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體式卡座及其安裝方法與流程
2023-06-07 19:51:31 2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體式卡座及其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通訊設備的持續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通訊設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普遍的被使用。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對於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通訊設備的形態和厚度的要求也逐漸提升。t(trans-flash,tf)卡座作為移動通訊設備中一個重要的器件,對整機厚度和外觀形態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目前移動通訊市場中由於不可拆電池蓋方案的普及,pin-push(針推式)t卡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圖1是現有技術中卡座與卡託的結構示意圖。現有技術中的pin-pusht卡座是一種通過卡座11和卡託12配合實現裝卡的裝置,這種卡座在裝卡和取卡的過程中不需要拆裝電池蓋,可以使得手機的設計更加完整。圖2是現有技術中卡座的結構示意圖。目前,常用的pin-pusht卡座都是一體式的,包括基板111、鐵殼112、檢測針(pin)端子113、槓桿114、推桿115。在具體的組裝過程中:首先是通過模內注塑工藝,將補強鋼片、多個端子彈片等部件組合在一起,形成基板111;然後再將檢測針端子113、槓桿114、推桿115、鐵殼112等部件通過組裝工藝,組裝到基板111上,形成一個整體的t卡座。在取卡的過程中,通過推動推桿115,推桿115的運動帶動槓桿114的轉動,將卡託12頂出,實現取卡;在裝卡的過程中,通過推動推桿115,推桿115的運動帶動槓桿114向與取卡相反的方向轉動,將卡託12插入卡座11,實現裝卡。
目前一體式的pin-pusht卡座結構,所有部件組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這種一體式的t卡座結構在貼片和卡座的穩定性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也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對生產商製程要求較高。一體式的t卡座涉及到的模內注塑部件較多,組裝過程也比較複雜,需要生產商有比較高強的模具水平和自動化組裝能力。
(2)卡座成本較高。一體式t卡座的基板涉及的模內注塑部件較多,並且需要更多次的鋼片衝壓工藝。同時,一體式卡座的組裝工藝也更複雜:如果是自動化組裝,需要設備的投入,成本投入較大,設備開發周期較長;如果是人工組裝,對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並且產品的一致性難以保證,不良率較高。這些問題都會導致此類一體式t卡座的成本較高。
(3)生產效率有限。一體式卡座的生產過程是將基板模內注塑後,再與鐵殼、推桿等部件進行組裝,組裝過程對設備和人員的要求較高,是制約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的瓶頸。
因此,如何降低卡座的生產成本、簡化生產工藝、提高生成效率,是目前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分體式卡座及其安裝方法,用以解決現有的卡座生產工藝複雜、生產成本較高、生產效率較低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分體式卡座,用於貼於一電路板上,包括相互獨立的蓋板和端子臺;所述蓋板包括殼體、檢測針端子結構、槓桿、推桿;所述推桿組裝於所述殼體的第一側邊,並與所述槓桿相連;所述槓桿與所述檢測針端子結構均組裝於所述殼體的第二側邊,且所述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二側邊相鄰;所述端子臺、所述蓋板依次貼於所述電路板上,且所述端子臺位於所述蓋板與所述電路板圍成的第一腔體內,且所述端子臺與所述蓋板之間的空隙用於容納卡託。
優選的,所述殼體還包括第三側邊、第四側邊,所述第三側邊與所述第一側邊相對,所述第四側邊與所述第二側邊相對;所述殼體的所述第一側邊、所述第二側邊、所述第三側邊向內彎曲一預設角度以形成第二腔體結構;所述卡託從所述第四側邊處插入所述第二腔體。
優選的,所述蓋板還包括旋轉軸;所述殼體的第二側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槓桿上具有第二通孔;所述旋轉軸穿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以組裝所述槓桿與所述殼體,所述槓桿能夠繞所述旋轉軸轉動。
優選的,所述殼體的第一側邊處設置有多個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沿所述第三側邊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板與所述第一側邊連接形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於容納所述推桿,所述推桿能夠沿所述限位槽移動。
