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
2023-06-07 23:41:31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這篇文章塑造了一個在魯迅眼中「聰明、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少年閏土形象。魯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對比,突出了閏土的形象。與中年的閏土做了巨大的對比。
這篇文章是小說《故鄉》中一段插敘,題目《少年閏土》是選入語文書後後加的。《少年閏土》是人教版語文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十七課和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十六課課文 。
作品原文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①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②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③。這祭祀④,說是三十多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很鄭重。正(zhēng)月裡供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個忙月(我們這裡給人做工的分三種:整年給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長工;按日給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種地,只在過年過節以及收租時候來給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稱忙月),忙不過來,他便對父親說,可以叫他的兒子閏土來管祭器的。
我的父親允許了;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紀,閏月生的,五行(xíng)⑤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他是能裝弶(jiàng)⑥捉小鳥雀的。
我於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親告訴我,閏土來了,我便飛跑地去看。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zhān)帽,頸(jǐng)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quān),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 ⑦ ,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他見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沒有旁人的時候,便和我說話,於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
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麼,只記得閏土很高興,說是上城之後,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⑧,撒下秕谷⑨,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fù)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bó)鴣(gū),藍背……」
我於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裡來。我們日裡到海邊撿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賊嗎?」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裡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不知道——只是無端地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它不咬人嗎?」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chù)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裡出賣罷了。
「我們沙地裡,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⑩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一朋友所不知道的。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回家裡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裡,哭著不肯出門,但終於被他父親帶走了。他後來還託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
我在朦朧中,眼前又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
詞語注釋
①其間:其中。
②猹:魯迅小說《故鄉》提到的一種像獾的野獸,喜歡吃瓜。毛一般灰色,腹部和四肢黑色,頭部有三條白色縱紋。趾端有長而銳利的爪,善於掘土,穴居在山野,晝伏夜出。脂肪煉的獾油用來治療燙傷等。也叫做獾。作者1929年5月4日給舒新城的信中說「『猹』字是我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現在想起來,也許是獾罷。」
③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時,每戶輪流負責準備,輪到誰準備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④祭祀:節日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們向神或祖先獻供品,行禮,表示崇敬並祈求保佑。
⑤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迷信的人利用五行相剋相生的道理來推算人的命運。文章一開始已經提到了閏土是閏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起名叫「閏土」,表示五行齊全。
⑥裝弶:弶,捕鳥的用具。裝弶,就是把弶裝置好,用來捉鳥。這裡是指捉鳥的動作。
⑦許下願心:即許願。迷信的人對神佛有所祈求,許下某種酬謝。也借指事前答應對方將來給以某種好處。
⑧竹匾:一種邊較淺的圓形竹器。
⑨秕谷:乾癟的穀子。
⑩跳魚兒:指彈塗魚,體長約10釐米,稍側扁,淺褐色,棲息於海濱灘涂,常出水跳躍,上陸覓食,用最終彈出的水彈來捕食,可食用。中國南北沿海都有出產。
創作背景
衰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農村,農民生活在封建政權壓迫剝削、愚弄、毒害下。作者於1919年回故鄉期間,耳聞目睹了中國農村瘡痍累累的殘酷現實,加之在這個風雨飄搖的社會中求索了三十餘年的生活體驗,於是寫出了這篇悲涼沉鬱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說。
人物介紹
少年閏土:是魯迅筆下的一個樸實、健康、活潑、機靈、勇敢、聰明能幹、見多識廣、害羞的農村少年的形象。
「我」:是一個少爺,幼年時家境不錯,後家境開始衰落,長大後因此離開家鄉出外打拼。在步入中年後返鄉,在準備接走家人時碰到了閏土。
作品鑑賞
思想內容
小說寫「我」在聽到母親提到閏土時,腦子忽然閃出了一幅「神異的圖畫」,「似乎看到了我的美麗的故鄉了」:深藍的天空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這圖畫正是「我」記憶中的美好童年的幻影;而「我」的這次回鄉,一半也是想要尋回那已經逝去的美好回憶,然而並不能,因為那「時時記得的故鄉」不過是「心象世界裡的幻影」而已,那一幅美麗的神異的畫面,其實是「我」幼年時憑著一顆童稚的心,根據閏土的描述而幻想出來的夢罷了,「我」只是如「我」往常的朋友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可以說,閏土的出現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歡樂,雖然「我」也一直未能親身體會到閏土所講的裝諒捉小鳥雀、海邊拾貝殼和瓜田刺猹的樂趣,這些歡樂的記憶只在「我」腦中蘊藏、發酵,加上農村淳樸的鄉情,最後匯結成了那一幅神異的美妙的圖畫。
文章通過作者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的、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作者與閏土兒時真摯而又短暫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藝術特色
語言簡練,通過個性化語言對話塑造人物形象。
白描手法,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摹景物「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深刻畫人物「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
名家點評
文學家茅盾《評四、五、六月的創作》:過去的三個月中的創作「我」最佩服的是魯迅的《故鄉》(註:《少年閏土》節選自《故鄉》)。「我」覺得這篇《故鄉》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與人中間的不了解、隔膜。造成這不了解的原因是歷史遺傳的階級觀念。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
魯迅先生
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在《新青年》雜誌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等18部。
魯迅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