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座椅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0:30:01 1
專利名稱:兒童座椅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固定在車輛上的兒童約束座椅。
背景技術:
已知多種形式的兒童約束座椅。有些兒童約束座椅專門設計為使得座椅的構造可 以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從而適應成長期兒童的尺寸。對於成長期兒童,通常認為座椅上方 的頭部支撐所需的高度的增加速度是座椅上方的背部支撐所需的高度的增加速度的兩倍 左右。例如,歐洲專利說明書EP 0, 751,033 A2示出了具有頭枕的兒童約束座椅,該座椅具 有使頭枕相對於座椅的其餘部分升高的裝置。國際專利公布W0 2004/000602 A1示出了一種兒童約束座椅,該座椅具有通過相 對於座椅的其餘部分向上拉動頭枕而進行調節的裝置。所述頭枕被支撐在直立部件上, 該直立部件經由棘輪裝置與座椅的背部連接。這樣,在調節過程中,與座椅的靠背相比, 頭枕可以相對於座椅底部升得更高。通過向上拉動頭枕來使座椅伸展。美國專利說明書 6,447,062 B1示出了一種兒童約束座椅,該座椅具有通過雙齒輪齒條機構進行調節的裝 置,通過手旋滾花輪對所述雙齒輪齒條機構進行操作。該齒輪齒條機構使得頭枕相對於座 椅底部升高的速度是靠背相對於座椅底部升高的速度的兩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在車輛中容納兒童的座椅,所述座椅適於固定地連接在車輛 上,例如固定在通常朝向前方的成人車輛座椅上;所述座椅具有上面可以坐有兒童的支 撐部分、構造為限制兒童後背移動的後部、以及構造為限制兒童頭部後部移動的頭枕,其 中,第一直立部件與所述支撐部分的後部(或後部延伸部)相連,第二直立部件與所述頭枕 的後部(或後部延伸部)相連,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相互平行;所述座椅 設置有用於調節所述頭枕相對於所述支撐部分的相對位置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 可以圍繞相對於所述座椅的後部固定的水平軸線旋轉的旋轉部件,所述旋轉部件在其端部 具有在支撐部件內或支撐部件後方從支撐部分側向伸出的把手以及位於所述把手之間的 伸出的止動件,所述止動件被設置為與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中的等間距 分隔的相對的槽接合,所述裝置設置為當通過把手轉動所述旋轉部件時,所述座椅的後部 升高的距離為所述槽的間距,而所述頭枕升高的距離為所述槽的間距的兩倍。在一種形式中,優選地,所述旋轉部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與所述止動件結合 為一體的分隔開的平行杆,所述平行杆被設置為與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 中的槽接合。在該形式中,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在所述旋轉部件的末端之間 居中設置。作為選擇,所述一對直立部件可以設置在所述旋轉部件上的止動件的任一側。在另一種形式中,優選地,所述旋轉部件包括板,所述板的邊緣被設置為與所述第 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中的槽接合。
位於所述旋轉部件的端部上的把手優選為手柄,但位於所述旋轉部件的端部上的 把手也可以是鍵槽,所述鍵槽構造為接收插入的工具以使所述旋轉部件旋轉。在一種優選形式中,所述止動件的間距與所述槽的間距無關,並且所述第一直立 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被朝向彼此彈性偏壓,從而所述把手的旋轉首先迫使所述第一直 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分開,隨後允許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再次合 在一起,以此使所述座椅的後部升高的距離為所述槽的間距,並且使所述頭枕升高的距離 為所述槽的間距的兩倍。在可選的優選形式中,所述止動件分隔的距離等於所述槽的間距,並且所述槽的 深度足以接收所述止動件而不迫使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分開,從而所述 把手的旋轉將使所述座椅的後部以等於所述槽的間距的距離升高,並且使所述頭枕以兩倍 於所述槽的間距的距離升高。通常優選的是,所述座椅另外具有約束條或帶,所述約束條或帶適於從坐在所述 座椅中的兒童的前方橫過,並牢固地固定在車輛座椅的側面上或車輛主體上的固定點上。在本說明書中,術語「直立」和「水平」是相對於兒童約束座椅在車輛中的安裝位 置而言的。通常,座椅會傾斜以使兒童能夠略微向後倚靠,以便感覺到能夠保證兒童不會從 座椅中掉出來。根據許多管轄區域的現行法規,強制性地規定兒童應固定在座椅中,因此可 以假定約束帶或條處於適當的位置以將兒童固定在座椅上。
