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追蹤和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及使用方法
2023-06-01 05:07:21 2
專利名稱:一種有追蹤和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及使用方法
一種有追蹤和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及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網際網路,行動電話網通信,資料庫操作,數據加密,計算機軟體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寄存櫃是通過數字密碼認證,絕大多數寄存櫃在用戶存入物品時,將數字密碼列印成小紙條並附帶條形碼,然後當用戶取物品時,寄存櫃通過掃描小紙條或手動輸入密碼的方式進行認證。這樣的認證方式已經被廣泛使用,但丟失物品的案件,也屢見不鮮。除去因丟失引起的訴訟案件,生活中的不方便也常常存在,例如密碼紙丟失,即使工作人員在場也難以確定是哪一個寄存箱正保存著用戶的物品,除非打開全部寄存箱。如果密碼紙被壞人提前認證,那麼物品必定丟失。當前寄存櫃技術有一下幾方面缺點:
1.錯誤的假設顧客在存包全過程在場。
壞人的作案方式:點擊存包按鈕 ,取走密碼紙,這時寄存箱門鎖打開,寄存箱門敞開。
寄存人看到有寄存箱門敞開著,就存入物品,但發現沒有密碼紙輸出,於是去找工作人員。
壞人立刻用密碼紙認證,取走物品。
2.只認密碼紙不認人。
寄存人丟失密碼紙,壞人撿到密碼紙,壞人直接取走物品。
3.只認密碼不認人。
寄存人尤其是老年人,在得到密碼紙後會反覆看,有些會讀出聲音來,壞人用手機或腦力立即記錄這10多位數的數字密碼,當寄存人走後,用密碼取走物品。
4.密碼紙丟失、或被手心揉搓無法被機器和人辨認。
寄存人找到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無法確定是哪一個寄存箱正保存著用戶的物品,需要顧客等到商場關門,才能打開所有寄存箱門,幫助顧客取走物品。
5.取物人可以抵賴。
如果多個人同時得知寄存人的密碼,並且寄存物品丟失,那麼寄存人無法知道誰是真正的取物人。有手機參與的技術案有安全隱患:
請參見專利申請號為200610030034.0的專利文件「一種用手機控制寄存箱的系統及方法」該專利著眼於解決便利性問題:用手機申請密碼,用電腦的IE瀏覽器修改密碼;用手機發送密碼。
>在其權利要求書中,我們看到「使用人獲得來自寄存箱管理系統的寄存箱開啟密碼後開啟寄存箱。」
>在其說明書中我們看到「輸入密碼正確時,與密碼對應的寄存箱開啟並開始計費。」>其缺點是:
V密碼是唯一認證元素。
系統在收到密碼時,並沒有對手機號碼進行認證,那麼壞人得到密碼也能開啟箱門,取走物品。
V錯誤的假設顧客在開箱門時在寄存箱芳邊。
如果用戶誤操作發送密碼, 那麼主人不在場時寄存箱門打開,寄存物品暴露無遺。籲請參見實用新型申請號為201220122462.7的文件「用於寄存櫃的智能存取系統」。該專利也是著眼於解決便利性問題:
>在其權利要求書中並未出現「資料庫模塊」或類似存儲模塊,說明該系統並不記錄狀態。
>在說明書的取物過程為「當用戶需要取物品時,按鍵盤模塊5上的『取』鍵表示要取出物品;查看手機上收到的簡訊,在鍵盤模塊5上輸入簡訊中的開櫃密碼。」
>其缺點:
V密碼是唯一認證元素。
並沒有對手機號碼進行認證的步驟,如果密碼被壞人看到,那麼物品就會丟失。
V人類可讀,可操作,說明密碼強度不會太大,很容易被人竊取。
