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03:02:16 1
專利名稱: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尤其是一種組裝便利、定位穩固的自 行車後視鏡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自行車後視鏡結構,如
圖1所示,其包括一個環形具開口的座套6,於該座 套6的開口部位兩旁側分別設有一個側延伸部61,在各側延伸部61上分別設有一個貫孔, 以供一個螺栓62貫穿(並螺合一個螺帽)而形成固定,使該座套6得以固定於自行車的把 手9上,而在該座套6外側中段則設有一個具有凹(螺)孔的凸部63,一個後視鏡本體302 固定於一個可彎曲的撓性管303 —端,並以該撓性管303另一端結(螺)合於該凸部63 上,以形成銜接結合;然而,這種結構在組裝時必須經由螺絲起子等工具旋轉該螺栓62 (螺 帽),缺乏組裝的便利性,且由於該座套6以堅硬的結構夾套於自行車的把手9上,容易在夾 套部位形成磨損,對於動輒數萬元的高單價自行車車主而言,並不希望採用這種容易破壞 車身的後視鏡結構,同時,該撓性管303本身也無法承受自行車行駛時的較大震動,而容易 有後視鏡本體302位移或垂落的情形,難以發揮正常的後視功能。為此,又出現了如圖2所示的自行車後視鏡結構,在一個具有開口的弧形片狀座 套10外側設有一個垂直凸伸的軸杆(未繪出),以插嵌入一個結合件101內形成一個樞 接,在該結合件101上可經由一個橫設的樞軸301另樞接一個後視鏡本體30,使該後視鏡 本體30得以與該座套10形成具有兩個自由度的樞轉結構,而該座套10則在其開口的一側 兩旁分別設有一個側凹部102,在開口的另一側設有一個扣鉤103,另有一個具伸縮彎曲彈 性的彈性束帶20,在其一端側設有T形鏤空槽202,在其另一端側則設有由多個扣孔組成的 扣孔組201 ;如圖3、4所示,可知組裝時,以彈性束帶20的T形鏤空槽202套合於該側凹部 102,並使該座套10貼合於自行車的把手90上,配合該彈性束帶20適當拉伸束套於把手90 後,以其另一端側的扣孔組201內適當位置的扣孔套合於該扣鉤103形成定位,使該座套 10(後視鏡本體30)得以被固定於把手90上,其利用軟性(橡膠)材質的彈性束帶20配合 塑料材質的座套10束夾於把手90周側,可有效避免破壞把手90表面,且該後視鏡本體30 由結合件101短距離且緊密地與座套10結合,可有效減緩因震動而造成後視鏡本體30位 移或垂落的情形,但其在實際應用時,卻有下列缺點1.由於該後視鏡本體30與座套10間的距離極短,因此即使該座套10被定位於把 手90的兩個旁側部位,仍然容易被騎乘者的手部遮擋,影響整體的後視效果。2.由於為確保座套10與把手90間的結合穩定度,因此在組裝時,該彈性束帶20 必須被用力拉伸(使其具有最大的束合彈性),如此,容易有該T形鏤空槽202變形擴張並 脫離側凹部102 (或無法穩定嵌入該側凹部102內,如圖5所示),造成組合強度不佳甚至於 鬆動的情形發生。3.由於該彈性束帶20為可彈性變形的材質,且於組裝時必須被用力拉伸,致使其 扣孔組201的各扣孔亦容易產生擴張變形,因此以單一扣鉤103與任一扣孔結合,極容易造成鬆脫的情形。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其可穩固地定 位於自行車的把手上,且其結合部位不易產生鬆脫,可有效確保組裝定位質量。本實用新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其在應用時不易被騎乘 者的手部遮擋,具有極佳的後視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其具有多種 自由度的 調整方向與空間,以便於因應不同需求而被調整出最佳的後視方向與範圍。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的技術方案是,至少包 括一個座套,為一個具開口且兩側延設有弧形片的座狀體,以供套合於自行車的把 手上,其中一側的弧形片上設有一個向外凸伸的卡掣凸鉤,另一側的弧形片上則設有至少 一個第一扣鉤;一個後視鏡本體,結合於該座套上,且得以進行相對位置及角度的調整;一個彈性束帶,具有伸縮彎曲的彈性,在其一端側設有一個鏤空槽,以供套合於具 有卡掣凸鉤的弧形片上,以及一個卡掣孔,可供套合於該卡掣凸鉤,於該彈性束帶另一端側 則設有由多個扣孔組成的扣孔組,以供該第一扣鉤伸入形成鉤持定位。