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談戀愛真的可以看出來嗎(為什么女明星的對象)
2023-06-08 05:37:30 2
上周最大的新聞是什麼?
首先,當然是跟具俊曄閃婚的大S:
似乎男方隔離還沒結束呢
而男明星這邊,(傳聞中閃婚自己高中學姐)的許魏洲,又讓上癮CP黨們房子塌了一星期:
感覺挺突然的
普通人看這類娛樂八卦,不僅是為了湊熱鬧,時不時可能還會想:
天啊,明星有錢有顏還有名,為啥找的對象,感覺完全配不上ta的優秀啊!
楊笠這吐槽簡直了
但相對的,也有人在我們看起來條件很一般,但也(總)能找到令人譁啦啦流口水的對象:
李亞鵬憑什麼呀——相信這是很多人最近的想法
沒找到合適的優質對象,真的是因為我們自己「不夠優秀」嗎?
比優秀更重要的「優質桃花關鍵」是什麼,怎麼提升?
今天就聽簡妮我聊聊看吧~
01 擇偶渠道
很重要
我們應該都認可,擇偶時條件很重要,當然,這包括物質等的硬體,也包括性格等的軟體。
但很多人沒意識到的是,並不一定A女一定能匹配A男乃至B男——「渠道」也很重要。
打個比方,哪怕你跟張栢芝劉亦菲一樣美,且學富五車,性格積極開朗又友善,且家財不薄……
但如果你在斷網的深山老林裡沒人認識,無論條件再好,也很難匹配優質對象,因為沒有「渠道」。
當然,只要不斷網,如果長得跟張栢芝劉亦菲一樣美,相信也不會沒人認識的
用簡單的話說,「擇偶渠道」指你能接觸到怎麼樣的對象。
無論條件再好,人只能跟自己生活中能接觸到的人談戀愛。
《失巧》裡男主的朋友是小國王子,但喜歡上了男主平凡的妹妹,男主不解,認為條件很不搭,對方如是說
你身邊可能也有類似的例子:
一個女生各方麵條件可能很一般,但在好學校、好公司、好行業,能接觸到大量優質異性,找到的對象可能就會比同等條件但渠道不好的女生,要好上很多。
《三十而已》裡的王漫妮,常被詬病貪心又拎不清。
但換個方向,她能拎不清這麼久,也是因為櫃姐這職業,確實能讓她接觸到大量優質異性,這確實是個優勢。
包括一般高端服務業,比較好找對象,也是因為接觸人群條件更好些
與其說她的問題在於是櫃姐,不如說,一在於對自己價值有高估(所以吸引的對象,對她都不尊重),二在於對自己能hold住的關係拎不清(她要求的男生條件,要麼不願意跟她定下來,或者定下來也會劈腿)。
櫃姐屆的「傳奇」,應該是大劉的前女友呂麗君(最新版本應該是C羅女友),不過呂麗君家裡條件不錯,自己也是大學期間打暑期工認識的大劉,但即使這樣,也得接受後期兩女爭寵——有渠道才有開始,但最終走向還是看個人價值。
呂麗君論顏值當然不能跟大劉的女明星女朋友比,但傳聞大劉蠻看重她高知背景
這年頭大家都知道個人價值很重要,但很多條件不錯的人會忽略「渠道」重要性。
只有把「渠道」加入考量,才能理解很多看起來的「完全不配」:
比如,三星公主李富真匹配保安(但可能這就是她能接觸到的異性中,相對最戳她的);比如,日本公主匹配傳聞中的老賴之子(可能真管太嚴,沒正經接觸過異性)——如果接觸渠道太有限,條件差異會相對不重要很多。
話說我一直覺得日本駙馬臉好大啊......
李亞鵬雖然不算頂帥或頂紅,但起碼在演藝圈這個渠道,方便找各類高顏值、高才華女性,看了一些八卦,也說他交友廣闊,喜歡社交。
相對的,王菲感覺很宅,可能真接觸到的異性,也不是那麼多。
02 本時代
擇偶渠道內卷
回到普通人,如今,我們的「擇偶渠道」大致怎麼樣?
