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用不洩漏減速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20:28:36 2
專利名稱:釜用不洩漏減速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傳動機械技術領域,一種釜用不洩漏減速機。
在石油、化工及製藥等工業上,對裝在反應釜上的立式減速機提出了很高的密封要求,要求減速機在長期運轉中,保證不會沿輸出軸向反應釜內洩漏潤滑油。特別是有毒、易爆、易燃、工作壓力較高時更是要求密封可靠。顯然,現有各種立式機型是無法使用的。為此研究者提出磁力驅動與諧波減速機器來解決立式機型的設計。磁力驅動是以隔離套實現密封,其密封性能極為可靠,但其效率低,造價高及適用範圍小等缺陷也是明顯的。諧波減速器是一種對工藝要求較高的傳動機械,因此其製造成本約為擺線減速機的2~2.5倍,如果在反應釜上採用密封式諧波減速器的話,其造價更高。諧波減速器的研究與製造在我國起步較晚,且國內生產廠家較少,因此規格、型號等遠不如擺線減速機。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適應於各種轉速、扭矩的釜用不洩漏減速機,極大地滿足化學、化工、石油、食品及製藥等工業的生產需要。
本發明實施方案使立式機座內存有一儲油腔,輸出軸上有一圓蓋板,其位置高出油麵1~3cm,輸出軸下端有一密封組件,防止釜內介質向減速機內腔洩漏。
本發明比之磁力驅動與立式諧波減速器,其優點在於適用範圍廣,軸向尺寸短,剛性好,重量輕,製造成本約低一半。
附圖
為本發明結構原理圖,以下結合附圖詳加敘述
參見附圖。本發明是立式擺線減速機的重大改進,它由擺線輪[8]、輸入軸[18]、偏心軸承[20]、機座[10]、針齒輪及W輸出機構組成。其中針齒輪由針齒殼[19],均布在針齒殼上的針齒[7]構成,W機構由輸出軸[16]與均布在輸出軸圓盤上的柱銷[6]及柱套[5]構成,其特徵在於a.機座[10]內有一儲油腔,機座外壁有一油泵[17]用來將儲油腔的潤滑油泵至減速機頂端對機件由上而下進行潤滑,回油至儲油腔;b.在輸出軸軸承[12]的上端有一圓環蓋[9],其高度高於儲油麵1~3cm,用以防止從輸出軸軸處沿軸漏油;c.輸出軸軸承[12]下端有一密封組件,它由套筒[15]及裝在套筒內的密封[13]、[14]構成,二密封之間要有一定距離,套筒裝在機座下端面,密封組件用來防止有毒介質從反應釜中當釜內介質為洩漏到減速機內腔。在長期運轉中,為了檢查密封[13]、[14]是否因磨損而造成洩漏,因此在機座[10]內有一僅與二密封件之間的環狀空腔相通的密封空腔,其內裝有一個介質洩漏報警器[11],以便在檢修時更換密封件。由於釜用減速機輸出軸上要聯接一個較長的攪拌器,因此加大輸出軸支承軸承的距離是有必要的,具體做法是在輸出軸柱銷端加一均截環[4],它由軸承[3]支承在聯接盤[2]相應孔中。電機[1]、聯接盤、針齒殼與機座聯接一體。
當減速機工作時,油泵[17]便同時泵油,潤滑油由上而下對各機件進行充分潤滑,但由於圓環蓋[9]比油麵高出1~3cm,所以潤滑油重新回到儲油腔內,顯然儲油腔的潤滑油永遠不會從軸承[12]處向外漏油。為了防止從反應釜內向減速機內腔洩漏,因此在輸出軸端有一密封組件,密封組件主要由兩隻隔開裝配的特種密封圈與防塵圈構成,特種密封圈具有自動補償功能,因此可以在-50~250℃,壓力0~70MPa條件下使用而不洩漏。
權利要求
1.一種釜用不洩漏減速機,由擺線輪[8]、輸入軸[18]、偏心軸承[20]、機座[10]、針齒輪及W輸出機構組成,其中針齒輪由針齒殼[19],均布在針齒殼上的針齒[7]構成,W機構由輸出軸[16]與均布在輸出軸圓盤上的柱銷[6]及柱套[5]構成,其特徵在於a)機座[10]內有一儲油腔,機座外壁有一油泵[17]用來將儲油腔的潤滑油泵至減速機頂端由上而下對機件進行潤滑;b)在輸出軸支承軸承[12]頂端有一圓環蓋[9],其高度高於儲油麵1~3cm,用以防止從沿輸出軸漏油;c)在輸出軸軸承[12]下端有一個密封組件,它由套筒[15]及裝在套筒內的密封[13]、[14]構成,二密封之間要有一定空間,密封組件用以防止有毒介質從反應釜中洩漏到減速機內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釜用不洩漏減速機,其特徵在於在機座[10]內有一僅與二密封件之間環狀空腔相通的密閉空腔,其內有一介質洩漏報警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釜用不洩漏減速機,其特徵在於在W機構的柱銷端部有一均載環[4],均載環由軸承[3]支承在聯接盤[2]的孔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釜用不漏油減速機屬於傳動機械技術領域,它廣泛地應用於石油、化學、化工、醫藥及食品工業的立式反應釜上。其主要特徵是機座內有一儲油腔,輸出軸上一圓環蓋板,其高度高出油麵1~3cm,以確保減速機自身不洩漏。此外在輸出軸端還有一特種密封組件,用來保證反應釜內有毒介質不會向減速機內腔洩漏。本發明比之磁力驅動與XB諧波減速器適用範圍廣,軸向尺寸短,剛性好,製造成本約低一半。
文檔編號F16J15/40GK1372087SQ0110833
公開日2002年10月2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01年2月25日
發明者吳聲震 申請人:吳聲震, 王慶忠, 王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