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抗戰時期的長篇鄉土小說(值得玩味的長篇小說冀魯春秋故事情節)
2023-06-22 10:36:21 10
筆者關注長篇小說《冀魯春秋》,完全是一個偶然。
學生時代,舊書店有折價櫃,當時在書堆裡看到《冀魯春秋》一書第三部,覺得出版社是中國青年出版社,信譽有保證,且印刷的也挺精美的,價格還打了半價,當時就用極低廉的價格把這本書的第三部給買了下來。
之後,也試圖認真地讀一下這本小說,但翻開書頁,讀了幾回,楞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今天才明白,其實是如果不讀前面的二卷,不了解裡面的複雜的人物關係,試圖中途介入,從第三部閱起,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也意味著《冀魯春秋》裡面的人物關係太過複雜,犬牙交錯,不了解前因,後面的果,根本無從明曉。
所以,《冀魯春秋》第三部這本書就撂在舊書堆了。
2021年,因為關注山東拉麵哥,對山東的文學平添了濃烈的興趣,系統地讀起了山東題材的相關小說。
於是,《冀魯春秋》第三部就被從舊書堆裡找了出來。吸取之前的教訓,先配全整本小說吧。於是,從舊書網上,購買了一、二部,這樣,總算把三卷本的小說給拼湊全了。
當進入《冀魯春秋》的文字縱深,才發現這部小說語句鏗鏘、構思縝密、唇鋒敏捷、角逐猛烈,有著它的中國文學史上的獨到性的一面。
當然,小說因為寫作在文革之前,文革期間一直處於待審狀態,文革結束後,很快就出版了,其語言與人物設置,肯定有其時代特點,比如概念化的人物設置、疏於獨到的心理刻畫、時有套路式的大路化描寫,但這一切,都不應該掩蓋小說對一個地域的抗戰過程中的複雜性描寫的優點與長處,這樣的揭示抗戰史實的文學作品,在當代中國文學史上,可以稱之為罕有其匹,文學史應該給予《冀魯春秋》應有的地位。
筆者為了備忘,整理了一份《冀魯春秋》的故事梗概,並作了簡單的評註,供願意關注這一本小說的網友作參考。
先介紹一下小說裡的人物:
一、國民黨一方情況:尹戎章: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對應真實人物:沈鴻烈。
小說插圖中的尹戎章
顧某某:小說裡是河北省政府主席,但沒有找到具體的名字,對應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鹿仲麟。
樂陵縣長鄭涵之原型是牟宜之,原型人物為山東日照人,1909年出生,1925 年在濟南讀書時加入共青團,是一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熱血青年。他的姨夫是國民黨元老、中央委員丁惟汾。抗日戰爭爆發後,牟宜之看到國土淪喪的屈辱,便向姨夫要求由重慶回到山東從事抗日活動,丁惟汾便將其引薦給當時的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1938 年5 月,牟宜之被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派往樂陵任縣長。
