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華航空難錄音靈異事件(2002華航空難錄音是真的嗎)
2023-05-31 13:45:55
文|微史解讀
編輯|微史解讀
中華航空611號航班和往日一樣正常起飛,將進行1小時四十分鐘的飛行。搭載206名乘客和19名機組人員,穿越臺灣海峽,降落於香港國際機場。
在高度達到7800米後,開啟了自動駕駛,這條航線是最熱門的旅遊航線,乘客都在期待著接下來的旅途。
卻沒想到在起飛後20分鐘,飛機達到上萬多米的高空後,飛機的信號,卻突然在地面空管中心屏幕上消失了。
飛機為何離奇消失,是遭遇了劫機?還是發生了空難?
這架飛機是著名的波音747,從臺灣飛往香港,乘客加機組人員一共225人,旅遊熱門航線嘛,本來大家都是高高興興的。
可誰又知道災難就這麼悄悄來臨了,飛機飛至350空層,與空管中心的正常聯絡卻成了最後通話。
15點28分空管中心看著突然消失的飛機信號,無論怎麼聯繫機組都得不到回復,立刻上報並聯繫了搜尋隊,開始進行大規模搜救。
參與搜尋行動的人員共有1000多人,不管是漁船還是海上警衛隊,更或者軍方人員,都紛紛出海進行搜救。
直到三個小時後,才確定了飛機失事這一消息。搜尋隊在澎湖縣目鬥嶼,40海裡外的海面上,發現了大量的飛機殘孩、乘客的行李、文件、餐具。
更是有些物品散落到了臺中地區,這次的事故讓負責調查的人頭疼不已。
華航公司,基本上算是全球飛行情況最差的一個航空公司了。
幾乎每四年就會發生一次重大事故,而這次的611航班出事,更是調查難度最大的。因為所有的「證據」都沉入了海底。
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人生還,更是讓調查行動變得異常困難。
由於出事的飛機是波音公司製造,美國的運輸安全委員會也開始介入調查。
隨著調查隊伍的擴大,很快,大量的飛機殘孩從海底打撈上來,花重金打造的飛機,怎麼會突然解體散落到各處呢?難道真的是飛彈擊落的嗎?
02由於在華航611號航班失事當天,大陸軍方剛好在對臺灣海峽,進行著一場軍事演習。因此臺灣媒體懷疑,飛機是被大陸的飛彈擊落的。
但是官方消息多次聲明,並未擊落飛機,難道是有人在栽財嫁禍給中國大陸嗎?
隨著調查的深入,打撈上來的飛機殘骸越來越多。
人們發現並沒有被飛彈打中後產生的痕跡,地面上的雷達也並沒有顯示,有飛彈的出現,被飛彈擊落這一想法逐步也就被打消了。
然後調查人員就想到了過去因油箱爆炸,而引發的墜機事件,那次事件花了四年的時間,才解開了事件的真相。
由於電纜系統非常靠近油箱的位置,有很大的可能引發火花,導致油箱爆炸。
並且飛機起飛當天十分的炎熱,華航611起飛時也是這樣的天氣,調查人員覺得可能是高溫導致燃油溫度過高,從而引起了油箱爆炸。
那麼會是這個的原因嗎?
