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手機卡座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19:58:0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卡座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改進的手機卡座。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社交方面的需要,移動通訊設備在不斷地在發展,移動通訊設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方式。一般手機的應用,大多將SIM(用戶識別模塊)插入手機的卡槽內,完成啟用程序後,即可使用手機進行接收、撥打電話。
現在的手機,將SIM卡插入手機卡座較不方便,很多時候需要彎曲SIM卡,對SIM卡會造成一定的損壞。
針對上述問題,目前,公開號為CN204793273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熱插拔掀蓋式手機卡座,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外殼、彈片層、主體層和PCB板,且外殼頭部與PCB板頭部轉動連接且二者之間限定出容納空腔,而主體層置於容納空腔內;彈片層置於主體層的中空腔體中,且彈片層上設有第一Micro-SIM卡接觸彈片、第二Micro-SIM卡接觸彈片、TF卡接觸彈片和檢測PIN組件,而第一Micro-SIM卡接觸彈片穿過中空腔體並伸入上卡槽內部,第二Micro-SIM卡接觸彈片和TF卡接觸彈片均穿過中空腔體並伸入下卡槽內部。
上述方案中將手機卡座改進為掀蓋式,無需彎折SIM卡,放卡更加方便,但是掀蓋的方式很容易造成SIM卡放置的不穩或滑動影響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改進的手機卡座,儘量避免SIM卡的晃動。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改進的手機卡座,包括底殼和上蓋,底殼和上蓋一端旋轉連接,相對另一端卡接連接,上蓋上開設有插入SIM卡的卡槽;所述底殼設置有卡接上蓋實現上蓋和底殼卡合的彈性卡接部,底殼上還設置有撥動彈性卡接部自動彈開上蓋實現上蓋與底殼一端分離的彈性件。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從上蓋和底殼卡接的一端打開上蓋,插入SIM卡,向下旋轉上蓋,使上蓋和底殼重新卡合即實現了SIM卡的安裝,方便快捷;卡槽對SIM卡有很好的限位作用,限制SIM卡的自由活動,使SIM卡與底殼接觸更好,不容易影響手機的正常使用;底殼和上蓋一端旋轉連接,一端卡接連接,相對於上蓋和底殼不能打開的手機底殼,也不容易造成SIM卡與底殼長時間摩擦影響SIM卡的使用壽命。將SIM卡放在底殼上後,旋轉上蓋並將上蓋扣合卡接在彈性卡接部,壓縮彈性件就實現了上蓋和底殼的卡合,即完成了SIM卡的安裝;需要取出SIM卡時,撥動彈性卡接部,彈性件恢復將上蓋彈開即實現了上蓋和底殼的打開,可方便的取出SIM卡;無論是放SIM卡還是取SIM卡的操作都非常簡單快捷,提高了用戶體驗感;彈性件具有一定的緩衝作用,儘量避免按壓上蓋的過程中用力過大造成卡座損壞的情況。
優選的,所述卡槽底部設置有限制SIM卡從底部滑出卡槽的承接臺。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承接臺限制SIM卡從底部滑出,對SIM卡有很好的定位作用,使SIM卡與底殼接觸的更好,不容易影響手機的正常使用。
優選的,所述卡槽下部設置有使SIM卡與卡槽插接更牢固的彈性的緊固件。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緊固件的彈性性能使SIM卡與卡槽插接更牢固,進而使SIM卡與底殼接觸的更好,不容易影響手機的正常使用。
優選的,所述卡槽上部設置有使SIM卡與卡槽插接更牢固的彈性的卡接件。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彈性的卡接件具有很好的牴觸作用,使SIM卡與卡槽插接更牢固,進而使SIM卡與底殼接觸的更好,不容易影響手機的正常使用。
優選的,所述卡槽的開口從頂部到底部逐漸減小。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卡槽開口相對較大,更有利於SIM卡的放入,卡槽下部開口減小實現了對SIM卡很好的固定。
優選的,所述彈性卡接部長度方向垂直於上蓋與底殼蓋合的方向,所述彈性卡接部包括水平彈件和安裝在水平彈件上的楔形塊,上蓋上開設有裝入楔形塊實現上蓋和底殼卡合的配合孔。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按壓上蓋推動楔形塊沿垂直於上蓋與底殼蓋合的方向運動,同時壓縮水平彈件,當楔形塊對準配合孔後,水平彈件恢復推動楔形塊進入配合孔,實現上蓋和底殼的卡合;需要打開上蓋時,壓縮水平彈件使楔形塊滑出配合孔即可,整個過程操作簡單,提高了用戶體驗感。
優選的,所述底殼上設置有壓縮水平彈件使楔形塊脫離配合孔的撥動件。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撥動件撥動水平彈件實現水平彈件的壓縮,使打開上蓋的操作更加簡便,進一步提高了用戶體驗感。
優選的,所述彈性件設置為安裝在上蓋和底殼旋轉連接處驅動上蓋使底殼另一端分離的扭簧。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上蓋一端與底殼卡合扭曲扭簧,撥動彈性卡接件上蓋在扭簧的恢復力作用下被彈開並繼續打開,無需再次手動撥動上蓋,更方便取放SIM卡。
