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吸附固定件的萬向吸盤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20:28:3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製造裝備,特別涉及一種用於吸附固定件的萬向吸盤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已有的吸盤裝置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當其安裝固定後,吸盤的工作角度即已確定,因而難以適應被吸合物體的表面曲面,使吸盤無法完全貼合在被吸合物體的表面,從而影響了吸盤與被吸合物體表面之間的真空度,致使吸合不夠牢固。另一種是:可調節的吸盤裝置,但無法在需要的角度鎖緊或萬向裝置不夠牢固,在吸盤使用過程中,其安全性無法滿足產品的需求。
因此,根據夾具安裝特點和需求,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性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價格低、體積小的用於吸附固定件的萬向吸盤裝置,將是該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著手解決的問題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汽車製造設備中專用的吸附固定件的裝置,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性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價格低、體積小、調整方便的用於吸附固定件的萬向吸盤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吸附固定件的萬向吸盤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萬向吸盤裝置由吸盤、兩個對稱的球夾及調整球組成;
所述球夾設有定位面、調整面、球形面、安裝面、安裝孔及調整孔;所述球夾與球夾之間設有調整球,球夾內形成對稱的球形面,球夾內的球形面與調整球面面接觸形成球形鉸接;兩個球夾定位面與定位面接觸,採用一螺栓通過兩個對稱球夾的定位孔安裝在夾具上,另一個螺栓通過兩個球夾的調整孔安裝在夾具上;
所述調整球設有安裝孔,安裝孔內安裝有吸盤;
所述吸盤安裝在調整球上的安裝孔上;吸盤採用氣動式吸盤,下部為碗型,材料採用彈性材料,上部為中空螺杆,螺杆安裝在調整球的安裝孔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中的球夾與球夾之間設有調整球,球夾內設有球面,兩球夾內對稱的球面與調整球面面接觸形成球形鉸接;因此可使安裝在調整球內的吸盤具有多種角度調節,球夾鎖緊可將調整球鎖緊,調整球固定,即球內安裝的吸盤角度固定。本發明結構簡單,輕便小巧,佔地空間小,方便調整固定角度。
總之,本發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安全可靠,體積小巧,有效降低生產和使用成本,應用效果非常顯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球夾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吸盤,2球夾,2-1定位面,2-2調整面,2-3球形面,2-4安裝面,2-5安裝孔,2-6調整孔,3調整球。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徵詳述如下:
如圖1、圖2所示,一種用於吸附固定件的萬向吸盤裝置,該裝置包括:吸盤1、兩球夾2及調整球3。
所述球夾2設有定位面2-1、調整面2-2、球形面2-3、安裝面2-4、安裝孔2-5及調整孔2-6。
所述調整球3安裝在球夾2的球形面2-3上,與對稱的兩個球夾2定位面2-1相接觸,並採用一螺栓通過兩個球夾2的安裝孔2-5安裝在夾具上,另一個螺栓通過兩個球夾2的調整孔2-6安裝在夾具上。
所述定位面2-1是加工平面,定位面2-1上設有安裝孔2-5,定位面2-1高於調整面2-2。
所述調整面2-2是加工平面,調整面2-2上設有調整孔2-6,調整面2-2低於定位面2-1。
所述球形面2-3是加工球面,其為內凹球形面,球形面2-3半徑與調整球3半徑相同。
所述安裝面2-4是加工球面。其為內凹球形面,球形面2-3半徑與調整球3半徑相同。
所述調整球3安裝在兩個球夾2中間,調整球3球面與球夾2上的球形面2-3接觸,調整球3設有安裝孔2-5,安裝孔2-5內安裝有吸盤1。
所述吸盤1安裝在調整球3上的安裝孔上。
具體使用時,將調整球3安裝在兩個球夾2內凹球形面之間,兩個球夾2的定位面2-1面相接觸,螺栓穿過安裝孔2-5與夾具鎖緊,螺栓穿過調整孔2-2與夾具鎖緊,吸盤1安裝在調整球2-2上。需要調整吸盤1角度時,鬆開調整孔2-6上的螺栓,將吸盤1調整到需要的角度,鎖緊調整孔2-6上螺栓,調整完畢即可。
上述參照實施例對該用於吸附固定件的萬向吸盤裝置的詳細描述,是說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總體構思下的變化和修改,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吸附固定件的萬向吸盤裝置,主要用在汽車焊裝生產線上。該萬向吸盤裝置由吸盤、兩個對稱的球夾及調整球組成。所述球夾設有定位面、調整面、球形面、安裝面、安裝孔及調整孔。該裝置中的球夾與球夾之間設有調整球,球夾內設有球形面,球夾內的球形面與調整球面面接觸形成球形鉸接,因此可使安裝在調整球內的吸盤有多種角度調節,球夾鎖緊可將調整球鎖緊,調整球固定,即球內安裝的吸盤角度固定。本發明結構簡單,輕便小巧,佔地空間小,方便調整固定角度,有效降低生產與使用成本,應用效果非常顯著。
技術研發人員:武小明;李昊;盧壽福;董豪;趙錫茂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天津福臻工業裝備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6.27
技術公布日: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