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用製冷系統的蒸發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31 11:03:01 2
一種車用製冷系統的蒸發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用製冷系統的蒸發器。包括上水室、下水室和一組直立排列的微孔扁管,相鄰微孔扁管之間分別設有翅片;上水室包括兩根並列的橫截面呈半圓弧形的上水管,兩根上水管的兩端分別設有無孔隔片,中部設有雙孔隔片;所述下水室包括兩根並列的橫截面呈半圓弧形的下水管,兩根下水管的兩端分別安裝有無孔隔片,中部安裝有雙孔隔片,兩根下水管的右半部分設有貫通的過流孔;所述微孔扁管的兩埠的兩端向內收縮,即兩埠的寬度小於管身的寬度。本實用新型的微孔扁管通過改進方便安裝,提升合格率5%以上;上水室和下水室結構簡單,重量輕,綜合成本下降約50%,組裝工序少,提高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車用製冷系統的蒸發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製冷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車用製冷系統中的蒸發器。
【背景技術】
[0002]車用蒸發器是利用低溫低壓的液態冷媒蒸發時吸收空氣中的大量熱量的原理來達到車內降溫的目的。平行流蒸發器重量輕,體積小,散熱效率高,將逐漸替代層疊式或管帶式蒸發器。現有的平行流蒸發器,包括上水室、下水室和若干微孔扁管,若干微孔扁管的上下兩端分別連通著上水室、下水室;其中微孔扁管上下寬度一致,在與上水室、下水室組裝時無定位,導致插入過深或過淺,使若干微孔扁管的高度參差不齊,造成芯體實際尺寸有偏差,易發生洩漏,影響蒸發器的合格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提高蒸發器的合格率、提高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通過結構改進提供一種車用製冷系統的蒸發器。
[0004]具體的改進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車用製冷系統的蒸發器包括上水室、下水室和一組直立排列的微孔扁管,相鄰微孔扁管之間分別設有翅片;改進在於:所述上水室包括兩根並列的橫截面呈半圓弧形的上水管,兩根上水管的兩端分別設有無孔隔片,中部設有雙孔隔片;所述下水室包括兩根並列的橫截面呈半圓弧形的下水管,兩根下水管的兩端分別安裝有無孔隔片,中部安裝有雙孔隔片,兩根下水管的右半部分設有貫通的過流孔;所述微孔扁管的兩埠的兩端向內收縮,即兩埠的寬度小於管身的寬度。
[0006]所述微孔扁管的兩埠的兩端向內收縮,每端向內收縮的距離為1.5?2mm。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體現在以下方面:
[0008]1.本實用新型的微孔扁管兩端進行縮口處理,如圖3所示,微孔扁管兩端在寬度方向上收縮,增加定位:T4mm,在組裝時起到定位的作用,避免插入過深、過淺或深淺不一,保證芯體上下寬度尺寸的一致性,可提升合格率5%以上;
[0009]2.本實用新型的上水室和下水室結構簡單,組裝工序少,生產效率提高的同時產品不良率降低,且產品的重量減輕,綜合成本下降約50%。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拆除上水管、剖開下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微孔扁管的縮口示意圖。
[0013]上圖中序號:進出轉接管1、微孔扁管2、翅片3、上水室4、雙孔隔片5、無孔隔片6、過流孔7、下水室8。【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0015]參見圖1,一種車用製冷系統的蒸發器包括上水室4、下水室8和一組直立排列的微孔扁管2,上水室4和下水室8同一側下部設有進出轉接管1,相鄰微孔扁管2之間分別設有翅片3。上水室4包括兩根並列的橫截面呈半圓弧形的上水管,兩根上水管的兩端分別安裝有無孔隔片6,中部安裝有雙孔隔片5,見圖2 ;下水室8包括兩根並列的橫截面呈半圓弧形的下水管,兩根下水管的兩端分別安裝有無孔隔片6,中部安裝有雙孔隔片5,兩根下水管的右半部分開設有貫通的過流孔7,見圖2。參見圖3,微孔扁管2的兩埠的兩端向內收縮,每端向內收縮的距離H為1.5mm,即兩埠的寬度小於管身的寬度。
[0016]組裝時,因微孔扁管2的兩埠的兩端向內收縮,起到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微孔扁管2的兩端能方便的插入上水室4、下水室8,避免插入過深、過淺或深淺不一,保證蒸發器芯體上下寬度尺寸的一致性,提升合格率5%以上。
【權利要求】
1.一種車用製冷系統的蒸發器,包括上水室、下水室和一組直立排列的微孔扁管,相鄰微孔扁管之間分別設有翅片;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水室包括兩根並列的橫截面呈半圓弧形的上水管,兩根上水管的兩端分別設有無孔隔片,中部設有雙孔隔片;所述下水室包括兩根並列的橫截面呈半圓弧形的下水管,兩根下水管的兩端分別安裝有無孔隔片,中部安裝有雙孔隔片,兩根下水管的右半部分設有貫通的過流孔;所述微孔扁管的兩埠的兩端向內收縮,即兩埠的寬度小於管身的寬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用製冷系統的蒸發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微孔扁管的兩埠的兩端向內收縮,每端向內收縮的距離為1.5?2mm。
【文檔編號】F25B39/02GK203719254SQ201320826289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6日
【發明者】劉梅, 劉勁松, 王龍, 印文俊, 丁亞明 申請人:安徽江淮松芝空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