下面參考附圖通過實例來描述本發明的兩個具體實施例,在附圖中圖1是處於可用構造的座椅的概略透視圖,圖2是示出了組成部件的相對運動的類似視圖,圖3是另一個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概略側視圖,以及圖4是所述另一個座椅的機構的局部示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兒童約束座椅具有支撐部分10,兒童可 以坐於其上;後部11,其限制兒童後背向後移動;以及頭枕12,其限制兒童頭部向後移動。向後延伸的臂14從支撐部分10向後伸出。臂14與第一直立部件15相連。第二 直立部件16從頭枕12後部向下延伸。直立部件15和直立部件16 (藉助於未示出的裝置)彈性壓在一起,並具有相應的 槽15a和槽16a(在圖2中更好地示出)。當直立部件15和直立部件16相互抵靠時,槽15a 和槽16a被設置為彼此相鄰,從而形成大致呈圓形的孔。槽15a和槽16a沿著各自的直立 部件15和直立部件16以恆定間距(相隔距離)設置。後部11具有向後延伸的兩個臂17和18,臂17和18分別支撐耳軸(17a禾P 18a)。依據本發明,旋轉部件19受到耳軸17a和耳軸18a的限制,從而繞著由所述耳軸 限定的水平軸線旋轉運動。所述旋轉部件具有隔開的杆21和杆22,杆21和杆22與所述水 平軸線平行且與所述水平軸線的距離相等。杆21和杆22形成止動件,以便與槽15a和槽 16a接合。這兩桿之間的距離等於直立部件15上的槽15a的間距和直立部件16上的槽16a的間距。杆21和杆22通過間隔部件23和間隔部件24分別與可在耳軸17a和耳軸18a中 旋轉的軸25和軸26相連。軸25和軸26的端部上分別具有把手27和把手28,可以通過把 手27和把手28使旋轉部件19旋轉。如圖1所示,直立部件15和直立部件16閉合,從而使得大致呈圓形的孔圍繞旋轉 部件19的杆21和杆22。在這種構造中,所述座椅就可以用於把兒童容納在車輛中。假設當首次使用座椅時,使用該座椅的兒童是所述座椅所約束的最小尺寸,兒童 的成長將需要使座椅擴大。圖2示出了後部11和頭枕12如何從支撐部分10升高以實現擴大。轉動把手27 和把手28,迫使所述直立部件克服將它們壓在一起的彈性力而分開。(參見把手27上的旋 轉箭頭。)隨著把手27和把手28繼續旋轉,杆22圍繞杆21旋轉。這樣,杆22使第二直立 部件16頂部上的頭枕12升高兩倍於槽15a以及槽16a的間距的距離。與此同時,旋轉部 件19 (包括由杆21和杆22、間隔部件23和間隔部件24、軸25和軸26、以及把手27和把 手28構成的組件)升高單倍於槽15a以及槽16a的間距的距離。這樣,杆21的升高速度 是杆22的升高速度的一半。這樣,兒童頭枕12以兩倍於限制兒童後背的後部11的速度的速度升高。圖3和圖4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如圖1所示,兒童座椅的直立部件具有 與底部(未示出)相連的部件100,並且部件102與頭枕(未示出)相連。部件100與第一 直立部件115相連,部件102與第二直立部件116相連。所述直立部件被設置為相對於彼 此相對豎直移動。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之間有效地限定了座椅的靠背。如圖4中更加具體所示,第一直立部件115具有槽115a,而第二直立部件116具有 槽116a。所述槽的尺寸相同,並且所述槽的深度對應於所述槽之間的「間隔」或距離。在圖 3中以尺寸箭頭示出了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中的槽的豎直範圍。旋轉部件(未示出,但對應於圖1和圖2中的19)具有隔開的杆121和杆122,杆 121和杆122與水平軸線平行且與水平軸線的距離相等。這些杆圍繞所述旋轉部件的軸線 旋轉,並且交替地接合在槽115a和116a中。所述旋轉部件以及杆121和杆122的旋轉導致所述杆與所述槽接合,並使第二直 立部件116相對於仍保持在同一底部高度上的第一直立部件115豎直移動。隨著旋轉部件 的旋轉,其軸線升高的距離為所述槽的間距,並且連接在第二直立部件116上的頭枕升高 的距離為所述槽的間距的兩倍。所述旋轉部件以及杆121和杆122與兒童座椅的靠背連接。這樣,兒童座椅的頭 枕以兩倍於兒童座椅的靠背的速度的速度升高。
權利要求
一種用於在車輛中容納兒童的座椅,所述座椅適於固定地連接在車輛上,例如固定地連接在通常朝向前方的成人車輛座椅上;所述座椅具有上面可以坐有兒童的支撐部分、構造為限制兒童後背移動的後部、以及構造為限制兒童頭部後部移動的頭枕,其中第一直立部件與所述支撐部分的後部或後部延伸部相連,並且第二直立部件與所述頭枕的後部或後部延伸部相連,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相互平行,並且所述座椅設置有用於調節所述頭枕相對於所述支撐部分的相對位置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能夠圍繞相對於所述座椅的後部固定的水平軸線旋轉的旋轉部件,所述旋轉部件在其端部具有在所述支撐部分內或所述支撐部分後方從所述支撐部分側向伸出的把手以及位於所述把手之間的伸出的止動件,所述止動件被設置為與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中的等間距分隔的相對的槽接合,所述裝置設置為當通過所述把手轉動所述旋轉部件時,所述座椅的後部升高的距離為所述槽的間距,而所述頭枕升高的距離是所述槽的間距的兩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旋轉部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與所述止 