這兩中技術方案的特點為手機僅僅作為通信工具和存貯工具來使用,並沒有對手機號碼本身進行認證,一旦物品丟失,系統完全不能提供任何追查線索,這樣表面看起來大體行得通,然而實際應用中欠缺安全的技術方案是當前寄存櫃屢屢失竊,法律訴訟有增無減,公安缺少線索,壞人逍遙法外的罪魁禍首。
本專利所介紹的技術方案重點著眼於安全性:
V使用人類無法辨識的認證憑證,除非手動操作,否則不會被竊取,即使手動操作,也有信息反饋,和系統追蹤記錄。
V開箱權利的獲得,轉讓,行權,都有認證模塊的驗證,和資料庫模塊的追蹤。首先認證模塊拒絕無權手機(用戶地址)對系統進行取物操作;再次,即使物品被取走系統也能清楚定位是哪個手機號碼(用戶地址)在什麼時間取走物品,他的權利來自於哪個手機號碼(用戶地址)。關於失物招領。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當前的失物招領技術依賴於:
a.提前需要預估哪些物品會丟失。例如專利號為CN99231739.8和CN201120052029.6的技術。
這類技術的缺點在於,需要預先在物品丟失前,給物品安裝特定裝置,然而我們在生活中,也許會為手機,錢包安裝這樣類似裝置,但如果從菜市場剛買到的菜丟失,此類技術也無能為力。
b.網際網路。例如專利號為CN200810102139.1和CN200810015010.7的技術。
這類技術的總體缺陷在於:
撿到物品的人,需要自己保管,或送與當地派出所保管,由派出所上網發布消息。例如北京市的失物招領網http://www.bjgaj.gov.cn/swzl/。這就增加了保管,交通和時間成本。
那些難以保管的物品無法使用網際網路尋找,例如剛剛買到的豆腐遺失。即使撿到了身份證,因為有高額的交通和時間成本,許多物品的拾撿人不願意尋找失主。
沒有統一網站。
網際網路上的信息浩如煙海,失物招領網站也層出不窮。失主在諸多失物招領網上尋找自己遺失物品本來就如大海撈針。失主在不知道拾撿人是否在網上登記,在哪個網站登記,登記信息是否清楚,自己是否能夠辨認登記信息的情況下,在失物招領網上尋找丟失的物品,更是難上加難。
發明內容因為當前的技術存在以上缺點,所以難以解決寄存物品丟失後的糾紛問題,例如多人知道密碼,取物人抵賴。難以解決物流中的物品傳遞問題,即存物人寄存物品,取物人在方便的時候取走物品,例如多人知道密碼,取物人抵賴。寄存櫃本身具有寄存物品,可以廣泛分布的特點,非常適合做人與人之間傳遞物品的中轉站,非常適合做失物招領的保管箱,然而當前的寄存櫃解決方案不能發揮寄存櫃這一先天優勢。本發明的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同時解決「追蹤取物人」,「靈活授權」,「失物招領」這三個問題。解決第一個問題為系統提供安全性,是解決第二,三問題的基礎,第二個問題是在安全性得到保障情況下的便利性體現,第三個問題是兩者綜合後,能夠提供的優秀功能,所以本說明書將著眼於這三個點對本發明進行全面闡述。為了提升自 存自取的安全性,為了提升通過寄存櫃傳遞物品的安全性,為了解決追蹤取物人問題,為了解決失物招領問題,本發明「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寄存櫃」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在普通寄存櫃基礎上改進或增加如下功能:
一、採用人類難以辨識的認證憑證。
採用條形碼、二維碼、長證書密碼串或長字符密碼串(一般使用128位、256位、512位或1024位任意字符串作為長證書密碼串或長字符密碼串)來取代人類可以識別的密碼作為打開寄存箱門鎖的憑證。
二、寄存櫃的認證模塊在顧客取物時不僅僅對認證憑證本身進行認證,還對認證憑證來源的用戶地址進行認證。
