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一種美味作文700字
2023-06-22 10:19:06
篇一:我最喜愛的一種美食
我是一隻吃貨,最大的夢想是吃遍全世界,因此全世界的美食都是我的最愛,但其中我更偏愛甜點中的精品——提拉米蘇。
提拉米蘇源自義大利,分為軟身版及硬身版。顧名思議,軟身版像芝士一樣柔軟,是盛在晶瑩剔透的高腳杯中的,米黃色的馬斯卡彭芝士和棕色的黑森林巧克力蛋糕片互相交錯,乍一看,就像斑馬身上的條紋,只不過是橫著的,其表面均勻地鋪著一層可可粉,上面再點綴著松露巧克力,看上去精緻可口。而硬身版外形則與普通圓形蛋糕無異,與軟身版相比,硬身版更像是冰棋淋蛋糕,其用義大利手指餅乾作為底坯,米黃色的芝士澆在上面,再在側面圍上一圈手指餅,上表面均勻地鋪著一層可可粉和巧克力,加上裝飾的水果,整個硬身版提拉米蘇看上去更加誘人。
提拉米蘇的做法很複雜。硬身版首先要先把魚膠隔熱水融化,然後用打蛋器打發淡奶油、雞蛋,以此同時開始泡義大利咖啡,把朗姆酒加入泡好的咖啡,再把手指餅充分浸泡在這咖啡酒裡。這時候魚膠也融化了,把它拌進馬斯卡彭芝士之中,加上打發好的淡奶油、雞蛋液,澆在放了泡好的手指餅乾的模具中,再把它放入冰箱冷藏室。5—6個小時後,把他拿出來放在盤子上,用手指餅乾在四周圍一圈,用絲帶把四周的手指餅乾紮好,然後用可可粉灑在提拉米蘇上面,最後用巧克力等裝飾一下就可以了。而軟身版做法和硬身版基本相同,只不過把手指餅乾換成黑森林巧克力蛋糕片,把盤子換成高腳杯,少加一些魚膠即可。
吃提拉米蘇的過程是享受的,吃硬身版時我喜歡先用小刀切下一小塊,用勺子勺一勺放入口中,冰激凌般的口感一下子勾起了我的食慾,手指餅的綿香,咖啡酒的醇美,馬斯卡彭芝士的香甜,可可粉的苦澀完美地交織在一起,在我口中迴蕩,久久不散,然後再細細品嘗上面的松露巧克力、各種水果,最後我會把剩下的所在東西一掃而光。與硬身版相比,軟身版雖然少了那份冰冰爽爽口感,但多了份軟滑細膩,我喜歡一勺一勺慢慢勺著吃,用味蕾細嘗其中那千變萬化,或甜或苦或澀的味道,回味無窮。
這就是我最愛的美食——提拉米蘇,心動了嗎?和我這隻吃貨一起去品嘗吧!
篇二:我喜歡的小吃
剛才看電視正在講「錦芳小吃拆遷暫別老顧客」,看到「錦芳」我覺得挺眼熟的,原來是小時候常去吃早點的地方,一個糖耳朵,再來碗麵茶,早飯就解決了,想起來真挺饞的。
說起來有十幾年都沒有吃到過北京的小吃了,象什麼驢打滾、艾窩窩、糖耳朵、焦圈、糖火燒我都喜歡吃。記得我家對門有個奶奶就會做驢打滾,有時候,我們在那院子裡玩的時候還能吃上一塊剛剛做好的。在網上知道什剎海那兒有一位老奶奶做的驢打滾、艾窩窩和芸豆糕很正宗,路過北京一定得去吃。
艾窩窩也是我的最愛,小的時候,艾窩窩常常是下午才吃的,放學的時候胡同裡的小店裡就能買的到,白白的糯米麵做的,上面還有一點山楂糕,看著都想吃。這有一段介紹艾窩窩的,「這種食品是用糯米洗淨浸泡,爾後入籠屜蒸熟,晾涼後揉勻,揪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就成了明萬曆年間稱之為窩窩的食品。但為什麼後來又成為愛窩窩呢?在清人李光庭的《鄉諺解頤》一書中找到了說明。因為有一位皇帝愛吃這種窩窩,想吃或要吃時,就吩咐說:」御愛窩窩。「後來這種食品傳入民間,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說」御「字,所以省卻了」御「字而稱」愛窩窩「。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間。」我吃的可能做的沒有那麼講究,但也讓我回味無窮。