小說插圖中的鄭涵之
小說裡的鄭涵之情況:老師出身,先教小學,後保送師範,1919年左右,與龍思成同在一師範讀書。1923年畢業,鄭26歲,成思成24歲,27歲進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深造。鄭在教育廳任科員,1933年兩人重逢,當時龍成為蔣家嫡系,入韓復榘部隊裡從事分化工作,不受重用,後尹戎章上臺,得到提拔,於是,順手也提攜了老同學鄭涵之。
小說裡出現的鄭涵之40多歲,「為官倒還是清廉,媚上欺下,巧取豪奪的醜事做得不多,終日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去應付公務。經同鄉、同學國民黨山東省保安部隊總部參謀處長龍思成舉薦,接受了尹戎章的委派,出任樂陵縣長。
二、八路軍一方情況:小說裡的挺進縱隊是以343旅政治部、直屬隊、685團2營和129師工兵連為基礎,真實情況下的架構表為:
司令員兼政委:肖華
參謀長:鄧克明
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小說裡按時間順序,涉及到八路軍的三支部隊:
1、冀魯區抗日救國軍:是原在冀魯區的地方武裝。司令:邢耀宗。以邢仁甫為原型,此人後叛變。小說裡出現時,年三十四五歲,黝黑麵皮,粗眉大眼,身軀稍嫌矮胖,舉止莊重。
天津版連環畫中的邢耀宗
小說裡對他的身份設定為:樂陵城北大邢家村人,出身於破落地主家庭,祖父揮霍了家產,父親振興家業無力,保得士紳頭銜。1924年,邢與方亦鵬在樂陵師範學校讀書,參加學潮,被勒令退學,至濟南鐵路局當了一名巡警。後考上軍官學校,半途退出,到寧夏馬鴻逵部,結識了馬鈞,仍地下黨,入黨。後籌划起義,事發被捕,後逃出,流落西北,回鄉尋黨,找到方亦鵬,方介紹他加入救國會,收編抗日武裝,頗有建樹,推舉為司令。
政治部主任:方亦鵬,白淨面皮,修眉細目,高鼻梁,尖下頦,細高個兒,行動灑脫,有點學者的風度。原在樂陵師範學校教書,後辭職挑起書擔,賣些文房四寶、碑帖、莊農日用雜字一類。抗戰後,成立抗日救國會,參加抗戰隊列。
連環畫中的方亦鵬
2、先遣支隊:這是八路軍東進縱隊先期進入冀魯地區的一支部隊。其實與東進縱隊的人物設置有一些重複。
政委:周斌,三十三、四歲年紀,敦敦實實的中等身材,赤紅臉膛,方前額,高下頦,高鼻深眼。
楊克威:三十歲上下,身材魁梧壯碩,膀寬腰圓,兩道劍眉,一雙環眼,臉黑,絡腮鬍子。第二部434頁裡介紹他的家庭情況:老家在江西,五次圍剿時,父是鄉蘇維埃主席,母是婦女會長,被填井;哥、弟吊死樹上,妹和嫂活埋,兩歲侄子餵狼狗,全家被殺七口。
周斌與楊克威兩人均是江西人,1930年參加革命隊伍。33年起,兩人在一起,參加過長徵,到達陝北。抗戰後,編入一一五師。
3、東進縱隊:司令:姚輝,以肖華為原型。二十七八歲,中等身材,參加過土地革命,經歷過長徵,參加過平型關戰役。後東進縱隊與邊區抗日救國軍合編,番號沿用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
