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紐扣自動包圈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1:06:41
專利名稱:一種紐扣自動包圈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紐扣加工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紐扣自動包圈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一些服裝所使用的紐扣,包括紐扣本體和包覆在紐扣本體上的金屬圈,傳統的紐扣包圈製作方法,採用手工將金屬圈壓在紐扣本體的外圍,這種方式不僅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高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紐扣自動包圈裝置,以實現自動完成紐扣包圈工序,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紐扣自動包圈裝置,包括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衝壓平臺;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紐扣供給部,用於將紐扣本體輸送至所述衝壓平臺上;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金屬圈供給部,用於將金屬圈輸送至所述衝壓平臺上;設置在所述衝壓平臺正上方的衝壓部。優選的,所述紐扣供給部,包括紐扣振動盤支架、紐扣振動盤和紐扣輸送通道,其中所述紐扣振動盤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紐扣振動盤固定在所述紐扣振動盤支架上,用於將紐扣本體按順序輸送給所述紐扣輸送通道;所述紐扣輸送通道的一端與所述紐扣振動盤的輸出口相連,所述紐扣輸送通道的另一端與所述衝壓平臺相連,用於將所述紐扣本體輸送到所述衝壓平臺上。優選的,所述紐扣輸送通道包括第一底板;設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長度方向上,且可沿所述第一底板的寬度方向調節的第一側擋板;設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長度方向上、可沿所述第一底板的寬度方向調節,且與所述第一側擋板相對應的第二側擋板;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擋板上,且與所述第一底板平行的第一蓋板;設置在所述第二側擋板上,且與所述第一底板平行的第二蓋板。優選的,所述金屬圈供給部,包括金屬圈振動盤支架、金屬圈振動盤和金屬圈輸送通道,其中所述金屬圈振動盤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金屬圈振動盤設置在所述金屬圈振動盤支架上,用於將所述金屬圈按順序輸送給所述金屬圈輸送通道;所述金屬圈輸送通道的一端與所述金屬圈振動盤的輸出口相連,所述金屬圈輸送通道的另一端與所述衝壓平臺相連,用於將所述金屬圈輸送到所述衝壓平臺上。優選的,所述金屬圈輸送通道包括第二底板;設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長度方向上,且可沿所述第二底板的寬度方向調節的第三側擋板; 設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長度方向上、可沿所述第二底板的寬度方向調節,且與所述第三側擋板相對應的第四側擋板;設置在所述第三側擋板上,且與所述第二底板平行的第三蓋板;設置在所述第四側擋板上,且與所述第二底板平行的第四蓋板。由以上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見,該紐扣自動包圈裝置通過紐扣供給部將紐扣本體按順序輸送到衝壓平臺上,通過金屬圈供給部將金屬圈按順序輸送到衝壓平臺上,首先將紐扣本體輸送到衝壓平臺上,再將金屬圈輸送到衝壓平臺上,由於衝壓平臺僅能放置一個紐扣,因此後輸送的金屬圈落在紐扣本體上,衝壓部將金屬圈和紐扣本體壓合在一起,從而完成紐扣包圈過程。與傳統的人工包圈相比,該紐扣自動包圈裝置實現了紐扣的自動包圈工序,提高了紐扣包圈的效率,且降低了人工成本。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申請實施例一種紐扣自動包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一種紐扣輸送通道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一種金屬圈輸送通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紐扣自動包圈裝置,包括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衝壓平臺;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紐扣供給部,用於將紐扣本體輸送至所述衝壓平臺上;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金屬圈供給部,用於將金屬圈輸送至所述衝壓平臺上;設置在所述衝壓平臺正上方的衝壓部。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請參見圖I,示出了一種紐扣自動包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裝置包括支架I、衝壓平臺2、紐扣供給部、金屬圈供給部、衝壓部3,其中
所述紐扣供給部包括,紐扣振動盤支架4、紐扣振動盤5和紐扣輸送通道6 ;所述金屬圈供給部包括,金屬圈振動盤支架7、金屬圈振動盤8和金屬圈輸送通道9。具體實施時,所述衝壓平臺2固定在支架I上,紐扣振動盤5通過紐扣振動盤支架4固定在所述支架I上,紐扣輸送通道6傾斜設置在所述紐扣振動盤5和衝壓平臺2之間,其中,紐扣輸送通道6的一端與紐扣振動盤5相連,另一端與衝壓平臺2相連,由於紐扣振動盤5的垂直高度高於衝壓平臺2的垂直高度,因此,紐扣本體在重力的作用下按順序滑落到衝壓平臺2上。紐扣振動盤5將紐扣本體定向有序地提供給紐扣輸送通道6,紐扣輸送通道6將紐扣輸送到衝壓平臺2上,保證了每次只有一個紐扣本體到達衝壓平臺2上。金屬圈振動盤支架7固定在支架I上,金屬圈振動盤8固定在金屬圈振動盤支架7上,金屬圈輸送通道9傾斜設置在金屬圈振動盤8和衝壓平臺2之間。