好消息是,其實,相對於前幾輩,我們的擇偶渠道大大擴寬了。
父母輩乃至前二十年,擇偶主要靠相親或熟人介紹:
2002年的《粉紅女郎》,認識異性主要靠相親;2013年的《咱們結婚吧》高圓圓這麼美,劇情也設置成要相親結婚,還找的黃海波
而現在,無論是工作、一般社交或線上社交,都能成為有效擇偶渠道。
影視劇的例子有,《微微一笑》裡男女主是遊戲認識 校友,《歡樂頌》裡,安迪和奇點是網聊,跟小包總是工作認識。
都不是傳統熟人介紹
包括現在各類相親平臺、節目,也提供了大把脫單機會:
之前《90婚介所》的紙性戀韓笑,最後也通過節目找到了能交流的潛在另一半
但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這麼多「脫單渠道」加持下,現在依然有很多想脫單而不能的人呢?
上面的事實,我們完全可以換一個方向解讀:
過去的熟人介紹,雖然範圍較窄,但更「平等」些:
無論你主動還是被動,能介紹給你的基本都是你身邊的人,人和人之間差異不會很大。
現在的擇偶渠道雖然豐富,但都需要我們一定程度主動,對被動型的人來說,擇偶渠道其實並沒有變多。
戀綜《沒談過戀愛的我》裡的單身貴族,無論男女,基本都有宅這特徵(看到這膝蓋中箭)
而更嚴峻的是,原來的環境下,主動型被動型差異沒那麼大。
但現在信息和資源流動性強,主動的人,往往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把各處的優質異性拿捏在手——原來因為地域通訊等限制,基本還是找自己身邊的,現在這個限制弱很多。
《90婚介所》裡的黎昕桐,不僅手機裡有超多男生,還上節目增加曝光度
而被動的人,可能就會發現,身邊的異性不僅少(因為擇偶渠道窄),而且優質的早就有主了,壓根沒留給自己什麼機會。
最近就有一則新聞,一位37歲女博士因為一直忙於學習工作沒考慮結婚,父母著急去天壇公園幫女兒找對象
從這意義上來說,當下確實存在一定的「擇偶渠道內卷」,主動型一定程度上會佔掉被動型的份額,讓被動型資源越發捉襟見肘。
如果本身性格偏被動,建議在選擇大環境時,就把「接觸異性」這一指標加入考慮,在適合自己發展的前提下,可選優質異性比較多的專業和工作。
反例是《沒談過戀愛的我》裡的這兩位女主。另,主要受眾是女性,天天在家寫文的博主也屬於這個範疇(淚)(所以多寫些男性相關的好了)
03 各式擇偶渠道
優劣&tips
不同擇偶渠道,靠譜度和心動度不太一樣,這裡盤點一遍,也附上姐妹聊天總結的實用經驗和tips。
①父母/親戚/長輩介紹
總體來說,如果你希望找到硬體匹配、人品過關的對象,而對於顏值和聊得來沒有那麼大的偏好,讓父母長輩介紹,會是不錯的選擇。
據研究,長輩介紹一般更注重「硬體匹配」,但更少關注性格、價值觀、外貌等因素。
更具體點,父母選媳婦主要看臉,選女婿主要看錢,但子女一般都更看臉。
@壹心理最近寫過(論文來源:《Parent–offspring conflict over mate choice: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China》,父母和下一代在伴侶時的不同:在中國的實驗研究)
這裡有幾個要點:
首先,父母長輩其實比較喜歡給「沒啥想法」「比較乖巧」的人介紹對象——這類人一般也更適合相親。
但如果你自己本身主見比較強,也有明顯的偏好,長輩介紹的對象,很可能會讓你感覺很不舒服,最好提前溝通,說明自己的偏好。
《歡樂頌》裡的關關,雖然看著乖巧,但父母強制介紹相親,還是讓她很牴觸,後續她也從乖乖女形象覺醒了
再來,父母長輩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父母和長輩。
簡單來說,他們雖然是你的父母和長輩,理論上應該為你考慮,但他們也受自己作為人的眼界、人品、價值觀限制。
也因此,即使要接受長輩介紹,也最好選那些本身有成就也靠譜的長輩介紹。
不要單純因為對方是自己的親戚,就相信對方一定會給自己介紹什麼好對象。
有些父母甚至給兒女介紹植物人、進去過的,可能在他們價值觀裡,無論再爛的對象,也比單著強