小說插圖中的姚輝
下轄三個支隊:
縱隊原部編為第一、二支隊,先遣支隊與抗日救國軍合編為第三支隊。人員序列為
隊長:邢耀宗,副隊長:楊克威,
政委:周斌。
下轄三營:
一營:為原支隊幹部。
二營:營長曹魁
三營:營長伍振遠。
三、地方上的四霸情況:北霸天:黃國權:祖先是明清大地主,清末衰敗。黃父黃頤年,19歲中舉,24歲得中第十八名進士,在京都吏部任職。35歲回鄉興家立業,成冀東南一方霸主。晚年,意欲伸向樂陵地界,被樂陵的宋施劉申四大家族排擠抵制,後臺是新豪門權貴。1928年,亡,67歲。黃國權時在北京催債,回家接受家業,半個月後,去日本士官學校學習。1932年夏,回國,招兵買馬,取得河北省保安第二師師長職位。抗戰興,黃派心腹胡某接管樂陵政權,被四大家族趕走。
東霸天:劉良,流氓,惠民地區三番子頭子,吃江湖飯。其父是吹鼓手。光頭,抗戰前,收龐百川當助手。龐過去在吳佩孚手下做事,後吳倒,只得投靠劉良。
南霸天:駐德平,名趙震東,年近60,肥頭胖耳,肌膚紅潤,養尊處優的態相。祖輩為明清兩朝大地主,自命為「書香門第」。
西霸天:張守基,駐陵縣桑榆鎮,二千多戶的大鎮。祖籍南皮縣,張之洞後代,自誇是「世代官宦人家」。進過軍官學校,是標準的正統軍人,強調正規,講究儀表。
故事梗概:
第一部一章:棗園之戰1、 1938年清明時節。樂陵縣城郊棗園村,大地主申寶齋聞聽縣城裡的大財主避鬼子,猶豫不決,是否逃離。鄉村教師、地下黨員徐光漢則宣傳抗日思想。一支隊伍來,仍冀魯區抗日救國軍隊伍,司令邢耀宗,政治部主任方亦鵬,方亦鵬發表動員講話,稱要在此打日偽軍。
(小說開局的立足點很小,局限於一個地區,但後來小說的視角越來越大,開始的小視角,就被忽略了,最初出現的人物,也淹沒在後來如潮水般湧來的角色之中。這也是這部小說的缺點同時也是其優點所在。從開局的描寫來看,小說似乎專注於虛構情節的描寫,但後來接入到真實的人物原型之後,格局為之一宕,小說轉而重點描寫全局性的鬥智鬥勇的多方角逐,開始時確立的狹小視角,很自然地被小說拋棄了。)
2、 救國軍隊伍伏擊偽軍,日軍增援,難以脫身,只得退守村子,迎戰日偽,危難之際,一支八路軍隊伍至,是為棗園之戰。
3、 來的隊伍是東縱的先遣支隊。八路軍一一五師當時在山西,抽調部分兵力,組成東進抗日挺進縱隊,以姚輝為縱隊司令兼政委,挺進冀魯平原。這次來的是先遣支隊。先遣支隊政委周斌、楊克威的部隊打走了日軍,與救國軍匯合。
4、 救國軍政治部主任方亦鵬介紹當地的地方武裝,當時盤踞在冀魯邊區的有東南西北四霸天。
東霸天:山東省保安三師,劉良,駐在惠民(原型人物是:國民黨魯北行署專員兼保安司令劉景良部)。
南霸天,山東保安第五旅,趙震東,駐在德平;清朝時其祖先就佔了地盤。(原型人物是:國民黨保安第五旅曹振東部);
西霸天:山東保安第六旅,張守基,控制陵縣(原型人物有:陵縣有勾結日寇的土匪於志良部)。
北霸天,河北省保安二師,黃國權,駐在鹽山。(原型人的有:鹽山縣反動民團劉彥臣、劉彥芳、孫仲文部)。
兩支隊伍商量,決定聯合樂陵的縣長鄭涵之。鄭是由山東省主席尹戎章任命的。邢司令不同意。房東大娘詢問土改之事,八路一一作答。