還有糖耳朵、糖火燒、焦圈,那都是早點鋪兒裡必備的品種,還有奶油炸糕,好多人都喜歡,跟我爸去吃早點,他都會要上一份,可我不怎麼喜歡。小朋友可能喜歡吃甜食,我小時候就喜歡吃帶糖的吃的。我們院兒有位大媽烙的芝麻醬糖餅和外面賣的糖火燒有一拼。我有時候也會學著做一下,兒子覺得還不錯,常常讓我給他烙餅吃。扯到哪兒去了。
我還喜歡吃灌腸,我爸爸總是帶我到一家專門賣灌腸的店去吃。那家店門口有一口大餅鐺,切好灌腸擺在裡面,等一面焦了一翻個兒,再煎一會兒就出鍋兒,澆上蒜汁兒就可以吃了。我只記得那家店離南池子不遠,因為吃完以後我和爸爸都是走到南池子那一站乘三路車回家。去年想帶兒子去吃沒有找到。
篇三:我最喜歡的一種美食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在中國這個注重飲食的國家,東南西北個個地方都能找到各具特色的美食。當然,每個地區的風味不同,人人也都各有所好,從宴會的正餐大菜,到街頭的風味小吃,都是許多美食家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在眾多的美味佳餚中,我卻最喜愛雲南的「過橋米線」。
記得第一次吃「過橋米線」是很偶然的。那是個星期天,跟媽媽逛街不知不覺都過了午飯時間。碰巧經過豐富路,看到一家「雲南過橋米線」店剛巧在新開張,推開店門,香噴噴的雞湯味便撲鼻而來,雖然不是正常就餐時間,但是潔淨寬敞的店堂裡還是有不少客人在品嘗美味。當服務員把熱氣騰騰的一大碗飄著金黃雞油的濃湯和各種菜品及燙熟的米線放到桌子上時,我的食慾立刻就被打開了。我迫不及待地按照服務員的指導,先將肉片、火腿片、鵪鶉蛋以及熟的雞塊等主料倒入濃湯,然後將蔬菜、蔥花、香菜等佐料倒進湯裡,最後再將雪白的米線放入其中並用筷子輕輕地在湯裡攪拌。此時,濃鬱而撲鼻的雞湯香味不斷刺激著我的味覺,看著濃湯裡漂浮著的薄如蟬翼的白色肉片和紅紅的火腿片、整塊白皮粉肉的雞腿、翠綠的蔥段、菜秧以及黃白相間的鵪鶉蛋,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小吃在自己的親自參與下已經完美地呈現在了我的面前。我輕輕地嘗了一口,哇,一時間,肉的鮮嫩與米線的清香以及雞湯的鮮香一下溢滿我的口中,天下怎麼還有這麼美味的東西啊?我簡直難以置信!我不停地一口接一口地吃著喝著,最後要不是肚子實在撐不下了,我真想把那碗雞湯喝個底朝天。
品嘗過「過橋米線」後,我問媽媽:「這麼好吃的東西是誰發明的?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啊」媽媽笑著說:「這裡可有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呢!據說清朝時期,雲南蒙自縣城外有一湖心小島,有一個秀才為求安靜在小島上苦讀詩書,而他的一日三餐都要靠妻子過橋送來。可是路途遙遠,每次飯菜送過來都變涼了。做妻子的為此焦慮歉疚。有一天,妻子做了丈夫最愛吃的雞湯和米線,為了方便攜帶,雞湯和煮熟的米線是分開的,而在送去的途中,妻子因為過度勞累而暈倒在小橋邊。等到秀才尋來並喚醒妻子時,他們驚奇地發現裝雞湯的瓦罐還是熱的。原來是雞湯上一層厚厚的油阻止了熱量的喪失。從此妻子每天依法炮製,秀才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讀書也更加用心,終於考上了狀元。因此後人就把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米線叫作『過橋米線』,並因此衍生出了秀才米線、狀元米線、牛肉米線等等許多品種。由於其湯燙味鮮、肉片細嫩、米粉清香等特點,所以成為雲南地區別具一格的傳統風味美食」。
聽了媽媽的介紹,我更加對「過橋米線」這種雲南的風味美食情有獨鍾了!因為它不僅美味,還書寫了愛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