優選的,所述上蓋和底殼旋轉連接處開設有若干個調節孔,調節孔內插設有限制上蓋和底殼打開角度的調節杆。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調節杆插入調節孔後可以調節上蓋打開的角度,使SIM卡的取放更加方便,也可以儘量避免上蓋在扭簧的恢復力作用下突然打開過大的角度對周邊的物品或自身造成一定的損壞。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從上蓋和底殼卡接的一端打開上蓋,插入SIM卡,向下旋轉上蓋,使上蓋和底殼重新卡合即實現了SIM卡的安裝,方便快捷;從頂部到底部逐漸減小的卡槽不僅更容易放入SIM卡還對SIM卡有很好的限位作用,限制SIM卡的自由活動,使SIM卡與底殼接觸更好,不容易影響手機的正常使用;底殼和上蓋一端旋轉連接,一端卡接連接,相對於上蓋和底殼不能打開的手機底殼,也不容易造成SIM卡與底殼長時間摩擦影響SIM卡的使用壽命;承接臺限制SIM卡從底部滑出,對SIM卡有很好的定位作用,彈性的緊固件和卡接件使SIM卡與卡槽插接更牢固,進而使SIM卡與底殼接觸的更好,不容易影響手機的正常使用;
對於彈性卡接件設置為水平彈件和楔形塊的情況,按壓上蓋推動楔形塊沿垂直於上蓋與底殼蓋合的方向運動,同時壓縮水平彈件,當楔形塊對準配合孔後,水平彈件恢復推動楔形塊進入配合孔,實現上蓋和底殼的卡合;需要打開上蓋時,壓縮水平彈件使楔形塊滑出配合孔即可,整個過程操作簡單;當彈性件設置為扭簧時,上蓋一端與底殼卡合扭曲扭簧,撥動彈性卡接件上蓋在扭簧的恢復力作用下被彈開後繼續打開,無需再次手動撥動上蓋,更方便取放SIM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施例中上蓋中插槽的細節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一中上蓋和底殼旋轉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一中上蓋和底殼卡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一中底殼上彈性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殼;11、彈性卡接部;111、水平彈件;12、調節孔;13、導軌;14、導向板;15、倒L形部;2、上蓋;21、配合孔;22、卡槽;23、卡接件;24、緊固件;25、承接臺;3、彈性件;4、調節杆;5、楔形塊;51、撥孔;6、撥動件;61、撥杆;62、定位板;7、扭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一種改進的手機卡座,如圖1所示,包括底殼1和上蓋2,底殼1和上蓋2一端旋轉連接,相對另一端卡接連接,上蓋2上開設有插入SIM卡的卡槽22,結合圖2,為了更方便的插入SIM卡,卡槽22的開口從頂部到底部逐漸減小,卡槽22上部和下部分別焊接有卡接件23和緊固件24,卡接件23和緊固件24均具有彈性,使SIM卡與卡槽22插接更牢固;卡槽22底部一體成型有限制SIM卡從底部滑出卡槽22的承接臺25,對SIM卡有很好的定位作用,使SIM卡與底殼1接觸的更好。
如圖3所示,上蓋2和底殼1旋轉連接處內嵌安裝有驅動上蓋2可底殼1另一端分離用以構成彈性件3的扭簧7,底殼1與上蓋2旋轉連接的半圓面上開設有三個調節孔12,調節孔12內插設有限制上蓋2和底殼1打開角度的調節杆4;調節杆4與調節孔12可拆卸連接,圖1中調節杆4將上蓋2與底殼1的角度限制在90°,圖2中調節杆4將上蓋2與底殼1的角度限制在120°,當調節杆4插入最後一個調節孔12後,將上蓋2與底殼1的角度限制在150°,上蓋2和底殼1打開的角度在90°-150°內更便於SIM卡的取放和上蓋2的蓋合;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不開設調節孔12,通過使用適合的扭簧7將上蓋2和底殼1打開的角度限制在90°-150°。
如圖4所示,底殼1與上蓋2旋轉連接相對的一端安裝有卡接上蓋2實現上蓋2和底殼1卡合的彈性卡接部11,彈性卡接部11長度方向垂直於上蓋2與底殼1蓋合的方向,結合圖5,彈性卡接部11包括焊接在底殼1上的長度方向與地面平行的水平彈件111,水平彈件111另一端焊接有楔形塊5,楔形塊5和水平彈件111安裝在兩塊平行於地面的導向板14之間,實現楔形塊5隻能沿平行於地面的方向運動;楔形塊5上端開設有撥孔51,撥孔51內插入了撥動件6的撥杆61;底殼1靠近水平彈件111的一端一體成型有倒L形部15,倒L形部15頂端開設有平行於水平彈件111長度方向的導軌13,撥動件6的撥杆61滑動連接在導軌13中,在保護板與倒L形部15的空隙中與撥杆61一體成型有限制撥杆61拔出撥孔51的定位板62;上蓋2上開設有裝入楔形塊5實現上蓋2和底殼1卡和的配合孔21;按壓上蓋2推動楔形塊5沿垂直於上蓋2與底殼1蓋合的方向運動,同時壓縮水平彈件111,當楔形塊5對準配合孔21後,水平彈件111恢復推動楔形塊5進入配合孔21,實現上蓋2和底殼1的卡合;需要打開上蓋2時,壓縮水平彈件111使楔形塊5滑出配合孔21即可,整個過程操作簡單,提高了用戶體驗感。
在其他實施例中,彈性件3還可以是彈簧或彈片。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僅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凡屬於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