1、 鄭涵之任樂陵縣長,但無權,發布號令,無人睬之,甚感落寞。八路軍來了之後,頗相投,經常撥款支持。一日,投靠黃國權的劉二虎派手下的人去見他,索要錢糧,動武逼之成行。
2、 鄭的秘書報告了八路軍,周斌讓楊克威追上去,救下了鄭。
3、 周斌等勸鄭縣長合作,提出方案,發動群眾,大家出來後,商議未來發展方向。
三章、協助鄭涵之1、 劉二虎聽從黃國權的指令,再惹是非,黃的軍師李鼎三來,並不同意劉再去報復,而是讓劉二虎去當縣長,趕走鄭涵之。
2、 周斌等去看望邢耀宗及他的妻子。邢不同意拉攏鄭縣長。
3、 鄭涵之召集會議,議統一政令軍令,實行經濟統收統支。但所約之人均不到。周斌來勸說,建議撤換城關區長宋春圃,開會時間到,宋不至,鄭當下決斷,免除宋職,拔教員徐光漢任區長。
四章、抵制另立縣衙1、劉二虎的手下卜知禮稱劉二虎依仗北霸天黃國權的支持,當了縣長,而鄭被罷免,徐光漢怒斥劉的這種行為。
2、鄭縣長召集各方勢力開會,周斌舌戰眾人,稱要抓住劉二虎,一致抗日。
4、 徐光漢帶來了鬧事的卜知禮,村民三愣子一行,壓住了邪氣,鄭縣長十分感動,周斌趁機宣講發動民眾,成立護莊隊。鄭縣長豪氣大增,壓住了各抗日隊伍的紛雜意見。周斌讓放了卜知禮,回去告知劉二虎不得另立縣衙。
五章、主力來到1、 姚輝帶縱隊大部隊來到樂陵城,眾歡迎接待。(真實史實是,1938年9月27日,肖華率東縱進入邊區。時任343旅政委,小說時間是5月14日左右,較真實的歷史提前了四個月。)
2、 四霸代表至,指責八路軍收編各路人馬,周斌一一駁斥,稱並無此意,強調權威重要,鄭涵之的名聲必須依仗,名正則言順。
3、 自發抗日武裝伍振遠要求被收編,又聞劉二虎來鬧事,姚輝派兵,活捉了劉二虎,又釋之,四霸代表深感壓力。
六章、北霸天后撤1、 黃國權回顧了父親想越過鬲河進逼樂陵失利的過程,想到自己日本留學,與日本特務接洽的事實,本想實現父親的願望,但遇到其他三霸的阻撓,而未能如願,這次他想借日軍侵略的機會,再展宏圖,但被八路軍粉碎,頗感失望,這時,聞劉二虎被放回來了。
2、 三霸代表鼓動黃國權出頭挑戰,黃與李鼎三商議後,覺得不能出頭,議撤回老家鹽山,而李鼎三因為黃國權相信日本妻子櫻子而被排擠,也流露出怨恨情緒。
3、 周斌想將縱隊和抗日軍進行整編,邢司令要任支隊長,前景莫測,這時聞劉二虎撤兵,搶百姓東西,議去劫回來,而邢司令不同意,發生爭執。
七章、逼迫賠償1、 劉二虎撤退,八路軍追上,責令返還搶來的財物,劉二虎坐等救援,燒毀物資,八路殺過來,抓了梁總管。
2、 姚輝來,指責黃國權一派的劣行,要求賠償百姓的損失。
3、 黃國權身邊,一邊是櫻子的日本派,挑起事端,另一邊是老臣李鼎三一幫,想息事寧人。爭執之間,管家傳令,告知劉二虎搶群眾財物之事,黃國權也是才知道,並稱姚輝前來談判之事。
4、 姚輝在橋上與黃國權談判,提出賠償方案,否則解散劉二虎軍隊,黃國權只好答應。
八章、整編波瀾1、 部隊整編,姚輝任司令,邢耀宗和楊克威分任副隊長,周斌任政委,而方亦鵬負責地方工作,邢耀宗因職位沒有如願,情緒不佳。
2、 方亦鵬回溯了邢耀宗的身世,邢曾加入馬鴻逵的西北軍,後被囚,逃出,回家之後加入抗日團體,但與四霸中劉良結拜兄弟,又娶了作風不好的宋巧珍為妻,導致他非議較多。