金屬圈振動盤8將金屬圈定向有序地提供給金屬圈輸送通道9,由於金屬圈振動盤8的垂直高度高於衝壓平臺2的垂直高度,因此,金屬圈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到衝壓平臺2上,金屬圈輸送通道9的寬度略大於金屬圈的直徑,保證了每次只有一個金屬圈到達衝壓平臺2上。首先,將紐扣本體輸送到衝壓平臺2上,再將金屬圈輸送到衝壓平臺2上,由於衝壓平臺僅能放置一個紐扣本體,因此,後輸送的金屬圈落在紐扣本體上,再通過衝壓部將金屬圈與紐扣本體壓合在一起。其中,所述紐扣振動盤5和金屬圈振動盤8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相同,通過振動將無序的工件自動有序定向排列整齊,準確地輸送到下道工序的工位處。振動盤主要包括料鬥、底盤、控制器、直線送料器,通過控制器可以使料鬥在垂直方向上,上下振動,由於料鬥上的彈片傾斜,使料鬥繞其垂直軸座扭擺振動,料鬥內的工件由於受到複合振動的沿螺旋軌道上升,直到輸送到下道工序。請參見圖2,示出了一種紐扣輸送通道的在寬度方向上的剖視結構示意圖,紐扣輸送通道主要包括第一底板11、第一側擋板12、第二側擋板13、第一蓋板14、第二蓋板15,其中第一側擋板12設置在第一底板11的長度方向上,且該第一側擋板可沿第一底板11的寬度方向調節,在第一側擋板12上安裝有第一蓋板14,第一蓋板14的寬度略小於第一底板11寬度的一半。紐扣16在由第一底板11、第一側擋板12、第二側擋板13、第一蓋板14、第二蓋板15組成的紐扣輸送通道內滑落到衝壓平臺2上。第二側擋板13設置在第一底板11的長度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側擋板12相對,且該第二側擋板可沿第一底板11的寬度方向調節,在第二側擋板13上安裝有第二蓋板15,且第一蓋板15的寬度略小於第一底板11寬度的一半。調節第一側擋板12和第二側擋板13的位置,可以改變紐扣輸送通道的寬度,從而使得該紐扣自動包圈裝置可以適用於不同規格的紐扣。請參見圖3,示出了金屬圈輸送通道的結構示意圖,所述金屬圈輸送通道的結構與所述紐扣輸送通道的結構相同,包括第二底板21、第三側擋板22、第四側擋板23、第三蓋板24、第四蓋板25,其中第三側擋板22設置在所述第二底板21的長度方向上,且可沿所述第二底板的寬度方向進行調節。第四側擋板23設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長度方向上、可沿所述第二底板的寬度方向調節,且與所述第三側擋板相對。第三蓋板24設置在所述第三側擋板22上,且與所述第二底板21平行,且寬度小於第二底板21寬度的一半。第四蓋板25設置在所述第四側擋板23上,且與所述第二底板21平行,且寬度小於第二底板21寬度的一半。調節第三側擋板22和第四側擋板23的位置,可以改變金屬圈輸送通道的寬度,從而使得該紐扣自動包圈裝置可以適用於不同規格的紐扣。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
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
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僅是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申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申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紐扣自動包圈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支架; 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衝壓平臺; 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紐扣供給部,用於將紐扣本體輸送至所述衝壓平臺上; 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金屬圈供給部,用於將金屬圈輸送至所述衝壓平臺上; 設置在所述衝壓平臺正上方的衝壓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紐扣自動包圈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紐扣供給部,包括紐扣振動盤支架、紐扣振動盤和紐扣輸送通道,其中 所述紐扣振動盤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紐扣振動盤固定在所述紐扣振動盤支架上,用於將紐扣本體按順序輸送給所述紐扣輸送通道; 所述紐扣輸送通道的一端與所述紐扣振動盤的輸出口相連,所述紐扣輸送通道的另一端與所述衝壓平臺相連,用於將所述紐扣本體輸送到所述衝壓平臺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紐扣自動包圈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紐扣輸送通道包括 第一底板; 設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長度方向上,且可沿所述第一底板的寬度方向調節的第一側擋板; 設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長度方向上、可沿所述第一底板的寬度方向調節,且與所述第一側擋板相對應的第二側擋板; 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擋板上,且與所述第一底板平行的第一蓋板; 設置在所述第二側擋板上,且與所述第一底板平行的第二蓋板。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紐扣自動包圈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金屬圈供給部,包括金屬圈振動盤支架、金屬圈振動盤和金屬圈輸送通道,其中 所述金屬圈振動盤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金屬圈振動盤設置在所述金屬圈振動盤支架上,用於將所述金屬圈按順序輸送給所述金屬圈輸送通道; 所述金屬圈輸送通道的一端與所述金屬圈振動盤的輸出口相連,所述金屬圈輸送通道的另一端與所述衝壓平臺相連,用於將所述金屬圈輸送到所述衝壓平臺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紐扣自動包圈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金屬圈輸送通道包括 第二底板; 設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長度方向上,且可沿所述第二底板的寬度方向調節的第三側擋板; 設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長度方向上、可沿所述第二底板的寬度方向調節,且與所述第三側擋板相對應的第四側擋板; 設置在所述第三側擋板上,且與所述第二底板平行的第三蓋板; 設置在所述第四側擋板上,且與所述第二底板平行的第四蓋板。
全文摘要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紐扣自動包圈裝置,包括支架、衝壓平臺、紐扣供給部、金屬圈供給部、衝壓部。紐扣供給部將紐扣本體按順序輸送到衝壓平臺上,通過金屬圈供給部將金屬圈按順序輸送到衝壓平臺上,首先將紐扣本體輸送到衝壓平臺上,再將金屬圈輸送到衝壓平臺上,由於衝壓平臺僅能放置一個紐扣,因此後輸送的金屬圈落在紐扣本體上,衝壓部將金屬圈和紐扣本體壓合在一起,從而完成紐扣包圈過程。與傳統的人工包圈相比,該紐扣自動包圈裝置實現了紐扣的自動包圈工序,提高了紐扣包圈的效率,且降低了人工成本。
文檔編號A44B1/06GK102948968SQ20111024566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5日
發明者徐明照, 張兵, 韓鵬 申請人:浙江偉星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