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端梁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15:17:06 3
起重機端梁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起重機端梁,包括:端梁本體上開設有第一鏜孔;中間橫梁,中間橫梁上設置有與第一鏜孔位置對應的第二鏜孔,第一鏜孔的尺寸較第二鏜孔的尺寸大;與第二鏜孔尺寸配合連接端梁本體與中間橫梁的軸銷,軸銷的末端設置卡槽,卡槽上設置有卡板;套設在軸銷頂端和末端的加強板,加強板上的鏜孔與第二鏜孔尺寸相等;加強端梁本體與中間橫梁連接強度的連接板。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擴大了第一鏜孔的尺寸,使得第二鏜孔和加強板上的鏜孔與第一鏜孔的配合具有活動餘量,降低了對第一鏜孔、第二鏜孔和加強板上鏜孔同心度的要求,使得中小型企業利用廠內的原有設備也可以完成,不需要外協加工,降低了中小型企業生產的成本。
【專利說明】起重機端梁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起重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起重機端梁。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起重機端梁一般採用整體鏜孔工藝製作,將端梁車輪裝配好以後,將端梁固定在特有的工裝上,在端梁固定在工裝上的同時採用經緯儀和水平儀等工具對端梁進行調整,使端梁的垂直度、平行度和直線度等參數達到國家標準要求。這種連接方式對端梁和中間橫梁上軸銷裝配孔的同心度和圓柱度要求較高,採用普通的鏜床很難達到要求,需要通過精密加工設備對軸銷裝配孔進行處理,此設備成本較高,中小型企業沒有購買精密加工設備的能力,一般通過外協加工來實現生產,使得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降低了利潤。
[0003]因此,如何降低中小型企業生產起重機端梁的成本,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起重機端梁,以降低中小型企業生產起重機端梁的成本。
[0005]為實現上述目 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起重機端梁,包括:
[0007]端梁本體,所述端梁本體上開設有第一鏜孔;
[0008]與所述端梁本體配合的中間橫梁,所述中間橫梁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鏜孔位置對應的第二鏜孔,所述第一鏜孔的尺寸較所述第二鏜孔的尺寸大;
[0009]與所述第二鏜孔尺寸配合用於連接所述端梁本體與所述中間橫梁的軸銷,所述軸銷的末端設置卡槽,所述卡槽上設置有卡板;
[0010]套設在所述軸銷頂端和末端的加強板,所述加強板上的鏜孔與所述中間橫梁的第二鍵孔的尺寸相等;
[0011]用於加強所述端梁本體與所述中間橫梁之間連接強度的連接板。
[0012]優選的,在上述起重機端梁中,還包括與所述軸銷末端配合的所述加強板上設置有用於安裝螺栓的孔,所述端梁本體上設置有與所述孔配合的安裝孔。
[0013]優選的,在上述起重機端梁中,所述孔的個數為四個。
[0014]優選的,在上述起重機端梁中,所述連接板包括凹板和凸板,所述凸板的凸出部分的尺寸與所述凹板的凹槽尺寸配合。
[0015]優選的,在上述起重機端梁中,所述凹板與所述凸板的寬度大於所述端梁寬度的2/3。
[0016]優選的,在上述起重機端梁中,所述凹板和所述凸板與所述端梁本體或者所述中間橫梁焊接連接。[0017]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機端梁,包括端梁本體和與端梁本體連接的中間橫梁,端梁上開設有第一鏜孔,中間橫梁上開設有第二鏜孔,第一鏜孔較圖紙上設計的尺寸大,開設過程中,只考慮第一鏜孔的形位公差和光整度,第二鏜孔的開設按照圖紙的公差要求進行設計,保證中間橫梁同側的第二鏜孔的形位公差即可,第一鏜孔與第二鏜孔的開設均降低了開設的要求,第二鏜孔與第一鏜孔的對位具有一定的活動餘量,在第一鏜孔和第二鏜孔內插入軸銷,軸銷的兩端均設置有加強板,加強板上設置與軸銷配合的鏜孔,加強板上的鏜孔嚴格按照圖紙設計的公差要求設計,軸銷的末端設置有卡槽,卡槽內設置卡板,卡板保證軸銷在使用過程中不會掉落。本方案提供的裝置擴大了開設在端梁本體上的第一鏜孔的尺寸,使得第二鏜孔和加強板上的鏜孔與第一鏜孔的配合具有活動餘量,降低了裝配過程中對第一鏜孔、第二鏜孔和加強板上鏜孔的同心度的要求,降低了生產的難度,使得中小型企業利用廠內的原有設備也可以完成,不需要外協加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型企業生產起重機端梁的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起重機端梁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起重機端梁的主視圖;
