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嬰兒腹瀉的中成藥的製作方法
2023-06-29 12:42:4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嬰兒腹瀉的中成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治療嬰兒腹瀉的中成藥。
背景技術:
嬰兒腹瀉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可因飲食不當和腸道內、外感染引起,氣候改變易誘發本病。腸道內感染以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最多見,病毒與真菌也可引起本病發生。好發於夏秋季節,臨床除腹瀉和嘔吐外,常可伴發熱、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本病屬中醫「洩瀉」範疇。西藥治療對嬰幼兒影響較大,不宜經常使用,需要一種效果良好的中藥製劑來代替西藥治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嬰兒腹瀉的中成藥,其針對嬰兒腹瀉內在病邪,辨症施治,針對性強,療效快,成本低,且無毒副作用,能達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嬰兒腹瀉的中成藥,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山楂8-12,神曲8-12,萊菔子8-12,半夏8_12,陳皮5_7,砂仁2-4,谷芽8-12,麥芽8-12,香附8-12,枳實8_12,連翹8_12。本發明中藥物的機理分析:
山楂:酸甘;微溫;無毒。入脾;胃;肝;肺經。消食積;化滯瘀。用於飲食積滯,脘腹脹痛,洩瀉痢疾,血瘀痛經,閉經,產後腹痛,惡露不盡。《日用本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神曲:甘辛,溫。入脾、胃經。《湯液本草》療臟腑中風氣,調中下氣,開胃消宿食。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用於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萊菔子:味辛;甘;性平。歸脾;胃;肺;大腸經。消食導滯;降氣化痰。用於食積氣滯,脘腹脹滿,腹瀉,下痢後重,咳嗽多痰,氣逆喘滿。《綱目》: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後重,止內痛,皆是利氣之效。半夏:味辛;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治咳喘痰多、嘔吐反胃、胸脘痞滿、頭痛眩暈、夜臥不安、癭瘤痰核、癰疽腫毒。《藥性論》: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主咳結。新生者摩塗癰腫不消,能除瘤癭。氣虛而有痰氣,加而用之。陳皮:性溫,味辛、味苦。入脾經、胃經、肺經。理氣健脾,調中,燥溼,化痰。《日用本草》:能散能瀉,能溫能補,能消膈氣,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
砂仁:味辛,性溫。歸脾經、胃經、腎經。化溼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本草匯言》:砂仁,溫中和氣之藥也。若上焦之氣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氣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氣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
谷芽:甘;平。歸脾;胃經。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用於食積停滯,脹滿洩瀉,脾虛少食,腳氣浮腫。《本經逢原》:谷芽,啟脾進食,寬中消谷,而能補中,不似麥芽之克削也。麥芽:甘;平。歸脾;胃經。消食化積;回乳。用於食積不消,腹滿洩瀉,噁心哎吐,食欲不振,乳汁鬱積,乳房脹痛。《藥性論》:消化宿食,破冷氣,去心腹脹滿。香附:味甘,微寒,無毒。入肝、三焦經。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滇南本草》:調血中之氣,開鬱,寬中,消食,止嘔吐。枳實:苦;辛;寒。歸脾;胃;肝;心經。破氣消積;化痰除痞。用於積滯內停,痞滿脹痛,大便秘結,瀉痢後重,結胸,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本草衍義補遺》:枳實瀉痰,能衝牆倒壁,滑竅瀉氣之藥也。連翹:苦;性微寒。歸肺;心;膽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風熱感冒,溫病,熱淋尿閉,癰疽,腫毒,瘰癧,癭瘤,喉痺。《日華子本草》:通小腸,排膿。治瘡癤,止痛,通月經。針對損傷脾胃所致的嬰兒腹瀉,中醫認為小兒乳食不知自節,飲食入胃,停滯不化,鬱而化熱,食物腐敗,故大便稀薄而臭。宿食內停,濁氣上逆,則納呆、脘腹脹滿。食滯而中焦氣機不暢,痛則欲瀉,瀉後痛減。舌苔膩、脈滑,均為傷食之象。方中之選者,消食導滯,化溼止瀉。山 楂消食導滯,以消傷於油膩之食為主;六曲消食開胃,善化穀食積滯;萊菔於消食下氣,以消麥麵之積;半夏、陳皮行氣化滯、和胃止嘔;連翹透散鬱熱;香附理氣解鬱;砂仁止瀉;谷麥芽消食化積。全方共奏,消食導滯,化溼止瀉,平衡機體陰陽。針對寒凝氣滯引發的嬰兒腹瀉,辨症施治,療效快,成本低,療效確切,防治效果顯著,兼治標本。本發明的中藥劑型可以採用片劑、顆粒劑、丸劑、膠囊劑、溶液劑、口服液、口含片、顆粒劑、衝劑、散劑、混懸劑、粉劑。優選地,可以採用溶液劑、顆粒劑、丸劑和膠囊劑。使用效果
對20名嬰兒腹瀉患者(出生2-5歲)使用本發明的治療嬰兒腹瀉的中成藥,持續治療I個療程(3天),其中11例完全治癒,指標恢復正常;8例症狀緩解;無效I例,總體有效率達95%,且無復發。實例:
患者1:葉某,男性,3歲,晚飯後出現腹瀉,大便稀薄而臭,脘腹脹滿,次日不思飲食,暖氣酸臭。診斷為嬰兒腹瀉,服用本發明的中成藥I天,腹瀉減輕,食慾恢復,繼續用藥2日,症狀完全消失,痊癒。患者2:陳某,女性,2歲,飲食過量導致脘腹脹滿,痛則欲瀉,瀉後痛減,不思飲食,暖氣酸臭。經診斷為嬰兒腹瀉,後服用本發明的中成藥I天,腹痛腹瀉消失,繼續用藥I天,痊癒。患者3:李某,女性,4歲,飯後消化不良,出現大便稀薄,脘腹脹滿,舌苔膩,脈滑。診斷為嬰兒腹瀉,使用本發明的中成藥進行治療,I天后,症狀好轉,腹瀉消失,繼續用藥I天,痊癒,至今無復發。患者4:趙某,男性,5歲,大便稀薄,暖氣酸臭,不思飲食。使用本發明的中成藥進行治療,I天后症狀穩定並好轉,繼續用藥I日,症狀完全消失,至今無復發。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通過實施例來描述本發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嬰兒腹瀉的中成藥,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山楂8,神曲8,萊菔子8,半夏8,陳皮5,砂仁2,谷芽8,麥芽8,香附8,枳實8,連翹8。其製備方法為:
以重量份計,取山楂8,神曲8,萊菔子8,半夏8,陳皮5,砂仁2,谷芽8,麥芽8,香附8,枳實8,連翹8 ;將上述中藥洗淨,去雜質,放入容器加水沒過藥材浸泡,30分鐘後,大火煎煮至沸騰,然後文火慢熬I小時;將藥汁濾出,分袋包裝,一袋200ml,早晚各服一袋。實施例2
一種治療嬰兒腹瀉的中成藥,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山楂12,神曲12,萊菔子12,半夏12,陳皮7,砂仁4,谷芽12,麥芽12,香附12,枳實12,連翹12。其製備方法為:
以重量份計,取高良姜6,香附6,木香3,烏藥6,白芍6,延胡索6,肉桂3,陳皮3,砂仁3,甘草3 ;洗淨,乾燥,將上述藥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約IOL水,文火煎0.5-1小時,大火煎1-2小時;取煎液過150目篩,後用濃縮器濃縮至相對密度1.10-1.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噴霧乾燥,得清膏粉末,將粉末與剩餘1/3清膏混合,制粒;顆粒分裝機分裝,即得顆粒劑。實施例3
一種治療嬰兒腹瀉的中成藥,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山楂10,神曲10,萊菔子10,半夏10,陳皮6,砂仁3,谷芽10,麥芽10,香附10,枳實10,連翹10。其製備方法為:
以重量份計,取山楂10,神曲10,萊菔子10,半夏10,陳皮6,砂仁3,谷芽10,麥芽10,香附10,枳實10,連翹10 ;洗淨,乾燥,將上述藥材混合,用粉碎機粉碎為150-180目細粉,加入適當蜂蜜混合,制丸機制丸,低溫乾燥,分裝,即得丸劑。實施例4
一種治療嬰兒腹瀉的中成藥,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山楂10,神曲10,萊菔子10,半夏10,陳皮6,砂仁3,谷芽10,麥芽10,香附10,枳實10,連翹10。
其製備方法為:
以重量份計,取山楂10,神曲10,萊菔子10,半夏10,陳皮6,砂仁3,谷芽10,麥芽10,香附10,枳實10,連翹10 ;洗淨,乾燥,將上述藥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約IOL水,文火煎0.5-1小時,大火煎1-2小時;取煎液過150目篩,後用濃縮器濃縮至相對密度1.10-1.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噴霧乾燥,得清膏粉末,將粉末與剩餘1/3清膏混合,制粒;將顆粒用膠囊填充劑製成0.4g/粒膠囊。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嬰兒腹瀉的中成藥,其特徵在於,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山楂8-12,神曲8-12,萊菔子8-12,半夏8-12,陳皮5-7,砂仁2-4,谷芽8_12,麥芽8-12,香附8-12,枳實 8-12,連翹 8-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藥,其特徵在於,以重量份計,優選包含以下組分:山楂10,神曲10,萊菔子10,半夏10,陳皮6,砂仁3,谷芽10,麥芽10,香附10,枳實10,連翹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藥,其特徵在於,所述中成藥採用片劑、顆粒劑、丸劑、膠囊劑、溶液劑、口服液、口含片、顆粒劑、衝劑、散劑、混懸劑、粉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藥,其特徵在於,所述中成藥優選採用溶液劑、顆粒劑、丸劑和 膠 囊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嬰兒腹瀉的中成藥,其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山楂8-12,神曲8-12,萊菔子8-12,半夏8-12,陳皮5-7,砂仁2-4,谷芽8-12,麥芽8-12,香附8-12,枳實8-12,連翹8-12。相比於現有技術,本發明的中成藥針對嬰兒腹瀉內在病邪,辨症施治,療效快,成本低,且無毒副作用,效果顯著,兼治標本。
文檔編號A61P1/12GK103142918SQ20131005690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4日
發明者繆家戌 申請人:成都科創佳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