優選的,所述檢測針端子結構與所述第二側邊可拆卸的連接。
優選的,所述檢測針端子結構包括檢測針主體和管腳,所述檢測針主體上設置有插槽以及與插槽對應的凸塊;所述第二側邊處還設置有插孔及設置於所述插孔外周的固定板,所述凸塊能夠穿過所述插孔、同時所述固定板能夠插入所述插槽。
優選的,所述檢測針端子結構包括兩個管腳。
優選的,所述蓋板還包括第一彈片和第二彈片,所述第一彈片設置於所述限位槽的側面開口處,所述第二彈片與所述第三側邊連接,所述第一彈片和所述第二彈片之間的間隙用於容納所述卡託。
優選的,所述殼體採用金屬材料製作而成。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分體式卡座的安裝方法,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分體式卡座;所述分體式卡座的安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採用貼片工藝將端子臺貼於一電路板上;採用貼片工藝將蓋板貼於所述電路板上,且所述端子臺位於所述蓋板與所述電路板圍成的第一腔體內。
本發明提供的分體式卡座及其安裝方法,改變了以往一體式卡座的結構,將卡座劃分為蓋板和端子臺兩部分,由於卡座採用兩個不同的結構組成,彼此之間的直接聯繫較小,降低了研發的風險和製造的難度,簡化了生產工藝;相較於傳統的一體式卡座結構,本發明提供的分體式卡座,模內注塑工藝比較簡單,並且整個組裝過程較一體式卡座更加簡單,提供了各個工藝的良率,降低了各個環節的人力成本,從而使得整個卡座的製造成本得到了明顯的降低;同時,生產效率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卡座與卡託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卡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分體式卡座與卡託組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4a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分體式卡座的蓋板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b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分體式卡座的蓋板的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分體式卡座組裝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提供的分體式卡座及其安裝方法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分體式卡座,圖3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分體式卡座與卡託組合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分體式卡座,用於貼於一電路板上,包括相互獨立的蓋板31和端子臺32;端子臺32、蓋板31依次貼於電路板上,且端子臺32位於蓋板31與電路板圍成的第一腔體內,端子臺32與蓋板31之間的空隙用於容納卡託33。傳統的卡座由於是一體式結構,所以只需一次貼片工藝即可安裝於電路板上,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卡座由蓋板31和端子臺32兩個相互獨立的部件組成,因此,在安裝至電路板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兩次貼片工藝:第一次貼片工藝將端子臺32貼合於電路板上;第二次貼片工藝將蓋板31貼於電路板上,且端子臺32位於蓋板和電路板圍成的第一腔體內,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卡座結構。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卡座的兩部分可以分開生產、分開出貨,彼此之間不存在相互制約,只需要增加一次貼片工藝即可將兩個部分組成一個完整的卡座結構,而多出的一次貼片,對成本和效率的影響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相較於製造傳統的複雜基本結構,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分體式卡座的生成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圖4a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分體式卡座的蓋板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4b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分體式卡座的蓋板的組合結構示意圖。如圖4a、4b所示,蓋板31包括殼體50、檢測針端子結構43、槓桿42、推桿41;推桿41組裝於殼體50的第一側邊311,並與槓桿42相連;槓桿42與檢測針端子結構43均組裝於殼體50的第二側邊312,且第一側邊311與第二側邊312相鄰。現有技術中的檢測針端子結構、槓桿和推桿都是組裝於基板上的,同時端子臺的結構也需要組裝至基板上,隨著基板上電路元件的增多,基板的結構複雜性和製造難度、製造成本也就相應升高。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將檢測針端子結構、槓桿和推桿都組裝至殼體上,同時將端子臺作為一個獨立的結構,除去了傳統的基板結構,從而極大的簡化了卡座的結構,降低了卡座的製造難度,提高了卡座的生產效率。
