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ρ域的視頻編碼碼率控制方法
2023-05-31 14:02:01
專利名稱:基於ρ域的視頻編碼碼率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多媒體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低複雜度的基於ρ域的視頻編碼碼率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在視頻通信中,承載數據流的網絡帶寬都是時變、有限的,研究人員要考慮的因素不僅僅是純粹的壓縮效率,還要考慮信道帶寬和信源速率的匹配關係,即對視頻編碼進行碼率控制,以充分利用信道。對於現有的基於塊的混合視頻編碼方案,如MPEG-4,已有的碼率控制方法通常是從幀類型(I幀、P幀和B幀)、圖像組(GOP)結構(IPP、IBP、IBBP等)、緩存限制、比特率模型、計算複雜度等角度入手,通過動態調整量化參數(QP)等編碼器參數,逼近幀級或宏塊級的期望比特數。但是,最新制定的視頻編碼標準H.264引入了很多新特性。一方面,包括幀內、幀間、跳過(SKIP)在內的21種預測模式,使針對以往的視頻編碼標準的碼率控制算法精度大大下降,甚至失效。另一方面,率失真優化(RDO)使原本與運動向量無關的量化參數也與之產生了耦合,全局碼率控制變得更加困難。更重要的是,在H.264中,QP作為RDO過程的輸入,之後又要根據RDO的輸出反過來估計最優的QP,這種全耦合的迭代優化的計算開銷是實時編碼中不可忍受的。
Z.He等人發表在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雜誌《針對視頻技術的電路與系統》(IEEETrans.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上的文章《變換編碼中一個統一的率失真分析框架》(A unified rate-distortion analysis framework for transform coding)中指出在視頻編碼中,每一個量化參數QP都對應一個固定的量化步長q,而量化步長q和零係數比例ρ之間又存在粗略的一一映射關係。那麼,對於變換編碼後的殘差係數(I幀為幀內預測殘差,P和B幀為運動補償殘差),可以由統計變換係數的分布而獲得這個零係數比例ρ與自變量q的映射關係,即 其中,L是當前視頻幀的係數個數,D0(x)和D1(x)是殘差係數的離散餘弦變換後的統計直方圖(包括交流係數和直流係數)。這樣,就以量化步長q為聯繫紐帶獲得了ρ-QP映射表。同時,Z.He在該篇文章中還提出了一個線性信源碼率模型 R(ρ)=θ·(1-ρ) 並將基於零係數比例的分析叫做ρ域分析。其中,θ是斜率參數,ρ是量化後零係數所佔的比例,R是殘差係數編碼比特率,單位為比特/象素(bit per pixel,bpp)。這個模型的不足之處在於,此模型的精確性測試僅僅對國際圖像編碼標準JEPG,國際視頻編碼標準MPEG-2、H.263和MPEG-4適用,而對於零係數比例相對較大的視頻編碼標準H.264(較多的SKIP模式宏塊、4x4整數變換及尺度變換等)並不十分適用,需要做進一步修正。
此外,對於低複雜度的視頻編碼碼率控制方法,目前可查到的專利如下 (a)申請號為200610052814.5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基於低內存消耗查詢表的視頻壓縮碼率控制方法; (b)申請號為200510073985.1的專利公開了一種低複雜度的積分碼率控制方法; (c)申請號為200510135494.5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基於視頻序列局部運動的差分直方圖統計的碼率控制方法; 這些碼率控制方法雖然保證了低複雜度,但是抽取的視頻內容特徵描述方式不如ρ域特性更能體現視頻內容的特徵,對碼率控制算法的精度有一定影響,因此需要找到一個既有較低計算複雜度,又有較高碼率控制精度的通用控制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基於視頻內容的空域線性特性和時域連續性,提供一種低複雜度的基於ρ域的視頻編碼碼率控制方法,具有簡單實用,性能優越,計算複雜度和內存的需求極小的特點,不僅適合於以前的視頻編碼標準H.261、H.263、MPEG-2、MPEG-4,還適合最新的H.264標準。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基於ρ域的視頻編碼碼率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給定目標碼率
