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改變了我的性格與生活(電影歌曲改變人生)
2023-06-22 09:21:14 1
《歌曲改變人生/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
電影是一種見仁見智的藝術,《歌曲改變人生》這部電影更是如此。這部戲的關注者,大多是藝術家,他們對於片中的藝術氛圍和歌曲津津樂道。而另一類人則是夢想家,對於電影中的勵志情節和成功方式非常感興趣。當然還有一小部分人關注了片中的倫理部分,比如家庭關係和愛人關係。這部分我們暫且不談,因為它也只是片中的一部分表象性的存在。而對於這部電影我聽到過最多的兩種聲音,一類是夢想家,他們認為實現夢想需要人脈,需要經驗,需要抓住機遇,需要好的平臺和起點,認為這才是整部片子的看點。而藝術家大多認為,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持對藝術的追求,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這才是本片宣傳的文化核心。一類只談需求,一類只說堅持。
先不說他們的對錯。我記得第一次知道這部電影,是一位朋友介紹給我的。當時我聽完這名字就想:這個肯定不好看,肯定是一個抻長無趣的文藝片,講講戀愛講講家庭,弄一個歐美老牌樂隊逆襲。所以第一次我是極力拒絕的。後來看完簡介和演員表,覺得至少凱拉·奈特利和馬克·丹弗洛都是不錯的演員,而且有紅魔樂隊的主唱亞當·萊文加盟,音樂製作方面也不會太差。所以抱著試水和禮貌的心態我接受了邀請。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激動了!我很詫異! 影片開場並沒有多麼精彩的地方,而且敘事風格也沒有故弄玄虛,但卻越來越引人入勝。片中馬克·丹弗洛把人物丹,從前期的頹廢搞笑,到後期的積極瘋狂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凱拉·奈特利飾演的格雷塔也是從憂鬱慵懶的小女人,變成了自信知性的樂隊主唱。整個片中充滿了文藝與勵志,而兩個主題卻沒有任何矛盾衝突。我和片中的樂隊一起激動卻不知道為什麼!
劇中樂隊室外錄製歌曲
這部電影中的故事情節,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一個學hip-hop音樂的朋友,他曾經豪情萬丈,大學時,每天刻苦訓練free rap和各種街舞,一練就是一天,空閒時間也是不斷寫歌記歌詞。他希望自己,畢業後到大城市去,帶著自己的音樂,闖一番事業。臨畢業的時候,他對女朋友承諾,他會帶著他的音樂和他應有的榮耀回來娶她。可是後來的一次情人節,他女朋友提出了分手。那天下著小雨,他一個人走在另一座城市的大街上,已經兩天沒吃飯的他,在地上撿起一朵別人扔掉的玫瑰花,就這樣走了一夜。後來他跟我說,覺得當時連死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跟父母要了車票錢,自己坐車回來了。回來以後他完全變了,變得花心且不認真,愛財又不擇手段,功利心重,曾經看著臉紅的事,現在做起來也不會尷尬。雖然他還是希望有機會回到大城市,獲得一番成就,但從他回來以後,音樂水平就基本沒有進步。或許很多人覺得,他的改變是正確的,至少是能夠理解的。但在我看來,這正是他失敗的原因。
還有一位曾經的同事,他是一個非常講義氣的人,愛財且取之有道,光明正大。但他有一個不好的習慣,有嚴重的思維定勢:比自己低的人就是比自己低,比自己高的人就是比自己高。在他的工作和生活軌跡中,這些都是不可逾越的。生活中,他的愛人是一個比他成就高的女性,所以他自然是非常尊重他的愛人,可後來他的感情生活出現了問題,兩個人因為工作繁忙漸漸疏遠。我記得他當時很激動,不知道該如何挽回自己的感情,其實他是捨不得自己的愛人,但嘴裡卻說著自己可以淨身出戶。在我看來他不過是逼著自己,用看似成年人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實際上誰說過,社會造成的這種成熟是對的呢!這兩件事看似是兩個極端的例子,可在行為上,卻又各自回首。
