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活塞環內圓倒角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23:40:36
專利名稱:一種活塞環內圓倒角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械加工設備,特別是活塞環製造領域。
背景技術:
活塞環是一種非正圓形的帶有開口的金屬圓環,具有較大向外擴張變形的金屬彈 性環,它被裝配到剖面與其相應的環形槽內。活塞環在粗加工後,須進行活塞環內圓倒角加 工。現有的加工方法是操作工將活塞環壓入倒角模內,用腳踩的方式進刀,完全要憑操作 工的經驗,技術落後,使得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活塞環內圓倒角機,上、下料 及進刀均自動完成,加工質量穩定,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活塞環內圓倒角機,包括機身和理環機構,理環 機構包支架,支架上固定電機,電機的輸出軸連接理環杆,理環杆的另一端連接接環錐,理 環杆的下方設置接環杆,所述支架固定在機身的下方;所述理環機構為兩個,分別對稱設置 在機身的下方;在機身的上方設置自動上料機構和滑臺,所述滑臺設置在自動上料機構的 前端,所述滑臺可在機身上橫向滑動,滑臺推板固定連接在滑臺上,滑臺推板的下端連接滑 臺移動氣缸,所述滑臺移動氣缸支撐在機身上;所述滑臺上對稱設置兩個下料安裝孔和兩 個工位安裝孔,所述兩個工位安裝孔設置在兩個下料安裝孔之間,滑臺的每個下料安裝孔 的上方分別固定環形落環模,所述每個落環模的上方設置第一壓環機構;滑臺的每個工位 安裝孔的上方分別固定環形裝料料筒,所述每個裝料料筒的內壁斷面呈上大下小的錐形, 每個裝料料筒的上方設置第二壓環機構;所述機身內固定兩個主軸座,每個主軸座對稱設 置在兩個理環機構之間,每個主軸座內通過軸承安裝主軸,每個主軸內同軸穿置軸套,每個 軸套內間隙式套置刀杆,所述每個主軸連接轉動驅動機構,所述每個軸套的下端通過連接 件連接氣缸,每個氣缸支撐在機身上;所述每個主軸的上端固定電磁吸盤,每個電磁吸盤設 置在對應的軸套外周,每個電磁吸盤內設置線圈,每個電磁吸盤的上端固定環形定位圈,每 個定位圈的內側周向設置若干定位槽,每個定位圈內設置頂環器,每個頂環器上設置與定 位槽個數相等的推爪,每個推爪設置在對應的定位槽內;所述每個刀杆的上端固定刀盤,每 個刀盤的上端固定刀座,每個刀座上固定刀具,所述每個刀座和刀具設置在對應的頂環器 的內側,所述每個刀杆的下端通過連接件與機身固定連接。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是自動上料機構將活塞環推進右側裝料料筒,右移滑臺使右 側裝料料筒移至右側刀具的上方,第二壓環機構將活塞環壓在右側頂環器上,右側主軸旋 轉帶動活塞環旋轉完成內倒角,同時自動上料機構將活塞環推進左側裝料料筒。左移滑臺 使右側落環模移至右側刀具的上方,右側軸套帶動右側頂環器將活塞環上頂至右側落環模 內,此時左側裝料料筒移至左側刀具的上方,第二壓環機構將活塞環壓在左側頂環器上,左 側主軸旋轉帶動活塞環旋轉完成內倒角。右移滑臺使右側落環模移至右側理環機構的上方,第一壓環機構將活塞環壓至右側理環機構,再左移滑臺左側落環模移至左側理環機構 的上方,第一壓環機構將活塞環壓至左側理環機構,同時自動上料機構將活塞環推進右側 裝料料筒,再按以上順序循環進行。