3、 原邢耀宗的手下曹魁在鎮裡的老闆那兒吃醉了酒,回顧當年劉二虎要老闆的酒店,老闆只好找曹魁擺平,曹魁去找劉二虎,卻不被待見,兩個人產生矛盾。他去找劉良尋求支持,劉良本與黃國權對立,開始支持,後又與黃國權聯手,冷淡了曹魁,曹魁失去了依恃,才不得不投靠了邢耀宗。路遇劉良的手下龐百川,一起去看望不得志的邢耀宗。
4、 龐百川見到邢耀宗,對邢未升至隊長頗為抱屈,邢更是不滿。
九章、掃蕩失敗1、 天津。日本華北派遣軍大本營統帥寺內壽一派自己的心腹大島到龜田旅團任副司令,對付姚輝縱隊。
2、 1938年5月底。魯冀交界處的馬家集,馬如龍是回民,聞日本掃蕩,決定伏擊敵人,同時向姚輝報信。
3、 縱隊三支隊前來支援。日軍逃走時縱火焚麥,邢耀宗和周斌爭執追鬼子還是救火,最終救火意見佔了上風。
4、 日軍敗回德州,大島提出利用地方武裝力量,施加壓力,對付姚輝的隊伍。鹽山的黃國權保持靜默,因此決定從黃國權這個棋子入手。
第一部中,主要是首戰棗園,粉碎鬼子偽軍的清鄉,聯絡鄭涵之縣長,動員四霸參與抗戰,再戰馬家集,擋住了北霸天黃國權的擴張。位於河北地面上的黃國權想染指魯北地區,沒有成功,只得退回。
第二部十章、減租減息1、 麥收時節。部隊研究,派三支隊到桃林鎮進行減租減息試點。
2、 地主申寶齋決定無視減租減息倡議,頂風硬懟,回顧他家族後來居上,他逼死自己大哥的遺孀,奪得家產,同時與四大家族合縱連橫,對付黃國權的勢力擴大。
3、 申寶齋從分化群眾入手,找來三愣子媽楊大娘,提及共產黨減租減息的目的是拉丁,拉他的兒子去當兵。
4、 楊大娘回家,三愣子判斷是敵人的離間計,向部隊匯報,大家議要打擊這種囂張的氣焰,瓦解離間行為。
十一章、豪紳幹擾1、 八路邀請申寶齋,讓眾百姓陳述減租減息的理由,駁得申啞口無言(小說也是鏗鏘有力)。
2、 邢耀宗接父病消息,速回家,原來是妻宋秀珍之叔宋麟閣出面召集各士紳,讓幹部勸姚輝暫緩雙減,邢不同意,甩袖而走。
3、 邢耀宗感到壓力,找姚輝,姚輝勸他,堅持雙減不動搖,這時鄭涵之也來,稱收到宋麟閣的信,他表示不會屈服。
十二章、參軍熱潮1、 楊大娘通過「雙減」多分了糧食,還清了債,請大家吃餃子,馮建國、王志強二戰士講了苦難身世。
2、 部隊成立了支部,方亦鵬講述了冀魯邊區史,包括鹽山抗硝磺稅和慶雲的河堤抗減薪罷工鬥爭(此處藉機回顧了冀魯邊區在八路軍來之前的一段革命史,皆有真實原型)。
3、1938年7月7日,各方集會,紀念抗戰一周年,眾青年參軍,三楞子也加入。
十三章、投降陰謀1、 山東省主席尹戎章召來山東省保安部隊總部參謀處長龍思成,議對付共產黨,召開魯北聯席會議,且對鄭涵之予以警告。
2、 龍思成作為尹戎章的特使,來到惠民縣,縣長桑雲卿和劉良接待,議聯絡德平趙震東、陵縣張守基。
3、 尹戎章入駐惠民縣,召來黃國權,讓他投靠皇協軍,然後引發與姚輝部的戰爭,藉機剿滅八路軍。
(這個陰謀,是小說裡的一個獨特的構思,在真實的歷史中,尚未看到相關的記載。尹戎章為對付八路軍部隊,讓四霸之一黃國權去投靠日本人,這樣,黃國權這樣的地方一霸投靠日本人,便算在山東省主席尹戎章的帳上。小說裡交待尹戎章此舉的目的,是為了誘使八路軍前來進攻,這樣的宏大的陷阱計劃未免不值得推敲。通過鼓動地方武裝投靠日本,來引誘八路軍參戰,自己黃雀在後,這不過是小說把分散的各種勢力組合成一個邏輯架構之中。)
