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有選擇搜神記的課文嗎(初中課外名著導讀)
2023-07-03 21:06:22 5
中小學有選擇搜神記的課文嗎?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一種,主要記載神鬼怪異之事「志怪」一詞源於《莊子·逍遙遊》中的「《齊諧》者,志怪者也」一語魏晉南北朝是志怪小說的黃金時代,《搜神記》是六朝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它的作者是東晉文學家幹寶幹寶兼善文史,曾做《晉紀》據《晉書·幹寶傳》記載,他做《搜神記》的直接原因緣於他親自經歷的兩件事:他父親的寵婢被埋十幾年後不死;他哥哥幹慶死而復生由此幹寶深信人死有靈,於是搜集古今神異奇特的故事,編寫成為《搜神記》30卷這只是傳聞,而幹寶編寫這本書的真正原因,一是時代風氣的影響,即佛道思想的盛行;二是同他本人對神仙志怪的喜愛有關書中記載他「性好陰陽術數,留思京房、夏侯勝等傳」另外作為史學家,他也有博覽群書的便利條件志怪不能入正史,而佛道二教的興盛,又使鬼怪之事被視為同人事一樣實有因此史家幹寶也要為鬼怪之事做傳,幹寶也就因此被稱為「鬼之董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中小學有選擇搜神記的課文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小學有選擇搜神記的課文嗎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一種,主要記載神鬼怪異之事。「志怪」一詞源於《莊子·逍遙遊》中的「《齊諧》者,志怪者也」一語。魏晉南北朝是志怪小說的黃金時代,《搜神記》是六朝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它的作者是東晉文學家幹寶。幹寶兼善文史,曾做《晉紀》。據《晉書·幹寶傳》記載,他做《搜神記》的直接原因緣於他親自經歷的兩件事:他父親的寵婢被埋十幾年後不死;他哥哥幹慶死而復生。由此幹寶深信人死有靈,於是搜集古今神異奇特的故事,編寫成為《搜神記》30卷。這只是傳聞,而幹寶編寫這本書的真正原因,一是時代風氣的影響,即佛道思想的盛行;二是同他本人對神仙志怪的喜愛有關。書中記載他「性好陰陽術數,留思京房、夏侯勝等傳」。另外作為史學家,他也有博覽群書的便利條件。志怪不能入正史,而佛道二教的興盛,又使鬼怪之事被視為同人事一樣實有。因此史家幹寶也要為鬼怪之事做傳,幹寶也就因此被稱為「鬼之董狐」。
《搜神記》一共包括大大小小故事454則,這些故事一部分是在宣傳神鬼迷信思想,另一部分是富有現實意義的民間傳說和世俗故事,是本書的精華所在。
《搜神記》是志怪小說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有總結和整理,又有加工和創作。書中內容博雜,總的看來有以下幾方面。
記載神仙術士的法術異能之事。書中仙家術士的畫符念咒、隱身變形、驅鬼逐妖、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等法術既宣揚宗教思想,也反映了道教興盛的歷史現實。如「左慈使神通」條載左慈參加曹操的宴會時,在盤中釣得松江鱸魚,購得蜀中生薑,都是須臾間的事。一壇酒一塊肉乾可使百官醉飽。後來曹操要殺他,到集市上去搜捕他,然而集市上的人突然都和左慈長得一模一樣。後來左慈乾脆逃到羊群裡,化為羊了。於此可見神仙方術異能之一斑。書中記錄的其他神仙術士還有赤松子、寧封子、葛玄、管護、郭璞等。另有一則「天竺胡人」,寫印度人來江南表演「斷舌、復續、吐火」的魔術,大受歡迎。它反映了一千六百多年前中印文化交流的情形。
記載神靈和物怪變化的故事。書中所記神靈與仙家不同,多與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海、河、湖均有神,蠶神、灶神等也在民間流傳甚廣。這類故事在宣揚封建消極落後觀念的同時也寄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有許多進步因素。如「丁姑」條,講述江蘇丹陽丁氏女嫁到夫家,婆婆對她特別苛刻,丁氏女受不了,於是自縊。隨即,這位丁氏女便常常在村子裡顯靈。民間於是稱呼她為「丁姑」,到處祭祀她。
