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標準要求(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應知應會知識)
2023-07-04 01:40:33 1
01
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為我們的城市帶來哪些改變?
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能讓市民享受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能推動市場環境公平誠信,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安心放心,使市民獲得整潔、便捷、完善、舒適的生活環境,讓市民群眾享有優質的教育及文化條件,讓市民群眾得到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務,使社會法治環境更加民主公正,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持續形成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讓我們富民越來越文明、和諧、幸福。
02
雲南省文明城市測評的方式有哪些?
網上材料申報、實地點位考察、入戶問卷調查。
03
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需要打造什麼環境?
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誠信守法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
04
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對市容市貌有哪些要求?
規劃合理,公共建築、雕塑、廣告牌、垃圾桶等造型美觀實用,與居住環境相和諧,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街道整潔衛生,無亂張貼(包括牛皮癬)現象;機動車、非機動車劃線規範停放;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秩序規範。
05
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公職人員應如何做?
日常工作做到依法行政、廉潔高效,以優質高效的服務,打造行業服務品牌,樹立行業形象;日常生活注重文明言行,做好文明表率,用實際行動感染、帶動身邊人共同參與雲南省文明城市創建活動。
06
精神文明「五大創建」活動是指?
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活動。
07
「三關愛」志願服務活動的內容?
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
08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目標與主要內容是什麼?
以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牢牢把握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為工作目標。以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
09
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對行政村的要求是什麼?
在顯著位置展示村規民約;無明顯垃圾堆積、環境髒亂、道路坑窪;無爭吵謾罵、使用低俗語言現象;無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打噴嚏咳嗽不掩口鼻現象;無損壞公共設施現象;村居內公廁為衛生廁所或無害化廁所;無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現象。
10
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行政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要求是什麼?
在顯著位置宣傳展示核心價值觀;顯著位置展示不少於 1 處公益廣告(公益廣告有統一規劃設計,內容、色調與周圍的城市景觀風貌相融合);建有志願服務站點,能夠正常提供服務;有規範的工作制度和組織架構;具備開展理論宣講、市民教育、文化活動、科普宣傳、健身活動等文明實踐活動的設備條件;在顯著位置設置普及衛生健康知識、傳染病防控和應急救護知識宣傳欄;正常向群眾開放。
11
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對建築工地的要求是什麼?
圍擋等顯著位置刊播展示公益廣告(公益廣告有統一規劃設計,內容、色調與周圍的城市景觀風貌相融合);公益廣告展示面積不少於建築工地圍擋牆體面積的30%,文字類公益廣告留白處算入公益廣告展示面積。
12
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對學校周邊環境的要求是什麼?
中小學校園、周邊200米內無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電子遊戲經營場所;中小學校周圍無電子遊戲室、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和非法行醫或以人流、性病治療業務為主的診所 ;中小學校周邊無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的玩具、文具和出版物銷售。
13
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對車輛停放和交通站點管理的要求是什麼?
主要交通路口、長途汽車客運站、主要公交站點、超市等場所有機動車、非機動車停放場地並停放有序,交通站點無非法營運車輛和爭搶客源現象;車輛在指定位置停靠,無佔道、滯留等現象;公交站點分布合理,方便乘客換乘;斑馬線、隔離柵欄設置科學,方便乘客上下車、過馬路。
14
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對主要交通路口的要求是什麼?
車輛、行人各行其道;無闖紅燈、亂穿馬路現象;無機動車、非機動車逆行現象;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前機動車主動禮讓遵守交通規則通行的行人,沒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前機動車主動禮讓行人。
15
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對城郊結合部、村、鎮有什麼要求?
廣泛開展創建活動,並有相關的創建資料。村組織做到村務公開,並形成制度。村鎮環境整潔,無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汙水亂潑現象,河流、溝渠清澈,無惡臭。秩序良好,無汙言穢語、吵架鬥毆現象。
16
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對無障礙設施有哪些要求?
城市主要道路設有盲道、緣石坡等無障礙設施;各類公共建築、文化體育建築、為殘疾人和老年人服務的福利院以及新建住宅設有無障礙設施;無障礙設施不被佔用、損壞,管理、使用情況良好。
17
「我們的節日」主要包括哪些傳統節日?
「我們的節日」是中央文明辦為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而開展的主題活動。主要包括: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七夕節、重陽節、中國農民豐收節等。在每個傳統節日裡,根據本地的習俗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傳統節日煥發新的活力。
18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19
國慶節的由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又稱「十一」、「國慶節」、「國慶日」、「中國國慶節」、「國慶黃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國慶日。
20
文明過節,我們應該怎麼做?
不酗酒、不賭博、不擾民、不搞封建迷信;不爭道搶行、不亂穿馬路、不酒後駕車、不疲勞駕駛;自覺摒棄「舌尖上的浪費」,積極參與「光碟行動」,共同營造「小餐桌、大文明、文明用餐、節儉惜福」的社會風尚;做好自身疫情防控,減少聚集性活動,不去人多的地方;黨員幹部更應自覺遵守廉潔自律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等有關規定,不違規接受宴請,不超出正常禮尚往來,不參與任何不健康不文明的活動,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做風清氣正的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