當然,人沒辦法選擇親戚,如果真的被介紹了不靠譜的對象,也不用動搖對自己的信心——這是他們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
另外,靠譜的父母長輩介紹的對象,雖然人品硬體過關,但可能不善言辭,不太好相處——但只要基本態度沒問題,軟體也在進步,可以納入考慮範圍(看個人偏好)。
我表哥就是這種:標準理工男,傲氣,大學沒談過戀愛。
我姨說他「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又硬又倔。我姨喊他吃菜,他就會每吃一口都伸到我姨面前,加一句「你看我吃了,別說我沒吃」,這種難交往程度。
後來相親認識我表嫂,表嫂情商超高,漸漸帶得我哥開始懂禮貌、會交流,相處起來越來越讓人舒服,現在兩人也過得越來越好。
②工作認識、同事介紹
工作渠道認識異性,比一般社交略靠譜些。
根據珍愛網19年數據,認識異性的主要渠道中,職場排第三:
不低了
工作認識的優勢,一來在於雙方有工作交流,對方一般要收著點,不敢太造次。
《愛很美味》裡的方欣,客戶有個就想佔她便宜,但雙方公司有合作,且方欣知道自己的工作信息,就不敢明面上造次
另外,工作交流中,其實也能看出一個人的能力、價值觀、人品。
比如知名職場渣對象白主管,其實早期就有流露出不靠譜跡象:
工作中虛假報銷,人品不好
他還會深夜給邱發簡訊,樊勝美分析,都構成職場性騷擾了。
後面證明果然是渣男
如果本身工作能力突出、人又靠譜,就很容易在工作中展現超強吸引力,吸引桃花。
經典搭配:唐晶賀涵
不過提醒大家注意:
首先,「在工作環境相對收斂」這點不絕對:
如果對方強勢且吃準了你容易拿捏,反而容易利用上位優勢侵佔你,比如邱瑩瑩白主管。
如果雙方雖然有工作交流,但彼此社會關係沒有重合,對方的顧忌也會大大減少,靠譜度不一定高。
王漫妮遇到的客戶,就不靠譜
特別是剛入職場的幾年,本身年輕又不太懂,被渣上司渣前輩盯上,或者作為性資源介紹給其他渣客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大家不要單純因為是工作環境,就放鬆警惕。
另外,雖然工作中能展現雙方的能力優勢,但處在要求理性、克制、非個人化的職場環境,也很難有個人化、情感化的連接,可能會讓雙方習慣「公事公辦」。
這種時候,換個輕鬆點的環境,聊一些工作以外個人向的、感性的話題,才容易從「共事渠道」切換到「交往渠道」。
《offer》裡的這對,就是結識於職場,但線下一起玩時,大家袒露心聲,才結成情侶
另外,工作能力優秀,往往也會吸引到更看重你的能力、工作價值的異性,整個關係可能會更理性驅動,而不太能提供感性支持,大家要注意取捨。
《流金歲月》裡的楊柯,一直很照顧朱鎖鎖,但只是看重對方的能力,最後跟公司財務總監在一起,也是為了對方的事業能力
③朋友介紹/朋友/一般社交
這類渠道的優點,在於一般根據自己的喜好、價值觀來,往往能遇到心動對象。
曲筱綃要給關關介紹的類型,就比關關的相親對象浪漫的多,更符合關關口味
如果相處時間長,經歷事件多,也會有更深的了解和感情,往往更能維持長期關係。
《老友記》因為成了兩對,也有人開玩笑說不如片名從Friends改成Couples
但相對的,由於主要是以興趣和價值觀契合而靠近,很容易「腦補」對方其他方面也很契合,但真接觸到其他方面,可能反而被驚嚇到。
比如《歡樂頌》裡,雖然奇點和安迪聊得來,但被安迪的精神狀態和家庭背景給嚇退
如果說前兩種渠道,主要強項在靠譜度,弱項在心動度,這種渠道則剛好相反,相對更容易心動,但相對更難靠譜。
要增加靠譜度,幾則建議:
首先,優先選擇靠譜、跟自己親密朋友介紹的對象。不靠譜的朋友,甚至可能會介紹自己的愛慕者給你來找優越感。
右邊白衣服女生就表示,對方這樣做很不尊重自己的感受
再來,拉長認識時間,多接觸多了解,也能幫大家更全面地認知「心動對象」,避免踩坑。
④線上交友
不少姐妹還是比較排斥線上交友的,會認為交友App主要是為了約炮,或者只是曖昧:
部分調查數據(來源@知我心理學,約1.8w有效人數)
但其實,前面有提過,其實目前擇偶渠道中,線上交友排第一,完全排斥會大幅縮窄擇偶渠道,畢竟,大S再婚也是通過網聊初戀呀!