(單位為比特/象素/秒),編碼端基於ρ域模型進行GOP級和幀級的比特率(單位為比特/象素)分配算法來實現碼率控制,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預編碼一個圖像組,獲取碼率控制方法初始的特徵參數 以初始的量化參數QP編碼視頻序列的一組GOP幀,並在信息庫中記錄下每幀的特徵參數{δi,ρi,θi,Δci,si},其中,字母下標i∈[1,LGOP]∩Z+表示本GOP中的編碼幀號,取正整數;δi,ρi,θi,Δci分別為第i幀對應的ρ域模型中的殘差紋理複雜度參數、零係數比例參數、碼率模型斜率參數、碼率模型截據差參數;si為第i幀中運動向量編碼比特率Rjmv和殘差係數量化後的熵編碼比特率Rjcoe的比值; 2)根據目標碼率計算GOP比特率預算 (21)計算一個GOP所能分配的比特率
更新剩餘可用比特率
(首次運行時,等式右邊的
初始化為零);其中,LGOP為GOP長度(單位為幀),f為視頻編碼幀率(單位為幀/秒); (22)如果視頻幀類型為I幀(幀內幀),跳轉到步驟3); 如果幀類型為P幀(單向預測幀)或B幀(雙向預測幀),跳轉到步驟4)。
3)根據剩餘可用比特率
計算期望的I幀比特率
和相應的零係數比例ρ,跳轉到步驟5); 4)根據剩餘可用比特率
計算期望的P幀或B幀比特率和相應的零係數比例ρ; 5)根據期望的零係數比例ρ估計當前幀的量化係數QPj (51)查詢ρ-QP映射表,獲得從零係數比例ρ到量化參數QP的轉換; (52)檢測量化參數的變化幅度,將變化幅度限制在ΔQP內; 6)以量化參數QPj編碼當前視頻幀 (61)編碼視頻幀,獲得該幀真實的輸出比特率
(62)計算剩餘可用比特率
其中,符號max{·}表示取兩個數中的最大值; 7)在信息庫中記錄當前幀實際的編碼特徵參數,並根據幀號選擇跳轉位置 (71)在信息庫中保存當前幀的特徵參數{δ,ρ,θ,Δc,s}(以備其後的視頻幀的特徵參數預測所需); (72)如果幀號j≠LGOP,則令j=j+1,跳轉到步驟4); (73)如果幀號j=LGOP,則令j=1,跳轉到步驟2)。
本發明簡單實用,性能優越,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a)對基於變換編碼的視頻碼率控制提供了一個通用的處理框架,其中修正的ρ域比特率模型的形式更加通用,不僅適合於以前的視頻編碼標準H.261、H.263、MPEG-2、MPEG-4,還適合最新的H.264標準; (b)本方法計算複雜度和內存的需求極小,僅僅對幾個歷史的空域線性特性ρ域模型參數樣點值做線性回歸,然後藉助ρ變量,就可以預測出當前幀的編碼碼率; (c)預測過程不會有誤差傳遞,並能跟隨輸入視頻數據自適應地動態調整。
圖1為本發明基於ρ域的視頻編碼碼率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基於ρ域的視頻編碼碼率控制方法結合附圖及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在本發明中 (a)空域線性特性由ρ域模型來刻畫(為背景技術介紹中Z.He的線性信源碼率模型的針對H.264的修正模型), R(ρ)=θ·(1-ρ)+Δc 其中,ρ為量化後的零係數在當前幀中所佔的比例、Δc為截距差,R(ρ)為在零係數比例ρ條件下的視頻單幀的編碼碼率;模型斜率參數θ與當前幀的視頻紋理複雜度δ有關,進一步由如下斜率-紋理複雜度模型定義 θ=σ2·eα(1-δ) 其中,δ由歸一化的平均絕對誤差(MAD)來度量,即當前幀和預測幀間的所有殘差係數絕對值之和再除以255。σ和α是模型參數。
(b)時域連續性由以前已編碼幀的參數{θ,Δc,s}來表徵;其中,θ,Δc為空域模型中的參數,s為一幀中運動向量碼率和殘差係數量化後的熵編碼碼率之比; 本發明提出的方法,其特徵在於,給定目標碼率
