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及其使用方法
2023-06-22 02:38:56 5
專利名稱: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扳手及其使用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扳手是常用的手工具。扳手可直接套住螺栓或螺帽的一端轉動,或配合多角形的套筒套住螺栓或螺帽轉動。扳手在使用時,常與其他工件例如螺帽或套筒配合使用,通常是將工件先以手持方式對準工作物體例如螺栓,再與扳手的開口結合,然而由於此類工件的體積細小,用手持用時不是很方便。此外,當工件使用完畢,需要人工從工作物體上取下,也常會發生不小心掉落的問題。目前已有將扳手的兩夾顎部設置一個或多個磁性體的技術, 使扳手可吸附上述細小工件,避免掉落的情況發生。然而,具有磁性體的扳手必須配合材質為可被磁體吸附的工件才能發揮效果。除此之外,磁性體也可能會導致電子元件失效,故普通的扳手並不能完全適用所有的施工條件。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扳手在結構與使用方法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及方法又沒有適切的結構及方法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具有夾持功能且在使用時不易使工件掉落的扳手及其使用方法,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有鑑於上述現有的扳手及其使用方法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於從事此類產品設計製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的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及其使用方法,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扳手及其使用方法,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並經過反覆試作樣品及改進後,終於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的扳手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具有夾持功能且在使用時不易使工件掉落,從而更加適於實用。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克服現有的扳手使用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的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的使用方法,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包含將工件放置在施力顎與抵靠顎定義出的夾口中的步驟,使工件至少與施力顎及抵頂元件相接觸,並被夾持在夾口中,從而更加適於實用。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包括一本體;一施力顎,設在本體的一端部並具有一施力面;一抵靠顎,與施力顎相對設置在本體的同一端部,並具有一與施力面相對應的抵靠面,抵靠顎與施力顎共同定義出一夾口 ;以及一夾持裝置,設於抵靠顎,夾持裝置包括一彈性元件;以及一受彈性元件支撐朝向施力面方向凸出的抵頂元件,其中抵頂元件受一外力抵迫時,抵頂元件朝抵靠面方向退縮,外力移除時,抵頂元件即復位。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採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前述的扳手,其中所述的扳手還包括一用來放置所述彈性元件的容槽,所述的容槽設在所述抵靠顎處並在朝向所述抵靠面處具有一開口,且所述的抵頂元件至少部份凸出於所述開口。前述的扳手,其中所述的抵頂元件與一外力彼此抵迫時,所述的抵頂元件會部份或全部退縮進入所述的容槽,當所述的外力移除時,所述的抵頂元件即復位。前述的扳手,其中所述的槽為一貫穿孔,且在所述抵靠顎的外側另以一蓋件封閉所述容槽。前述的扳手,其中所述的抵頂元件為鋼珠。前述的扳手,其中所述的彈性元件為彈簧或簧片。前述的扳手,其中所述的施力面具有至少一凹穴,可容納一工件的至少一凸出角部,並推抵所述凸出角部以旋轉所述工件。前述的扳手,其中所述的抵靠面為弧面或平直面。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依據本發明提出的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持用前述的扳手的本體的步驟;把一工件放置在施力顎與抵靠顎定義出的夾口中,並使工件至少與施力顎及抵頂元件相接觸,從而使工件被抵頂元件夾持在夾口中的步驟。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採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前述的扳手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的抵頂元件藉由所述彈性元件的支撐,抵迫所述工件的一部分而達到夾持的目的。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藉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其至少具有可自動適應工件的大小形狀,提供緊固於夾口的效果,以及不必擔心工件掉落的優點。此外,本發明扳手的夾持裝置設置於抵靠顎,可避免對於施力強度造成影響,且夾持裝置本身也不易磨損。再者,本發明扳手可提供與工作件套合時的定位感,使施工更方便順手。綜上所述,本發明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扳手及其使用方法。扳手包括本體、本體端部的施力顎、抵靠顎及設於抵靠顎的夾持裝置。夾持裝置包括抵頂元件及彈性元件,抵頂元件受彈性元件支撐朝向施力面方向凸出,受外力抵迫時,抵頂元件朝抵靠面方向退縮,當外力移除時,抵頂元件即復位夾持工件。扳手的使用方法包含將工件放置於施力顎與抵靠顎定義出的夾口中的步驟,並使工件至少與施力顎及抵頂元件接觸,令工件被抵頂元件夾持在夾口中。依上述方案,本發明扳手具有可自動適應工件的大小形狀,提供緊固於夾口的效果,從而不必擔心工件會掉落。此外,本發明扳手的夾持裝置設置於抵靠顎,可避免施力過大造成的影響,且夾持裝置本身也不易磨損並具有定位效果。本發明在技術上有顯著的進步,並具有明顯的積極效果,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並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A為本發明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一實施例的包含有夾持裝置分解的示意圖。