時與其他車道的車輛交匯而造成堵塞的現象,而且該立交橋與傳統的立交橋相比結構更為簡單,橋體的層數相對減少了,從而可有效的節省工程造價和節約施工時間,可有效解決十字路口交通擁擠的現象,可廣泛應用於城市中的各種大小不同的十字路口處。
文檔編號E01C1/04GK201770920SQ20102052828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4日
發明者何遠強 申請人:何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