記載鬼魅精怪的故事很多,佳作也多。記載人鬼之戀故事的「談生」「鍾繇」「紫玉」等篇目生動地表現出封建社會男女青年對自由幸福愛情的追求和對舊勢力的抗爭。記載死而復生故事的篇目如「王道平妻」「河間郡男女」「方相腦」等,既有優美的愛情,又反映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給人們帶來的不幸和苦難,人們只能在虛幻的世界裡寄託美好的理想。
精怪故事豐富多樣。有的精怪並不害人,如「蒼獺鬼物」寫女怪對男子的追求,「老狸詣董仲舒」和「張華擒狐魅」等故事中,狐精只是來訪,並無惡意等。有的妖怪害人,如冒名頂替、淫人之女的「虞定國」,害人殺父的「吳興老狸」,蛇精為害吞食童女的「李寄斬蛇」等。在精怪故事中,人大多可制服怪物,這是志怪形式下人們善惡觀念的反映。神話傳說集在卷十四中。「盤瓠子孫」載:高辛氏的時候,有一位老婦人得了耳疾,從她的耳朵裡挑出了金蟲,化為犬,名叫盤瓠。當時戎吳強盛,徵討不能勝。大王徵募能夠拿到戎吳將軍首級的人,把幼公主嫁給他做獎賞。盤瓠做到了,大王就讓他和幼公主成婚,在南山上居住,經過三年,產下六男六女,讓他們自相配對,繁衍生息。盤瓠死後,公主回到大王身邊,大王又賜給她名山大川,號曰南蠻。這個故事記載了古代南蠻族民族起源的傳說,反映了這一民族對狗圖騰的崇拜和兄弟姐妹間互相婚配的制度。
書中還有一類歷史傳說,寫得優美動人,有許多篇目對後世影響很深。如反抗強暴的「三王墓」,歌頌生死不渝愛情的「韓憑妻」,感天動地的冤案故事「東海孝婦」,還有記載深摯友情的「範式張劭」等。
《搜神記》大抵以人物為中心,故事完整,語言疏宕,是典型的史家之筆。篇幅雖不長,情節也相對簡單,但作者刻畫人物性格、描寫緊張場面,只不過用三言兩語,如《韓憑夫婦》。有些作品,情節曲折,設想奇幻,作者採用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更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量,如《幹將莫邪》等。
《搜神記》同其他魏晉六朝的志怪小說一樣,對後代文學藝術產生了很大影響,從唐人的傳奇和民俗文學中就可以看出這種影響的痕跡。如唐人民間賦《韓朋賦》,即是《韓憑夫婦》的再度創作;宋元話本中的《生死交範張雞黍》,就是取材於《範張至交》。在元明清的小說戲劇裡,都吸收了《搜神記》的若干創作素材。關漢卿的《竇娥冤》是《東海孝婦》的進一步發展。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序中就寫道:「才非幹寶,雅愛搜神。」而《聊齋》中的《種梨》無疑就是對《搜神記》中《徐光種瓜》的模仿。直到現代,《搜神記》中的一些故事,仍然是作家們的創作素材。魯迅《故事新編》中的《鑄劍》就是《幹將莫邪》的改寫;京劇《童女斬蛇》則是取材於《李寄》;黃梅戲及電影《天仙配》則是取材於《董永》。
幹寶其人
幹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約生於晉武帝太康年間(280—289),卒於晉穆帝永和年間(345—356)。他的祖父幹統做過三國時期吳國的奮武將軍,被封為都亭侯。父親幹瑩,做過丹陽縣承。
幹寶年幼喪父,年少的幹寶聰明好學,刻苦勤奮,博覽群書,這為他以後的仕途發展和《搜神記》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他才華出眾,在晉憨帝建興初年(公元313年)見召為佐著作郎,建興三年又因平定杜韜之亂有功,被封為關內侯。晉初,朝廷因為忙於穩定政局,無暇顧及史書的編纂,也無專門的史官。中書監王導上書認為,古代帝王都要編史書以使自己的功名留傳後世。元帝司馬睿採納了王導的建議,拜幹寶為著作郎,編修《晉記》。
編修史書的經歷,使幹寶有更多的機會飽覽豐富的文化典籍,開闊了視野,收集了資料,為他《搜神記》的寫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搜神記》的創作從建武元年(公元317年)開始,成書於鹹康五年(公元339年)後,歷時二十餘年。全書30卷,《隋書·經籍志》有著錄,宋代以後散佚。今天流傳的20卷共464條,是明朝胡應麟從《法苑》《太平御覽》《初學記》《北堂書鈔》等書中輯佚編定的。魯迅把它稱為一部「半真半假的書籍」。
幹寶平生著作還很多,有《周易注》《周官注》《春秋左氏義外傳》《乾子》等,但已全部散佚。幹寶喜歡講陰陽術數,因此搜集古今神祗靈異、人物變化的事跡,作成《搜神記》。據自傳雲,搜集的目的是為了「發明神道之不誣」和使「將來好學之士有以遊心寓目」。今本是後人輯錄而成的,且雜有少量後人的作品。
