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皮料開卷驅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4:11: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皮料的開卷上料機構。
背景技術:
皮料成型設備中,一般通過電機驅動一個主動滾筒,通過主動滾筒和皮料之間的摩擦力實現皮料在料卷上的開卷和上料。這種方式下,皮料至少需要繞卷主動滾筒至少90度,才能使得皮料與主動滾筒之間的摩擦力足以拉動皮料。這種方式下,還需要皮料本身需要有足夠的張緊度作用於主動滾筒。當皮料本身張緊度不足時,皮料與驅動滾筒容易出現打滑。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皮料料卷開卷上料時,皮料本身張緊度不足時,皮料與驅動滾筒容易出現打滑。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方案如下:
一種皮料開卷驅動機構,包括電機、主動滾筒和壓料滾筒;電機、主動滾筒和壓料滾筒安裝在機架上;主動滾筒和壓料滾筒相互平行;主動滾筒和壓料滾筒之間具有水平的料片間隙;主動滾筒與電機相連;壓料滾筒通過張緊式壓料機構安裝在機架上;所述張緊式壓料機構用於使得所述開卷驅動機構具有工作態和鬆弛態兩個狀態;當所述開卷驅動機構處於工作態時,主動滾筒和壓料滾筒之間的料片間隙與皮料厚度相匹配;當所述開卷驅動機構處於鬆弛態時,主動滾筒和壓料滾筒之間的料片間隙 具有不少於1釐米的寬度。
進一步,所述張緊式壓料機構包括擺動板、同步鎖位軸杆和彈簧鎖位機構;擺動板通過擺動板軸安裝在機架上;所述彈簧鎖位機構包括L形卡塊、彈簧和翻轉卡塊;L形卡塊安裝在機架上;彈簧連接於機架和擺動板之間,使得擺動板在彈簧張力作用下圍繞擺動軸向下擺動;翻轉卡塊通過翻轉軸以偏心的方式安裝在擺動板 上;同步鎖位軸杆與翻轉軸同軸,並設有鎖位手杆;當拉動鎖位手杆時,通過同步鎖位軸杆和翻轉軸帶動翻轉卡塊圍繞翻轉軸進行翻轉;壓料滾筒的兩端安裝在擺動板上;當翻轉卡塊翻轉至翻轉卡塊上距離翻轉軸軸心最近點位於翻轉軸軸心的正下方時,翻轉卡塊上距離翻轉軸軸心最近點卡在L形卡塊水平板的上方,擺動板向下擺動,使得主動滾筒和壓料滾筒之間的料片間隙達到最小,從而使得開卷驅動機構處於工作態。
進一步,翻轉卡塊上設有A點至B點的圓弧面AB、B點至C點的直線面BC、C點至D點的阿基米德螺線面CD、D點至E點的弧線面DE以及E點至A點的直線面EA;圓弧面AB的圓心為翻轉軸的軸心;直線面BC與圓弧面AB相切,並與阿基米德螺線面CD相切;D點為翻轉卡塊上距離翻轉軸軸心最遠點;當翻轉卡塊上D點位於翻轉軸軸心的正下方並卡在L形卡塊水平板的上方時,翻轉卡塊上C點靠在L形卡塊的豎直板上,主動滾筒和壓料滾筒之間的料片間隙達到最大,開卷驅動機構處於鬆弛態。
進一步,翻轉軸軸心至D點的連線和翻轉軸軸心至直線面BC的垂直線之間的夾角角度為100~120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如下:
1、通過在主動滾筒上設置一個壓料的壓料滾筒,通過壓料滾筒與主動滾筒所形成夾持力,提高皮料在主動滾筒上的摩擦力,從而避免主動滾筒與皮料之間打滑。
2、通過張緊式壓料機構實現了主動滾筒和壓料滾筒之間的料片間隙的可調,從而便於皮料以人工方式穿過主動滾筒和壓料滾筒之間的料片間隙。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滾筒驅動導向機構部分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和圖4是張緊式壓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3為開卷驅動機構的工作態,圖4位開卷驅動機構的鬆弛態。
圖5是翻轉卡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皮料開卷驅動機構,用於拖拽皮料使得放置在料捲軸上的皮料料卷進行開卷上料,如圖1、圖2所示,包括電機41和滾筒驅動導向機構。滾筒驅動導向機構包括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電機41、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安裝在機架13上。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相互平行。壓料滾筒45位於主動滾筒42的上方。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之間,如圖3、圖4所示,具有水平的料片間隙46。
