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的起源是哪朝(34涮羊肉)
2023-10-12 23:53:55 1
涮羊肉的起源是哪朝? 「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因吃起來清香爽口,風味獨特,沁人心脾,味蕾大開,深受人們喜愛現在不但可以隨意進飯店酒樓開吃,而且早已進入了我們普通百姓的家庭餐桌但是在我們盡情的享用這一美味佳餚的時候,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涮羊肉的起源是哪朝?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涮羊肉的起源是哪朝
「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因吃起來清香爽口,風味獨特,沁人心脾,味蕾大開,深受人們喜愛。現在不但可以隨意進飯店酒樓開吃,而且早已進入了我們普通百姓的家庭餐桌。但是在我們盡情的享用這一美味佳餚的時候,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
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銅製的火鍋。南北朝時,火鍋逐漸成了北方禦寒煮食的特色酒樓。明清時期,火鍋的種類已經紛繁多樣。最初人們也是用火鍋煮些牛羊肉吃,但是,像現在這樣,將羊肉切成薄片下入鍋中涮煮,則始於元代。
相傳,涮羊肉的發明與元世祖忽必烈有關。忽必烈是我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是元朝帝國的開國皇帝。在700多年以前元代的戰場上。一天,忽必烈率領大軍南徵,經過一場激戰,路途勞頓,疲憊不堪,飢腸轆轆,突然想吃草原的美味清燉羊肉。於是就下令,讓部下殺羊燒水。正當夥夫宰羊割肉時,不料敵情發生變化,探馬飛奔進帳稟報:"敵軍大隊人馬追上來了!離此地只有十裡路程″。但飢餓難耐的忽必烈一心想著吃羊肉,他一面命令部隊準備迎戰,一面高喊「羊肉!羊肉!」此時,清燉羊肉已經來不及了,那怎麼辦呢?廚師又知道忽必烈的性情暴躁,於是急中生智,飛快地切了一些薄肉片,放進沸騰的水裡,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就迅速撈入碗中,撒上細鹽,蔥花,薑末,趕緊端給主帥。忽必烈飢不擇食,抓起肉片送進口中,接連吃了幾碗之後,他揮手將碗摔了個粉碎,翻身上馬,精神抖擻,率軍迎敵,結果生擒敵將,凱旋而歸。
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意點了戰前吃的那道羊肉片,這回廚師精選了優質綿羊腿部「大三叉」和「上腦」嫩肉,切成了均勻的薄片,再配上麻醬、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種佐料,吃起來鮮嫩可口,將帥們吃後交口稱讚,忽必烈更是喜笑顏開。這時廚師忙上前說道:「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忽必烈一邊涮羊肉,一邊笑著說:「我看就叫『涮羊肉』吧!」從此「涮羊肉」這個稱謂,一直流傳至今。忽必烈也成了第一個吃「涮羊肉」的人。但「涮羊肉」長期作為宮廷佳餚,從沒傳入民間。
在17世紀的清宮膳食單上,已有「羊肉片火鍋」,並冠眾餚之首。當時「涮羊肉」已有「始於元代,興於清代」之說。18世紀康熙,乾隆帝舉辦規模宏大的「千臾宴」菜單中就有羊肉火鍋。後流傳至市肆。《舊都百話》中云:「羊肉鍋子(涮羊肉)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
清朝時期,公元1854年,北京前門外正陽樓開業,是漢民館出售「涮羊肉」的首創者。其切出的羊肉「片薄如紙,無一不完整」,使這一美味更加馳名。民國初北京的東來順羊肉館,不但切的肉片薄,一燙即熟,而且加上秘制調料,特別鮮嫩,食者無不讚譽。
據說在光緒年間,北京羊肉館的老掌柜,買通了太監,從宮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才使這道美食傳至民間,得以在都市名菜館中出售,為普通百姓享用。
直到今天,又讓人們演變成多種版本的「涮羊肉」,成為我們餐桌上喜愛的美食佳餚之一,深受民眾歡迎,並享譽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