隨著大量的飛機殘骸被打撈上岸,打撈出來的的油箱部位殘片,並沒有顯示那種由內到外爆炸產生的痕跡。
一切顯示的就好像,飛機自己解體而導致的事故。
並且從地面雷達上的顯示來看,也可以明顯的看出,當時並沒有別的飛機出現,撞機這一想法更是不可能。
這讓調查人員陷入了新一輪的迷霧中,華航公司更是停止了波音747同系列飛機的航班,防止出現同樣的事故。
這讓調查人員有了更大的心理壓力,後來調查人員在地面雷達的記錄中,找到了此次事故第一個重要信息。
雷達跟蹤到飛機在升空過程中失事,畫面中的信號由一個變成了四個,然後開始散開,證實了這架飛機確實是高空解體。
進一步打撈飛機殘骸時,調查人員發現了一系列不尋常的小排氣孔。當飛機的貨艙出現減壓的時候,釋放閥會自動開啟,從地板上釋放壓力。
611航班上有65個釋放閥裝置,調查人員從海裡打撈出19個,其中4個處於打開狀態,這表明客艙下部,出現了突然失壓的情況。
採用美國800航班研究方法,利用飛行軌跡分析技術,了解飛機在解體狀態下的情況。
碎片打撈上來後,每一片碎片都要記上編號以便檢驗,研究人員挑選了18個,將重量和形狀數據,輸入具體的電腦程式進行分析。
這些部件分別來自前機身、中間機身和機身尾部三大部分,計算機根據失事地點,計算出18個殘骸。
其中哪些先從飛機上下來,計算機利用這些數據,模擬飛機解體時發生的狀況。分析結果表明,尾翼先脫離飛機,尾翼旋即成為調查者研究的重點。
NTSB派冶金專家弗蘭克扎克去協助調查,當他走到640號殘孩時,發現有一些不尋常的零件,這部分金屬部分曾被嚴重損壞。
用空氣動力學的觀點來看,當每小時時速800公裡以上的飛機在空中飛行時,會向空氣注入,從而導致客機結構解體。
這一現象被業內稱為過載破裂,早先打撈出來的零件證實了這一點。
當金屬因過載或過應力而破裂時,會呈現出一個角度,而且640號飛機殘骸的裂縫沒有傾角,
說明這並非是承受過大的應力。
而是飛機結構的另一個天敵:金屬疲勞。
調查員了解到,失事的殘骸,並非在失事飛機墜毀時突然斷裂,而是逐漸與飛機機體分離。另外一個特徵就是,上面有一個金屬補片,又稱覆板加固板。
這種加固板在較長的飛機上比較常見,例如飛機的蒙皮有裂紋、損傷裂紋等,增強版能使飛機蒙皮恢復原來的強度。
調查人員調取了最初的維修資料,波音747的部件已被修理,弗蘭克發現覆蓋板上有很長的縱向條痕。
似乎是從加強板和蒙皮之間散開,金屬板下面有東西漏出來。調查人員將這些材料切下,送到實驗室作進一步研究。
弗蘭克在裂縫上,找到了一個明顯的線索,這些材料上的東西,就是長期接觸氧氣,而導致金屬氧化產生的氧化鋁。
這個顏色是可以判斷出,這個裂紋出現已經是很長時間了。
覆蓋物被移除後,調查者終於看到了下面的鋁製蒙皮,也看到了比加固板更長的傷痕,這種傷痕已經超出了加固板的修復範圍。
翻找了這架飛機20多年來,所有的維修記錄才知道,在這架飛機剛開始飛行工作的半年,飛機在降落時,由於飛機尾部太多餘低,而擦著跑道滑行的一段距離。
管制員看到飛機降落時,機尾有煙和火花,便通知飛行員,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起降角過大時,又稱尾擦地。
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一些飛機甚至會在機尾放置一個緩衝器。
如果機尾離地太近,則物性緩衝器來保護飛機的外殼,尾擦地面的損傷,一般都要定期進行修理。
調查人員在飛機日誌中,找到了當時的維修記錄。
當時維修師只是用一大片鋁板,將受損區域貼上了,並沒有按照波音公司提供的維修手冊進行修理。
手冊上明確表明了,如果飛機上有許多較深的刮痕無法修復,受損區域就只能全面更換。現如今調查人員發現,損壞的金屬並未被替換,最初的飛機擦傷,還停留在原來的位置。
華航的技術員告訴調查人員,刮傷的部位太大,不能進行拆卸,所以他們採用磨平刮痕的方法。
然後維修師就犯了一個錯誤,就是直接用加固板覆蓋刮傷的金屬,並且增加的加固板沒有超過受損部位的30%。
並且在當時的維修記錄上,還誇讚了自己多麼的技術精湛。
加固板就這麼隱藏了原來的損傷,導致之後20多年來,所有人都以為之前受損的部位,已經按照正常維修程序修補好了。
就這樣一架負傷危險的飛機,又工作了20多年,這期間的飛行記錄甚至高達2000多次。而每次的定期維修,都沒有看到加固板下面的裂縫變得越來越大。
維修師當時一個錯誤的決定,讓無數家庭悲痛萬分。如果維修記錄有被重視,或者每次的定期維修可以再仔細一些。
悲劇是不是就有可能少一些呢?一個生命的停止,背後會引發多少人的悲傷無助,留下來的家人朋友如何去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