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02:44:41 1

本發明涉及電機軸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穩定的主軸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電氣傳動技術(變頻調速技術、電動機矢量控制技術等)的迅速發展和日趨完善,高速數控工具機主傳動系統的機械結構已得到極大的簡化,基本上取消了帶輪傳動和齒輪傳動。工具機主軸由內裝式電動機直接驅動,從而把工具機主傳動鏈的長度縮短為零,實現了工具機的「零傳動」。這種主軸電動機與工具機主軸「合二為一」的傳動結構形式,使主軸部件從工具機的傳動系統和整體結構中相對獨立出來,因此可做成主軸。對於帶動風葉輪轉動的方案,現有的電機軸內部通常均採用軸芯前後與主軸本體一體化的結構,這種一體化結構具體地說,是在前端與後端均使用螺母相互鎖定,從而實現一體化,但這種結構由於前後兩端均為螺母,在螺紋具有偏差或者鎖定螺母時,其位置傾斜、偏移均會造成重心偏移,從而導致轉動過程中主軸不平穩的現象發生,同時,風葉輪帶動氣流將會積累灰塵,現有結構無法有效防塵。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在工作過程中有效保持轉動穩定性能的主軸。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風葉輪平衡機主軸,包括軸芯、主軸本體、前軸承和後軸承,所述的軸芯後部通過拉杆與一氣缸組件相裝配,軸芯置於所述主軸本體內且同心設置,所述的後軸承置於軸芯的後軸位處,其還包括軸芯後螺母,所述的軸芯的前軸位處設有向外凸起的止擋塊,所述前軸承一側與止擋塊的端面相貼合,止擋塊的端面與所述軸芯的表面相垂直;所述的軸芯的後端表面及軸芯後螺母內側面設有螺紋,軸芯後端通過螺紋與軸芯後螺母相互鎖緊。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的氣缸組件包括回位彈簧、氣缸頂杆以及氣缸推板,所述氣缸推板為3層疊加且置於氣缸頂杆的外側,由氣缸推板帶動氣缸頂杆移動,所述回位彈簧置於氣缸前蓋與氣缸推板之間。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進一步描述,所述前軸承為兩段且相互分離,兩段前軸承之間設有分隔環和內隔環,所述外隔環的截面厚度與所述前軸承的截面厚度一致。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進一步描述,所述主軸本體前端設有防塵蓋,所述的防塵蓋內徑與軸芯使用螺紋相互鎖緊,所述防塵蓋設有多組等間距開設的平衡螺絲孔。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更進一步描述,所述的主軸本體與軸芯之間設有軸承支撐架及軸承墊片,軸承支撐架一端設有向外凸起的支撐塊,所述的軸承墊片置於支撐塊與前軸承之間。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的後軸承與主軸本體內側面之間設有軸承調節彈片和彈片墊片,彈片墊片位於軸承調節彈片與主軸本體之間。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進一步描述,拉杆底部與軸芯之間設有拉刀彈片和彈片壓板,所述拉刀彈片通過彈片壓板固定於拉杆與軸芯之間。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的主軸本體端面設有軸承壓板,軸承壓板與主軸本體通過螺牙相互鎖緊,且軸承壓板在靠近主軸的內部端面設有凸環,所述凸環壓緊前軸承的外側。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前端蓋反向扣合的結構,其可以確保灰塵無法直接通過鎖緊位進入軸芯內部,達到防塵效果,而平衡螺絲孔的設置,除了可配合鎖定防塵蓋外,還能均衡防塵蓋重量,使重心位置得到平衡而防止偏心。本方案採用前端平面直推,後端使用螺母鎖定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轉軸的穩定性。同時,軸承支撐架及軸承墊片的設置令主軸本體與軸芯之間得中部得到有效的支撐,且也能兩者的轉動配合更為穩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截面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圖。
