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攜式幼苗移栽施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8:33:56

本實用新型涉及幼苗植株栽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攜式幼苗移栽施肥裝置。
背景技術:
在幼苗移栽時,需要對幼苗進行定位定量施肥,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在現行的生產條件下,多靠人工手動進行隨意定位酌量施肥,但是在施肥過程中由於個人施肥的習慣,熟練程度和施肥力度掌握對幼苗的施肥位置和施肥量有很大的影響,從而影響幼苗的正常生長發育和存活率。目前,這種憑經驗對幼苗定位定量施肥的方式,常常出現把肥料散落到幼苗的根部,而且施肥量不均勻,導致幼苗根系被肥料灼傷並使幼苗植株死亡的情況,影響了幼苗移栽的成活率和早生快發,也造成了補苗、重複用工等不必要的損失;加之因為施肥量不均勻,導致田間整齊度較差等。
申請號為「201710432250.1」的專利申請公開一種幼苗移栽定位定量施肥裝置,設有包括料倉、護苗罩、連接管、施肥罩、放料控制開關和把手,料倉通過連接管與護苗罩固接,且連接管與護苗罩連接的一端密封,另一端連通料倉,施肥罩通過固定塊設置在護苗罩的外壁,放料控制開關設置在連接管內,放料控制開關上升使肥料從料倉進入放料控制開關,放料控制開關下降使肥料從放料控制開關進入連接管,並從護苗罩與施肥罩之間的空隙中落下實現施肥;但是該施肥方式容易使泥土粘著堵塞在護苗罩與施肥罩下部的施肥通道中,從而使肥料空隙阻塞在施肥通道的中上部,不能完成施肥,每當堵塞後就需要進行清理泥土疏通;在施肥時,是手動控制放料控制開關上升使肥料從料倉進入放料控制開關,放料控制開關下降使肥料從放料控制開關進入連接管進行釋放肥料,由於肥料是固體顆粒物或粉狀,放料控制開關在連接管內上下移動使極易導致放料控制開關被肥料卡死在連接管內,此時就需把肥料倉內的肥料卸掉,對放料控制開關進行疏通,泥土堵塞施肥通道和放料控制開關被肥料卡死在連接管內的頻率較高,清理疏通工作頻繁;另一方面,由於肥料是固體顆粒物或粉狀,手動控制放料控制開關在連接管內上下移動時極為費力,需要較大的力量才能使放料控制開關下降,操作較為困難,費力費時。
因此,生產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可攜式幼苗移栽施肥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的可攜式幼苗移栽施肥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這樣的技術方案:一種可攜式幼苗移栽施肥裝置,包括肥料倉、導肥罩和護苗罩,所述的定量機構包括連接管、定量器、驅動器和支架,所述連接管內設置定量器,定量器與連接管滑動配合做往復式運動,所述支架可拆卸設置在肥料倉的頂部,支架的上部設置驅動器,驅動器連接定量器,驅動定量器在連接管內上下滑動;所述肥料倉設置在連接管的頂部,且肥料倉與連接管採用螺紋連接,肥料倉的頂部設置把手;所述導肥罩設置在連接管的中上部,且導肥罩與連接管採用螺紋連接,所述護苗罩固結在連接管的底部,且護苗罩設置在導肥罩內,使導肥罩與護苗罩之間形成施肥通道,所述連接管的中下部設置出料口,連接管的底部設置密封片。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可對幼苗進行定位定量施肥,避免了施肥時施肥量不均勻,以及肥料落到幼苗根部,導致燒壞幼苗的情況,操作方便,施肥均勻;解決了泥土堵塞施肥通道以及定量機構在進行定量施肥時被肥料卡死的問題,通過驅動器自動控制定量機構工作,操作較為方便,省時省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半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肥料倉,2~導肥罩,3~護苗罩,4~連接管,5~密封片,6~定量倉,7~豎管,8~鎖緊環,9~凸形杆,10~橫梁,11~支杆,12~控制開關,13~液壓缸,14~進出料口,15~出料口,16~把手,17~背負式肥料箱,18~第二豎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基於本實用新型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更或改進,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根據附圖1~3所示的可攜式幼苗移栽施肥裝置,包括肥料倉1、導肥罩2和護苗罩3,所述的定量機構包括連接管4、定量器、驅動器和支架,所述連接管4內設置定量器,定量器與連接管4滑動配合做往復式運動,,所述支架可拆卸設置在肥料倉1的頂部,支架的上部設置驅動器,驅動器連接定量器,驅動定量器在連接管4內上下滑動;所述肥料倉1設置在連接管4的頂部,且肥料倉1與連接管4採用螺紋連接,肥料倉1的頂部設置把手16;所述導肥罩2設置在連接管4的中上部,且導肥罩2與連接管4採用螺紋連接,所述護苗罩3固結在連接管4的底部,且護苗罩3設置在導肥罩2內,使導肥罩2與護苗罩3之間形成施肥通道,所述連接管4的中下部設置出料口15,連接管4的底部設置密封片5。