用戶地址是手機號碼、電子郵箱地址、QQ號碼,或某類硬體或計算機軟體所使用的具有全球唯一標識特點的地址,常用的是手機號碼。
三、對普通寄存櫃增加資料庫功能。
能夠記錄是哪個用戶地址存入物品到哪一個寄存箱,(該存入物品的用戶地址我們認為是主有效用戶地址),該主有效用戶地址是否將寄存箱的開鎖權利授權給別的用戶地址(這個被授權的用戶地址我們認為是次有效用戶地址),最終是哪個用戶地址開的鎖。
四、對普通寄存櫃增加通信功能。
寄存櫃本身有一個用戶地址,寄存櫃內的每個箱體都有一個唯一性編碼,通過寄存箱本身的用戶地址和箱體上的編碼,可以全球唯一確定一個寄存箱。使寄存櫃本身的用戶地址可以與顧客的用戶地址進行問答式交互。交互方式可以為簡訊,語音,電子郵箱,QQ信息等。通過規範的,引導性的交互流程可以保證寄存物品的安全性。
寄存櫃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用戶地址與外界伺服器進行通信。
五、對普通寄存櫃增加透明性設置功能。
這是一個小技巧,通過轉動一個圓盤來實現寄存箱門或寄存箱側壁部分透明,部分半透明或不透明。也是實現失物招領功能的最關鍵點。
六、對普通寄存櫃增加拍照功能。
當寄存目的為失物招 領時,拍照功能能夠為物品拍照並通過通信模塊發送給外界伺服器。
七、進一步的,本系統與一個失物招領網站同步工作,將失物招領信息發送到網站上。進一步的,本系統可以可以設置有後臺伺服器,負責對多個寄存櫃系統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認證,或統一日誌記錄,在有後臺伺服器的情況下,用戶可以直接與該伺服器用戶地址通信,而不用與具體的寄存櫃本身的用戶地址通信。本發明通過功能一,功能二,功能三和功能四,4種技術的結合使用來解決追蹤取物人的問題。為了使閱讀者更方便的閱讀本發明說明書,以下僅以手機作為用戶地址,以簡訊作為通信方式對本發明內容進行闡述。其他類型的用戶地址,如QQ號碼,電子郵件等能夠辨識一個人身份的計算機軟體或某類硬體地址,以及其他類型的通信方式如打電話,QQ信息,電子郵件,mac地址間的IP通信所形成的其他解決方案,依然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通過以上4種技術的結合使用,本發明的寄存櫃系統能夠清楚獲得如下信息,有了如下信息序列,我們可以認為解決了對取物人的追蹤問題。(「追蹤取物人」 「靈活授權」問題的有益效果)
是哪個手機號碼在什麼時間存入物品到哪一個寄存箱(這個存入物品的手機號碼為主有效手機號碼)。
主有效電話號碼在什麼時候,通過向通信模塊發送簡訊,授權給哪個次有效電話號碼,使該次有效電話號碼有該寄存箱的開鎖權。
主有效電話號碼在什麼時候,通過向通信模塊發送簡訊,從次有效電話號碼上,撤銷授權,使次有效地址喪失對這個寄存箱的開鎖權。
是哪個手機號碼,最終開鎖取走物品。本發明通過功能一、二、三、四、五、六,七解決失物招領問題。這裡以例子的方式,分三類情況來說明本發明在解決失物招領問題上的有益效果從而進一步說明本技術方案。
(一)失物招領中,拾撿人無反悔,無網際網路參與。
步驟1:拾撿人甲,撿到錢包查看錢包特點,然後存入寄存櫃內的某寄存箱,並且設置該寄存物品可以被外部模糊看到(透過茶色玻璃看到),並允許自己所綁定的電話號碼可以被查詢。
步驟2:失主乙在自己走過的路上尋找錢包。
步驟3:失主乙在寄存櫃內的一個寄存箱中模糊看到自己錢包,得知該寄存櫃電話號碼和寄存箱編號。
步驟4:失主乙向該寄存櫃本身的電話號碼發簡訊,查詢與該寄存箱編號對應的拾撿人甲的電話號碼。
步驟5:打電話給拾撿人甲。
步驟6:拾撿人甲查問錢包特點。
步驟7:失主乙回答正確。
步驟8:拾撿人甲向該寄存櫃本身的電話號碼發簡訊,授權給失主乙的手機號碼作為次有效電話號碼。
