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覆膜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04 00:12: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產品覆膜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覆膜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覆膜機結構複雜,沒有調節部分,無法對不同厚度的產品覆膜空隙進行調節,並且所覆的膜由於很薄,在覆膜的過程中經常會褶皺,拉伸太近,容易出現縱向褶皺,拉伸太松容易出現橫向褶皺,那麼亟需設計一種覆膜機。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覆膜機,適用於不同厚度的產品覆膜,並且採用了弧形的展開輥,防止覆膜過程中產生褶皺。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覆膜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機架以及設置在機架上的前支撐架、後支撐架;所述前支撐架為左右對稱設置的,頂端V型槽內設有架軸I,架軸I的兩端通過定位套與前支撐架固定連接,所述前支撐架的側面設有展開輥,所述展開輥的兩端與展開輥座固定連接,所述展開輥座與滑塊固定連接,所述滑塊與滑塊連接板活動連接,所述滑塊連接板與前支撐架朝向後支撐板的一面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所述前支撐架的下端與軸承座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所述軸承座與託架固定連接,所述託架通過託架連接板與機架固定連接,兩個所述軸承座支架設有掛膠輥和下膠輥,所述下膠輥設置在掛膠輥的下方,兩端與託架活動連接,所述掛膠輥的兩端通過軸承與軸承座活動連接,所述軸承與氣缸的活塞固定連接,所述氣缸設置在軸承座的頂部,並與軸承座固定連接;
所述後支撐架為左右對稱設置的,與機架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所述後支撐架上設有壓輥和架軸II,所述壓輥的兩端設置在後支撐架的卡槽內,並突出於後支撐架向兩側延伸,並通過固定圈與後支撐架緊固,所述架軸II設在後支撐架的頂部V型槽內,兩端由定位套固定。
進一步,所述架軸I和架軸II上均設有張緊輪和夾緊盤,所述張緊輪設置在架軸I和/或架軸II的一端,周圍包覆有張緊板,張緊板的第一端通過銷軸夾緊,另一端設有調節手柄,所述夾緊盤設置在架軸I和/或架軸II的另一端,所述架軸I上的張緊輪和夾緊盤設置在兩個前支撐架之間,所述架軸II上的張緊輪和夾緊盤設置在兩個後支撐架之間。
進一步,所述卡槽為倒置的L型。
進一步,所述壓輥的兩端分別設有移動手柄,所述移動手柄與壓輥固定連接,在後支撐架的外側,調節固定圈,使得壓輥在卡槽內移動到不同位置。倒置L型的卡槽可以將壓輥固定在卡槽的上端。
進一步,所述展開輥座上設有調節杆。可以調節展開輥的的位置。
進一步,所述展開輥的表面為弧形。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
本實用新型設置的壓輥可以在卡槽內上下移動,方便不同產品的的壓緊;掛膠輥的兩端通過氣缸連接,任意調整掛膠輥和下膠輥直接的距離,用於不同厚度產品的覆膜;展開輥設置在具有一定弧度的,使得薄膜在經過展開輥時,由於弧度的存在,使得薄膜能完全展開,避免出現覆膜褶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圖。
其中:1、機架 2、前支撐架 3、後支撐架 4、架軸I 5、定位套 6、展開輥 7、展開輥座 8、滑塊 9、滑塊連接板 10、軸承座 11、託架 12、託架連接板 13、掛膠輥 14、下膠輥 15、氣缸 16、壓輥 17、架軸II 18、固定圈 19、張緊輪 20、夾緊盤 21、張緊壓板 22、銷軸 23、調節手柄 24、移動手柄 25、調節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如圖所示的一種覆膜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機架1以及設置在機架1上的前支撐架2、後支撐架3;所述前支撐架2為左右對稱設置的,頂端V型槽內設有架軸I 4,架軸I 4的兩端通過定位套5與前支撐架2固定連接,所述前支撐架2的側面設有展開輥6,所述展開輥6的兩端與展開輥座7固定連接,所述展開輥座7與滑塊8固定連接,所述滑塊8與滑塊連接板9活動連接,所述滑塊連接板9與前支撐架2朝向後支撐板的一面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所述前支撐架2的下端與軸承座10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所述軸承座10與託架11固定連接,所述託架11通過託架連接板12與機架1固定連接,兩個所述軸承座10支架設有掛膠輥13和下膠輥14,所述下膠輥14設置在掛膠輥13的下方,兩端與託架11活動連接,所述掛膠輥13的兩端通過軸承與軸承座10活動連接,所述軸承與氣缸15的活塞固定連接,所述氣缸15設置在軸承座10的頂部,並與軸承座10固定連接;
所述後支撐架3為左右對稱設置的,與機架1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所述後支撐架3上設有壓輥16和架軸II 17,所述壓輥16的兩端設置在後支撐架3的卡槽內,並突出於後支撐架3向兩側延伸,並通過固定圈18與後支撐架3緊固,所述架軸II 17設在後支撐架3的頂部V型槽內,兩端由定位套5固定。
進一步,所述架軸I 4和架軸II 17上均設有張緊輪19和夾緊盤20,所述張緊輪19設置在架軸I 4和/或架軸II 17的一端,周圍包覆有張緊板,張緊板的第一端通過銷軸22夾緊,另一端設有調節手柄23,所述夾緊盤20設置在架軸I 4和/或架軸II 17的另一端,所述架軸I 4上的張緊輪19和夾緊盤20設置在兩個前支撐架2之間,所述架軸II 17上的張緊輪19和夾緊盤20設置在兩個後支撐架3之間。
進一步,所述卡槽為倒置的L型。
進一步,所述壓輥16的兩端分別設有移動手柄24,所述移動手柄24與壓輥16固定連接,在後支撐架3的外側,調節固定圈18,使得壓輥16在卡槽內移動到不同位置。倒置L型的卡槽可以將壓輥16固定在卡槽的上端。
進一步,所述展開輥座7上設有調節杆25。可以調節展開輥6的的位置。
進一步,所述展開輥6的表面為弧形。
工作過程:待覆膜的產品收卷在架軸II 17上,由夾緊盤20和張緊壓板21固定,經過壓輥16進入覆膜機構,鋪覆的薄膜收卷在架軸I 4上,經過展開輥6的整理,與待覆膜產品一起經過掛膠輥13和下膠輥14的擠壓,完成覆膜;通過氣缸15可以任意調節掛膠輥13和下膠輥14直接的距離,用於鋪覆不同的厚度的產品,同時通過調節杆25的條件,是的經過展開輥6的薄膜平整展開,不會出現褶皺。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