還有一些永遠不會改變自己的人,就像一些地下搖滾樂隊和街舞團。記得我有那麼一段時間,跟搖滾樂隊走的很近。經常一起出去吃飯、表演、錄製。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地下樂團的演出。他們會在酒吧演出,參加業餘比賽,還有些膽子大的商家找他們。因為他們原創的歌曲,歌詞都露骨恐怖,從頭到尾散發著哥德式的死亡氣息。而在他們演出時,你不只是能聽到躁耳的低音和鼓點,而是真的能聞到重金屬的具體味道。他們演出之餘,表現的豪邁熱情、言論自由。他們真的會公開謾罵一些知名歌手,說他們不是真正的搖滾,是搖滾的叛徒。國內外地下樂團,這種現象都非常普遍。我想這些人永遠不會變,他們熱衷的音樂是靈魂的一部分。可是,我又有一絲擔憂,那就是他們從來沒有真正的走上過頂級舞臺,又如何確定那感覺不是他們喜歡的呢!而我接觸的街舞團體,他們也有一個奇特的想法,認為真正的高手就應該在地下,臺上的都是小丑,從這一點上來講,國內外是有差距的。國外的很多舞團還是希望把自己的驚人技巧展示給大家,但國內卻不一定。他們滿足於自我超越,也不願意去逼自己,有些人甚至不能靠舞蹈養活自己,他們從事其他工作,舞蹈卻很棒。這讓我想到了練摔跤和跑酷的時候,也有這種現象。或許是高手在民間的文化深入人心,也或許是因為儒家思想的中庸和道家學派的無為而治萬法自然。但我認為一流高手,必定逃不過犬獒效應的磨礪。
還有另一個方向不會變的人。那就是一些經紀公司和導演製片人。他們這一類人就像是黑夜的蝙蝠,活著就是為了自己的獵物,看似團結一致,其實只是烏合之眾利益勾結,大部分是「軍合力不齊,乃心在鹹陽」。他們沒有道德底線,沒有個人原則,一切為了鞏固地位和財富,拿著基層人群不當人,拿著王公貴族當親爹。這類人會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讓不如他們的人受盡折磨,也會為了個人利益忍下奇恥大辱。恐懼蔓延在這類人的心裡,他們也利用恐懼控制更多人,讓更多人加入他們的陣營。沒有意義的生存,就只剩下怕死。他們永遠不會變,因為人類社會總會出現這樣的人,畢竟恐懼不能算是錯的。
而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真正厲害的地方就是抨擊了所有這類社會現象。它抨擊了不能堅持到底的「藝術家」,抨擊了對生活與自身,沒有明確認知的「實幹家」,抨擊了沒有遠見剛愎自用的「藝術家」,抨擊了不擇手段「商人式的夢想家」。回頭想一想整部片子的人物,Dave就是片中沒有堅持到底的藝術家,雖然成功了,但永遠的失去了尊重和愛情。而Dan前期的生活狀況就像是不能明確自身位置,不能處理家庭矛盾的失落實幹家。片中臺詞說:「需要找一些失落的音樂家」,而這些失落的音樂家,就是那些生活中剛愎自用的藝術家。假設沒有電影後期的發展,他們將是什麼命運。片中的經紀公司老闆Saul,自然代表了投機取巧的夢想家。前期對Dan百般嫌棄,也不接受他的推薦,後來看Dan做的風生水起又見風使舵。這種人不會得到尊重也不會有真正的合作。
Dan和Gretta
這部電影真正要告訴大家的是:Gretta才是真正的藝術家與夢想家。是她改變了片中的每一個人,我們細化一下片中Gretta的幾個重要轉折點,來說說她憑什麼最後是成功的藝術家。她當初隨男友Dave來到紐約,全力支持男友的事業,也給男友絕對的個人空間。但知道男友出軌後,她當晚拿著自己僅有的家當離開了男友。在這個過程中她有不舍,但沒有猶豫,毅然決然離開了剛剛發跡的男友。
這表現了Gretta兩個明顯的性格特徵,第一,在感情面前,物質與成功不值一提。第二,愛人是寧缺毋濫。這對於一個人的價值觀來講,是非常可貴的品質,優良的品格自然容易得到最後的好運。後來她第一次遇到了Dan,一開始Dan的自我介紹基本都是套路,沒有一句實話。而Gretta也是對他愛答不理,沒有什麼特殊感覺,在她看來,Dan不過是另一個庸人。當Dan第二次坦誠的自我介紹,Gretta被他打動了,答應與他商議合作專輯的事情。這又表現了Gretta另一個特質,那就是對待合作,首先看人品。無論你是誰,你多大的實力,人品不好,不能互相信任,這是絕對不能合作的。而Gretta識人的第一標準就是真誠。在現代人類社會,這已經是非常稀有的品質了,而敢於等待真誠到來的人,更需要勇氣,更是稀有的人。
Dan