步驟9:寄存櫃本身的電話號碼根據失主乙的電話號碼重新生成認證憑證並發送給失主乙。
步驟10:失主乙取物走人。(全過程可能僅僅在幾小時之內完成。)
步驟11:因為失主乙聯繫過拾撿人甲,所以失主乙向拾撿人甲表示精神上的感謝與敬意。拾撿人甲也得到精神回報,兩人都更願意做拾金不昧的人。(拾金不昧人獲得精神補償,這一點是失物招領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失物招領中,拾撿人無反悔,有網際網路參與。
這裡基於以上步驟,僅對步驟1、2、3做簡單改動並增加步驟1.5,以向讀者顯示有網際網路參與時,失物招領過程。
步驟I改為:拾撿人甲使用觸控螢幕和攝像頭向系統錄入物品的圖片信息,進一步的可以使用話筒錄入語音信息,這樣更方便。
步驟1.5:寄存櫃系統向確定的用戶地址(外界網站伺服器)發送一條包括時間,地點,失物圖片,分類,寄存櫃本身電話號,寄存箱編號的記錄信息。
步驟2改為:失主乙本身知道本寄存櫃系統能夠解決失物招領問題,登錄與寄存櫃對應的失物招領網站。
步驟3改為:失主乙查詢到失物圖片,對應寄存箱編號和寄存櫃電話號碼。
(三)失物招領中,拾撿人反悔。
這裡基於以上步驟序列,僅在步驟9和10之間增加若干步驟。
步驟9.1:有第三人丁,打電話給拾撿人聲稱錢包是自己的。
步驟9.2:拾撿人甲向第三人丁,查問錢包特點。
步驟9.3:第三人丁,回答正確。
步驟9.4:拾撿人甲向寄存櫃本身的電話號碼,發簡訊要求撤銷之前給失主乙的授權。
步驟9.5:寄存櫃系統通知失主乙,他的手機號碼無效。
步驟9.6:可以有民警參與,人為的確認真實失主。
步驟9.7:重複步驟8和9,向真正失主的手機號碼授權。
步驟10改為:真實失主取物走人。
步驟11的改動:將「失主乙」替換為「真實失主」。
下面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根據這些附圖獲得的其他附圖,也在本發明保護範圍之內。附圖1是本發明一種可追蹤取物人有失物招領功能寄存櫃的結構原理圖。
註解1:本發明寄存櫃01比普通寄存櫃增加資料庫模塊09和攝像頭模塊10。
註解2:認證模塊08與資料庫模塊09是運行在系統中的軟體模塊,其他模塊為硬體模塊,認證模塊不僅僅對認證憑證進行認證,同時也對發送憑證的用戶地址進行認證。
註解3:透明性設置裝置05的具體裝置可參加附圖2.註解4:存物目的設置裝置06的具體裝置可參加附圖3.附圖2是本發明透明性設置裝置05的原理圖。
本裝置輪廓為圓盤狀,中心為轉動軸,由3個相同對角扇形構成,下半部分3個扇形分別為透明塑料,茶色塑料和不透光遮擋物。上半部分3個扇形是用戶轉動本裝置時使用的標籤,豎向的標籤代表此時的透明性。
本圓盤安裝在寄存箱門03上,同時寄存箱門03上有I個對角扇形透明區。用戶可以在寄存箱門03內側通過,手動轉動轉盤上半部分來使轉盤下半部分的I個扇形與寄存箱門03上對角扇形的下半部分的透明區重合,從而達到設置是否允許其他人看到、模糊看到、不能看到內部物品的目的。
附圖3是本發明在設置寄存目的的裝置原理圖。
與附圖2原理相同,也是安裝在寄存箱門03上,實現設置顯示寄存物品為「寄存物品」或「失物招領」的功能。
附圖4是本發明在存入物品時的行為流程圖。
附圖5是本發明在取出物品時的行為流程圖。
這裡的取物手機號碼, 包括主有效用戶手機號碼和次有效手機號碼。
附圖6是本發明在主有效手機號碼給次有效手機號碼授權的行為流程圖。
附圖7是本發明在主有效手機號碼撤銷次有效手機號碼授權的行為流程圖。
附圖8是本發明在解決失物招領問題時,存入物品後,設置寄存箱門為透明,並且向網際網路上傳物品照片的行為流程圖。
與附圖4相比,本附圖僅僅修改步驟I為步驟1.1和1.2.,修改步驟8為8.1 附圖9是本發明在解決失物招領問題是,失主發現他丟失物品後的行為流程圖。