魯迅講神話與傳說
志怪之作,莊子謂有齊諧,列子則稱夷堅,然皆寓言,不足徵信。《漢志》乃雲出於稗官,然稗官者,職惟採集而非創作,「街談巷語」自生於民間,固非一誰某之所獨造也,探其本根,則亦猶他民族然,在於神話與傳說。
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於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神話大抵以一「神格」為中樞,又推演為敘說,而於所敘說之神,之事,又從而信仰敬畏之,於是歌頌其威靈,致美於壇廟,久而愈進,文物遂繁。故神話不特為宗教之萌芽,美術所由起,且實為文章之淵源。惟神話雖生文章,而詩人則為神話之仇敵,蓋當歌頌記敘之際,每不免有所粉飾,失其本來,是以神話雖託詩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銷歇也。如天地開闢之說,在中國所留遺者,已設想較高,而初民之本色不可見,即其例矣。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一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藝文類聚》一引徐整《三五歷記》)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列子·湯問》)
迨神話演進,則為中樞者漸近於人性,凡所敘述,今謂之傳說。傳說之所道,或為神性之人,或為古英雄,其奇才異能神勇為凡人所不及,而由於天授,或有天相者,筒狄吞燕卵而生商,劉媼得交龍而孕季,皆其例也。此外尚甚眾。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淮南子·覽冥訓》。高誘注曰,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
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於羽淵。(《春秋·左氏傳》)
中國之神話與傳說,今尚無集錄為專書者,僅散見於古籍,而《山海經》中特多。《山海經》今所傳本十八卷,記海內外山川神祇異物及祭祀所宜,以為禹益作者固非,而謂因《楚辭》而造者亦未是;所載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與巫術合,蓋古之巫書也,然秦漢人亦有增益。其最為世間所知,常引為故實者,有崑崙山與西王母。
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西山經》)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同上)
崑崙之墟方八百裡,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海內西經》)
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案此字當衍),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墟北。(《海內北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有靈山,巫鹹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大荒西經》)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同上)
晉鹹寧五年,汲縣民不準盜發魏襄王冢,得竹書《穆天子傳》五篇,又雜書十九篇。《穆天子傳》今存,凡六卷;前五卷記周穆王駕八駿西徵之事,後一卷記盛姬卒於途次以至反葬,蓋即雜書之一篇。傳亦言見西王母,而不敘諸異相,其狀已頗近於人王。
漢應劭說,《周書》為虞初小說所本,而今本《逸周書》中惟《克殷》《世俘》《王會》《太子晉》四篇,記述頗多誇飾,類於傳說,餘文不然。至汲冢所出周時竹書中,本有《瑣語》十一篇,為諸國卜夢妖怪相書,今佚,《太平御覽》間引其文;又汲縣有晉立《呂望表》,亦引《周志》,皆記夢驗,甚似小說,或虞初所本者為此等,然別無顯證,亦難以定之。
