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的牛百歲電影三部曲(電影咱們的牛百歲)
2023-07-03 19:39:21 3
文:宿夜花
農村是滋養鄉土文化的根基,是很多人魂牽夢縈的故土。從50年代開始,優秀的農村題材電影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走過那些難忘的歲月。
50年代,山西題材的農村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讓金迪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藉助電影的影響力,山西作家馬烽同「山藥蛋派」為更多人所熟知;80年代,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農村片《喜盈門》創造了觀影神話;90年代,張藝謀導演的《秋菊打官司》揚名威尼斯。
這些也只是眾多優秀作品中的幾個代表性例子。
在當下的影視劇中,我們很難再看到那些真實生動的農村故事了。而在80年代的中國影壇,農村題材的影片數量還是相當可觀。這些農村片不僅取材方向廣泛、藝術風格多樣,更重要的是他們真正豐富了當時人們的文娛生活,成為了幾代人的精神食糧。
在80年代,各大電影製片廠都會重點拍攝幾部農村片。這其中,尤以珠影廠胡炳榴導演的「南國農村三部曲」《鄉情》、《鄉音》、《鄉民》和上影廠趙煥章導演的《喜盈門》、《咱們的牛百歲》、《咱們的退伍兵》最具代表性。如果說前者是胡炳榴導演的美學追求同藝術形式上的探索得到了專家和評論界的認可,而趙煥章導演的這幾部農村片則更彰顯了電影的大眾藝術屬性。
趙煥章的這三部電影都獲得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便是明證。尤其是《喜盈門》和《咱們的牛百歲》引起的反響尤其大。金雞獎的榮譽獎,文化部的優秀故事片獎也證明了趙煥章的這一系列農村片是受到各種不同審美習慣、不同欣賞角度的群體的共同喜愛。
這裡要重點說說這部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趙煥章導演,梁慶剛、王馥荔、錢勇夫、丁一、陳裕德主演的《咱們的牛百歲》。
01
《咱們的牛百歲》延續了《喜盈門》的優點,它的故事完整嚴謹而又富有情節性、人物多樣且個性鮮明,這也是電影抓住人心的關鍵,即在於它真實又生動。
以《咱們的牛百歲》為例,它的真實性體現在一方面它緊扣時代特色,反映的是時代面貌,故事的主題體現的是人們真實的思想變化和生活中的精神面貌。這也是貫穿在每個角色的成長和變化之中的核心主題。在電影中具體則體現在,新時期實行承包責任制後,很多角色的思維觀念、行為習慣尚且是滯後的,電影的戲劇衝突則體現在這些不同性格、不同遭遇經歷的角色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彼此發生的碰撞摩擦。
另一方面則是體現在電影對農村生活氣息的精準捕捉,這一點也要歸功於編劇。電影根據袁學強發表在《柳泉》雜誌上的小說《莊稼人的腳步》改編,袁學強本身即是一位農民,他對農村生活的體驗自然是獨到又深刻的。在改編成電影劇本的過程中,趙煥章導演也是深知藝術創作要尊重生活不改變作品原本的味道。
80年代的廣大農村也成了文本電影化的天然載體。電影對場景空間的刻畫細緻入微,廣袤的自然空間——膠東山水圖景、農村的生活空間、不同家庭的庭院內空間都展現的有條不紊、層次十足。
02
在前文中已經提到,電影緊扣時代、紮根農村生活使得電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鄉土氣息。
而任何深刻的主題、富有現實意義的故事展現在銀幕上又需要通過具有技巧性的電影手段傳達給觀眾。在這方面,本片則是一個成功的典型。
電影首先是採取順敘,即是完全按照故事發生的時間順序敘事,即便是菊花(王馥荔飾)等角色的過去遭遇電影裡也是很自然地通過回憶簡單交待,這無疑是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觀影門檻。
故事主角的設定更是巧妙。五個人被作業組「嫌棄」的人組成的第16組「懶漢組」,而「老好人」牛百歲接手了這個組。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觀眾興趣,因為被「嫌棄」的人雖然不一定是「壞人」,但通常都是各具特色的「奇人」。
