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壓載艙結構透氣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5:01:21 2
一種壓載艙結構透氣管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壓載艙結構透氣管,包括水密艙壁開孔、壓載艙結構透氣管、橫向強構件和橫向強構件開孔,所述壓載艙結構透氣管為方形結構,緊貼於甲板下方,壓載艙結構透氣管直接焊接在主船體上,屬於主船體的結構的一部分,所述壓載艙結構透氣管在經過主船體橫向強構件時採取開孔方式。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透氣管由於在水密艙壁上開孔較貼近艙頂,所以在透氣效果上要比傳統管路好很多;本結構透氣管在作為主船體結構,在船舶建在初期就可以做好,這樣無需在後期安裝透氣管路,在安裝上也比傳統設計更省時、省力;同時本結構透氣管也合理的利用了船體部分結構,所以在材料上比傳統透氣管路節約了很多材料。
【專利說明】一種壓載艙結構透氣管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壓載艙結構透氣管。
【背景技術】
[0002]貨駁船為了方便、平穩、快速地的裝載貨物,那麼就需要通過壓載快速地調平船體吃水狀態,而在壓載艙能否及時、快速地透氣就成為重要的因素。為了將貨駁船通過壓載手段將本船吃水調整到與碼頭或者服務工程船舶同樣的水平面,貨駁船內設有一套壓載系統,壓載水艙注水時,艙內壓力急速升高,若不及時透氣壓載艙很快會超壓;抽吸水艙時,艙內壓力降低,若不及時透氣艙室很快會被癟艙。
[0003]傳統透氣管路設計,是在每個壓載艙設有透氣管因此在要耗費很多管材、施工安裝工時以及安裝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實用新型目的: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壓載艙結構透氣管。
[0005]技術方案:一種壓載艙結構透氣管,包括壓載艙結構透氣管、橫向強構件和橫向強構件開孔,所述壓載艙結構透氣管為方形結構,緊貼於甲板下方,壓載艙結構透氣管直接焊接在主船體上,屬於主船體的結構的一部分,所述壓載艙結構透氣管在經過主船體橫向強構件時米取開孔方式,設有橫向強構件開孔。
[0006]作為優化:所述壓載艙結構透氣管穿過船艙的T材腹板時,壓載艙透氣管兩側均通過肘板進行加強,壓載艙透氣管的寬度為甲板縱骨跨距,間距為600-750mm之間,高度與縱艙壁縱骨齊平。
[0007]作為優化:所述壓載艙結構透氣管穿過水密艙壁時,壓載艙透氣管兩側均通過肘板進行加強,壓載艙透氣管的寬度為甲板縱骨跨距,間距為600-750mm之間,高度與縱艙壁縱骨齊平。
[0008]作為優化:所述壓載艙結構透氣管沿水密縱艙壁穿過水密橫艙壁時,壓載艙透氣管兩側均通過肘板進行加強,壓載艙透氣管的寬度與臨近艙壁縱骨齊平,間距為600-750mm之間,高度與縱艙壁縱骨齊平。
[0009]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透氣管由於在水密艙壁上開孔較貼近艙頂,所以在透氣效果上要比傳統管路好很多;本結構透氣管在作為主船體結構,在船舶建在初期就可以做好,這樣無需在後期安裝透氣管路,在安裝上也比傳統設計更省時、省力;同時本結構透氣管也合理的利用了船體部分結構,所以在材料上比傳統透氣管路節約了很多材料。具體優勢如下:
[0010]1、工藝製作上,傳統管件透氣系統在結構建造完成後,為了使管件穿過,需要額外在相應位置施工開孔,再進行穿管過程,包括法蘭連接等等,工藝極為繁瑣。另外在船舶建造過程中,還需要第二道工藝程序與流程。結構透氣管設計在工藝製作上,整個結構透氣管在結構建造階段一起做進結構,直接使用,工藝簡單只有一道工藝程序,同時節省了時間成本。
[0011]2、材料上,傳統設計需管子水密補板及管路支架等。而採用結構透氣管只需要板材。
[0012]3、效率上,傳統管件透氣系統具有工序較多,工藝繁瑣,。、焊接難度大、效率較低。採用結構透氣管僅有船體工序,施工簡單,。焊接容易、節省了安裝工時與材料、提高了效率。
[0013]4、人工費上,傳統管件透氣系統,由於壓載艙透氣管較大,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工用於管路鋪設安裝上及水密艙壁開孔和水密補板的焊接;而結構透氣管與結構合二為一,節省了材料和安裝工時,降低了成本。