4、 龍思成受命催黃快速行動,黃有了尹的暗示,投靠日本,靠日本力量擴大自己的地盤,有了藉口,李鼎三去德州見日軍,願加入皇協軍,借日軍力量,壯大自己。
十四章、舌戰群霸1、 姚輝開會,分析動向,邢隊長認為黃投靠日軍,意味著與尹對立,有利於我軍。而姚則認為並非如此簡單,正好尹邀請姚去開會,姚決計去出席,打探動向。
2、 1938年7月28日。尹在惠民城,召集各路人馬,西霸天張守基(陵縣駐紮)、南霸天趙震東(統治德平)均至,姚輝至,各路人馬話中帶刺。
3、 鄭涵之和龍思成有舊,龍見鄭靠近八路軍,勸他止步。姚輝舌戰誣他赤化的各色人等,尹意淡化矛盾,暗中使鬼,對付姚輝。
4、 席間,人報黃國權投敵,尹議由姚輝主攻黃,姚答應。姚走後,尹部署三霸聯手包剿姚輝部隊。
十五、圍攻叛敵1、 姚輝分析尹主導了陰謀,決定攻打黃國權,而鄭縣長不相信尹是主謀,姚勸導之。
2、 八路軍進攻黃國權,黃國權和尹派來的孫竹軒對陣,談及尹之陰謀,而黃又與日本人聯繫,讓日本人助力自己。
3、 尹忽至姚輝處,姚匯報攻城不力,準備撤出。
十六章、誘敵出城1、 黃國權在櫻子的勸說下,又聞日本人出兵相助,終於決定追擊八路軍。
2、 馬如龍帶領回民隊伍,阻擊援助的日軍,破壞公路,日軍不得不棄車步行,趕往鹽山。
3、 埋伏在青紗帳裡的曹魁過去與劉二虎有釁,先期開槍,暴露了目標。埋伏的八路軍只得展開戰鬥,黃退到村裡,負隅頑抗。
4、 馬如龍阻擊日軍,在林中設防,自己受傷。
十七章、陷阱未成1、 尹議調三路保安部隊來增援,其實是想包抄八路軍後,但姚輝部又派人對付三霸,增兵無法到來,尹計劃失敗。
2、 李鼎三藉口突圍,想回城奪得大權,而劉二虎也有拋開黃國權之心,兩個人各懷鬼胎,一起殺出重圍。櫻子派出梁總管,暗殺李鼎三,李鼎三知梁意,先下手開槍打死梁,而劉二虎也幹掉了李鼎三。
3、 尹想拉攏鄭調回他壓向西邊的保安部隊,鄭識破尹之用心,拒絕,尹綁架了鄭,但群眾攔阻,只得放歸鄭。
十八章、消滅北霸1、 八路軍發動總攻,鬼子被阻,只得退兵。
2、 三楞子從橋上進攻,抓住了黃國權。
3、 姚輝帶來黃國權,與尹對質,坦白是尹讓他投日,以吸引八路來,好圍剿八路。尹狼狽回到省城,欲拉攏劉良,封以官爵,來對付八路軍。
(第二部主要是描寫鹽山戰役——消滅黃國權的投降派,情節環環相扣,內容一觸即發,把歷史事實寫成犬牙交錯,緊張激烈。)
第三部一章、又來新部1、鹽山大捷慶祝會,邀請了三霸相關人員,黃國權經審判,判了死刑。三霸受到震懾,同時挑撥受到處分的曹魁。
2、毗鄰樂陵的寧津邊境處,有一個古宅,名叫鄭疃。從沂水遷來的鮑劍魂駐紮於此,頗厭尹的對付八路的策略,忽聞姚輝來訪,兩個人相談頗投機,姚送了軍用布匹,鮑十分感激。(鮑劍魂是以高樹勳為原型)。
3、鮑部下牛天錫為了解決糧草,自封為寧津縣長,徵糧,受到農民的抵制,牛天錫一無所獲,失意而歸。
4、後牛天錫與當地抗日組織田範縣長商妥,由八路區域提供糧食,方才有了糧食供應。牛天錫接上峰令,又搞磨擦,被八路抓去,周斌把人送回,牛天錫頗有悔悟,向鮑訴苦,鮑令暫緩磨擦,且與三霸對壘。