而電影故事就是深刻在看似「奇怪」的五個角色身上它們都反映了十分深刻的問題。他們的獨特性格都是具有廣泛代表性也性格成因背後都有深刻的歷史因素和社會因素。
菊花(王馥荔飾)被嫌棄的更多原因是在當時人們思想尚且保守的農村,作為單身母親,「寡婦」身份總是會遭到過多非議。在菊花這條線上體現出的問題是十分值得深思的,因為過去的遭遇她背負了過多道德枷鎖,也時常是流言中傷對象。電影對傳統鄉土社會中,人們的一些固有成見和「傳統趣味」是採取了不加掩飾的呈現。也正因為如此,電影對那種農村面貌展現的如此真實全面。
牛天勝(錢勇夫飾)的角色更是具有代表性。他是村裡為數不多的讀書人,有些清高與孤傲。他與愛人因父輩的阻撓而分離,他愛人蘭花的父親口口聲聲呼喚回歸農村卻無法身體力行做楷模,最終釀造悲劇。他輾轉多處、最終回到村裡。牛天勝一角也是當時城市化進程中鄉村知識分子的一個代表,一方面他們掙脫不了父輩傳統觀念的束縛,另一方面他們也在城鄉二元文化的對立交融中無所適從。(當然,電影對牛天勝的這條線基本上是點到為止,更多的細節沒有交待,只能是觀眾自行理解他們臺詞中隱藏的那些故事。如今看來,這或許不能算是「缺點」,留更多的想像給觀眾,也未嘗不是好事。)
牛其的性格就更為典型化了,每一個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身邊肯定都少不了這種角色。牛其心地善良,雖然文化不高,可一身的勁兒,富有正義感、嫉惡如仇。而在電影中,他不可避免地會被觀眾拿來與葉兒(菊花女兒)變了心的男友對比。
在這組故事中,城鄉文化的母題仍舊沒有缺席。牛其是忠厚老實的鄉村青年,葉兒的男友穿上正裝十足文明人派頭然後就拋棄她。(只是電影仍舊沒有在這個層面展開過多挖掘,本片主題畢竟不似《人生》那般,也不是每個角色都是高加林和劉巧珍。)
田福(陳裕德飾)是典型的吃大鍋飯吃出來的懶漢,他好吃懶做愛偷懶,腦袋不靈光、心眼倒也不壞。「三隻手」新良這個角色一定程度上也不能算是反面角色的典型,他並非大奸大惡之人,只是他們的行為需要加以規範、思想境界也需要提高。
他們作為「懶漢組」成員知恥後勇、不甘人後,很快地,他們各自發揮了自己的優勢,牛天勝用了自己所學知識帶領小組搞好工作、菊花在團隊的幫助下逐漸堅定了信心、田福則與新良改掉了舊毛病。
03
趙煥章導演鏡頭下人物之間親密無間、生動妥帖的互動也是電影的一大特色。菊花(王馥荔飾)同秋霜(丁一飾)隔著院牆對吵又重歸於好,孩子又時常在屋內搗亂的情節令人記憶猶新。諸如此類的生活化情節和角色間的精準互動,電影中比比皆是,就不一一例舉。
因為電影的整體調性比較輕鬆、明快,導演在全片中也基本控制好了電影氣氛。雖然電影的有些角色有著不快樂的過去,電影也沒有迴避這點,但對此類情節電影通常採取輕描帶過,沒有放大渲染這種悲慟。由此可見,導演創作中注重了故事的歷史縱深感,但還是更多強調的是當下角色內心的樂觀與明朗,來藉此感染觀眾,給人樂觀向上的情緒。
而對於片名中的那位主角牛百歲,觀眾則是褒貶不一。
有的觀眾認為他本質上仍舊是舊式、老派的角色,代表了一種圓潤的傳統價值觀,不具有新時代典範的特徵。
這種說法不無道理,畢竟一方面牛百歲既不是站在時代的前沿,有最敏銳的認知力,他甚至不太會寫戀愛的「戀」字;另一方面,他處理問題還是用傳統的老辦法,通過一定程度上的犧牲自我來周旋於產生衝突的各個角色之中。
但我認為,從另一方面看,這何嘗又不是電影的一大特色。
就像牛百歲常掛在嘴邊的「誰脖子上沒點灰啊?」,電影裡塑造的還是具有典型性格的普通人,他們身上也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牛百歲是個傳統式角色,這點不假,他對人情世故的敏銳洞察力便是明證。但我們很難要求角色有著超越時代的洞察力、有著跳脫他視野以外的遠見。
而牛百歲這個角色閃光點便在他的善良體貼、有自知之明,他對任何角色都報以理解和體貼,他對他的見聞中所理解不了的東西報以敬畏之心(他自認為識字不多,鼓勵大家學知識)。或許他行為方式上脫離不了一些傳統習慣,但他絕不是那類固步自封的角色。雖然他平時只是一副「樂呵呵」的樣子,但他內心恰是豁達且包容的。
說回電影本身,電影中的角色大多都是鮮活可愛的,即便是「反面人物」也是如此,導演亦不曾施加強烈的褒貶態度。
電影沒有用固定的準則去指引觀眾該怎麼樣,而是用包容的、辯證的態度展現了處在時代變遷中的各色人物的觀念變化、思想發展,讓觀眾自行思索體會,這樣處理,使得電影更為意蘊悠長。
© 本文版權歸 宿夜花 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