所述的定量器包括定量倉6、豎管7和調節器,所述定量倉6的下部的倉壁上均布三個進出料口14,定量倉6的底部設密封片5,所述豎管7的一端連接定量倉6,另一端連接驅動器,所述調節器包括鎖緊環8和凸形杆9,凸形杆9的凸臺部設置在定量倉6內,鎖緊環8固定在豎管7的頂部,凸形杆9通過鎖緊環8固定在豎管7內,通過調節鎖緊環8使凸形杆9在豎管7內上下移動,凸形杆9的頂部設置刻度尺。
所述的支架包括橫梁10和支杆11,所述橫梁10設置在肥料倉1的頂部,且橫梁10與肥料倉1的軸心線垂直相交,橫梁10上設置一個與豎管7匹配的孔,孔與肥料倉1的軸心線重合,豎管7穿過孔,且豎管7與孔滑動配合,支杆11的底端固定在橫梁10上,支杆11的頂端可拆卸設置在把手16上,
所述的驅動器包括控制開關12、液壓缸13、蓄電池,所述控制開關12和蓄電池設置在把手16上,控制開關12通過繼電器連接液壓缸13,所述液壓缸13設置在支架的上部,液壓缸13的活塞杆連接豎管7。
所述的導肥罩2和護苗罩3均呈錐形,導肥罩2的高度為護苗罩3的四分之三高度。
所述的密封片5為錐形密封片。
所述的護苗罩3的底面圓的最小直徑為10cm。
所述的導肥罩2的底面圓的最小直徑為11cm。
所述的肥料倉1通過軟管連接背負式肥料箱17,軟管上設置下料開關。
根據附圖4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的定量機構包括連接管4、定量器、驅動器和支架,所述連接管4內設置定量器,定量器與連接管4滑動配合做往復式運動,所述支架可拆卸設置在護苗罩3的中上部,支架上設置驅動器,驅動器連接定量器,驅動定量器在連接管4內上下滑動;所述的定量器包括定量倉6、豎管7、第二豎管18和調節器,所述定量倉6的下部的倉壁上均布三個進出料口14,定量倉6的底部設密封片5,所述定量倉6的頂部設置第二豎管18,定量倉6的底部分別設置豎管7,豎管7連接驅動器,第二豎管18的頂部設置調節器,且第二豎管18活動連接把手16,所述調節器包括鎖緊環8和凸形杆9,凸形杆9的凸臺部設置在定量倉6內,鎖緊環8固定在第二豎管18的頂部,凸形杆9通過鎖緊環8固定在第二豎管18內,通過調節鎖緊環8使凸形杆9在第二豎管18內上下移動,凸形杆9的頂部設置刻度尺。
實施例1
工作時,操作人員把裝有肥料的背負式肥料箱17背負在身上,手持把手16;施肥時,預先通過刻度尺和鎖緊環8調節凸形杆9在定量倉6內的位置,從而調節好每次進入定量倉6內的肥料量大小,打開下料開關使部分肥料落到肥料倉1內,此時,定量倉6被液壓缸13提升在肥料倉1內,使肥料倉1內的肥料根據預定量通過進出料口14自動進入到定量倉6內;其次,操作人員手持把手16操作護苗罩3完全罩住幼苗,手動按壓控制開關12控制液壓缸13做一個向下的運動,在液壓缸13向下運動的行程中,液壓缸13向下推動豎管7,把設置在豎管7下端的定量倉6推入到連接管4內,並使進出料口14與設置在連接管4中下部的出料口15重合,肥料在重力作用下依次從進出料口14、出料口15流出,落到導肥罩2與護苗罩3之間形成的施肥通道內,並在護苗罩3的錐形的頂部作用下會向四周散落,施肥罩4則引導肥料以一定距離圓周分布在幼苗的周圍,施肥完成後,鬆開控制開關12,液壓缸13復位,復位時向上提升豎管7,使定量倉6進入到肥料倉1裝料,操作人員手持把手16操作護苗罩3完全罩住另一株幼苗進行施肥,如此循環直至施肥結束。
實施例2
工作時,操作人員把裝有肥料的背負式肥料箱17背負在身上,手持把手16;施肥時,預先通過刻度尺和鎖緊環8調節凸形杆9在定量倉6內的位置,從而調節好每次進入定量倉6內的肥料量大小,打開下料開關使部分肥料落到肥料倉1內,此時,定量倉6被液壓缸13頂升在肥料倉1內,使肥料倉1內的肥料根據預定量通過進出料口14自動進入到定量倉6內;其次,操作人員手持把手16操作護苗罩3完全罩住幼苗,手動按壓控制開關12控制液壓缸13做一個向下的運動,在液壓缸13向下運動的過程中,液壓缸13向下拉動豎管7,從而把設置在豎管7頂端的定量倉6拉入連接管4內,第二豎管18隨定量倉6移動而移動,並使進出料口14與設置在連接管4中下部的出料口15重合,肥料在重力作用下依次從進出料口14、出料口15流出,落到導肥罩2與護苗罩3之間形成的施肥通道內,並在護苗罩3的錐形的頂部作用下會向四周散落,施肥罩4則引導肥料以一定距離圓周分布在幼苗的周圍,施肥完成後,鬆開控制開關12,液壓缸13復位,復位時向上頂升豎管7,使定量倉6進入到肥料倉1裝料,操作人員手持把手16操作護苗罩3完全罩住另一株幼苗進行施肥,如此循環直至施肥結束。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時省力,幼苗移栽時能定位定量施肥,有效防止肥料灼傷幼苗,保障施肥的均勻,提高幼苗移栽的成活率和促進幼苗的正常生長發育,使田間幼苗群體生長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