(單位為比特/象素/秒),編碼端基於ρ域模型進行GOP級和幀級的比特率(單位為比特/象素)分配算法來實現碼率控制,該方法流程如圖1所示,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預編碼一個圖像組,獲取碼率控制方法初始的特徵參數 以初始的量化參數QP編碼視頻序列的一組GOP幀,並在信息庫中記錄下每幀的特徵參數{δi,ρi,θi,Δci,si},其中,字母下標i∈[1,LGOP]∩Z+表示本GOP中的編碼幀號,取正整數;δi,ρi,θi,Δci分別為第i幀對應的ρ域模型中的殘差紋理複雜度參數、零係數比例參數、碼率模型斜率參數、碼率模型截據差參數;si為第i幀中運動向量編碼比特率Rjmv和殘差係數量化後的熵編碼比特率Rjcoe的比值; 2)根據目標碼率計算GOP比特率預算 (21)計算一個GOP所能分配的比特率
更新剩餘可用比特率
(首次運行時,等式右邊的
初始化為零);其中,LGOP為GOP長度(單位為幀),f為視頻編碼幀率(單位為幀/秒); (22)如果視頻幀類型為I幀(幀內幀),跳轉到步驟3); 如果幀類型為P幀(單向預測幀)或B幀(雙向預測幀),跳轉到步驟4)。
3)根據剩餘可用比特率
計算期望的I幀比特率
和相應的零係數比例ρ,跳轉到步驟5); 4)根據剩餘可用比特率
計算期望的P幀或B幀比特率和相應的零係數比例ρ; 5)根據期望的零係數比例ρ估計當前幀的量化係數QPj (51)查詢ρ-QP映射表,獲得從零係數比例ρ到量化參數QP的轉換; (52)檢測量化參數的變化幅度,將變化幅度限制在ΔQP內; 6)以量化參數QPj編碼當前視頻幀 (61)編碼視頻幀,獲得該幀真實的輸出比特率
(62)計算剩餘可用比特率
其中,符號max{·}表示取兩個數中的最大值; 7)在信息庫中記錄當前幀實際的編碼特徵參數,並根據幀號選擇跳轉位置 (71)在信息庫中保存當前幀的特徵參數{δ,ρ,θ,Δc,s}(以備其後的視頻幀的特徵參數預測所需); (72)如果幀號j≠LGOP,則令j=j+1,跳轉到步驟4); (73)如果幀號j=LGOP,則令j=1,跳轉到步驟2)。
上述步驟3)中根據剩餘可用比特率
計算期望的I幀比特率
和相應的零係數比例ρ,包括以下步驟 (31)計算期望的I幀比特率
其中,wI,wP,wB分別為I、P、B類型的單幀視頻期望比特率權重,1,γP,γB為它們在一個GOP中所佔的數量; (32)更新當前I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即用當前I幀相鄰的前一個I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作為當前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 (33)計算期望的零係數比例
跳轉到步驟5);其中,
是視頻幀包頭的比特率; 上述步驟4)中根據剩餘可用比特率
計算期望的P幀或B幀比特率和相應的零係數比例ρ,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41)計算當前幀j的可用比特率; (411)如果剩餘可用比特率
則進行跳幀處理(無需編碼該幀); (412)如果剩餘可用比特率
則 (a)如果當前幀為P幀,則該幀分配到的期望比特率為
該GOP中等待分配比特率的P幀數目減1 γP=γP-1; (b)如果當前幀為B幀,則該幀分配到的期望比特率為
該GOP中等待分配比特率的B幀數目減1 γB=γB-1; (42)檢測以前同類型幀的特徵參數,並更新當前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和比特率比s}; (43)計算當前幀在期望比特率