文王夢天帝服玄禳以立於令狐之津。帝曰,「昌,賜汝望。」文王再拜稽首,太公於後亦再拜稽首。文王夢之之夜,太公夢之亦然。其後文王見太公而糾之曰,「而名為望乎?」答曰,「唯,為望。」文王曰,「吾如有所見於汝。」太公言其年月與其日,且盡道其言,「臣以此得見也。」文王曰,「有之,有之。」遂與之歸,以為卿士。(晉立《太公呂望表》石刻,以東魏立《呂望表》補闕字。)
中國神話之所以僅存零星者,說者謂有二故:一者華土之民,先居黃河流域,頗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實際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傳以成大文。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實用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說,俱為儒者所不道,故其後不特無所光大,而又有散亡。
然詳案之,其故殆尤在神鬼之不別。天神地祇人鬼,古者雖若有辨,而人鬼亦得為神祇。人神淆雜,則原始信仰無由蛻盡;原始信仰存則類於傳說之言日出而不已,而舊有者於是僵死,新出者亦更無光焰也。(魯迅)
有關《搜神記》的小故事
(1)《幹將莫邪》的故事
楚國的幹將是著名的鐵匠,他和妻子莫邪奉命為楚王鑄劍。三年時間過去了,他們鑄成了雌雄雙劍。但幹將知道楚王一定會殺害他,於是對即將臨產的妻子說,如果產下男孩,等他長大後一定要告訴他雄劍所藏之處。幹將帶著雌劍去見楚王,果然被楚王殺死。莫邪生下了兒子,取名赤比。赤比長大後知道了父親被殺之事,便找到那把雄劍,準備刺殺楚王。楚王做夢,夢見有一位眉間相距一尺寬的男孩要殺他,就懸賞捉拿。赤比逃到山裡,遇見一俠客,俠客答應幫赤比報仇,赤比就割下自己的腦袋,連同雄劍交給俠客。俠客帶著赤比的頭顱見到楚王,楚王非常高興,遵照俠客的話,把赤比頭顱放在湯鑊中煮。但頭顱三天三夜也沒煮爛,不僅如此,它還會躍出滾水,向楚王圓睜怒目。楚王在俠客的建議下到湯鑊前面觀看,俠客趁機拔劍將楚王頭砍落滾水,俠客也揮劍自刎,其頭顱也落入滾水之中。三頭俱被煮爛,無復辨識。楚王的手下人只好將湯肉分三份埋葬,其墳墓稱為「三王墓」。
(2)相思樹的故事
戰國宋國君康王看上了其舍人韓憑的妻子何氏,於是把她搶奪到手。韓憑非常怨憤,康王就把他囚禁起來,準備判他的罪。何氏偷偷給韓憑送去一封信,信中說:「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書信落到康王手裡,康王出示左右近侍之人,其中有一個解釋說:「其雨淫淫,說的是非常悲愁;河大水深,說的是彼此不得往來;日出當心,是說她已下了死的決心。」不久韓憑自殺而死。何氏得知韓憑已死,也跳樓臺自殺。在遺書上,她希望康王能把她和韓憑合葬。康王不聽,把她葬在和韓憑墳相對的另一墳中。很快,兩墳就長出兩棵大樹,彼此根盤枝纏;又有雌雄一對鴛鴦,經常棲息在樹上,交頸悲鳴,令人聽了傷感不已。宋國人把此樹稱為相思樹,人們認為這對鴛鴦就是韓憑夫婦的精魂所化。
(3)董永和織女的故事
漢代有個叫董永的人,從小沒有母親,由父親拉扯大。父親死後,由於家窮,無力辦理喪事,董永只得賣身為奴。三年守喪之期已滿,董永動身前往買主家服役。路上,他遇到一位年輕女子,女子表示願意嫁給他,董永就帶了她一起到買主家。買主要他們夫婦織出一百匹雙絲的細絹,就可以抵消三年的債務。董永妻十天就完成了任務。當他們雙雙跨出買主家門時,董妻對董永說,她不是凡間的女子,而是天上的織女,因為董永孝心感動了天帝,所以天帝派她來幫助還債。說完之後,她就騰空飛升而去。
不容錯過的經典
寄乃告請好劍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詣廟中坐,懷劍將犬。先將數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頭大如囷,目如二尺鏡,聞餈香氣,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齧咋,寄從後斫得數創。瘡痛急,蛇因蛹出,至庭而死。寄入視穴,得其九女髑髏,悉舉出,吒言曰:「汝曹怯弱,為蛇所食,甚可哀愍!」於是寄女緩步而歸(《李寄》(節選))
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恆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相思之名,起於此也。(《韓憑夫婦》節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