具體實施下面將結合本發明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的描述。很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本質和精神的情況下獲得的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公開和保護的範圍。請參照附圖1,其顯示了本發明一種可追蹤取物人有失物招領功能寄存櫃的結構原理圖。本發明一種可追蹤取物人有失物招領功能寄存櫃包括:寄存櫃01:它構成了整個寄存櫃系統的外輪廓所有硬體都在其內部。它對外標識本寄存櫃本身的電話號碼。寄存箱02:在寄存櫃01中可以有一個或多個寄存箱,是真實存放物品的空間。寄存箱門03:關閉或開啟寄存箱,它對外標識本寄存箱的編號。寄存箱門鎖04:安裝在寄存箱門03上的,由中央計算單元控制的電子鎖。
透明性設置裝置05:由附圖2及其註解可知該裝置的原理和功能。存物目的設置裝置06:由附圖3可知該裝置外形和原理。中央計算單元07:為一個計算機硬體模塊,是系統的計算中心。認證模塊08:是計算機軟體模塊,負責根據用戶手機號碼生成對應的「認證憑證」,並且對用戶發來的「認證憑證」進行辨識認證。資料庫模塊09:是計算機軟體模塊,負責綁定用戶手機號碼與特定的寄存箱編號。存入物品時所使用的手機號碼為主有效手機號碼,由主有效手機號碼授權的手機號碼為次有效手機號碼也被綁定。兩類手機號碼都有權對次寄存箱開鎖取物。攝像頭10:主要用於在失物招領過程中幫助用戶拍失物照片,本攝像頭與用戶輸入模塊12協調工作。顯示模塊11:人機互動時,顯示所有的系統狀態信息,可以為LED,或IXD顯示屏。用戶輸入模塊12:人機互動時,接收用戶輸入的模塊,可以為鍵盤,滑鼠,觸控螢幕,話筒,或它們之間的任意組合。通信模塊13:可以訪問網際網路的有線物理網卡、無線物理網卡,或可以訪問移動通信網和固定電話網的GPRS模塊、3G/4G模塊或SIM卡模塊。本模塊用於寄存櫃系統與用戶之間的通信、與失物招領網站之間的通信,進一步的用於本系統和後臺伺服器通信。供電模塊14:是本寄存櫃系統的能量源。寄存櫃輪子15:有了輪子,寄存櫃就可以靈活的調整分布位置,是基於便利性性的考慮。坐具上表面16:寄存櫃外部呈現凳子或椅子形狀,也是基於便利性的考慮。請參照附圖2是對寄存箱門03進行透明性設置的裝置。請參照附圖3是對寄存箱門03進行存物目的設置的裝置。通過附圖1,2,3我們知道了本發明一種可追蹤取物人有失物招領功能寄存櫃的結構特點。
以下,我們將通過例子來闡述本發明的行為特點。需要注意的是,這裡只能標識主體行為流程,對於一些分支流程,例如寄存箱全滿,手機號碼輸入位數不夠,等分支性的與本發明關係不密切的流程,相信普通技術員能非常友好的處理,這裡不再一一贅述。請參見附圖4:這裡以從上到下的時間順序,清楚看到用戶在寄存物品時的存物流程。
本流程的特點為:
關於步驟I和5,當用戶使用「用戶輸入模塊」時,我們能確保,用戶在現場。
關於步驟I至7,即使多人同時操作寄存櫃,那麼各自都只知道自己的寄存箱編號,互不幹擾。
籲關於步驟6:寄存箱門鎖打開,寄存箱門沒有打開,是暗開方式。只有與該寄存箱對應的存物人才知道這一消息。
關於步驟8:用戶操作的是如附圖2,和附圖3所示的裝置。
關於步驟11:系統認證模塊以被綁定手機號碼和寄存箱編號為種子,產生隨機數「認證憑證」(例如進行md5散列)並發送給用戶,保證認證憑證的唯一性。此「認證憑證」是用戶日後執行授權,撤銷授權,開鎖的依據。進一步的,我們在實際應用中,將本發明寄存櫃的認證方式與密碼認證方式同時使用,可以解決用戶手機丟失後的物品保密問題。請參見附圖5這裡可以從上到下的時間順序,清楚看到用戶在取走物品時的取物流程。
本流程特點為:
關於步驟1,用戶使用「用戶輸入模塊」發送取物請求。能確保用戶在場。
籲關於步驟6,寄存箱門鎖打開,寄存箱門沒有打開,是暗開方式。只有與該寄存箱對應的存物人才知道這一消息。
關於步驟8,關門與關鎖是系統行為,能保證該寄存箱被初始化到原始狀態。請參見附圖6:這裡可以從上到下的時間順序,清楚看到主有效手機號碼在授權給次有效手機號碼開鎖權時的流程。
本流程特點為:
主有效手機號碼只發送一次簡訊,以關鍵字作為操作指令。
次有效用戶手機號碼的認證憑證需要重新計算,與主有效手機號碼的認證憑證不
同。
這裡能看到資料庫的綁定操作。
成功後,同時向主/次兩個有效手機號碼發送確認信息。請參見附圖7:這裡可以從上到下的時間順序,清楚看到主有效手機號碼在撤銷開鎖權時的行為流程。
本流程特點為:
主有效手機號碼只發送一次簡訊,以關鍵字作為操作指令。
這裡能看到資料庫的解除綁定操作,因為資料庫有日誌功能,所以我們也能追蹤該被解除綁定的手機號碼曾經被綁定過。
成功後,同時向兩個手機號碼發送確認信息。請參見附圖8:這裡可以從上到下的時間順序,清楚看到在解決失物招領問題時,拾檢人在檢到物品後,存如寄存櫃的打為流程。
本流程特點為:
附圖4存物流程與本附圖的差別僅在於附圖4中的步驟1,被替換會本附圖中的步驟
1.1和1.2,附圖4中的步驟8被替換為本附圖的8.1
關於步驟1.2,本系統的拍照方式為,系統會詢問用戶是否需要拍照上傳,用戶使用「用戶輸入模塊12」確認同意,然後將物品放置於「攝像頭10」前面,在「顯示模塊11」上看到適合的圖像後,在「用戶輸入模塊12」上點擊拍照,系統拍照並記錄照片。當用戶存物完畢後,資料庫模塊將該照片、寄存箱編號、本寄存櫃電話號碼、分類屬性、時間和地點,作為一條記錄通過通信模塊13發送到外界某個特定的失物招領網站(在有後臺伺服器的情況下可發送給後臺伺服器)(通信方式依然是用戶地址到用戶地址,不過這裡的用戶地址常見的是IP位址)。請參見附圖9:這裡可以從上到下的時間順序,清楚看到在解決失物招領問題時,失主與寄存櫃,失主與拾撿人之間的行為流程。
本流程特點為: 這裡是闡述了失主在寄存箱上看到自己物品的流程,如果失主在網際網路上看到自己丟失的物品,本流程也同樣適用,僅需將步驟I替換為在網際網路上發現,自己物品,寄存箱編號,寄存櫃電話號碼。通過以上的附圖,我們可以清楚的得知,如下信息。自存自取的行為流程圖:附圖4(存入流程圖)+附圖5(取物流程圖)。自存他取的行為流程圖:附圖4(存入流程圖)+附圖6 (授權流程圖)+附圖5 (取物流程圖)。失物招領的行為流程圖:附圖8(拾撿人存入流程圖)+附圖5(取物流程圖)
在任意有授權後,如果主有效手機號碼想撤銷授權,那麼可以加入附圖7的(撤銷授權流程圖)。
需要注意的是,本發明僅僅闡述了一個寄存箱的行為方式,當多臺寄存箱一起工作時,設置一個後臺伺服器是更好得解決方案,這樣用戶可以不用每次查詢不同的寄存櫃電話號碼,而只撥通一個電話號碼就可以解決問題。
攻防實驗取物人否認取物,或管理員私自取走物品:系統知道是哪一個手機號碼最終取走物品。抵賴失敗!壞 人預先打開寄存箱門:只有存物人通過手機才能知道哪一個寄存箱的門暗開,並且存入階段箱門開鎖時間為60秒(參見附圖4和附圖8),另一方面寄存箱門需要人力才能拉開,鬆手後,寄存箱門自動關閉,這樣能保證,第一次拉開寄存箱門的人,為存物人。
壞人無法實施。即使開門後,欺騙別人存入物品,那麼系統也知道是哪個手機號碼開門。