限制下對應的零係數比例 上述步驟42)中檢測以前同類型幀的特徵參數,更新當前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和比特率比s},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421)將當前幀之前的N個最近的同類型視頻幀作為預測參考幀,從信息庫中取出與其對應的N組特徵參數值{θi,δi,Δci,si},1≤i≤N,並轉換為{lnθi,δi,Δci,si};其中,N為正整數,變量下標i∈Z+表示相鄰的參考幀號;θi為第i個參考幀的線性碼率模型斜率,δi為第i個參考幀的殘差紋理複雜度; (422)將斜率-紋理複雜度模型線性化為 lnθ(δ)=2lnσ+α(1-δ) 並對上述N組樣點值做最小二乘擬合,求取模型參數α和σ,並更新特徵參數{θ,Δc,s} (a)估計當前編碼幀的斜率-紋理複雜度模型參數值 其中, (b)更新當前幀的特徵參數{θ,Δc,s} ρ域比特率模型斜率值θ=σ2eα(1-δ); ρ域比特率模型截據差 運動向量編碼比特率和殘差係數量化後的熵編碼比特率的比值 本發明方法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本實施例的條件如下 設編碼器採用國際視頻編碼標準H.264的參考軟體JM;編碼器GOP結構為IBPBP...,其中GOP長度為15;I、P、B幀類型的單幀期望比特數權重為wI=10,wP=1.5和wB=1,其在一個GOP中所佔的數量分別為1、7和7;編碼幀率f=30。測試序列採用標準化圖像格式(CIF,352x288)的Foreman序列; 本實施例的方法為給定目標碼率
(單位為比特/象素/秒),編碼器可以基於ρ域模型進行GOP級和幀級的比特率(單位為比特/象素)分配算法來實現碼率控制,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預編碼一個圖像組,獲取碼率控制方法初始的特徵參數 以初始的量化參數QP=28來編碼視頻序列的一個GOP,並在信息庫中記錄下每幀的特徵參數{δi,ρi,θi,Δci,si},其中,字母下標i∈[1,LGOP]∩Z+表示本GOP中的編碼幀號,Z+表示取正整數;δi,ρi,θi,Δci分別為第i幀對應的ρ域模型中的殘差紋理複雜度參數、零係數比例參數、碼率模型斜率參數、碼率模型截據差參數;si為第i幀中運動向量編碼比特率Rjmv和殘差係數量化後的熵編碼比特率Rjcoe的比值; 2)根據目標碼率計算GOP比特率預算 (21)計算一個GOP所能分配的比特率
更新剩餘可用比特率
(首次運行時,等式右邊的
初始化為零); (22)如果視頻幀類型為I幀,跳轉到步驟3); 如果幀類型為P或B幀,跳轉到步驟4)。
3)根據剩餘可用比特率
計算期望的I幀比特率
和相應的零係數比例ρ,包括以下步驟 (31)計算期望的I幀比特率
(32)更新當前I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即用當前I幀相鄰的前一個I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作為當前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 (33)計算期望的零係數比例
跳轉到步驟5);其中,
是視頻幀包頭的比特率; 4)根據剩餘可用比特率
計算期望的P幀或B幀比特率和相應的零係數比例ρ,包括以下步驟 (41)計算當前幀j的可用比特率; (411)如果剩餘可用比特率
則進行跳幀處理(無需編碼該幀); (412)如果剩餘可用比特率
則 (a)如果當前幀為P幀,則該幀分配到的期望比特率為
該GOP中等待分配比特率的P幀數目減一 γP=γP-1; (b)如果當前幀為B幀,則該幀分配到的期望比特率為
該GOP中等待分配比特率的B幀數目減一 γB=γB-1; (42)檢測以前同類型幀的特徵參數,並更新當前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和比特率比s},即由當前幀最相鄰的前兩個同類型的幀的特徵參數來預測(P幀由其前兩個P幀來預測,B幀由其前兩個B幀來預測)。
(421)從信息庫中取出與當前幀之前的2個最近的同類型視頻幀對應的2組模型參數值{θ1,δ1,Δc1,s1},{θ2,δ2,Δc2,s2},並轉換為{lnθ1,δ1,Δc1,s1},{lnθ2,δ2,Δc2,s2};其中,θ1,θ2分別為第1,2個參考幀的比特率模型斜率,δ1,δ2為第1,2個參考幀的殘差紋理複雜度,Δc1,Δc2為第1,2個參考幀的線性碼率模型的截據差,s1,s2為第1,2個參考幀的運動向量碼率和殘差係數量化後的熵編碼碼率的比值。
