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和臥式冷櫃的製作方法
2023-06-25 02:04:06 7

本發明屬於冷櫃設計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和臥式冷櫃。
背景技術:
風冷式冷櫃產品中,臥式冷櫃的箱體是臥放形式的,其出風的風道和出風口一般設置在箱體的一側,由於風機吹出的冷風量隨著散發會逐漸減少,這導致靠近出風口的區域冷風較多,而遠離出風口的區域冷風相對較少,使得風機吹出的冷風不能均勻有效的吹到整個內膽中,這會降低冷櫃內生鮮品的保鮮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和臥式冷櫃,解決現有臥式冷櫃出風不均勻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提出一種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包括內膽,所述內膽相對的兩個側壁上各開設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設置有第一出風風道,所述第二凹槽內設置有第二出風風道;所述第一出風風道位於所述內膽一側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第一出風口;所述第二出風風道位於所述內膽一側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第二出風口;在所述第一出風風道上,沿出風的方向,所述多個第一出風口的出風面積逐漸增大;在所述第二出風風道上,沿出風的方向,所述多個第二出風口的出風面積逐漸增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風口和所述第二出風口上均平行設置有多個導風板;且所述導風板平面朝向所述內膽一側傾斜。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風口所在的所述第一出風風道的平面與所述內膽側壁在同一平面上;和/或,所述第二出風口所在的所述第二出風風道的平面與所述內膽側壁在同一平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風風道和所述第二出風風道等高相對;或,所述第一出風風道和所述第二出風風道分別位於所述內膽側壁的上部和下部。
還提出一種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包括內膽;所述內膽相對的兩個側壁上各開設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設置有第一出風風道,所述第二凹槽內設置有第二出風風道;所述第一出風風道位於所述內膽一側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第一出風口;所述第二出風風道位於所述內膽一側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第二出風口;在所述第一出風風道上,沿出風的方向,所述多個第一出風口的彼此間距逐漸減小;在所述第二出風風道上,沿出風的方向,所述多個第二出風口的彼此間距逐漸減小。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風口和所述第二出風口上均平行設置有多個導風板;且所述導風板平面朝向所述內膽一側傾斜。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風口所在的所述第一出風風道的平面與所述內膽側壁在同一平面上;和/或,所述第二出風口所在的所述第二出風風道的平面與所述內膽側壁在同一平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風風道和所述第二出風風道等高相對;或,所述第一出風風道和所述第二出風風道分別位於所述內膽側壁的上部和下部。
提出一種臥式冷櫃,包括上述任一種的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所述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包括內膽,所述內膽相對的兩個側壁上各開設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設置有第一出風風道,所述第二凹槽內設置有第二出風風道;所述第一出風風道位於所述內膽一側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第一出風口;所述第二出風風道位於所述內膽一側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第二出風口;在所述第一出風風道上,沿出風的方向,所述多個第一出風口的出風面積逐漸增大;在所述第二出風風道上,沿出風的方向,所述多個第二出風口的出風面積逐漸增大;或,所述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包括內膽;所述內膽相對的兩個側壁上各開設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設置有第一出風風道,所述第二凹槽內設置有第二出風風道;所述第一出風風道位於所述內膽一側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第一出風口;所述第二出風風道位於所述內膽一側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第二出風口;在所述第一出風風道上,沿出風的方向,所述多個第一出風口的彼此間距逐漸減小;在所述第二出風風道上,沿出風的方向,所述多個第二出風口的彼此間距逐漸減小。
進一步的,所述臥式冷櫃還包括迴風口和風機;所述迴風口設置於所述第一出風風道和所述第二出風風道所在內膽側壁之間的側壁下部;所述風機設置於所述迴風口上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申請提出的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和臥式冷櫃中,兩個出風風道相對的設置於內膽側壁上,且出風風道位於內膽一側的側壁上開設的多個出風口中,沿出風的方向,出風口的出風面積逐漸增大,或出風口彼此之間的間距逐漸減小,也即,能使風機吹出的冷風在遠離風機一端的出風量儘可能大,而相對的在靠近風機一端的出風量小一些,使得靠近出風口的區域與遠離出風口的區域吹入的冷風量均勻散發,解決了現有臥式冷櫃出風不均勻的技術問題。
結合附圖閱讀本申請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後,本申請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提出的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提出的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提出的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申請提出的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申請提出的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申請提出的臥式冷櫃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申請提出的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包括內膽、內膽相對的兩個側壁11和12上各開設有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第一凹槽內設置有第一出風風道15,第二凹槽內設置有第二出風風道16;第一出風風道位於內膽一側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第一出風口151;第二出風風道位於內膽一側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第二出風口161;如圖2所示,在第一出風風道15上,沿出風的方向,也即沿風機至遠離風機方向上,多個第一出風口151的出風面積逐漸增大;同理,在第二出風風道上,沿出風的方向,多個第二出風口161的出風面積逐漸增大;或者,如圖3所示,在第一出風風道上,沿出風的方向,多個第一出風口151的彼此間距逐漸減小,使得第一出風口從靠近風機的一端至遠離風機一端分布密度增大;同理在第二出風風道上,沿出風的方向,多個第二出風口的彼此間距逐漸減小。
出風口的出風面積改變規律,或者出風口分布密度改變規律,均能使風機吹出的冷風在遠離風機一端的出風量儘可能大,而相對的在靠近風機一端的出風量小一些,使得靠近出風口的區域與遠離出風口的區域吹入的冷風量均勻散發,解決了現有臥式冷櫃出風不均勻的技術問題。
如圖4所示,為優化出風角度,使冷風能夠吹到內膽的底部和邊角區域,在第一出風口151和第二出風口152(圖中未示出)上均平行設置有多個導風板17;且導風板17平面朝向內膽的一側傾斜,使得出風方向對向內膽底部。
相比於現有技術中採用鈑金製作冷櫃內膽,本申請實施例中,採用吸塑工藝製作冷櫃內膽,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的預留深度與第一出風風道和第二出風風道的嵌入深度保持一致時,如圖1所示,第一出風口151所在的第一出風風道的平面與內膽側壁在同一平面上;和/或,第二出風口所在的第二出風風道的平面與內膽側壁在同一平面上,正能夠增大內膽可利用空間,也美化了內膽外觀。
通常,如圖1所示,第一出風風道15和第二出風風道16等高相對設置,也可以如圖5所示,第一出風風道15和第二出風風道16分別位於內膽側壁的上部和下部,這時,位於內膽上部的出風風道吹出的冷風分散在內膽上部空間,位於內膽下部的出風風道吹出的冷風分散在內膽下部空間。
基於上述提出的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和臥式冷櫃,本申請提出一種臥式冷櫃,該臥式冷櫃包括有上述的臥式冷櫃的出風組件。如圖2、圖3和圖6所示,該臥式冷櫃還包括迴風口18和風機19;迴風口18設置於第一出風風道和第二出風風道所在內膽側壁11、12之間的側壁13的下部;風機19設置於迴風口18上部;從第一出風風道和第二出風風道吹出的冷風在內膽內部對冷藏保鮮品作用後,從迴風口流出再次製冷後由風機19吹向第一出風風道和第二出風風道,實現風冷效果。
應該指出的是,上述說明並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並不僅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範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