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全域旅遊示範區(廣東梅縣發展全域旅遊)
2023-06-22 13:19:34 2
梅縣全域旅遊示範區?作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梅縣區樹立「梅縣全域皆景區」的理念,基於「旅遊 」多元業態的融合創新,通過深挖綠水青山、客家文化和紅色文化富礦,以客家古色引人、以生態綠色留人、以紅色文化育人,初步形成文旅融合、城鄉一體、主客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梅縣全域旅遊示範區?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梅縣全域旅遊示範區
作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梅縣區樹立「梅縣全域皆景區」的理念,基於「旅遊 」多元業態的融合創新,通過深挖綠水青山、客家文化和紅色文化富礦,以客家古色引人、以生態綠色留人、以紅色文化育人,初步形成文旅融合、城鄉一體、主客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全域旅遊皆是景客都明珠入畫來
梅縣區加快推進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打造國家全域旅遊重要目的地
春賞花、夏乘蔭、秋採果、冬觀景,梅縣區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四季皆宜。近年來,梅縣區將全域旅遊作為推動經濟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及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國家全域旅遊重要目的地,促進旅遊環境大提升、旅遊產業大發展,進一步塑造了「美麗梅縣•客都明珠」旅遊新形象。
文化 旅遊 為全域旅遊注入文化靈魂
在僑鄉村,除了欣賞田園風光,享受田間地頭的樂趣,村內古色古香的傳統客家建築對遊客也頗具吸引力。
這個小小的村落裡,116座客家古民居依山傍水而建,各自成幢相互守望綿延數裡,宛如一個天然的客家圍屋民居博物館。其中,距今已有百年歷史,梅縣區最大的客家民居——南華又廬成為了許多遊客的打卡地。
僑鄉村是梅縣區厚植人文資源,實現文旅融合的成功寫照。雁南飛茶田景區是梅州唯一一家國家5A級景區,位於梅縣區丙村鎮的中國•梅州「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下稱「客都人家」)成為當地文旅融合的新標杆,在其間的客都文化博物館,客都僑批展區、客都藍衫展區和紅色革命展區裡面豐富的藏品讓遊客近距離感受深厚的客家文化精粹。
梅縣區通過「文化 旅遊」的發展模式,將文旅精品展現在遊客面前,讓遊客暢遊客都「詩和遠方」。啟動雁洋鎮五村創建省級旅遊度假區,同時鼓勵旅遊企業引入博物館、影院劇場、文創商店等文化設施,鼓勵A級景區與藝術團體合作,打造「文化旅遊劇場」。
以客家古色引人,以紅色文化育人。近年來,梅縣區整合紅色資源,逐步打響了紅色旅遊的金字招牌。下一步,梅縣區將繼續深入挖掘革命老區紅色遺址、南粵古驛道沿線的紅色英烈故居、名人故居等紅色旅遊資源,打造南粵「左聯」之旅、原中央蘇區縣紅色革命旅遊精品路線,圍繞九龍嶂、同懷別墅「中央九月來信」等紅色旅遊資源,發展集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野外拓展訓練、休閒旅遊、文化娛樂等為一體的紅色經典旅遊示範項目。
農業 旅遊 家門口安心吃上「旅遊飯」
每逢周末,南口鎮車陂村就熱鬧非凡,不少市民前來近距離體驗鄉村田園風情。「南源世第」是一個集文化、農業、旅遊、科普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文旅基地,家長們都喜歡帶小朋友來進行農耕體驗,讓他們學會珍惜美好的生活。
近年來,梅縣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好看、好玩、好吃、好住、好銷發展「五好經濟」,努力留住「一抹鄉愁」,助推鄉村旅遊提質增效,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梅縣區積極推動「1 N」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創建,加快建設「一河一路一樹一花一景」生態景觀廊道,全面建成3鎮14村26公裡石窟河美麗遊線,鄉村實現美麗蛻變,用風光留住客人。
「結合鄉村振興,梅縣區積極探索金柚 旅遊、稻魚共生等農旅融合路徑,推動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農產品變旅遊商品。」與此同時,梅縣區創新旅遊扶貧,建立景區與群眾收益分成模式,鼓勵景區幫扶當地群眾就業創業,如今該區的長教村、大黃村等村實現了產區變景區、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
如今,「出門住民宿,旅遊去鄉村」成為遊客來梅縣區旅遊的熱門選擇。如珍珠般散落在梅州山水間的民宿正成為鄉村旅遊度假目的地,更成為梅縣區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
康養 旅遊 不斷擦亮全域旅遊新品牌
今年「五一」期間,「客都人家」共接待遊客約23.2萬人次,大型圍屋實景演藝劇目《原鄉》演出上座率達100%,成為了梅州「五一」小長假最熱門的景區之一。
近年來,梅縣區聚焦康養融合,深挖綠色生態、富硒食品、中藥材等資源優勢,打響長壽康養品牌。其中,「客都人家」作為梅縣區文旅產業的「明日之星」,其建設是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具體行動,為梅縣區發展全域旅遊、實現綠色發展注入前所未有的強勁活力。
隨著「客都人家」正式對外開放,以龍頭企業帶動,豐富「吃住行遊購娛」旅遊要素,不斷提升梅縣全域旅遊品質。去年12月,梅縣區正式獲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更彰顯該區將文化旅遊產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主導產業和幸福產業傾力打造,構建全域旅遊格局的決心與底氣。
如今的梅縣區,美麗與發展共贏,「顏」與「值」兼收。(章廣潤)
來源: 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