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自動化強度高,左右兩側 可同時進行,生產效率高,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所述自動上料機構包括基座板,基座板的下方固定上料氣缸,上料氣缸連接活塞 杆支架,活塞杆支架的上端連接滑板的後端,所述滑板設置在基座板的下方,基座板上方設 置推板,基座板的後端設置導槽,所述推板和滑板在導槽處通過螺釘固定,推板的前端下方 設置墊板,所述墊板固定在基座板的前端上方;所述基座板的前端上方通過圓墊鐵和螺釘 固定導杆座,導杆座的內側沿圓周方向通過導杆支架連接一根三角導杆和兩根圓導杆,所 述一根三角導杆和兩根圓導杆分別垂直設置在墊板的上方並設置間隙,所述三角導杆設置 在推板的前端上方。 所述第一壓環機構包括第一旋轉支座和第一壓緊支座,第一旋轉支座和第一壓緊 支座分別固定在滑臺上,並設置在落環模的兩側,第一旋轉支座的上端鉸連接氣缸長橋板 的一端,氣缸長橋板的另一端通過螺栓連接第一壓緊支座,氣缸長橋板的上方固定第一壓 環氣缸,第一壓環氣缸的伸縮杆連接第一壓頭。 所述第二壓環機構包括第二旋轉支座和第二壓緊支座,第二旋轉支座和第二壓緊 支座分別固定在滑臺上,並設置在裝料料筒的兩側,第二旋轉支座的上端鉸連接氣缸短橋 板的一端,氣缸短橋板的另一端通過螺栓連接第二壓緊支座,氣缸短橋板的上方固定第二 壓環氣缸,第二壓環氣缸的伸縮杆連接第二壓頭。 所述機身內還設置吸塵機構,吸塵機構包括三通吸塵管,三通吸塵管的下端連接 吸塵器,三通吸塵管的兩個上端分別設置在對應的推環器與刀座之間。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中A部放大圖。 圖4為定位圈和頂環器結構示意圖。 圖5為理環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滑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局部示意圖。 圖8為自動上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的俯視圖。 圖10為圖9中G-G向視圖。 圖11為導杆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推板座,2滑板,3基座板,4推板,5螺釘,6導杆支架,7三角導杆,8圓導杆, 9導槽,10活塞環,11吸塵器,17支架,18電機,19理環杆,20接環錐,21接環杆,22下料安 裝孔,23工位安裝孔,24墊板,25長方墊鐵,26螺釘,27螺釘,28平鍵,29螺釘,30氣缸,31 推板調節墊,32螺釘,33活塞杆支架,34螺釘,35滑臺,36落環外模,37落環模,38第一壓 環氣缸,39氣缸長橋板,40第二螺栓,41第二壓環氣缸,42氣缸短橋板,4344護罩,45氣缸端板,46滑臺氣缸47滑臺推板,48第二旋轉支座,49第二壓頭,50裝料料筒,51第二壓緊 支座,52第一壓頭,53理環機構,54機身,55主軸座,56軸承,57主軸,58軸套,59刀杆,60 電磁吸盤,61線圈,62定位圈,62-1定位槽,63頂環器,63_1推爪,64刀具,65吸塵管,66刀 盤,67刀座,68第一旋轉支座,69第一壓緊支座,70第一螺栓。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2、5所示,為活塞環內圓倒角機,包括機身54,機身54的下方對稱設置兩個 理環機構53,每個理環機構53包支架17,支架17上固定電機18,電機18的輸出軸連接理 環杆19,理環杆19的另一端連接接環錐20,理環杆19的下方設置接環杆21,支架17固定 在機身54的下方。 如圖1、8、9、10、11所示,在機身54的上方設置自動上料機構,自動上料機構包括 基座板3,基座板3的後端設置導槽9,基座板3的下方固定氣缸30,氣缸30連接活塞杆支 架33,活塞杆支架33的上端通過螺釘34連接滑板2的後端,滑板2設置在基座板3的下 方。基座板3上方設置推板座l,推板座1和滑板2在導槽9處通過螺釘32固定。推板座 1的前端通過平鍵28和螺釘29固定推板4,推板4的前端下方設置墊板24,墊板24固定 在基座板3的前端上方。推板座1與滑板2之間的導槽9內設置推板調節墊31,推板調節 墊31、推板座1和滑板2通過螺釘32固定。