圖2B為圖2A中所示的包含有夾持裝置部份剖面的本發明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一實施例的使用動作圖。圖4為使用本發明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將工件從一工作表面取下時的動作圖。100 扳手 110:本體120 施力顎 122 施力面124:凹穴 130:抵靠顎132:抵靠面 140:夾持裝置142 彈性元件144 抵頂元件150:夾口 160 容槽162:開口 200 工件500 作用物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使用方法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後。如圖1所示,扳手100具有本體110、施力顎120、抵靠顎130及夾持裝置140。施力顎120設於本體110的一端部,具有一施力面122。抵靠顎130與施力顎120相對設置在本體110的同一端部,抵靠顎130具有一抵靠面132並與施力面122相對應,抵靠顎130與施力顎120共同定義出一夾口 150。依照本實施方式的一實施例,施力面122具有至少一凹穴124,凹穴124可容納一工件的至少一凸出角部,並推抵凸出角部以旋轉工件;抵靠面132為一弧面或平直面,用以在工件旋轉時提供工件表面的抵頂。如圖2A所示,扳手100的抵靠顎130具有一容槽160,容槽160的開口 162設在抵靠面132處。夾持裝置140具有彈性元件142及抵頂元件144。如圖2B所示,彈性元件142放置在容槽160中,抵頂元件144設在彈性元件142的一端,抵頂元件144受彈性元件142支撐朝向施力面122方向並至少部分凸出於抵靠面132 的表面。依照本實施方式的一或多個實施例,彈性元件142為彈簧或簧片,抵頂元件144為鋼珠,容槽160為貫穿孔或半封閉孔。貫穿孔的容槽160可在抵靠顎130的外側另以一蓋件封閉容槽。如圖3所示,使用者持用扳手100的本體110,將一工件200放置在施力顎120與抵靠顎130定義的夾口 150中,朝一方向扳動扳手100使工件200旋轉時,當工件200的角緣或邊緣與抵頂元件144接觸時,受到抵迫的抵頂元件144可延抵靠面方向朝容槽160內退縮,抵頂元件144可依與工件200的角緣或邊緣接觸的程度部份或全部退縮進入容槽160。當抵迫的角緣或邊緣隨著工件200旋轉移開時,抵頂元件144即朝施力面方向彈出復位。如圖3所示,當抵頂元件144朝施力面方向彈出復位時,抵頂元件144的彈出程度隨工作件200的角緣或邊緣形狀而定,抵頂元件144仍緊靠在相鄰的工件200角緣或邊緣處。如圖4所示,當工件200從作用物500取下時,彈性元件142可支撐抵頂元件144 緊靠在相鄰工作件200的角緣或邊緣處,使工件200至少可與施力顎120及抵頂元件144 相接觸,使工件200被抵頂元件144夾持在夾口 150中,不容易掉落。由上述本發明實施方式可知,應用本發明具有下列優點a.使用方便,可自動適應工件的大小形狀,提供緊固於夾口中的效果,可適用於狹小施工空間,不需額外用手扶持,也不必擔心工件掉落的問題。b.不會降低施力強度。本發明實施例的夾持裝置設置在抵靠顎處,而不是施力顎處,不會影響施力顎施力的強度。c.夾持裝置不易磨損。本發明實施例將夾持裝置設置在抵靠顎處,可減少工件對夾持裝置本身的磨損,使扳手的使用壽命更耐久。d.具有定位感。當工件套合在本發明扳手中時,可依工件的角緣形狀,提供靠抵的力量,從而產生定位效果。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扳手包括一本體;一施力顎,設在所述本體的一端部並具有一施力面;一抵靠顎,與所述的施力顎相對設置在所述本體的同一端部,並具有一與所述的施力面相對應的抵靠面,所述抵靠顎與所述施力顎共同定義出一夾口 ;以及一夾持裝置,設於所述的抵靠顎,所述的夾持裝置包括一彈性元件;以及一受所述彈性元件支撐朝向所述施力面方向凸出的抵頂元件,其中所述的抵頂元件受一外力抵迫時, 所述抵頂元件朝所述抵靠面方向退縮,所述外力移除時,所述抵頂元件即復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扳手還包括一用來放置所述彈性元件的容槽,所述的容槽設在所述抵靠顎處並在朝向所述抵靠面處具有一開口,且所述的抵頂元件至少部份凸出於所述開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抵頂元件與一外力彼此抵迫時,所述的抵頂元件會部份或全部退縮進入所述的容槽,當所述的外力移除時,所述的抵頂元件即復位。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容槽為一貫穿孔,且在所述抵靠顎的外側另以一蓋件封閉所述容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抵頂元件為鋼珠。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彈性元件為彈簧或簧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施力面具有至少一凹穴,可容納一工件的至少一凸出角部,並推抵所述凸出角部以旋轉所述工件。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抵靠面為弧面或平直面。
9.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持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的本體的步驟;把一工件放置在所述施力顎與所述抵靠顎定義出的所述夾口中,並使所述的工件至少與所述的施力顎及所述的抵頂元件相接觸,從而使所述的工件被所述的抵頂元件夾持在所述夾口中的步驟。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抵頂元件藉由所述彈性元件的支撐,抵迫所述工件的一部分而達到夾持使用的目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夾持功能的扳手及其使用方法。扳手包括本體、本體端部的施力顎、抵靠顎及設於抵靠顎的夾持裝置。夾持裝置包括抵頂元件及彈性元件,抵頂元件受彈性元件支撐朝向施力面方向凸出,受外力抵迫時,抵頂元件朝抵靠面方向退縮,當外力移除時,抵頂元件即復位夾持工件。扳手的使用方法包含將工件放置於施力顎與抵靠顎定義出的夾口中的步驟,並使工件至少與施力顎及抵頂元件接觸,令工件被抵頂元件夾持在夾口中。依上述方案,本發明扳手具有可自動適應工件的大小形狀,提供緊固於夾口的效果,從而不必擔心工件會掉落。此外,本發明扳手的夾持裝置設置於抵靠顎,可避免施力過大造成的影響,且夾持裝置本身也不易磨損並具有定位效果。
文檔編號B25B13/08GK102233550SQ20101016999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4日
發明者謝智慶 申請人:謝智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