雖然本具體實施方式將傳統的一體式卡座結構改進為分體式卡座結構,但是其裝卡和取卡的方法與現有技術相同:在取卡的過程中,通過推動推桿41,推桿41的運動帶動槓桿42的轉動,將卡託33頂出,實現取卡;在裝卡的過程中,通過推動推桿41,推桿41的運動帶動槓桿42向與取卡相反的方向轉動,將卡託33插入蓋板31與端子臺32之間的空隙,實現裝卡。即雖然對卡座的結構作了改變,但是取卡、裝卡的方式並未發生改變,用戶在在使用過程中仍然能夠方便的裝卡、取卡,不僅不影響用戶的使用習慣,而且由於避免了傳統的基板結構,可以使得卡座的整體厚度得到了降低,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為了保障卡座電路連接的穩定性,優選的,殼體50還包括第三側邊313、第四側邊314,第三側邊313與第一側邊311相對,第四側邊314與第二側邊312相對;殼體50的第一側邊311、第二側邊312、第三側邊313向內彎曲一預設角度以形成第二腔體結構;卡託33從第四側邊314處插入第二腔體。通過形成第二腔體結構,一方面可以對端子臺32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對卡託33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能夠有效的確保卡座、卡託、卡三者電路連接的穩定性;同時能夠避免外界因素對卡座內元器件的影響,提高了卡座整體的使用壽命。其中,第一側邊311、第二側邊312、第三側邊313向內彎曲弧度的大小取決於電路板的結構以及卡座本身的用途,例如sim(subscriberidentificationmodule)卡或者tf卡,本具體實施方式對此不作限定。
為了簡化蓋板結構,同時確保槓桿與殼體的穩定組裝、連接,優選的,蓋板31還包括旋轉軸;殼體50的第二側邊312具有第一通孔49,槓桿42上具有第二通孔421;旋轉軸穿過第一通孔49、第二通孔421,以組裝槓桿42與殼體50,槓桿42能夠繞旋轉軸轉動。這樣一來,所述槓桿42就能在推桿41的帶動下,圍繞旋轉軸在一定角度內自由轉動,以實現卡託在卡座內外的運動。其中,第一通孔49與第二通孔421的具體位置及形狀,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定,只需要確保第一通孔49與第二通孔421的位置相互對應即可。本具體實施方式對此不作限定。為了便於槓桿42轉動,更優選的,第一通孔49與第二通孔421的形狀為圓形。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槓桿42主體的形狀可與現有技術相同,本具體實施方式對此不作限定。
為了便於組裝推桿41,優選的,殼體50的第一側邊311處設置有多個第一限位板501,第一限位板501沿第三側邊313方向延伸;第一限位板501與第一側邊311連接形成一限位槽,限位槽用於容納推桿41,推桿41能夠沿限位槽移動。採用上述結構,可以將推桿41限定於限位槽內,推桿41隻能在限位槽內自由移動,一方面提高卡座裝卡、取卡過程中的靈敏性,另一方面也對推桿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其中,第一限位板501的具體數量和形狀,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置,本具體實施方式對此不作限定。如圖4所示,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為了便於將蓋板安裝於電路板上,更優選的,本具體實施方式中位於第一側邊311的第一限位板501為四塊,且四塊第一限位板501與殼體50可以採用一體成型工藝形成,以簡化製造工序;且位於兩側的第一限位板501上分別具有一開口,以便於將蓋板31安裝於電路板上。
優選的,檢測針端子結構43與第二側邊312可拆卸的連接。通過可拆卸連接的方式,可以將檢測針端子結構43作為一個獨立的部件,也可以作為標準件,用於其他分體式卡座的使用,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的分體式卡座,並不限於tf卡座,還可以是sim卡座。其中,檢測針端子結構43與第二側邊312可拆卸連接的具體方式,可以是卡合連接,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
為了便於將檢測針端子結構組裝於殼體上,且簡化蓋板的整體結構,優選的,檢測針端子結構43包括相互連接的檢測針主體431和管腳44,檢測針主體431上設置有插槽45以及與插槽45對應的凸塊451;第二側邊312處還設置有插孔46及設置於插孔外周的固定板47,凸塊451能夠穿過插孔46、同時固定板47能夠插入插槽45,以實現檢測針端子結構與殼體50的連接。當需要分離檢測針端子結構43與殼體50時,只需要對檢測針端子結構43施加一向外的拉力,將固定板47從插槽45中拔出、凸塊451從插孔46中拔出即可,檢測針端子結構與殼體的組裝、拆卸步驟都較為簡單,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卡座的生產效率。