二章、挑撥暗流1、鮑召集三霸,議成立聯合司令部,三霸各懷鬼胎,不肯答應,不歡而散。劉良得到尹之密電,又受惠民縣長桑雲卿挑撥,決定挑起姚輝和鮑之爭,從中漁利。
2、劉良派龐百川去找姚輝,議打鮑,姚不同意,與大家分析,從日本人的動向來看,劉良可能投敵,議與鮑聯手。
3、龐百川到鮑處,挑唆其進攻姚部,馬如龍來,遇龐百川,稱其為奸細,逼其講實話,一詐之下,龐百川道出劉良投敵打算,鮑為了搶地盤,決定攻打劉良所在的惠民縣。
三章、逼敵棄城1、姚輝召集大家,議採用何種辦法,讓劉良出城再打,想出了逼之出城之策,造成威壓態勢,讓劉良逃出城,沿途攔擊。通知另二霸給劉良施壓。
2、劉良出城北逃,姚輝部攔截,劉良逃入村莊,派人求援。
3、劉良不敵,驅馬逃出,邢耀宗顧及兩人私誼,放了他。
四章、再設陷阱1、寺內壽一被罷免,杉山元任華北派遣軍統帥,龜田和大島有分歧,分析姚部應該在五官莊區域(樂陵、寧津、鹽山三縣邊境),兩人議引姚輝出來,以殲之。但引其出來,最佳辦法就是進攻鮑。一眾議實施計劃。
2、日軍包圍了鮑部,迂迴包抄,鮑部兩個側翼師也被堵住,無計可施,只得向張守基求援。
3、姚輝召集會議,分析形勢,決定主力去救鮑,其它隊伍阻擊敵人。
五章、鄭疃之戰(鮑突圍之戰)1、樂陵城裡的日軍發現姚部有攻城跡象,而對鮑部卻未去增援,龜田想調圍攻鮑的部隊回來,護城決戰,大島則認為不可,仍以攻鮑的部隊為主。
2、鮑部岌岌可危,忽聞救援兵至,大喜,而日本人又聞姚部救鮑,速令全力圍剿八路軍。
3、日軍收縮兩翼,又派出增援部隊,合擊鮑部。
4、鮑部力不能支之時,姚輝部來,讓鮑突圍到外線,姚部抵敵,日軍發現狙擊部隊原是虛晃一槍,才知上當,而八路又攻擊德州,只好撤兵。
六章、大刀會導火索(此處到小說結尾,都是描寫恢弘龐大的河陽之戰)1、1939年3月份。張守基考慮投降日軍,又忌憚輿論,劉良前來勸說他加快投日步伐。這時,河陽「紳董」金滿堂來,報告護鄉團的孟無雙毀了他的家。
孟無雙,河陽人,乃肉鋪夥計,掌柜剋扣薪金,爭執,鬧至縣長處,縣長受賄偏袒,捉之妻,亡,孟怒,殺縣令,成立大刀會。
河陽位於陵縣和德平之間,二千多人的大鎮,與桑榆鎮並稱陵縣的兩顆明珠。此處成為張守基與趙震東角逐的焦點。為此,張守基拉攏大刀會,送財物結交,自稱大刀會後臺。
他與趙震東競爭地盤,曾扶持過的大刀會後被趙震東拉攏了過去,成立護鄉團,使自己處於下風。在這一博弈過程中,想維繫勝局,張守基生出下策,就是投靠日本人,而為了將來搶佔有利局勢,擬議先於日本人進攻護鄉團,打擊趙震東,擴張自己的勢力,而這又必須通過前來說合投日的劉良的支持,在日本人面前陳述自己的計劃。
2、河陽。護鄉團邵端章與孟無雙正在檢閱部隊,聞日本人進攻。
3、邵錦章隻身見日本人,被害,無奈之下,讓手下的金毛突圍找曾經支助過他的趙震東求援。
七章、1、求援的貴生找到趙震東,趙卻藉口不見,貴生無奈,找姚部三支隊求援,三支隊果斷出手,把日軍圍了起來,日軍只好撤兵。
2、大島看釣出了我主力,又派兵來圍剿我部。
3、三支隊(先遣支隊)周斌等人看到日軍來,決議留下來固守,靜等時變,而日軍也不斷增兵河陽,包圍了八路。
4、陵縣。龜田增兵至,大島來見,聞部下劍砍古蹟,大島怒斥部下,應有主人翁意識,愛護侵佔區的文物。一起發兵進軍河陽。