基座板3的前端上方通過圓墊鐵12和螺釘13 固定導杆座14,導杆座14的內側沿圓周方向通過導杆支架6連接一根三角導杆7和兩根 圓導杆8。三角導杆7和兩根圓導杆7垂直設置在墊板的上方,三角導杆7設置在推板24 的前端上方並留有間隙。活塞環10放置在三角導杆7和兩根圓導杆8形成的圓內,活塞環 10的開口對著三角導杆7。 如圖1、6、7所示,在機身54的上方設置滑臺35,滑臺35設置在自動上料機構的前 端,滑臺35橫向可滑動式配合在機身54上。滑臺35上固定連接在滑臺推板47,滑臺推板 47的下端連接滑臺氣缸46,滑臺氣缸46通過氣缸端板45和護罩44支撐在機身54上。
滑臺35上對稱設置兩個下料安裝孔22和兩個工位安裝孔23,兩個工位安裝孔23 設置在兩個下料安裝孔22之間,滑臺35的每個下料安裝孔22的上方通過環形落環外模36 固定環形落環模37,每個落環模37的上方設置第一壓環機構。滑臺35的每個工位安裝孔 23的上方固定環形裝料料筒50,每個裝料料筒50的內壁斷面呈上大下小的錐形,裝料料筒 50的上方設置第二壓環機構。 每個第一壓環機構包括第一旋轉支座68和第一壓緊支座69,第一旋轉支座68和 第一壓緊支座69分別固定在滑臺35上,並設置在對應的落環外模36的兩側,第一旋轉支 座68的上端鉸連接氣缸長橋板39的一端,氣缸長橋板39的另一端通過第一螺栓70連接 第一壓緊支座69,氣缸長橋板39的上方固定第一壓環氣缸38,第一壓環氣缸38的伸縮杆 連接第一壓頭52。 第二壓環機構包括第二旋轉支座48和第二壓緊支座51,第二旋轉支座48和第二 壓緊支座51分別固定在滑臺35上,並設置在對應的裝料料筒50的兩側,第二旋轉支座48 的上端鉸連接氣缸短橋板42的一端,氣缸短橋板42的另一端通過第二螺栓40連接第二壓 緊支座51,氣缸短橋板42的上方固定第二壓環氣缸41,第二壓環氣缸41的伸縮杆連接第 二壓頭49。
如圖1、3所示,機身54內對稱固定主軸座55,每個主軸座55對稱設置在兩個理環 機構53之間,每個主軸座55內通過軸承56安裝主軸57,每個主軸57內同軸穿置軸套58, 每個軸套58內間隙式套置刀杆59,每個主軸57連接電機,每個軸套58的下端通過連接件 連接氣缸,每個氣缸支撐在機身54上。每個主軸57的上端固定電磁吸盤60,每個電磁吸盤 60設置在軸套58的外周,每個電磁吸盤60內設置線圈61,每個電磁吸盤60的上端固定環 形定位圈62,每個定位圈62的內側周向設置若干定位槽62-l,每個定位圈62內設置頂環 器63,每個頂環器63上設置與定位槽62-1個數相等的推爪63-1,每個推爪63_1設置在對 應的定位槽62-l內,如圖4所示。每個刀杆59的上端固定刀盤66,每個刀盤66的上端固 定刀座67,每個刀座67上固定刀具64,每個刀座67和刀具64設置在對應的頂環器63的 內側,每個刀杆69的下端通過連接件與機身54固定連接。 機身54內還設置吸塵機構,吸塵機構包括三通吸塵管65,三通吸塵管65的下端連 接吸塵器ll,三通吸塵管65的兩個上端分別設置在對應的頂環器63與刀座67之間。
權利要求
一種活塞環內圓倒角機,包括機身和理環機構,理環機構包支架,支架上固定電機,電機的輸出軸連接理環杆,理環杆的另一端連接接環錐,理環杆的下方設置接環杆,所述支架固定在機身的下方;其特徵在於所述理環機構為兩個,分別對稱設置在機身的下方;在機身的上方設置自動上料機構和滑臺,所述滑臺設置在自動上料機構的前端,所述滑臺可在機身上橫向滑動,滑臺推板固定連接在滑臺上,滑臺推板的下端連接滑臺移動氣缸,所述滑臺移動氣缸支撐在機身上;所述滑臺上對稱設置兩個下料安裝孔和兩個工位安裝孔,所述兩個工位安裝孔設置在兩個下料安裝孔之間,滑臺的每個下料安裝孔的上方分別固定環形落環模,所述每個落環模的上方設置第一壓環機構;滑臺的每個工位安裝孔的上方分別固定環形裝料料筒,所述每個裝料料筒的內壁斷面呈上大下小的錐形,每個裝料料筒的上方設置第二壓環機構;所述機身內固定兩個主軸座,每個主軸座對稱設置在兩個理環機構之間