依上述結構,其中該後視鏡本體與座套之間另設有至少一個銜接件,該銜接件的 一端以軸向伸入該後視鏡本體內,使該後視鏡本體得以沿該銜接件的中央軸為中心而樞 轉。依上述結構,其中該銜接件與座套之間另設有至少一個樞接件,該樞接件的兩端 分別樞接於該銜接件與座套。依上述結構,其中該座套於該第一扣鉤旁側另設有至少一個第二扣鉤,且該第二 扣鉤得以與該第一扣鉤同時伸入扣孔組的扣孔內形成鉤持定位。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一種現有自行車的後視鏡結構示意圖;圖2為另一中現有自行車的後視鏡結構分解圖;圖3為圖2後視鏡結構的組合示意圖;圖4為圖2後視鏡結構的應用情形示意圖;圖5為圖2後視鏡結構的束帶拉伸變形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構造分解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與自行車把手組合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與自行車把手組合剖面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29]圖中附圖標記為1、6、10·…座套11····樞接凸部111...樞接孔12. · · ·側凹部13....卡掣凸鉤14. · · ·第一扣鉤15. · · ·第二扣鉤100···開口101···結合件102...側凹部103. · ·扣鉤104、105. ··弧形片2、20···.彈性束帶21、201...扣孔組22....鏤空槽23. · · ·卡掣孔202. . . T 形鏤空槽3、30、302· · ·後視鏡本體301...樞軸303...撓性管34···.軸向樞接4.....銜接件41....軸孔42、51____樞軸421...樞軸定位組件5.....樞接件61. · · ·側延伸部62....螺栓63. · · ·凸部9、90· · · ·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6至
圖10所示,明顯可看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主要包括座套1、彈性束帶2、後視鏡本體3及銜接件4等部分,其中該座套1為一個具有開口 100,且兩側 延設有具彈性的弧形片104、105的座體,其中該弧形片104的中間部位設有一個向外凸伸 的卡掣凸鉤13,在該卡掣凸鉤13旁,可另設有一組在兩邊緣相對的側凹部12,在開口 100 另一側的弧形片105上設有兩個相鄰的第一、二扣鉤14、15,而在該座套1的外側中段設有 一個向外凸伸的樞接凸部11,在該樞接凸部11上橫設有一個樞接孔111,彈性束帶2為一個具伸縮彎曲彈性的條狀體(可為橡膠材質),其一端側設有一個鏤空槽22及一個相鄰的卡掣孔23,在其另一端側則設有由多個扣孔組成的扣孔組21,後視鏡本體3具有一個凸弧 的鏡面,以提供較寬闊的視野,而銜接件4 一端與該後視鏡本體3邊緣之間,形成有一個具 彈性迫緊的軸向樞接34,使該後視鏡本體3得以於該銜接件4 一端沿其中央軸而樞轉;再 者,該銜接件4的另一端則設有一個橫向延伸的軸孔41,該軸孔41可經由一個樞軸42銜接 貫穿該樞接凸部11的樞接孔111,並配合一個樞軸定位組件421(螺栓)加以固定,使該銜 接件4可以該樞軸42為軸心而相對於座套1的樞接凸部11產生擺轉。組裝時,以該彈性束帶2的鏤空槽22套合於該座套1的兩個側凹部12,並以卡掣 孔23套合於該卡掣凸鉤13,使該彈性束帶2與座套1形成一個不易鬆脫的穩固銜接(如圖 7、8所示),再使該座套1套合於自行車的把手90上,並施力拉伸該彈性束帶2,然後以扣孔 組21內適當的兩個扣孔同時套合於該第一、二扣鉤14、15,以形成一個不易鬆脫的結合,且 使該座套1可經由彈性束帶2而得以緊密束合於把手90上(如圖9、10所示),以完全改善 現有技術中該二者容易鬆脫的缺點,同時,由於該後視鏡本體3經由銜接件4向外延伸,且 該後視鏡本體3可相對於銜接件4進行多個自由度的轉動,因此該後視鏡本體3不但在應 用時不易被騎乘者的手部遮擋,且可依需要而調整其位置及角度,達到最佳的後視效果。參見