圖3為圖2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
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如圖1-3所示,風葉輪平衡機主軸,包括軸芯1、主軸本體2、前軸承3和後軸承4,所述的軸芯1後部通過拉杆5與一氣缸組件6相裝配,軸芯1置於所述主軸本體2內且同心設置,所述的後軸承4置於軸芯1的後軸位處,其還包括軸芯後螺母41,所述的軸芯1的前軸位處設有向外凸起的止擋塊11,所述前軸承3一側與止擋塊11的端面相貼合,止擋塊11的端面與所述軸芯1的表面相垂直;所述的軸芯1的後端表面及軸芯後螺母41內側面設有螺紋,軸芯1後端通過螺紋與軸芯後螺母41相互鎖緊。本方案的前端設置了止擋塊11,其端面垂直,使軸承與端面呈90度的貼合關係,由後側向前推時,可實現平面直推,而後端由於主要起轉動的作用,而前端則起穩定轉動的作用,使用螺母鎖定的方式,除了可配合前端有效地提高轉軸的穩定性之外,還能根據軸承整體長度的微小偏差而適應性地調節、鎖定內部部件的位置。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的氣缸組件6包括回位彈簧61、氣缸頂杆62以及氣缸推板63,氣缸推板63為3層疊加且置於氣缸頂杆62的外側,由氣缸推板63帶動氣缸頂杆62移動,所述回位彈簧61置於氣缸前蓋與氣缸推板之間。氣缸頂杆與所述的拉杆相配合,由氣缸推板帶動轉動。該氣缸組件與主軸分體式設計,且氣缸內設置了3組推板,利用3組推板產生的3組推力,配合回位彈簧,可便捷進行回位,且推拉過程順暢。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進一步描述,所述前軸承3為兩段且相互分離,兩段前軸承3之間設有分隔環31和內隔環32,所述外隔環的截面厚度與所述前軸承3的截面厚度一致。中間設置該分隔環,可以有效地提高前軸承3的承重能力,使主軸整體的承載能力大大加強,而外隔環與前軸承的內外截面厚度相同,可保持其平衡性能。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進一步描述,所述主軸本體2前端設有防塵蓋7,所述的防塵蓋內徑與軸芯1使用螺紋相互鎖緊,所述防塵蓋設有多組等間距開設的平衡螺絲孔72。由於風葉輪帶動的灰塵會自前端向後飄,在工作時,前端防塵蓋的反向扣合結構位於防塵蓋的後端,其可以確保灰塵無法直接通過前端的碰撞而通過扣合位進入軸芯1內部,達到防塵效果。而平衡螺絲孔的設置,除了可配合鎖定防塵蓋外,還能均衡防塵蓋重量,使重心位置得到平衡而防止偏心。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的主軸本體端面設有軸承壓板71,軸承壓板71與主軸本體2通過螺牙相互鎖緊,且軸承壓板在靠近主軸的內部端面設有凸環,所述凸環壓緊前軸承的外側。該軸承壓板一端向後與前軸承3相貼合從而壓緊前軸承,可以有效地壓緊前軸承防止向前移動。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更進一步描述,所述的主軸本體2與軸芯1之間設有軸承支撐架81及軸承墊片82,軸承支撐架81一端設有向外凸起的支撐塊83,所述的軸承墊片置於支撐塊與前軸承3之間。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的後軸承4與主軸本體2內側面之間設有軸承調節彈片42和彈片墊片43,彈片墊片位於軸承調節彈片與主軸本體2之間。該軸承調節彈片由於被後軸承4壓緊而產生、存儲向後的預緊力,在軸芯後螺母41向前鎖緊時,其與軸承調節彈片之間達到相互平衡的施力的狀態。
作為對上述風葉輪平衡機主軸的進一步描述,拉杆5底部與軸芯1之間設有拉刀彈片51和彈片壓板52,所述拉刀彈片通過彈片壓板固定於拉杆與軸芯1之間。該拉刀彈片共設置12片,其中每3片作為一組,四組拉刀彈片相互堆疊,從而可拉緊夾頭彈簧。
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