,每個主軸座內通過軸承安裝主軸,每個主軸內同軸穿置軸套,每個軸套內間隙式套置刀杆,所述每個主軸連接轉動驅動機構,所述每個軸套的下端通過連接件連接氣缸,每個氣缸支撐在機身上;所述每個主軸的上端固定電磁吸盤,每個電磁吸盤設置在對應的軸套外周,每個電磁吸盤內設置線圈,每個電磁吸盤的上端固定環形定位圈,每個定位圈的內側周向設置若干定位槽,每個定位圈內設置頂環器,每個頂環器上設置與定位槽個數相等的推爪,每個推爪設置在對應的定位槽內;所述每個刀杆的上端固定刀盤,每個刀盤的上端固定刀座,每個刀座上固定刀具,所述每個刀座和刀具設置在對應的頂環器的內側,所述每個刀杆的下端通過連接件與機身固定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環內圓倒角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自動上料機構包括基 座板,基座板的下方固定上料氣缸,上料氣缸連接活塞杆支架,活塞杆支架的上端連接滑板 的後端,所述滑板設置在基座板的下方,基座板上方設置推板,基座板的後端設置導槽,所 述推板和滑板在導槽處通過螺釘固定,推板的前端下方設置墊板,所述墊板固定在基座板 的前端上方;所述基座板的前端上方通過圓墊鐵和螺釘固定導杆座,導杆座的內側沿圓周 方向通過導杆支架連接一根三角導杆和兩根圓導杆,所述一根三角導杆和兩根圓導杆分別 垂直設置在墊板的上方並設置間隙,所述三角導杆設置在推板的前端上方。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環內圓倒角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壓環機構包括第 一旋轉支座和第一壓緊支座,第一旋轉支座和第一壓緊支座分別固定在滑臺上,並設置在 落環模的兩側,第一旋轉支座的上端鉸連接氣缸長橋板的一端,氣缸長橋板的另一端通過 螺栓連接第一壓緊支座,氣缸長橋板的上方固定第一壓環氣缸,第一壓環氣缸的伸縮杆連 接第一壓頭。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環內圓倒角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壓環機構包括第 二旋轉支座和第二壓緊支座,第二旋轉支座和第二壓緊支座分別固定在滑臺上,並設置在 裝料料筒的兩側,第二旋轉支座的上端鉸連接氣缸短橋板的一端,氣缸短橋板的另一端通 過螺栓連接第二壓緊支座,氣缸短橋板的上方固定第二壓環氣缸,第二壓環氣缸的伸縮杆 連接第二壓頭。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環內圓倒角機,其特徵是所述機身內還設置吸塵機構, 吸塵機構包括三通吸塵管,三通吸塵管的下端連接吸塵器,三通吸塵管的兩個上端分別設 置在對應的推環器與刀座之間。
全文摘要
一種活塞環內圓倒角機,涉及機械加工設備,包括機身和兩個理環機構,在機身的上方設置自動上料機構和滑臺,滑臺可在機身上橫向滑動,滑臺上對稱設置兩個下料安裝孔和兩個工位安裝孔,滑臺的每個下料安裝孔的上方分別固定落環模,每個落環模的上方設置第一壓環機構;滑臺的每個工位安裝孔的上方分別固定裝料料筒,每個裝料料筒的上方設置第二壓環機構;機身內安裝兩個主軸,每個主軸內同軸穿置軸套,每個軸套內套置刀杆,每個主軸連接轉動驅動機構,每個軸套的下端連接氣缸,每個主軸的上端固定電磁吸盤,每個電磁吸盤的上端固定定位圈,每個定位圈內設置頂環器,每個刀杆的上端固定刀盤、刀座和刀具,本發明左右兩側可同時進行,生產效率高。
文檔編號B23C3/12GK101704123SQ20091023224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0日
發明者凌新連 申請人:儀徵雙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