(422)用斜率-紋理複雜度模型線性化為 lnθ(δ)=2lnσ+α(1-δ) 並對上述2組樣點值做最小二乘擬合,求取模型參數α和σ,並更新特徵參數{θ,Δc,s} (a)估計當前編碼幀的斜率-紋理複雜度模型模型參數值 (b)更新當前幀的特徵參數{θ,Δc,s} ρ域碼率模型斜率值θ=σ2eα(1-δ); ρ域碼率模型截據差 運動向量碼率和殘差係數量化後的熵編碼碼率的比值 (43)計算當前幀在期望比特率
限制下對應的零係數比例 5)根據期望的零係數比例ρ估計當前幀的量化係數Qpj (51)查詢ρ-QP映射表,獲得從零係數比例ρ到量化參數QP的轉換;其中,ρ-QP映射表由背景技術介紹的方式獲得。
在本實施例下的ρ-QP映射表以CIF格式的中等運動複雜度的Foreman標準測試序列為例,對於I幀,其映射表如下
對於P幀和B幀,其映射表如下
即是說,檢測計算出的ρ靠那個區間的邊界最近,就取對應的QP值。舉例來說,對於I幀,若ρ=0.953,那麼其屬於區間
,靠0.951最近,所以取0.951對應的量化參數33; (52)檢測量化參數的變化幅度,將限制在ΔQP=±2內;即是說,如果上一幀QP=26,但是步驟(51)給出來的QP=29(或23),那麼最多只能取到QP=28(或24);如果步驟 (51)給出來的QP=27,處於[24,28]範圍內,所以當前幀不必限幅。
6)以量化參數QPj編碼當前視頻幀 (61)編碼視頻幀,獲得該幀真實的輸出比特率
(62)計算剩餘可用比特率
其中,符號max{·}表示取兩個數中的最大值; 7)在信息庫中記錄當前幀實際的編碼特徵參數,並根據幀號選擇跳轉位置 (71)在信息庫中保存當前幀的特徵參數{δ,ρ,θ,Δc,s}(以備其後的視頻幀的特徵參數預測所需); (72)如果幀號j≠LGOP,則令j=j+1,跳轉到步驟4); (73)如果幀號j=LGOP,則令j=1,跳轉到步驟2)。
儘管本發明已參照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描述和舉例說明,但是並不意味著本發明限於這些描述的實施方式。本發明以國際視頻編碼標準H.264為例進行說明,但是並不局限於此,但凡依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範圍所做的同等的變化及修飾,均屬於專利保護範疇。
權利要求
1.一種基於ρ域的視頻碼率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給定目標碼率
編碼端基於ρ域模型依次進行圖像組級和幀級的比特率分配算法來實現碼率控制,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預編碼一個圖像組,獲取碼率控制方法初始的特徵參數
以初始的量化參數QP編碼視頻序列的一組GOP幀,並在信息庫中記錄下每幀的特徵參數{δi,ρi,θi,Δci,si},其中,字母下標i∈[1,LGOP]∩Z+表示本GOP中的編碼幀號,取正整數;δi,ρi,θi,Δci分別為第i幀對應的ρ域模型中的殘差紋理複雜度參數、零係數比例參數、碼率模型斜率參數、碼率模型截據差參數;si為第i幀中運動向量編碼比特率Rjmv和殘差係數量化後的熵編碼比特率Rjcoe的比值;
2)根據目標碼率計算GOP比特率預算
(21)計算一個GOP所能分配到的比特率
更新剩餘可用比特率
初始化為零;其中,LGOP為GOP長度,f為視頻編碼幀率;
(22)如果視頻幀類型為I幀,跳轉到步驟3);
如果幀類型為P幀或B幀,跳轉到步驟4);
3)根據剩餘可用比特率
計算期望的I幀比特率
和相應的零係數比例ρ,跳轉到步驟5);
4)根據剩餘可用比特率
計算期望的P幀或B幀比特率和相應的零係數比例ρ;
5)根據期望的零係數比例ρ估計當前幀的量化係數QPj
(51)查詢ρ-QP映射表,獲得從零係數比例ρ到量化參數QP的轉換;
(52)檢測量化參數的變化幅度,將變化幅度限制在ΔQP內;
6)以量化參數QPj編碼當前視頻幀
(61)編碼視頻幀,獲得該幀真實的輸出比特率
(62)計算剩餘可用比特率
其中,符號max{·}表示取兩個數中的最大值;
7)在信息庫中記錄當前幀實際的編碼特徵參數,並根據幀號選擇跳轉位置
(71)在信息庫中保存當前幀的特徵參數{δ,ρ,θ,Δc,s};
(72)如果幀號j≠LGOP,則令j=j+1,跳轉到步驟4);