為了提高檢測針端子結構檢測的穩定性以及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優選的,檢測針端子結構43包括兩個管腳44。
優選的,蓋板31還包括第一彈片481和第二彈片482,第一彈片481設置於所述限位槽的側面開口處,第二彈片482與第三側邊連接,第一彈片481和第二彈片482之間的間隙用於容納卡託33。具體來說,如圖4所示,第一彈片481位於殼體50構成的第二腔體結構內部,且在靠近第一側邊311處的限位槽的側面開口處,以部分封閉限位槽,從而對推桿41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第二彈片482固定於第三側板313的內側。通過設置第一彈片481、第二彈片482來限定卡託33和端子臺32的位置,從而使得即使受到外界的撞擊,卡託33和端子臺32也能通過第一彈片481、第二彈片482的彈力作用保持在原有的位置,確保了卡座的使用性能。
為了確保卡座的通信性能,優選的,殼體50採用金屬材料製作而成。更優選的,殼體50還可以採用不鏽鋼材料製作而成。
本具體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用戶終端,包括上述任一項的分體式卡座。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的用戶終端可以是但不限於手機、平板電腦,只要是需要使用tf卡或者sim卡的用戶終端都可。
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分體式卡座,改變了以往一體式卡座的結構,將卡座劃分為蓋板和端子臺兩部分,由於卡座採用兩個不同的結構組成,彼此之間的直接聯繫較小,降低了研發的風險和製造的難度,簡化了生產工藝;相較於傳統的一體式卡座結構,本發明提供的分體式卡座,模內注塑工藝比較簡單,並且整個組裝過程較一體式卡座更加簡單,提供了各個工藝的良率,降低了各個環節的人力成本,從而使得整個卡座的製造成本得到了明顯的降低,比較發現,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分體式卡座,相較於傳統的一體式卡座,製作成本降低20%左右;同時,生產效率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本具體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分體式卡座的安裝方法,圖5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分體式卡座組裝方法的流程圖。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分體式卡座的安裝方法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分體式卡座;所述分體式卡座的安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51,採用貼片工藝將端子臺貼於一電路板上。
步驟s52,採用貼片工藝將蓋板貼於電路板上,且端子臺位於蓋板與電路板圍成的第一腔體內。
本發明提供的分體式卡座的安裝方法,採用兩次貼片工藝將卡座安裝於電路板上,而多出的一次貼片,對成本和效率的影響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相較於製造傳統的複雜基本結構,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卡座的生成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分體式卡座。本實施例的分體式卡座為tf卡座。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分體式卡座,用於貼於一電路板上,包括相互獨立的蓋板和端子臺;端子臺、蓋板依次貼於電路板上,且端子臺位於蓋板與電路板圍成的第一腔體內,且端子臺與蓋板之間的空隙用於容納卡託。蓋板包括殼體、檢測針端子結構、槓桿、推桿;推桿組裝於殼體的第一側邊,並與槓桿相連;槓桿與檢測針端子結構均組裝於殼體的第二側邊,且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相鄰。殼體的材質為不鏽鋼。
殼體還包括第三側邊、第四側邊,第三側邊與第一側邊相對,第四側邊與第二側邊相對;殼體的第一側邊、第二側邊、第三側邊向內彎曲一預設角度以形成第二腔體結構;卡託從第四側邊處插入第二腔體。蓋板還包括旋轉軸;殼體的第二側邊具有第一通孔,槓桿上具有第二通孔;旋轉軸穿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組裝槓桿與殼體,槓桿能夠繞旋轉軸轉動。第一通孔與第二通孔的形狀為圓形。殼體的第一側邊處設置有多個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沿第三側邊方向延伸;第一限位板與第一側邊連接形成一限位槽,限位槽用於容納推桿,推桿能夠沿限位槽移動。
檢測針端子結構包括相互連接的一個檢測針主體和兩個管腳,檢測針主體上設置有插槽以及與插槽對應的凸塊;第二側邊處還設置有插孔及設置於插孔外周的固定板,凸塊能夠穿過插孔、同時固定板能夠插入插槽,以實現檢測針端子結構與殼體的連接。
蓋板還包括第一彈片和第二彈片,第一彈片位於殼體構成的第二腔體結構內部,且在靠近第一側邊處的限位槽的側面開口處,以部分封閉限位槽;第二彈片固定於第三側板的內側。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