壞人失敗!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包括寄存櫃櫃體、寄存櫃內的寄存箱、寄存箱門、寄存箱門鎖、用戶輸入模塊、顯示模塊、資料庫模塊、認證模塊、中央計算單元、供電模塊、通信模塊,其特徵是用戶地址也是認證模塊用來決定是否通過認證的因素之 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其特徵在於:當存物人存入物品時,認證模塊發送認證憑證給主有效用戶地址,使主有效用戶地址成為可以打開寄存箱門鎖取出物品的認證憑證來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其特徵在於:主有效用戶地址能夠通過認證模塊和資料庫模塊,將開鎖權利授予其他用戶地址,該被授權的用戶地址為次有效用戶地址,或通過認證模塊和資料庫模塊撤銷授權,使次有效用戶地址不能打開寄存箱門鎖。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其特徵在於:用戶地址是手機號碼、電子郵箱地址、QQ號碼,或某類硬體或計算機軟體所使用的具有全球唯一標識特點的地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其特徵在於:本寄存櫃本身至少擁有一個用戶地址,中央計算單元可以使用該用戶地址與任何用戶地址進行通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其特徵在於:存入物品人可以設置寄存箱門或寄存箱側壁為部分透明、部分半透明或不透明。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其特徵在於:通信模塊是可以訪問網際網路的有線物理網卡、無線物理網卡,或可以訪問移動通信網和固定電話網的GPRS模塊、3G/4G模塊或SM卡模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寄存櫃櫃體外形是凳子、椅子、柜子、帶輪子的凳子、帶輪子的椅子或帶輪子的柜子。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其特徵在於:在寄存櫃內的每個寄存箱都擁有一個獨有的寄存箱編號,使用寄存櫃的用戶地址和寄存箱編號可以全球唯一的標識一個寄存箱。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其特徵在於:認證憑證是條形碼、二維碼、圖形、圖像或任意長度字符序列。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其特徵在於:用戶輸入模塊是鍵盤、滑鼠、觸控螢幕、攝像頭、話筒、或它們之間的任意組合。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其特徵在於:系統能夠利用攝像頭拍攝照片或視頻片段,並將照片或視頻片通過通信模塊發送到網際網路或區域網的某個外部伺服器。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其特徵在於:具有外部伺服器能夠接受寄存櫃發送來的照片以及寄存物品信息,並能夠將照片以及寄存物品信息在區域網或網際網路上公開。
14.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每一個交互步驟,寄存櫃系統都明確的知道哪一個用戶地址擁有取走寄存物品的權利;有效用戶地址,可以將取走物品的權利授權或撤銷授權給其他任意用戶地址;存入物品的人能夠為物品拍照或視頻並上傳到網際網路或區域網某個外部伺服器;用戶取走物品時系統對用戶地址進行驗證;用戶地址有很多種,使用各種類型的用戶地址進行操作的流程相同,這裡以用戶地址為手機,通信方式為簡訊作為代表說明本寄存櫃的使用方法: 存入物品步驟: 1)用戶通過鍵盤輸入自己手機號碼, .1.5)在失物招領情況中,通過系統提示,用戶配合的方式,系統為待存物品拍照並發送到外部伺服器, 2)系統將「寄 存箱編號」發送到用戶手機, 