圖11所示,可知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主要以前述第一實施例的結 構為基礎,具有相同的座套1、彈性束帶2、後視鏡本體3及銜接件4等組件,其差異僅在於 該銜接件4與座套1之間另設有一個樞接件5,該樞接件5的兩端分別具兩個互為垂直的橫 向軸孔,並經由樞軸42將其中一個橫向軸孔樞接於該銜接件4的軸孔41,另一個橫向軸孔 則經由一個樞軸51樞接於該座套1的樞接孔111上;由此,使該銜接件4及樞接件5之間 形成一個多向連杆結構,以令該後視鏡本體3具有更多角度及位置的調整與變化,而可達 到更優異的後視效果。綜合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確可達成組裝便利、定位穩固且 可提供極佳後視效果的功效。
權利要求一種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至少包括一個座套,為一個具開口且兩側延設有弧形片的座狀體,以供套合於自行車的把手上,其中一側的弧形片上設有一個向外凸伸的卡掣凸鉤,另一側的弧形片上則設有至少一個第一扣鉤;一個後視鏡本體,結合於該座套上,且得以進行相對位置及角度的調整;一個彈性束帶,具有伸縮彎曲的彈性,在其一端側設有一個鏤空槽,以供套合於具有卡掣凸鉤的弧形片上,以及一個卡掣孔,可供套合於該卡掣凸鉤,於該彈性束帶另一端側則設有由多個扣孔組成的扣孔組,以供該第一扣鉤伸入形成鉤持定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具有卡掣凸鉤的弧形 片的兩側邊設有相對的側凹部,且該彈性束帶的鏤空槽套合於該側凹部而形成結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後視鏡本體與座套 之間另設有至少一個銜接件,該銜接件的一端以軸向與該後視鏡本體的邊形成樞接,使該 後視鏡本體得以沿該銜接件的中央軸為中心而樞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座套中段外側設有一 個樞接凸部,於該樞接凸部上橫設有一個樞接孔,而於銜接件連接座套的一端上設有一個 相對橫相向延伸的軸孔,以供一個樞軸樞接於該樞接孔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該銜接件與座套之間另 設有至少一個樞接件,該樞接件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銜接件與座套。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該銜接件與座套之間另 設有至少一個樞接件,該樞接件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銜接件與座套。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座套於該第一扣鉤 旁側另設有至少一個第二扣鉤,且該第二扣鉤得以與該第一扣鉤同時伸入扣孔組的扣孔內 形成鉤持定位。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座套於該第一扣鉤旁 側另設有至少一個第二扣鉤,且該第二扣鉤得以與該第一扣鉤同時伸入扣孔組的扣孔內形 成鉤持定位。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弧形片為一個具彈 性的片體。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弧形片為一個具彈性 的片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行車後視鏡的結構,一個具有開口的弧形片狀座套套合於自行車的把手上,其設有一組相對的側凹部及一個向外凸伸的卡掣凸鉤,以及兩個相鄰的第一、二扣鉤,一個具伸縮及彎曲彈性的彈性束帶的一端側設有一個鏤空槽及卡掣孔,該鏤空槽供套合於該側凹部,配合該卡掣孔套合於該卡掣凸鉤,在彈性束帶的另一端側則設有由多個扣孔組成的扣孔組,該多個扣孔供該第一、二扣鉤同時伸入而形成不易鬆脫鉤持定位,以使該座套得以穩固結合定位於自行車的把手上,一個後視鏡本體可經由至少一個銜接件結合於該座套上,且該銜接件的兩端部分別與該後視鏡本體與座套相樞接,使該後視鏡本體得以進行相對於座套的位置及角度調整動作,以達最佳的後視效果。
文檔編號B62J29/00GK201573738SQ200920074198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30日
發明者吳國平 申請人:吳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