[0014]5、透氣效果上,由於結構透氣管與結構結為一體,因此壓載艙透氣孔會離壓載艙頂部較近,這樣透氣效果較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壓載艙透氣管穿過船艙的T材腹板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壓載艙透氣管穿過水密艙壁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壓載艙透氣管沿水密縱艙壁穿過水密橫艙壁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0020]如圖1所示,一種壓載艙結構透氣管,包括水密艙壁開孔1、壓載艙結構透氣管2、橫向強構件3和橫向強構件開孔4,所述壓載艙透氣管2為方結構,緊貼於甲板6下方,壓載艙結構透氣管2直接焊接在主船體上,屬於主船體的結構的一部分,所述壓載艙結構透氣管2在經過主船體橫向強構件時採取開孔方式上設有橫向強構件開孔4壓載艙透氣管2穿過船艙的T材腹板5時,壓載艙透氣管2兩側均通過肘板7進行加強,壓載艙透氣管2的寬度為甲板縱骨跨距,間距為600-750mm之間,高度與縱艙壁縱骨齊平。壓載艙透氣管2穿過水密艙壁8時,壓載艙透氣管2兩側均通過肘板7進行加強,壓載艙透氣管7的寬度為甲板縱骨跨距,間距為600-750mm之間,高度與縱艙壁縱骨9齊平。壓載艙透氣管2沿水密縱艙壁穿過水密橫艙壁時,壓載艙透氣管2兩側均通過肘板7進行加強,壓載艙透氣管的寬度與臨近艙壁縱骨齊平,間距為600-750mm之間,高度與縱艙壁縱骨9齊平。
[0021]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0022]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透氣管由於在水密艙壁上開孔較貼近艙頂,所以在透氣效果上要比傳統管路好很多;本結構透氣管在作為主船體結構,在船舶建在初期就可以做好,這樣無需在後期安裝透氣管路,在安裝上也比傳統設計更省時、省力;同時本結構透氣管也合理的利用了船體部分結構,所以在材料上比傳統透氣管路節約了很多材料。具體優勢如下:
[0023]1、工藝製作上,傳統管件透氣系統在結構建造完成後,為了使管件穿過,需要額外在相應位置施工開孔,再進行穿管過程,包括法蘭連接等等,工藝極為繁瑣。另外在船舶建造過程中,還需要第二道工藝程序與流程。結構透氣管設計在工藝製作上,整個結構透氣管在結構建造階段一起做進結構,直接使用,工藝簡單只有一道工藝程序,同時節省了時間成本。
[0024]2、材料上,傳統設計需管子水密補板及管路支架等。而採用結構透氣管只需要板材。
[0025]3、效率上,傳統管件透氣系統具有工序較多,工藝繁瑣。焊接難度大、效率較低。採用結構透氣管僅有船體工序,施工簡單。焊接容易、節省了安裝工時與材料、提高了效率。
[0026]4、人工費上,傳統管件透氣系統,由於壓載艙透氣管較大,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工用於管路鋪設安裝上及水密艙壁開孔和水密補板的焊接;而結構透氣管與結構合二為一,節省了材料和安裝工時,降低了成本。
[0027]5、透氣效果上,由於結構透氣管與結構結為一體,因此壓載艙透氣孔會離壓載艙頂部較近,這樣透氣效果較好。
【權利要求】
1.一種壓載艙結構透氣管,其特徵在於:包括水密艙壁開孔(I)、壓載艙結構透氣管(2)、橫向強構件(3)和橫向強構件開孔(4),所述壓載艙透氣管(2)為方型結構,緊貼於甲板(6)下方,壓載艙結構透氣管(2)直接焊接在主船體上,屬於主船體的結構的一部分,所述壓載艙結構透氣管(2)在經過主船體橫向強構件時採取開孔方式,設有橫向強構件開孔(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載艙結構透氣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壓載艙透氣管(2)穿過船艙的T材腹板(5)時,壓載艙透氣管(2)兩側均通過肘板(7)進行加強,壓載艙透氣管(2)的寬度為甲板縱骨跨距,間距為600-750mm之間,高度與縱艙壁縱骨齊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載艙結構透氣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壓載艙結構透氣管(2)穿過水密艙壁(8)時,壓載艙透氣管(2)兩側均通過肘板(7)進行加強,壓載艙透氣管(7)的寬度為甲板縱骨跨距,間距為600-750mm之間,高度與縱艙壁縱骨(9)齊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載艙結構透氣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壓載艙結構透氣管(2)沿水密縱艙壁穿過水密橫艙壁時,壓載艙結構透氣管(2)兩側均通過肘板(7)進行加強,壓載艙透氣管的寬度與臨近艙壁縱骨齊平,間距為600-750mm之間,高度與縱艙壁縱骨(9)齊平。
【文檔編號】B63B13/00GK203975139SQ201420331862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0日
【發明者】高紅鷹, 宋鴻雁, 曹飛, 黃春偉, 周丹 申請人:南通欣通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