3)用戶通過鍵盤手動輸入「寄存箱編號」, 4)系統打開該寄存箱門鎖, 5)用戶拉開該「寄存箱編號」對應的寄存箱,存入物品, .4.5.5)在失物招領情況中,用戶將存物目的設置為「失物招領」, .5.6)在失物招領情況中,用戶將寄存箱門設置為透明或半透明, 6)寄存箱箱門關閉,門鎖關鎖, 7)系統修改資料庫綁定存物人手機號碼,並認為該存入人的手機號碼為主有效手機號碼, 8)發送認證憑證給該主有效手機號碼, 9)用戶離開; 取物步驟: 1)用戶通過鍵盤向系統發送取物請求, 2)系統提示該用戶使用有效手機號碼發送認證憑證, 3)該用戶使用「有效手機號碼」發認證憑證給系統, 4)系統確認該手機號碼和認證憑證後將「寄存箱編號」發送給用戶手機, 5)用戶手動輸入「寄存箱編號」, 6)與編號對應的寄存箱箱門鎖打開, 7)用戶拉開寄存箱箱門,取走物品, 8)系統將取物物過程中聯繫的手機號碼,時間存入資料庫; 授權步驟: 1)主有效手機號碼發送認證憑證並附帶「授權」關鍵字和目標手機號碼給系統, 2)系統為被授權手機號碼重新生成認證憑證發送給目標手機號碼,即次有效手機號碼,更新資料庫記錄此次改動, 3)給主有效手機號碼和次有效手機號碼發送成功授權的確認信息; 撤銷授權步驟: 1)主有效手機號碼發送認證憑證並附帶「撤銷授權」關鍵字和次有效手機號碼給系統, 2)系統更新資料庫,記錄此次操作並對次有效手機撤銷授權, 3)給主有效手機號碼和次有效手機號碼發送成功撤銷授權的確認信息; 在「失物招領」過程中,存物人確認失主步驟: 1)失主通過網際網路或透過透明的寄存箱箱門看到自己丟失物品。
2)發送簡訊,向系統查詢存物人的聯繫方式 3)系統告訴失主存物人的聯繫方式。
4)失主與存物人溝通,確定失主身份。
5)存物人授權給失主開鎖。
6)失主取物走人。
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的使用方法:其特點在於:失主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或透過寄存箱門看到所存物品,從而確定是否是自己丟失的物品。
16.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一種可追蹤取物人的有失物招領功能的寄存櫃的使用方法:其特點在於:失主看到自己物品後,能夠通過寄存櫃本身的確定的用戶地址獲得存物人的聯繫 方式。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網際網路,行動電話網通信,資料庫操作,網絡安全,數據加密,計算機軟體技術領域。本發明首先用「驗證認證憑證來源」,「追蹤取物相關人」兩種方式在本質上提升寄存櫃的安全性;在安全性得到保障後,採用「授權」和「撤銷授權」兩種方式提升寄存櫃的便利性;在安全性和便利性都提升的基礎上,採用「外部用戶能通過網際網路或透過寄存箱門看到寄存物品」這樣的技巧,解決了「失物招領」這樣的現實問題。因為本發明提升了寄存櫃的安全性,即使物品丟失也有追查線索,所以能夠通用於,某人寄存物品別人取走物品這樣的物流場景,從而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城市人口出行次數,為節能環保,低碳生活做出貢獻。因為本發明的便利性和開放性特點,解決困擾城市的「失物招領」問題,所以能夠對城市建設有一定程度貢獻。
文檔編號H04L29/06GK103198579SQ201310060779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7日
發明者蘇海洋 申請人:蘇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