而後他們開始工作,Gretta發現了Dan存在家庭矛盾。她第一次見到Dan的女兒Violet時,就以朋友的身份,適度的關心了一下Violet的學校生活,找到合適的話題後,兩個人成了真正的朋友,最後Gretta還主動邀請了Dan的女兒Violet加入樂隊。這樣一步一步巧妙的幫助Dan解決了最大的家庭問題,更難的是整個過程沒有讓Dan的妻子Miriam感覺到任何的醋意。這表現了Gretta對朋友非常夠義氣,發現問題,不用等朋友開口就知道如何幫忙。這樣的朋友是任何人都需要的。
而這裡表現了Gretta對自身位置的清楚認知,蘇格拉底說過:「人一生學習與實踐的過程都是在探索自己「,可見自知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自知本身是智者的表現,而一件事的成功建立在自知的基礎上,那這個人一定會成功。當然成功也是需要人幫助的,所以後面就出現了Dan帶著Gretta向另一位成功音樂人求助。這裡有一個細節或許很多人都淡化了,因為影片也故意淡化了這一點。Dan他們三人商議此事的時候,那位成功音樂人聽到Gretta說沒錢請音樂人的時候,慷慨的答應了資助Gretta。在與Dan表示兄弟情深之後這位成功人士希望Gretta一起下水和他們一起玩耍。而Gretta果斷拒絕了他的要求,Dan過去拉Gretta的時候,看到她如此果斷,出於保護也並沒有真的去拉Gretta。這裡表現了Gretta極大的勇氣,我們試想一下。在一個成功人士家裡,面對兩個無條件幫助你的人,你真的會果斷拒絕別人的要求嗎?先不說為什麼拒絕,就單純說在這種情況下,現實中幾乎沒有哪個女孩能做到。有人會問:「為什麼拒絕?」那我想反問:「你不能拒絕這一件小事,怎麼處理後面更過分的要求?」所以這裡表現了Gretta極大的勇氣與果斷。這是在成熟男人中都極為可貴的品質,放在一個年輕女孩身上就更是稀有。
Gretta
影片最後,專輯錄製非常成功,之前拒絕他們的經紀公司老闆Saul再次找到Dan和Gretta,希望Gretta能與經紀公司合作,把專輯授權給公司,然後公司幫助宣發Gretta的專輯和她本人,包括後面的作品。可最後Gretta的決定是,把專輯放在網上,以每張一元的低價出售,獲得的利潤平均分給錄製專輯的每一位音樂人。這個決定看似突然又不合理,而且甚至有人說這種結局是為了電影效果譁眾取寵。但細數前面Gretta的行事風格就會明白,她一定會這樣做。
首先面對感情,對方出軌屬於原則問題,決不姑息;第二合作要看人,不信任的人不可能合作;第三夠義氣夠朋友;第四勇氣與果斷帶來了真正的機遇。如果把音樂製作權交給經紀公司,這就等於從自己的音樂中分離自己的靈魂,這是Gretta不能接受的,我的音樂我做主,這是原則問題。而經紀公司的老闆一副油滑的嘴臉和見風使舵的做法讓Gretta厭惡,這是不可能有合作的。對於Dan的友誼,Gretta不能就這樣越過Dan與經紀公司合作,這是出於對Dan一番扶持與幫助的感激,而報答這種知遇之恩是Gretta這種義氣之人必定會做的事。她不相信經紀公司能帶給她真正的成功,更不相信別人能給她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她敢於賭這一把,完全脫離公司自己闖一條路。到此影片結束。
Gretta
這部電影之所以讓我激動讓我感慨,就是因為Gretta的品質打動了我。Dan的專業與負責讓我動容。那些音樂家的熱情令我感動。而更重要的是,這部影片給每一個需要成功的藝術家和夢想家指明了道路。
如果你希望自己成功,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原則。對待藝術要心若赤子,對待生活要堅貞不屈,面對機遇要不忘初心,遇到壞人要勇敢說不。想成功,首先要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第二要明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合不來的混蛋不值得自己浪費時間。第三,開拓自知,第四,要「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對你好的人,記得回報,對你不好的人,真誠的就事論事。第五,勇敢與善良並存。人世間太多紛擾,而道德理論無從知曉源頭。唯有勇敢與善良才能造就最強大的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