動件結合為一體的分隔開的平行杆,所述平行杆設置為與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 立部件中的槽接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在所述 旋轉部件的末端之間居中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設置在 所述旋轉部件上的所述止動件的任一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旋轉部件包括板,所述板的邊緣被設置為與 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中的槽接合。
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座椅,其中,位於所述旋轉部件的端部上的所述 把手為手柄。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座椅,其中,位於所述旋轉部件的端部上的所述 把手為鍵槽,所述鍵槽被構造為接收插入的工具以使所述旋轉部件旋轉。
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止動件的間距與所述槽的間距 無關,並且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被朝向彼此彈性偏壓,從而所述把手的 旋轉首先迫使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分開,隨後允許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 所述第二直立部件再次合在一起,以此使所述座椅的後部升高的距離為所述槽的間距,並 且使所述頭枕升高的距離為所述槽的間距的兩倍。
9.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止動件分隔的距離等於所述槽 的間距,並且所述槽的深度足以接收所述止動件而不迫使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 立部件分開,從而所述把手的旋轉將使所述座椅的後部以等於所述槽的間距的距離升高, 並且使所述頭枕以兩倍於所述槽的間距的距離升高。
10.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座椅,另外具有約束條或帶,所述約束條或帶適 於從坐在所述座椅中的兒童的前方橫過,並牢固地固定在車輛座椅的側面上或車輛主體上 的固定點上。
全文摘要
一種用於在車輛中容納兒童的座椅,所述座椅適於固定地連接在車輛上,例如固定地連接在通常朝向前方的成人車輛座椅上;所述座椅具有上面可以坐有兒童的支撐部分(10)、構造為限制兒童後背移動的後部(11)、以及構造為限制兒童頭部後部移動的頭枕(12),其中第一直立部件(15)與所述支撐部分(10)的後部或後部延伸部相連,並且第二直立部件(16)與所述頭枕(12)的後部或後部延伸部相連,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第二直立部件(15,16)相互平行,並且所述座椅設置有用於調節所述頭枕相對於所述支撐部分的相對位置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能夠圍繞相對於所述座椅的後部固定的水平軸線旋轉的旋轉部件(19),所述旋轉部件(19)在其端部具有在所述支撐部分內或所述支撐部分後方從所述支撐部分側向伸出的把手(27,28)以及位於所述把手之間的伸出的止動件(21,22),所述止動件(21,22)被設置為與所述第一直立部件和所述第二直立部件中的等間距分隔的相對的槽(15a,16a)接合,所述裝置設置為當通過所述把手(27,28)轉動所述旋轉部件(19)時,所述座椅的後部(11)升高的距離為所述槽(15a,16a)的間距,而所述頭枕(12)升高的距離是所述槽的間距的兩倍。
文檔編號B60N2/48GK101855105SQ200880102576
公開日2010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2日
發明者亨德裡克斯·約翰內斯·韋爾特加爾, 威廉·梅斯·范德拜爾, 約翰內斯·亨德裡庫斯·裡克霍夫, 羅布·克裡斯蒂安·海涅邁爾 申請人:Hts漢斯託格森及索恩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