(73)如果幀號j=LGOP,則令j=1,跳轉到步驟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3)中根據剩餘可用比特率
計算期望的I幀比特率
和相應的零係數比例ρ,包括以下步驟
(31)計算期望的I幀比特率
其中,wI,wP,wB分別為I、P和B類型的單幀視頻期望的比特率權重,1,γP,γB為它們在一個GOP中所佔的數量;
(32)更新當前I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用當前I幀相鄰的前一個I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作為當前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
(33)計算期望的零係數比例
跳轉到步驟5);其中,
是視頻幀包頭的比特率。
3.如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4)中根據剩餘可用比特率
計算期望的P幀或B幀比特率和相應的零係數比例ρ,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41)計算當前幀j的可用比特率;
(411)如果剩餘可用比特率
則進行跳幀處理;
(412)如果剩餘可用比特率
則
(a)如果當前幀為P幀,則該幀分配到的期望比特率為
該GOP中等待分配比特率的P幀數目減1
γP=γP-1;
(b)如果當前幀為B幀,則該幀分配到的期望比特率為
該GOP中等待分配比特率的B幀數目減1
γB=γB-1;
(42)檢測以前同類型幀的特徵參數,並更新當前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和比特率比s};
(43)計算當前幀在期望比特率
限制下對應的零係數比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42)中檢測以前同類型幀的特徵參數,更新當前幀的特徵參數{斜率θ、截距差Δc和比特率比s},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421)將當前幀之前的N個最近的同類型視頻幀作為預測參考幀,從信息庫中取出與其對應的N組特徵參數值{θi,δi,Δci,si},1≤i≤N,並轉換為{ln θi,δi,Δci,si};其中,N為正整數,變量下標i∈Z+表示相鄰的參考幀號;θi為第i個參考幀的線性碼率模型斜率,δi為第i個參考幀的殘差紋理複雜度;
(422)將斜率-紋理複雜度模型線性化為
lnθ(δ)=2lnσ+α(1-δ)
並對所述N組樣點值做最小二乘擬合,求取模型參數α和σ,並更新特徵參數{θ,Δc,s}
(a)估計當前編碼幀的斜率-紋理複雜度模型參數值
其中,
(b)更新當前幀的特徵參數{θ,Δc,s}
ρ域比特率模型斜率值θ=σ2eα(1-δ);
ρ域比特率模型截據差
運動向量編碼比特率和殘差係數量化後的熵編碼比特率的比值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ρ域的視頻編碼碼率控制方法,屬於多媒體通信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根據給定的目標碼率確定圖像組(GOP)的比特率,並進一步按I幀(幀內幀)、P幀(單向預測幀)、B幀(雙向預測幀)這3種類型,分別確定幀級的比特率分配;檢測以前同類型幀的特徵參數,預測出線性碼率模型的斜率參數θ、模型截據差Δc,運動向量碼率和殘差係數量化後的熵編碼碼率的比值s,並計算出滿足碼率限制的零係數比例ρ;查詢ρ-QP映射表獲得量化參數QP,並以此QP編碼當前視頻幀;本發明的碼率控制方法,簡單實用,性能優越,兼容原有的視頻編碼標準。
文檔編號H04N7/32GK101287123SQ200810112629
公開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23日
發明者戴瓊海, 肖紅江, 峰 陸 申請人: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