八章1、周斌主張固守待援,不久,收姚之來電,稱正組織援兵,周不讓部隊突圍出去,到村莊裡組織兵力,外圍襲敵。
2、鮑部正欲西撤,鄭涵之來,傳姚輝之意,讓他誘張守基出動,路伏張部,日軍必抽兵來援,減少周部之壓力。張守基本想參與河陽進攻,分一杯羹,但日軍讓他看住鮑部,不讓其涉足,正為此而苦惱,聞鮑部去援助河陽,趁機追襲,路遭鮑部伏擊。
3、日軍大島派出預備隊松村去救援張部,路上又遭伏擊,由此判斷,姚部必出兵來救援河陽。議壓趙震東來助力。而趙震東處來了徐光漢,傳姚的意見,讓趙保持中立,不要站位。這時,龐百川又來傳日本人的意圖,趙感到日本、姚部均不能得罪,只能取其中,就是攻鮑救張部(因張未投日,故能塞責,幾股勢力犬牙交錯。)
九章、1、日軍又進攻,再派援軍救松村支隊,曹魁投日軍。
2、姚輝會合鮑,趙震東、鮑想把北邊的部隊調來,攻打張守基,趙震東選擇中立。日軍決定加快進程,攻下河陽。
3、曹魁準備拉邢耀宗投敵,邢重歸部隊,假意獻計,進攻反衝擊突圍。而姚輝也感動了鮑,鮑同意調北部的師團來圍殲張守基、松村的援軍。
十章1、曹魁再次暗示邢投降日軍。河陽我軍與敵激戰。
2、我軍引爆日軍炸藥庫,並派出小部隊襲擾敵指揮部,龜田受傷。大島與龜田商議,當下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北線的日軍增援,來解除徐埠(姚部主力圍困張守基,以使敵人分兵)的僵持局面。
3、姚輝估計到日軍會動用北線力量,造成形勢不利,決定加強河陽進擊,配合突圍之後,立刻撤兵。鮑受感動,願意留下一支部隊,配合進攻河陽。而趙震東一心想侵吞張守基的力量,鼓動去攻下徐埠,但姚輝卻下令去進攻張守基老巢,調走張守基,而給予趙震東以一個解圍的姿態,維持趙震東的兩頭不得罪的地位,趙震東也甚感滿意。
十一章1、敵我友頑,捲入了這場搏鬥。姚輝帶領援軍,打入鎮內,與周斌的指揮部會合,商議突圍。
2、大島看到此情景,提出放出圍困的我軍,實行野戰圍剿。
3、姚輝下令突圍,曹魁本想投敵,但看到時機不成熟,便勇猛地衝了出去,打死了勸說他投敵的敵人。
4、姚輝部終於突出重圍。
小說的最後一部分描寫的一場大戰,各方勢力,處於不穩定的牽一髮動全身的戰爭態勢中,演繹出了一場浩大的戰爭圖景,是小說的精彩之筆。這一段的故事梗概實在難以歸納準確,小說裡的移步換影、步步驚心、環環相扣的複雜形變確實處於一種劍拔弩張的繃緊狀態,可謂是戰爭小說中少見的驚心動魄的智力與武力的全能描寫。
相關連結:
肖華創作了《長徵組歌》,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三卷本長篇小說主角
三卷本長篇小說《冀魯春秋》湮沒無聞,但卻曾經改編成兩部連環畫
為將軍寫回憶錄,小說開啟諜戰題材先聲,《冀魯春秋》填補空缺
長篇小說《冀魯春秋》史實探秘,採用刪繁就簡與踵事增華創作法
長篇小說《冀魯春秋》堪稱一部反映冀魯邊區抗戰史的填補空白之作
傳奇人物牟宜之,被寫進小說,蒙冤與反對江青的婚事有關
一位網友網購了《冀魯春秋》三卷本,一起分享好書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