(別慌,這篇沒有任何交友廣告)
大家之所以排斥線上交友,可能主要是因為各種殺豬盤新聞很多:
阿里女也會被騙
即使沒有碰上騙子,遇到不靠譜的、只曖昧不奔現的、只想騙炮的,也不在少數。
這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
網絡交友基數大,雙方很可能沒有社交重合利益相關,又很難驗證對方信息,為欺騙提供了土壤。
另外,(就我觀察)女生比較容易沉溺於網聊的甜言蜜語,但一般「高強度甜言蜜語 付出」不會來自於靠譜且成功的男士,除非對方一開始就只想短期密集輸出。
很多騙子的聊天記錄,一看就……(如果這麼能bb,一般不是單身,除非條件血差),(來源:小紅書@生活真有情趣)
線上更多適合做一個結識的途徑,但結識之後,建議儘快過渡到線下,有真實社會關係的連接。
當然,如果姐妹們只追求聊得開心,線上交友就挺好,就是最好做好預期,別聊久了把自己套進去就行。
04 優秀女生
為啥對象一般?
盤點完擇偶渠道,再看開頭的引入:
明星其實並不如普通人想得「有選擇」,工作時間超長也不穩定,一般人較難接受。
所以很多明星現在找同行
更要命的是,手握大把資源是雙刃劍,會有很多人被吸引來,但很難辨別對方衝著什麼來。
就簡妮我觀察,資源越豐富的人,擇偶傾向一般越保守,不求收益極大,一般更求穩。
也因此,在擇偶時,比起「強強聯合」,也有不少人偏好「知根知底」「優勢互補」。
高中同學可能硬體一般,但多年相伴,知根知底、相處融洽,可能有名利場裡更難得的真心。
初戀男友代表著未竟的遺憾。有錢有名又有顏,但相對的,對「得到」的閾值也會提高,反而可能更追求那點難得的曾經心動。
李亞鵬固然在我們看來,年紀大顏值也一般,還有欠錢官司,但他從他能成功綁定超多優質對象來看,他身上一般確實有這種才華文藝美女,所嚮往的穩重和戀愛的感覺,也確實能跟她們愉快相處,這也是重要魅力來源。
王菲生氣會當街哄;也會寫小詩和海哈金喜公開告白
說到底,好姻緣並沒有什麼絕對的標準,未必要精刮到每個銅板,「各償所願」「需求互補」可能更為合襯。
大家身邊的人,擇偶受渠道影響大嗎?有沒有故事&經驗分享呢?評論區聊聊看吧!
負責助理:木青
—想看更多擇偶相關?
優秀女生如何避免擇偶降級 / 如何識破渣男套路 / 如何避免戀愛腦
—想看更多魅力營造?
營造魅力自我 / 在社交中展現自己 / 提升第一印象分 / 什麼是釣系 / 釣系技巧:自然不做作撩人
ᐁᐁᐁ
(除手繪圖外,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