[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加強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軸銷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連接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4]1、端梁本體2、中間橫梁3、軸銷4、加強板5、卡槽6、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5]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起重機端梁,以降低中小型企業生產起重機端梁的成本。
[0026]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27]請參閱圖1-圖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起重機端梁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起重機端梁的主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加強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軸銷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連接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8]一種起重機端梁,包括:端梁本體1,端梁本體I上開設有第一鏜孔;與端梁本體I配合的中間橫梁2,中間橫梁2上設置有與第一鏜孔位置對應的第二鏜孔,第一鏜孔的尺寸較第二鏜孔的尺寸大;與第二鏜孔尺寸配合用於連接端梁本體I與中間橫梁2的軸銷3,軸銷3的末端設置卡槽5,卡槽5上設置有卡板;套設在軸銷3頂端和末端的加強板4,加強板4上的鏜孔與中間橫梁2的第二鏜孔的尺寸相等;用於加強端梁本體I與中間橫梁2之間連接強度的連接板6。
[0029]本方案中軸銷3的末端為軸銷3上設置有卡槽的一端,與設置有卡槽的一端相對的一端為軸銷的頂端。
[0030]本方案提供的起重機端梁,包括端梁本體I和與端梁本體I連接的中間橫梁2,端梁本體I上開設有第一鏜孔,中間橫梁2上開設有第二鏜孔,第一鏜孔較圖紙上設計的尺寸大,開設過程中,只考慮第一鏜孔的形位公差和內壁光整度,第二鏜孔的開設按照圖紙的公差要求進行設計,保證中間橫梁同側第二鏜孔的形位公差即可,因為第一鏜孔的尺寸較預先設計的大,在第二鏜孔與第一鏜孔的對位過程中第二鏜孔有一定的活動餘量,在第一鏜孔和第二鏜孔內插入軸銷3,軸銷3的兩端均設置有加強板4,加強板4上設置與軸銷3配合的鏜孔,加強板4上的鏜孔嚴格按照圖紙設計的公差要求設計,目的是保證連接完成後端梁本體I與中間橫梁2之間不會發生相對運動,軸銷3的末端設置有卡槽,卡槽內設置卡板,保證軸銷3在使用過程中不會掉落。本方案提供的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將端梁本體I放在特有的工裝上,利用經緯儀和水平儀等工具調整兩根端梁本體I的水平度、垂直度和直線度,使其滿足國家標準,將中間橫梁2放在兩個端梁本體I中間,第一鏜孔與第二鏜孔位置對應,將軸銷3依次穿過加強板4上的鏜孔、第一鏜孔、第二鏜孔、第二鏜孔、第一鏜孔和加強板4上的鏜孔,使用千斤頂和經緯儀調整加強板4和中間橫梁2的位置,使加強板4和中間橫梁2處於適當的位置,使得軸銷3安裝完成後,軸銷3的水平度、水平傾斜度和兩根軸銷3的平行度在誤差允許的範圍內,將加強板4點焊在端梁本體I的腹板上,並在軸銷3末端連接卡板,固定軸銷3,最後將連接板6焊接在端梁本體I與中間橫梁2的連接處,保證起重機端梁的使用強度。本方案提供的裝置擴大了開設在端梁本體I上的第一鏜孔的尺寸,使得第二鏜孔和加強板4上的鏜孔與第一鏜孔的配合具有活動餘量,降低了裝配過程中對第一鏜孔和第二鏜孔同心度的要求,中小型企業也可以利用廠內原有的設備對第一鏜孔、第二鏜孔和加強板4上的鏜孔進行加工,使中小型企業具有了單獨生產起重機端梁的能力,不需要通過外協加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型企業生產起重機端梁的成本。
[0031]設置加強板4 一方面保證了軸銷3的連接穩定性,另一方面架降低對端梁本體I的損傷。
[0032]利用整體鏜孔法,在端梁與車輪裝配完成後,端梁本體與中間橫梁之間會存在較大的間隙,使得連接很困難,一般在鏜孔前將端梁本體與中間橫梁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固定完成後在端梁本體和中間橫梁上鏜孔,鏜孔完成後,將中間橫梁與端梁本體通過火焰分離,火焰分離會導致端梁本體和中間橫梁受熱變形,致使中間橫梁與端梁本體固定前調整好的參數發生變化,導致最終連接後的起重機端梁部分參數不合格;本方案提供的裝置,不需要預先將端梁本體I和中間橫梁2焊接連接,只需要定位完成後,將軸銷3插入第一鏜孔、第二鏜孔和加強板4上的鏜孔,將加強板4焊接即可,通過卡板固定,後期運輸也不需要將加強板4拆除,只要將卡板拆卸即可,卡板與加強板4連接,不會對端梁本體I造成損傷,也沒有火焰分離造成的端梁與中間橫梁2變形的問題,且相對於現有技術節省了操作步驟,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
