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吸除氧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3:28:01 2
專利名稱:解吸除氧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用於熱水鍋爐給水處理,屬解吸除氧設備。
現有技術的解吸除氧器是由原70年代機械部設計總院研製的集中電加熱除氧方式,整套裝置由四部分或五部分組成,主要包括電加熱器、解吸器、噴射器、水封(冷凝器)、除氧劑為木炭。這種結構存在木炭反應溫度高、耗電量大、設備體積大和運行可靠性差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對原有的解吸除氧器設備進行改造,對具體的部件加以改進,從而解決了上述問題,而且使設計安裝、操作管理簡單方便,除氧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解吸除氧器,包括電加熱反應器,解吸器,噴射器,水封,氣水分離器,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電加熱反應器用不鏽鋼電熱管加熱氣體,水封採用多級水封,解吸器內裝有擋板和分流槽,控制裝置採用溶氧表和自動切換系統,在電加熱反應器與氣水分離器之間增設有氣--氣換熱器。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依據亨利定律,無氧氣體充分與要脫氧的水強烈混合,使給水中的溶解氧吸出,達到給水除氧的目的。參見
圖1,解吸除氧的過程是由除氧水泵(7)將軟水箱(6)中的軟化水加壓送至噴射器(3),在噴射器(3)中由於水的壓力和速度的轉變形成負壓區,使無氧氣體吸入與水強烈混合進入解吸器(2),在解吸器(2)中給水充分脫氧,脫氧的水分別流至軟水箱(16)和給水泵(補給水泵)(8),解吸出的含氧氣體經氣水分離器(4)將氣水充分分離後,氣--氣換熱器中預熱,然後進入電加熱反應器(1)中與脫氧劑反應形成無氧氣體,再噴射器(3),以此循環。增設的氣--氣換熱器,可充分利用餘熱,以降低能耗。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原理圖。
圖2,電加熱反應器總裝圖。
圖3,氣--氣換熱器總裝圖。
圖4,多級水封總裝圖。
圖5,解吸器總裝圖。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案見圖2,電加熱反應器上部裝設電熱管(10),下部裝有脫氧劑,中間部設有控制裝料的料管,這種結構可使氣體與脫氧劑間斷加熱,先加熱氣體,再由氣體加熱脫氧劑並反應,解決了原直接加熱脫氧劑,易造成電熱元件表面粘附等問題,同時採用不鏽鋼作為電熱元件,保證了電加熱器的運行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見圖3,(11)內管,(12)隔板,氣--氣換熱器採用管式對流換熱,即先逆流後順流,下部配置出灰口。氣--氣換熱器位於電加熱反應器(1)的箱體內。
見圖4,由於採用多級水封,可使水封高度降低,多級水封的高度為4--6米,可根據需要滿足除氧器低位布置的運行可靠。
見圖5,解吸器內設有擋板(13),設置在高於分水槽(16)處,寬度為80--150毫米;分流槽位於出水口(14)邊,出水口(14)標高為0.8--1.2米,分水槽(16)上部設平衡管(15)。(17)為側隔板。這種結構的解吸器可提高出水位置,使無氧氣體與要脫氧的水有充分混合的時間,能完全吸出水中溶解氧以及保證除氧效果和出水的水質。
所述控制裝置中的溶氧表設置在電加熱反應器(11)裝置本體上,並將測氧觸頭設在解吸器出水管(14)的旁道管內。這時的溶氧表可連續測出給水中溶氧含量,操作人員直接可從表中讀出,簡單、方便、實用、解決了目前各種除氧器難以監測給水除氧水質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體積小,耗電量低,提高運行使用的可靠性,設計安裝、操作管理簡單方便,除氧效果好。本裝置適用於小於等於2.5MPa的工業鍋爐和熱水鍋爐給水除氧。
權利要求1.一種解吸除氧器,包括電加熱反應器,解吸器,噴射器,水封,氣水分離器,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1)電加熱反應器(1)用不鏽鋼電熱管加熱氣體,2)水封(5)採用多級水封,3)解吸器(2)內裝有擋板(13)和分流槽(16),4)控制裝置(9)採用溶氧表和自動切換系統,5)電加熱器(1)與氣水分離器之間增設有氣-氣換熱器。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器,其特徵是多級水封(5)的高度為4--6米。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器,其特徵是電加熱反應器(1)上部裝設電熱管(10),下部裝脫氧劑,中間部位有控制裝料的料管。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器,其特徵是溶氧表設置在電加熱反應器裝置本體上,並將測氧觸頭設在解吸器出水口(14)旁道管內。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器,其特徵是,解吸器的擋板設置在高於分水槽處,寬度為80--180毫米,分流槽(16)位於出水口(14)邊,標高為0.8--1.2米分水槽上部設平衡管(15)。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器,其特徵是氣--氣換熱器採用管式對流換熱,其下部配置出灰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用於熱水鍋爐給水處理,解吸除氧設備。本裝置包括電加熱反應器,解吸器,噴射器,水封,氣水分離器,控制裝置,其中電加熱反應器用不鏽鋼電熱管加熱氣體,水封採用多級水封,解吸器內裝有擋板和分槽,控制裝置採用溶氧表和自動切換系統,在電加熱器與氣水分離器之間增設有氣—氣換熱器。本實用新型優點體積小,耗電低,操作簡便,除氧效果好。
文檔編號F22D1/50GK2106952SQ9122817
公開日1992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1991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1991年11月13日
發明者舒世安, 田祖璉 申請人:機械電子工業部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