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熱泵與水蓄冷空調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14:33:06 2
專利名稱:水源熱泵與水蓄冷空調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系統,尤其涉及一種水源熱泵與水蓄冷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在空調領域,節能環保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指標。水源熱泵系統是我國中央空調系統中一項重要的、高效節能空調系統。水源熱泵系統通過少量高品位能源(如電能)實現低溫位熱能向高溫位轉移,具有可再生能源,環保效益顯著,一機多用應用範圍廣泛,運行穩定可靠,維護方便等特點。但當它應用在建築物供熱負荷(如生活熱水)中時,因生活熱負荷及供冷負荷是無關聯的變化曲線,根據氣候、人體的生活需求和習慣而變化,所產生的冷負荷也相應發生變化,不能有效的與建築物所需的冷負荷對應。因此,如何將水源熱泵系統與中央空調的冷負荷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是業內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水源熱泵與水蓄冷空調系統。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水源熱泵與水蓄冷空調系統,包括水源熱泵系統、中央空調系統和控制系統,其中:水源熱泵系統和中央空調系統通過換熱器進行熱量轉移,所述的水源熱泵系統包括至少一 臺水源熱泵、蓄水槽,蓄水槽分別通過閥二和至少一臺蓄冷水泵與水源熱泵連通,通過閥三控制的管道與換熱器連通,通過閥四和至少一臺釋冷水泵與換熱器連通,通過閥一控制的管道與水源熱泵連通,所述換熱器的進水端通過閥六與水源熱泵連通,出水端通過閥五與蓄冷水泵連通。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換熱器採用板式換熱器。水源熱泵系統設有三臺水源熱泵,四臺蓄冷水泵(三用一備)和兩臺釋冷水泵(一用一備),所述的中央空調系統在換熱器的入口端設有循環冷水泵。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控制系統實現下列三種運行模式:(I)邊供邊蓄:水源熱泵系統供熱過程中產生的冷負荷大於建築物所需冷負荷,系統將優先提供空調系統負荷,多餘冷量蓄往水池;(2)只蓄不供:水源熱泵系統供熱過程中產生的冷負荷均蓄往水池;(3)釋冷過程:蓄水池的冷量供向中央空凋系統。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於:1.利用建築物本身產生的熱量,將其轉移到水源熱泵供熱系統中,並使得水源熱泵系統運行在高效區,機組性能係數有效的提升;2.所產生的冷負荷有效地全部應用到中央空調系統中,系統的節能效果更加顯著;[0015]3.水源熱泵系統與蓄水的結合系統解決了建築物冬季內區(如宴會廳、變配電室、洗衣房)等需冷區域的免費製冷。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循環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水源熱泵與水蓄冷空調系統可根據供熱負荷變化而產生的變化的冷負荷有效地、全部地應用到中央空凋系統中。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水源熱泵與水蓄冷空調系統包括水源熱泵系統、中央空調系統和自動控制系統,其中:水源熱泵系統和中央空調系統通過換熱器進行熱量轉移,水源熱泵系統包括至少一臺水源熱泵1、蓄水槽2,蓄水槽2分別通過閥二 V2和至少一臺蓄冷水泵P2與水源熱泵I連通,通過閥三V3控制的管道與換熱器5連通,通過閥四V4和至少一臺釋冷水泵P3與換熱器5連通,通過閥一 Vl控制的管道與水源熱泵I連通,換熱器5的進水端通過閥六V6與水源熱泵I連通,出水端通過閥五V5與蓄冷水泵P2連通該實施例中,換熱器5採用板式換熱器,水源熱泵系統設有三臺水源熱泵1,四臺蓄冷水泵P2 (三用一備)和兩臺釋冷水泵P3 (—用一備)。中央空調系統設有冷水主機3、循環水泵PU集水器6、分水器7,在換熱器5的入口端設有兩臺變頻循環冷水泵P4。在水源熱泵供熱的系統中,放冷端設置蓄水池的節能措施,將水源熱泵系統滿足供熱需求階段所產生的冷負荷有效地儲藏起來,當製冷系統需求時再釋放給空調系統。水源熱泵系統水源為中央空凋所用的蓄水池,為中央空凋提供冷量後,蓄水池溫度相應升高,而使得水源熱泵系統運行在高效區,熱泵機組的性能係數不僅提高,而且產生的冷負荷全部有效地得以應用。本實用新型系統中,自動控制系統可以靈活實現下列三種運行模式。(I)邊供邊蓄:水源熱泵系統供熱過程中產生的冷負荷大於建築物所需冷負荷,系統將優先提供空調系統負荷,多餘冷量蓄往水池。蓄冷水泵P2運行,循環冷水泵P4運行,閥一 Vl開啟,閥二 V2開啟,閥五V5開啟,閥六V6開啟,閥三V3關閉,閥四V4關閉.[0026](2)只蓄不供:水源熱泵系統供熱過程中產生的冷負荷均蓄往水池。蓄冷水泵P2運行,閥一 Vl開啟,閥二 V2開啟,閥五V5關閉,閥六V6關閉,閥三V3關閉,閥四V4關閉。(3)釋冷過程:蓄水池的冷量供向中央空凋系統。釋冷水泵P3運行,循環冷水泵P4運行,閥三V3開啟,閥四V4開啟,閥一 Vl關閉,閥二 V2關閉,閥五V5關閉,閥六V6關閉。上述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變化,這些變形和變化都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水源熱泵與水蓄冷空調系統,包括水源熱泵系統、中央空調系統和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水源熱泵系統和中央空調系統通過換熱器進行熱量轉移,所述的水源熱泵系統包括至少一臺水源熱泵(I)、蓄水槽(2),所述的蓄水槽(2)分別通過閥二(V2)和至少一臺蓄冷水泵(P2)與水源熱泵(I)連通,通過閥三(V3)控制的管道與換熱器(5)連通,通過閥四(V4)和至少一臺釋冷水泵(P3)與換熱器(5)連通,通過閥一(Vl)控制的管道與水源熱泵(I)連通,所述換熱器(5 )的進水端通過閥六(V6 )與水源熱泵(I)連通,出水端通過閥五(V5)與蓄冷水泵(P2)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源熱泵與水蓄冷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換熱器(5)採用板式換熱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源熱泵與水蓄冷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水源熱泵系統設有三臺水源熱泵,四臺蓄冷水泵和兩臺釋冷水泵。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源熱泵與水蓄冷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中央空調系統在換熱器(5 )的入口端設有循環冷水泵(P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源熱泵與水蓄冷空調系統,包括水源熱泵系統、中央空調系統和控制系統,水源熱泵系統和中央空調系統通過換熱器進行熱量轉移,所述的水源熱泵系統包括至少一臺水源熱泵、蓄水槽,蓄水槽分別通過閥二和至少一臺蓄冷水泵與水源熱泵連通,通過閥三控制的管道與換熱器連通,通過閥四和至少一臺釋冷水泵與換熱器連通,通過閥一控制的管道與水源熱泵連通,換熱器的進水端通過閥六與水源熱泵連通,出水端通過閥五與蓄冷水泵連通。本實用新型可根據供熱負荷變化而產生的變化的冷負荷有效地、全部地應用到中央空凋系統中,節能環保。
文檔編號F24F5/00GK203052879SQ201220730948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朱勇 申請人:深圳奧意建築工程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