主動滾筒42與電機41相連。具體來說,如圖2所示,電機41設有電機鏈輪411,主動滾筒42的一端設有滾筒鏈輪421。電機鏈輪411和滾筒鏈輪421之間通過鏈條相連,從而,電機41能夠帶動主動滾筒42旋轉。本實施例中,壓料滾筒45通過張緊式壓料機構安裝在機架13上。張緊式壓料機構用於使得開卷驅動機構具有工作態和鬆弛態兩個狀態。當開卷驅動機構處於工作態時,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之間的料片間隙46與皮料厚度相匹配。當開卷驅動機構處於鬆弛態時,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之間的料片間隙46 具有不少於1釐米的寬度。開卷驅動機構處於鬆弛態時,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之間的料片間隙46的寬度不少於1釐米能夠便於皮料以人工方式穿過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之間的料片間隙46。而當開卷驅動機構處於工作態時,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之間的料片間隙46很小,皮料基本無法以人工作業方式穿過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之間的料片間隙46。因此,張緊式壓料機構的作用是便於成型機開工前,皮料需要以人工作業方式穿過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之間的料片間隙46,而提供作業便利。
張緊式壓料機構,本實施例中,如圖3、圖4所示,包括擺動板43、彈簧鎖位機構和同步鎖位軸杆44。擺動板43有兩塊。擺動板43通過其角部的擺動板軸431安裝在機架13上。彈簧鎖位機構有兩個。兩個彈簧鎖位機構分別與兩塊擺動板43相對應。彈簧鎖位機構包括L形卡塊432、彈簧433和翻轉卡塊434。L形卡塊432安裝在機架13上,由水平板和豎直板所組成。彈簧433連接於機架13和擺動板43之間,使得擺動板43在彈簧433張力作用下圍繞擺動軸431向下擺動。翻轉卡塊434通過翻轉軸435以偏心的方式安裝在擺動板 43上。同步鎖位軸杆44的兩端分別架設在兩塊擺動板43上。同步鎖位軸杆44與翻轉軸435同軸,並設有鎖位手杆441。壓料滾筒45的兩端分別架設在兩塊擺動板43上。壓料滾筒45位於同步鎖位軸杆44的下方。當拉動鎖位手杆441時,通過同步鎖位軸杆44和翻轉軸435帶動翻轉卡塊434圍繞翻轉軸435進行翻轉。翻轉卡塊434翻轉時,通過彈簧433的張力和壓料滾筒45自身重力作用,翻轉卡塊434緊貼L形卡塊432進行翻轉。
當翻轉卡塊434翻轉至翻轉卡塊434上距離翻轉軸435軸心最近點卡在L形卡塊432水平板的上方時,如圖3所示,在彈簧433的張力和壓料滾筒45自身重力作用下,擺動板43向下擺動,使得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之間的料片間隙46達到最小,從而使得開卷驅動機構處於工作態。此相對應地,當翻轉卡塊434翻轉至翻轉卡塊434上距離翻轉軸435軸心最遠點位於翻轉軸435軸心的正下方時,如圖4所示,翻轉卡塊434上距離翻轉軸435軸心最遠點卡在L形卡塊432水平板的上方,由此使得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之間的料片間隙46達到最大,從而使得開卷驅動機構鬆弛態。開卷驅動機構的工作態和鬆弛態之間的過渡狀態為非穩定態。在彈簧433、翻轉卡塊434以及壓料滾筒45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開卷驅動機構的工作態和鬆弛態之間的過渡狀態自然向工作態變遷,而最終成為工作態。
本實施例的翻轉卡塊434,如圖5所示,翻轉卡塊434上設有A點至B點的圓弧面AB、B點至C點的直線面BC、C點至D點的阿基米德螺線面CD、D點至E點的弧線面DE以及E點至A點的直線面EA。圓弧面AB的圓心為翻轉軸435的軸心。直線面BC與圓弧面AB在B點相切,並與阿基米德螺線面CD在C點相切。弧線面DE與阿基米德螺線面CD在D點相切。直線面EA與圓弧面AB在A點相切。D點為翻轉卡塊434上距離翻轉軸435軸心最遠點。當翻轉卡塊434上D點位於翻轉軸435軸心的正下方並卡在L形卡塊432水平板的上方時,翻轉卡塊434上C點靠在L形卡塊432的豎直板上,形成第一穩定態。在第一穩定態下,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之間的料片間隙46達到最大,從而使得開卷驅動機構處於鬆弛態。翻轉卡塊434翻轉至直線面BC卡在L形卡塊432水平板的上方形成第二穩定態。在第二穩定態下,主動滾筒42和壓料滾筒45之間的料片間隙46達到最小,從而使得開卷驅動機構5處於工作態。相比於第一穩定態,第二穩定態下,翻轉卡塊434圍繞翻轉軸435轉過100~120度角。第一穩定態至第二穩定態,翻轉卡塊434所轉過的角度也就是,翻轉軸435軸心至D點的連線和翻轉軸435軸心至直線面BC的垂直線之間的夾角角度。該夾角角度為100~12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