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市歷史簡介(撫順市的地理環境與城市文化)
2023-07-04 08:15:43 1
撫順市歷史簡介?地理環境是指社會發展的自然環境、自然條件、自然基礎,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水文、礦藏、植物、動物等自然狀況;城市文化是指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內的整個社會系統,亦即社會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十分密切,一方面地理環境為人類活動提供一個舞臺、場地,另一方面地理環境為人同自然的物質交換的活動提供材料地理環境對城市文化或人類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撫順市歷史簡介?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撫順市歷史簡介
地理環境是指社會發展的自然環境、自然條件、自然基礎,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水文、礦藏、植物、動物等自然狀況;城市文化是指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內的整個社會系統,亦即社會。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十分密切,一方面地理環境為人類活動提供一個舞臺、場地,另一方面地理環境為人同自然的物質交換的活動提供材料。地理環境對城市文化或人類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地理環境影響生產力的結構和布局。生產力的結構,主要是產業結構。在沒有肥沃土壤存在的地方,就無從產生農業生產力;在沒有原始森林存在的地方,就無從產生林木砍伐的生產力。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而導致的生產力結構不同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南方民族的生產力結構之所以不同於北方民族的生產力結構,沿海地區的生產力結構只所以不同於內陸地區的生產力結構,除了其他原因之外,應該說首先是由於自然條件,主要是氣候、資源等條件影響的結果。地理環境對生產力布局也產生影響,在世界各地,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建在大江大河邊。
2.地理環境影響人類的存亡和興衰。地理環境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的,而這種變化對社會發展影響十分明顯。首先,人類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文明是在合適的地理環境下產生的。中華文明之所以產生在黃河流域,是由於當時黃河流域屬亞熱帶氣候,土壤肥沃、地貌平坦開闊,自然條件優越,因而為中華文明的孕育提供了基礎,從而使黃河流域成為中國文化中心區域。而後來,文化中心區的轉移,也是同黃河流域自然環境的改變有關。其次,局部地區社會的興衰也是由地理環境的變化引起的。公元前1500年,愛琴海上以克裡特島為中心的米諾斯文化就是由於火山爆發而被毀滅的。
3.地理環境對自然性的民族性格的影響。所謂自然性的民族性格,就是直接由自然環境決定的那些民族性格,主要是指人的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等。地理環境對人的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不用說氣候不同的兩個國家的人民在性格上有差異,就是同一個國家的南方民族和北方民族在性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別。我國北方民族一般說來比南方民族勇敢鏢悍一些,這不能不說與地理環境主要是氣候有一定的關係。
撫順市的地理環境及特點。 撫順市的自然概況。地理位置:撫順地區位於遼寧省東部,是東北最大城市群的腹地。地處東經123º4ˊ28"—124º27ˊ46"、北緯41º27ˊ10″—42º4ˊ1″之間。東鄰吉林省的柳河、通化;南接桓仁、本溪;北界開原、鐵嶺;西連省會瀋陽。地貌:撫順地區地貌單元屬於遼東丘陵的一部分。為長白山支脈的西南延續部分,東、南、北 三面環山,中部為渾河谷地,地勢東高西低。吉林哈達嶺山脈沿渾河北岸向西南延伸逐漸降為丘陵。龍崗山脈則沿渾河南岸、太子河北岸向西南延伸逐漸降為丘陵,是撫順市地形主體。長白山系龍崗山脈延伸至新賓境內,形成鋼山、老禿頂子山、三塊石山等四大支脈。鋼山頂峰海拔1347米,為遼寧最高峰,素有「遼寧屋脊」之稱。山巒重疊,峽谷幽深,地勢從東向西南傾斜。平均海拔高程在492米 。 清原主要地貌單元為山地與河谷。以山地為基礎,以貫穿本地的渾河河谷為骨架,以眾多的山間河谷為網絡,形成了山地、河床、溝谷交織的自然地貌景觀。清原東部最高峰五花頂子山,海拔736.4米。西部最高峰莫日紅山,海拔1013.4米。南部最高峰老龍崗山,海拔1100.1米。北部最高峰大荒頂子山,海拔802.3米。從山地高度來看,清原大部分地區屬於低山和丘陵,少數山地屬中低山。從總體上看,撫順地貌是由遼寧屋脊鋼山主峰的海拔1347米,向西逐漸至李石寨的66.3米。東經124°15ˊ以東基本是海拔500-1000米的中等切割山地,東經124º15ˊ以西多為200-500米的淺切割山地和丘陵。只有市區西部的渾河兩岸是遼河中陷帶形成的海拔在百米以下的少部分平原。自然形成低山丘陵為主的地貌類型。河流:撫順地區河流縱橫交錯,主要河流有渾河、太子河、清河、柴河、富爾江和柳河等六大河流,均屬上遊河段。這些河流分別歸屬於遼河、松花江和鴨綠江水系。撫順地區是諸多河流的發源地。其中,渾河發源於清原滾馬嶺,其上遊南支為紅河,北支為英額門河,二者會合後始稱渾河,渾河流經撫順,由東向西從城市中間穿過,經瀋陽,在三岔河與太子河會合後,由營口匯入渤海;太子河發源於新賓紅石砬子山;清河、柴河分別發源於清原老虎頂山西南麓、北麓,屬遼河支流。柳河發源於清原滾馬嶺北麓,是松花江第二支流。富爾江發源於新賓與吉林柳河縣交界處的龍崗山金廠嶺南麓,屬鴨綠江水系。撫順境內河長10公裡以上的支流有110條,氣候與植被:撫順地區屬於溫帶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比較溫和而溼潤,自然條件較好,有利於植物生長。撫順地區屬於長白山植物分布區,植物種類豐富,森林茂密。尤其是19世紀以前,撫順東部山區全部覆蓋著茂密的原始森林。
撫順自然環境的特點。早在7000年前,撫順就已有了人類文明的曙光,這絕非偶然之事。總結和分析撫順自然環境的特點,就會發現其內在規律和原因。撫順地區的自然環境有以下幾個特點:多河之源。撫順境內的六大主要河流均發源於新賓、清原境內的山上。這幾條河流也是遼河水系和鴨綠江水系的源頭之一。作為撫順母親河的渾河流經撫順、瀋陽兩地,哺育了渾河兩岸的兒女。先民們依水而居,繁衍生息,共同創造了渾河文明。森林之鄉。由於撫順地區氣候溫暖溼潤,適宜植物的生長,因而早在遠古時期,撫順就已是一片浩瀚的林海。森林撫育了人類,為撫順先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條件。遼東地區大面積的森林、河流、山脈提供了各種豐富的天然物產,為遼東地區各少數民族先民的生活及經濟活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遼東地區各少數民族先民以狩獵和採集為生就可以說明其與森林的關係。山區與平原之界。撫順處在長白山的餘脈與遼瀋衝積平原的結合部,承東啟西,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與商賈集散之地。燕、秦、漢、明四代長城、明代邊牆、清代柳條邊均以撫順為界,劃為「邊裡」、「邊外」。由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北上的漢族與南下的少數民族在這裡交匯、聚集,撫順地區由此成為漢族和邊關各少數民族的結合處;儒家文化和薩滿文化的結合處;中原文明和邊關文明的結合處,並形成了撫順地區獨特的歷史和文化。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時至今日,撫順仍然是橫亙遼寧與吉林、黑龍江兩省的交通中樞。瀋吉線鐵路由城市中穿過,較大客貨車站有8處。公路運輸與瀋大高速公路聯網,距瀋陽桃仙機場僅25公裡,交用運輸極為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