[0033]為了降低工人的人工勞動強度,與軸銷3末端配合的加強板4上設置有用於安裝螺栓的孔,端梁本體I上設置有與孔配合的安裝孔,在千斤頂和經緯儀調整好加強板4的位置後,將加強板4焊接在端梁本體I上,安裝卡板,將卡板通過緊固螺栓固定在加強板4上,螺栓連接為可拆卸連接方式,安裝和拆卸都比較簡單和方便,並且便於日後維修。
[0034]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孔的個數為四個,且四個孔設置在加強板4上,一是增強了卡板與端梁本體I的連接強度,二是使得卡板的受力較均勻,優選的加強板4採用方形加強板4,方形的加強板4加工容易,降低加工難度,四個螺紋孔均勻設置在加強板4的四個角上。
[0035]連接板6包括凹板和凸板,凸板的凸出部分的尺寸與凹板的凹槽尺寸配合,本方案中可以採用整體的連接板6,可以採用分開的凹板和凸板連接,本方案中優選的採用凹板與凸板。將端梁本體I與中間橫梁2連接完成後,進行起重機端梁本體I與主梁的組裝,在出廠前將端梁本體I與中間橫梁2進行預先安裝,調整好端梁本體I與中間橫梁2的垂直度、平行度和直線度,然後將凹板焊接在端梁本體I或者中間橫梁2上,凸板焊接在中間橫梁2或者端梁本體I上,將凸板的凸出部分插入到凹板的凹槽內,運輸時,將端梁本體I與中間橫梁2拆卸,分開運輸,現場組裝時,可以根據凹板和凸板的位置對端梁本體I和中間橫梁2進行安裝,此時凹板和凸板對端梁本體I與中間橫梁2的連接起到了定位的作用,保證起重機端梁現場安裝後與出廠前安裝的狀態相同。
[0036]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凹板與凸板的寬度大於端梁寬度的2/3,為了保證端梁本體I與中間橫梁2連接的穩定性,將凹板和凸板的寬度設計的較寬,為了不影響起重機端梁的外觀,凹板和凸板的寬度不超過端梁本體I的寬度。
[0037]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凹板和凸板與端梁本體I或者中間橫梁2焊接連接,焊接工藝操作靈活,成本低,連接強度高;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的連接方式,例如螺栓連接,在此不做具體限定。
[0038]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起重機端梁,其特徵在於,包括: 端梁本體(1),所述端梁本體(I)上開設有第一鏜孔; 與所述端梁本體(I)配合的中間橫梁(2 ),所述中間橫梁(2 )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鏜孔位置對應的第二鏜孔,所述第一鏜孔的尺寸較所述第二鏜孔的尺寸大; 與所述第二鏜孔尺寸配合用於連接所述端梁本體(I)與所述中間橫梁(2 )的軸銷(3 ),所述軸銷(3)的末端設置卡槽(5),所述卡槽(5)上設置有卡板; 套設在所述軸銷(3)的頂端和末端的加強板(4),所述加強板(4)上的鏜孔與所述中間橫梁(2)的第二鏜孔的尺寸相等; 用於加強所述端梁本體(I)與所述中間橫梁(2 )之間連接強度的連接板(6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端梁,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與所述軸銷末端配合的所述加強板(4)上設置有用於安裝螺栓的孔,所述端梁本體(I)上設置有與所述孔配合的安裝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機端梁,其特徵在於,所述孔的個數為四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端梁,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板(6)包括凹板和凸板,所述凸板的凸出部分的尺寸與所述凹板的凹槽尺寸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機端梁,其特徵在於,所述凹板與所述凸板的寬度大於所述端梁寬度的2/3。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機端梁,其特徵在於,所述凹板和所述凸板與所述端梁本體(I)或者所述中間橫梁(2 )焊接連接。
【文檔編號】B66C6/00GK203593529SQ201320778115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9日
【發明者】常亮, 蔡劍縹 申請人:重慶起重機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